文 张文惠
音乐舞蹈教育中幼儿社会性的培养
———大班音乐舞蹈教学活动《铃儿响叮当》之体会
文 张文惠
幼儿期是幼儿社会性发展的关键时期,幼儿园音乐舞蹈教育是有组织的,在时间上流动的音响和身体造型为物质手段来塑造艺术形象,表达思想感情的一种社会性艺术。教师通过巧妙地运用各种艺术化、游戏化的手段进行教学,努力创造机会让幼儿在一种愉快的、“不强迫”的形式中实践有关的行为技能,幼儿就会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学会与他人非语言的交流,默契合作、情智互补,养成自愿遵守规则的习惯,培养自信、自律、自我激励的精神,使社会性教育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
音乐舞蹈社会性合作
学龄前阶段是进行社会性教育的重要时期,幼儿的许多社会认知、社会情感以及社会行为在这一时期形成并发展,为终身的社会性发展打下基础。因此,幼儿期是幼儿社会性发展的关键时期,幼儿通过各种社会实践中的学习获得符合社会要求的知识、技能、价值观、态度、理想和行为模式,从一个自然的人成为一个社会的人,从而更好地适应社会、融入社会、创造社会,使幼儿产生一种积极向上的个性倾向,促进其全面、和谐地发展。
一直以来,幼儿园曾不同程度地存在着重认知发展、轻社会性发展的倾向。《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在社会化过程中,幼儿情感、交往、分享、合作等方面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是现代幼儿教育所追求的一种重要目标,应不断地渗透到多种活动和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之中。
幼儿园音乐舞蹈教育是以有组织的,在时间上流动的音响和身体造型为物质手段来塑造艺术形象,表达思想感情的一种社会性艺术,不但能培养幼儿的音乐素质,也能极大地促进幼儿社会性发展,由于它不是以说教的方式方法来传播灌输,更多的是通过熏陶及感染的途径获得,因此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幼儿的心灵,内化着幼儿的行为。根据《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提出的社会性发展的目标,结合大班音乐舞蹈教学活动活动《铃儿响叮当》,谈谈自己是如何将社会性教育渗透于音乐舞蹈活动中,促进幼儿的社会性发展的。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有一种先天性的趋避倾向——趋向积极的情感体验而回避消极的情感体验,幼儿时期尤为如此。因为音乐舞蹈活动可以让他们感到轻松、愉快。宽松的课堂气氛、老师赞许的目光、鼓励的微笑等积极的评价都会使幼儿树立足够的自信在集体中间充分表现。《铃儿响叮当》是一首幼儿耳熟能详的歌曲,是幼儿园大班综合音乐舞蹈教材。活动中,根据音乐的性质、节奏以及我班幼儿的音乐舞蹈水平,以审美为核心,用拟人化的手法,借助多媒体课件,通过巧妙的情境设计将幼儿吸引到教学中,感受圣诞节人们载歌载舞欢庆节日的欢快场面,体验音乐所表达的快乐,在这种氛围中,孩子们不由自主地闻乐而动,把对听觉艺术所蕴含的美以身体的动作表现了出来,就连那些平时内向,不愿在大家面前表现的幼儿也被感染了,融入共同的舞蹈活动之中,体验了成功的愉悦。
为了确保音乐舞蹈活动顺利进行,必须引导幼儿学会分享空间。舞蹈教学要求幼儿在有限的场地中共同活动,既能够保证个人行为不受压抑,又不妨碍与同伴友好相处,需要幼儿具有分享空间的能力,通过这种技能的培养,幼儿进一步懂得了与他人分享是一种良好的行为,体会了分享带来的和谐和快乐。
活动中,一开始幼儿并没有分享空间的概念,总是出现碰撞、摩擦、冲突,于是我就结合歌词内容,启发幼儿思考怎样才能“冲破大风雪,飞奔过田野”?并通过商讨,让幼儿了解如果互相碰撞,前进就会产生阻碍,就会影响我们坐在雪橇上的速度,使幼儿自己意识到要想在这样的空间里与同伴友好相处、共同舞蹈就必须调整自己的动作幅度,找到合适的舞动空间。这种探索与交流,让幼儿体会到了分享空间的快乐,内化了自己的行为规则,强化了幼儿的分享意识。
交往合作是一种集体行为,也是一种最基本的社会技能。在音乐舞蹈活动中,有许多环节需要幼儿共同合作交往来完成,因此教学过程中,有意识提高培养幼儿交往合作技能,以利于促进幼儿社会性发展。
在《铃儿响叮当》创编舞蹈动作时,要求幼儿三人一组通过搭肩排成“品”字形模仿奔驰的雪橇,并规定在不同的乐句三人交换位置。这一环节,可以看到孩子们从找合作伙伴,到三人一开始舞蹈的“顾此失彼”,到逐渐熟练、准确地舞蹈及相互交换位置,体现了交往合作技能在音乐舞蹈教学活动中的探究、学习运用,为进一步促进幼儿社会性发展奠定了基础。
《幼儿园教育纲要》中提倡教师为幼儿提供自由表现的机会,尊重每个幼儿的想法和创造,肯定和接纳幼儿独特的表现形式,充分发挥他们的想象,分享他们的创造的快乐,激发每个幼儿富有个性地愉快地参与教学活动。
在《铃儿响叮当》音乐舞蹈教学中,我尊重幼儿的想法,鼓励幼儿创编各种不同的动作,大胆创新。特别是在最后加进的一段爵士版《铃儿响叮当》音乐片段中,幼儿根据音乐节奏编出了多个动作,有的还以自己的独特表现方式把江南Style中马舞的动作元素融入了进来,创新热情极其高涨,发展幼儿个性的同时进一步促进了社会性的发展。
总之,在开展这次《铃儿响叮当》大班音乐舞蹈活动中,我深深地体会到音乐舞蹈作为发展幼儿社会性能力的载体,具有可操作的潜势。只要教师巧妙地运用各种艺术化、游戏化的手段进行教学,并努力创造机会让幼儿在一种愉快的、“不强迫”的形式中实践有关的行为技能,幼儿就会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学会与他人非语言的交流,默契合作、情智互补,养成自愿遵守规则的习惯,培养自信、自律、自我激励的精神,使社会性教育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
(江苏省徐州市第二实验幼儿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