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石蕾
在绘本中挖掘小班数学元素的实践研究
文 石蕾
小班幼儿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对她们而言,相对于其他学科,数学比较抽象、枯燥。在实践中发现,利用绘本这一幼儿喜欢的媒介,充分挖掘绘本中蕴含的数学元素,引导孩子从绘本中听故事、看图画、体验游戏,可以激发孩子学习数学知识的兴趣,可以促进幼儿积极、主动的进行数学学习。
绘本小班数学元素实践研究
刚踏入幼儿园小班的幼儿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对他们而言,数学比较抽象、枯燥。在实践中发现,利用绘本这一幼儿喜欢的媒介,充分挖掘绘本中蕴含的数学元素,引导孩子从绘本中听故事、看图画、体验游戏,可以激发孩子学习数学知识的兴趣,可以促进幼儿积极、主动地进行数学学习。从理论到实践,从绘本到数活动,这中间究竟如何进行过渡和转化呢?
利用绘本开展数学活动是一个需要慎重选择、周密分析和精心设计的过程,并不是一加一似的简单叠加或拼凑,它涉及选择合适的绘本,确定适用的年龄段,确定数学内容的重点,以及精心设计活动环节等方面。每一本绘本都蕴含了许多的教学资源,有其多元化的教育功能,但并非所有的绘本都适合幼儿数学学习。
1.根据年龄特点,选择适宜绘本
对幼儿年龄特点的认识是教师支持幼儿活动的基础。教师必须结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对绘本进行认真研读,以领悟绘本的核心价值,挖掘其蕴含的数学元素。小班幼儿喜欢具体形象的材料,而中大班幼儿则可以是实物图片和符号。例如,绘本《大熊的储藏室》蕴含着按特征分类的知识概念。在小班开展活动时可以提供各种颜色和形状的糖果。另外,教师还需要根据幼儿所处年龄段的思维特点来认真反复地思考哪几个点能凸显数学教育的核心价值。例如,绘本《一颗纽扣》是运用一一对应的方式寻找失主,就比较适合小班的幼儿。
2.理解故事,寻找矛盾点
实践中发现,教师在运用绘本设计数学活动时常常会走向一个误区:过于关注绘本中所包含的数知识,却忽略了绘本的故事内容所蕴含的教育内涵及其所营造的情感氛围。其实,教师更应该做的是反复阅读绘本,认真分析故事内容,理解作者的创作意图,在此基础上寻找故事中最吸引幼儿的矛盾点。例如,绘本《青蛙一家》中,这个故事的主角是青蛙一家五口,它们长得非常像,经常被人认错,闹出一些笑话。故事的矛盾点为是绘本教学中不能忽视的环节。“大家都分不清青蛙一家五口”,根据这一矛盾点,活动中注重引导幼儿通过观察、记忆、比较等方法,区分青蛙一家各个成员间的异同,从而解决问题。找准绘本的核心内容及矛盾点,是绘本教学中不能忽视的环节。
3.挖掘数学内容,把握重难点
虽然运用绘本进行数学教学形式比较新颖,但也存在一些弊端。比如说绘本故事充满想象和夸张,但数学概念是严谨的。因此,在设计活动时应避重就轻,对有争议的故事情节适当进行删减,确保让幼儿获得准确的数学概念。例如,绘本《蜂蜜蛋糕树》中的测量方法不够科学,比较随意,与现实测量的方法不一致。因此,在设计数学活动时可以选取部分适宜的故事情节,引导幼儿学习科学测量,把握重难点。
1.以故事情节为主线
在设计数学活动时,以故事情节为主线,即从绘本的封面开始导入,以故事为线索设计教学活动过程。例如,绘本《螳螂太太的新家》可以运用这种设计的方法,以“封面上有谁?”导入,然后根据故事情节的发展设计各个教学环节。例如,巩固和认识环节“看看,螳螂青青都做了哪些形状的家具?猜猜他还会做些什么?”,操作环节“帮螳螂青青变变这些形状家具”,等等。
2.以数学问题为主线
有时拘泥于绘本情节之中,可能会让人钻牛角尖,其数学的意义和价值也会被大大削弱。所以在设计时不妨换个思路,以数学问题为主线,并与幼儿的实际生活相结合,可能设计出的数学活动会更加有效。例如,绘本《金老爷买钟》故事内容主要为:金老爷不停买钟挂在家里,但他每次看一楼、二楼、三楼的时钟都不一样。该绘本可以通过幽默、诙谐的故事让幼儿发现和理解时间的流逝性。
利用绘本设计数学活动是一个再创造的过程,教师必须在保持原著精彩和深度挖掘内涵的同时,按照数学领域的目标细细推敲,或调整,或修改,才能使数学学习更为贴切和高效。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在忠实于原著的前提下,对绘本进行适当的改编。
1.适当改编图画书中的对话
例如,绘本《连在一起》的故事自始至终只有一句对话“连在一起”,简单且便于幼儿跟读,但在一次活动中反复重复这样一句对话,似乎又过于简单,无法引起小班幼儿的跟读兴趣。于是,可以将这段对话进行改编,根据连在一起的动物和连在一起的部位将对话相应改为:金鱼金鱼一家人,嘴巴嘴巴连一起,连在一起真开心。
2.适当修改图画书中的画面
例如,绘本《一颗纽扣》所要表达的“捡到东西要交还,感受帮助别人后的快乐”这一内容,非常适合小班幼儿,但是里面的数学内容过于简单,为此可以对画面中的一些简单图像进行修改:第一,修改纽扣图像,增加纽扣上的洞数,增加难度。第二,修改了画面的呈现顺序,原先的故事内容是根据“颜色—形状—大小—数量”这样的顺序推进,但大象和小虫的两颗看不到的纽扣需要幼儿通过前期经验来感知,明显难于其他几种纽扣,于是我们将刺猬放在大象和小虫之前,让幼儿从“颜色—形状—数量—大小”的维度逐步递进地把握纽扣的特征。
3.适当增加图画书中的数内容
例如,绘本《青蛙一家》故事的主线顺序为:青蛙爷爷买了一个毛毛虫面包,青蛙奶奶买了三个小包子,青蛙妈妈买了四个橘子,青蛙爸爸买了两个汉堡,小青蛙买了一根棒棒糖。这个顺序所包含的数字会给幼儿造成一种无序感(1、3、4、2、1),而且其涉及的数量只有1~4,故事情节也略显单薄,于是我们重点对图画书中的数学内容进行了扩充。我们对青蛙一家所买的食物数量重新进行调整,并增加了相应的赠送对象,丰富了故事的情节,增加了活动后面的操作内容。经过这样的修改,图画书中出现的数字变得有序起来(1、2、3、4、5),便于幼儿感知数量由少到多的变化。
由此可见,在设计数学活动时,对绘本进行改编既要尽量保持文学作品的完整性,又要让幼儿在绘本故事中感受到有趣的数学知识,增加幼儿学数学的乐趣。
优秀适宜的绘本拓宽了幼儿数学教育的选材范围,为教师创设生活化的数学情境、提高数学活动的趣味性提供了另一种可能。绘本让数学知识在幼儿的真实生活中得以迁移应用,可以解决幼儿真实生活中的问题,让幼儿对数学更感兴趣,学得更主动,用得更灵活。
(江苏省苏州市吴江经济技术开发区天和小学附属幼儿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