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亮,唐 强,赵中才,高 莉,符丽娜
(陕西省咸阳市中心医院疼痛科,陕西 咸阳 712000)
小针刀结合卧位平衡手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临床观察
王 亮,唐 强,赵中才,高 莉,符丽娜
(陕西省咸阳市中心医院疼痛科,陕西 咸阳 712000)
目的:观察小针刀结合卧位平衡手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疗效。方法:12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0例,治疗组给予小针刀配合卧位平衡手法治疗,对照组给予针灸配合TDP治疗。结果:治疗组治愈16例、显效33例、有效10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8.3%;对照组治愈8例、显效18例、有效26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86.7%。结论:小针刀配合卧位平衡手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疗效显著。
椎动脉型颈椎病;小针刀;卧位平衡手法
颈椎病是临床上常见的疾病,现在主要分为颈型、椎动脉型、神经根型、脊髓型、交感神经型、混合型。椎动脉型颈椎病是颈椎病中常见多发的类型,主要表现为颈部疼痛、头晕、头部旋转时头晕症状加重、头痛、呕吐、恶心、视物模糊等。临床上治疗方法比较多,主要以牵引按摩、内服中药、西药治疗为主,远期疗效不佳,常反复发作。笔者采用小针刀配合卧位平衡手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疗效显著,复发率低,报道如下。
共120例,均为2014年3月至2015年11月我院疼痛科门诊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60例,男24例,女36例;年龄25~70岁,平均47.5岁;病程平均(26±1.2)天。对照组60例,男23例,女37例;年龄26~71岁,平均48.5岁;病程平均(24.5±1.3)天。两组性别、年龄、病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诊断标准[1]: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拟定。①颈部疼痛,头晕、头痛,旋颈时头晕症状加重,视物不清,耳鸣。②有体位性猝倒病史。③椎动脉扭曲试验阳性。④X线片示颈椎生理曲度变直,齿状突左偏或右偏,钩椎关节骨质增生。⑤排除先天性疾病、耳源性眩晕、脑部病变、心血管疾病、梅尼埃综合症等疾病。
治疗组:①小针刀治疗。患者俯卧低枕位,充分暴露环枕后部,在枕下项线上选5点,即枕下项线与后正中线的交点、在枕下项线上沿该点左右旁开2cm、4cm 各4个点;C2~C6棘突上及各棘突旁开1.5~2cm选压痛点。定点后,皮肤常规消毒,铺无菌洞巾,选汉章牌4号针刀,枕下项线上各点进刀时,刀口线与肌纤维走向平行,直刺达骨面,纵切横剥2~3刀,再将刀柄旋转90°,沿骨面铲切2~3刀;棘突及棘突旁各疼痛点进刀时,刀口线与肌纤维走向平行,纵切横剥2~3刀,出刀时,各点压迫2~3min,贴创可贴。操作时刀口切勿离开骨面,以免造成神经血管的损伤。②卧位平衡手法治疗。第1步颈部放松手法,患者俯卧位,术者站患者侧方,先用按揉、拿捏法放松颈部肌群3~5min,然后用拇指弹拨双侧斜方肌、肩胛提肌、冈上肌、冈下肌各2~3min。然后点按双侧风池、颈百劳、肩井、肩外俞、肩中俞、天宗、阿是穴各2min。第2步“仰卧位手法调整法”,患者仰卧位,医者站于床头侧。一手托住患者枕部,另一手托住患者下颌部顺势拔伸牵引,同时在生理活动范围内左右旋转,幅度由小到大,在旋转到有阻碍时,托患者枕部的手指抵住偏歪棘突,顺势给予一可控制的轻微扳动,手下有滑动感效果更佳,然后把头部放到中立位。
对照组:温针结合TDP治疗。选穴双侧风池、天柱、颈部夹脊穴、颈百劳、阿是穴等穴,患者俯卧低枕位,穴位常规消毒,取1.5寸针灸针,直刺得气,平补平泻法,再用TDP照射30min,1个疗程10次。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布《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拟定。痊愈:颈部不适症状消失,无头痛、头晕症状,在颈部旋转侧屈时无复发。显效:颈部不适症状消失,无头晕、头痛症状,在颈部旋转侧屈时有轻度眩晕。有效:颈部轻度不适症状,头晕、头痛偶尔发作,颈部旋转侧屈时轻度眩晕。无效:颈部症状不缓解,头晕、头痛症状不缓解,颈部旋转侧屈时眩晕明显。
两组疗效比较见表1。
表1 两组疗效比较 例(%)
椎动脉型颈椎病多由劳损、受凉引起颈部肌肉、韧带、筋膜的紧张、痉挛,颈椎的小关节紊乱,改变颈椎椎体生物力学平衡,进而刺激神经、椎动脉,使椎动脉痉挛所致[2]。因大脑基底部的供血不足,引起头晕、头痛、视物模糊、耳鸣等。枕下项线分布区域分别是头后大、小直肌,头上斜肌的止点处,根据颈部的弓弦力学系统[3],小针刀可松解各肌肉的止点和颈椎各棘突及棘旁压痛的痉挛病变肌肉、韧带、筋膜,恢复颈部软组织的动态平衡及颈椎骨关节的力平衡,使颈椎各小关节稳定,减轻对神经、椎动脉的刺激。卧位平衡手法[4]能够放松颈部肌群,消除颈部肌肉、筋膜的紧张、痉挛状态,调整椎间异位、关节紊乱,改善血液循环,解除局部高应力病理状况。
在小针刀松解的基础上再配合卧位平衡手法,可加强颈部生物力平衡调节的幅度,增强颈部内平衡的重建,减少对周围软组织、颈交感神经、窦椎神经、椎动脉血管的刺激和压迫,恢复了椎基底动脉供血功能,故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效果较好。
[1]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186.
[2] 贺铁豪.小针刀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多普勒血流观察[J].广西医科大学学报,1998,15:91.
[3] 张天民,吴绪平.人体弓弦力学系统力平衡失调与疾病发生发展及针刀治疗的关系[J].中国针灸,2010,(S1):121-124.
[4] 张根印,孙峰,袁普卫,等.卧位平衡手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临床研究[J].四川中医,2013,31 (9):130-131.
R245.319.81.55
B
1004-2814(2016)08-0812-02
2016-0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