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与现代夹缝生存的女性缩影
——基于女服装导购员的个案研究

2016-09-25 00:54陈良彦
广东技术师范大学学报 2016年4期
关键词:导购员服装

陈良彦

(陕西师范大学 历史文化学院,陕西 西安 710062)

传统与现代夹缝生存的女性缩影
——基于女服装导购员的个案研究

陈良彦

(陕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陕西西安710062)

女性服装导购员属于打工妹群体,大多来自农村。在社会转型时期,传统观念与当代思潮交相冲击的作用下,她们面临着工作、婚恋的种种困境。工作上表现主要是既要分担养家糊口的责任、尝试独立自主,又要生育子女和照顾家庭、做贤妻良母;婚恋方面的表现主要是走在未婚同居的前端,开放的背后隐藏着生理心理的暗伤。这些困境的产生,一是源于传统观念的根深蒂固,二是自身较低文化水平的限制,三是社会建构下性别的不平等。对此,个人、国家、社会应共同努力,突破困境,为女性发展提供支持。

打工妹;服装导购员;社会性别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打工妹研究成为一门显学,研究对象涉及诸多行业,较少有研究者关注到打工妹中服装导购员这一群体。即便有学者的研究涉及,但关注的内容大多是服装导购员的销售与绩效、销售技巧与顾客购买等关系。这些都与公司盈利密切相关,是为商业利益服务的。从性别的视角来探讨服装导购员在社会转型期间所面临的困境,了解她们的需求,为她们的发展提供帮助的几乎没有。笔者曾分别于2014年5月15日至7月31日,2015年2月1日至2月28日在TL市某服装商场做过服装导购员这份工作,与服装导购小姐充分接触,对她们的困境深有感触。基于以上两点,有必要从性别的视角切入来揭示服装导购员在工作、婚恋两方面所具备的特点、面临的困境及背后的原因,希望藉此能为探索中国女性发展之路提供一点帮助。

一、女性导购员的工作特点与困境

当代社会是传统与现代交相碰撞的时代,身为女性,女服装导购员既无法彻底挣脱传统出嫁从夫、相夫教子、以家为主的贤妻良母思想的枷锁,也无法摆脱一切后顾之忧、实现自我,成为一名新时代女性。在社会转型的今天,她们的工作总是面临着传统与现代的双重夹击,在夹缝中苦苦挣扎。

(一)传统定位的束缚以及责任的承担

传统性别制度的刻板印象力求将女性定义为贤妻良母,一个女人自出生起便被定义了一生的价值。女人出嫁之前所受的一切规训只为了将来能更好地为夫家、为丈夫服务,已婚妇女会优先做家务,照料孩子,而男方则会优先发展他的事业。转型期的今天,社会性别的刻板印象并没有离我们远去。以下服装导购员的案例显示:她们在家庭中都扮演着贤妻良母的角色,有些甚至为了扮演好这些角色,放弃了自身的发展。

导购员A:16岁外出打工,一直在工厂里工作。厂里都是流水线生产,每天重复昨天的“故事”,越处于流水线末端工资也越低。为了更高的报酬,同时为了不使自己太过厌倦现有的工作,她总是在掌握了本职技术后,尝试着流水线上的不同操作,因此她不停地换着不同的厂,学习各种技能技巧。凭着娴熟的技艺,加上她本身的资质与上进心,工作几年后她便跟随在师傅(厂房里对有威望的前辈的称呼)的后面学制衣、学接单了。这意味着,她已经算是厂里顶尖的技术工,不仅工资丰厚,而且拥有一定的地位,在厂里也是受人敬重的。正当她在为自己的未来畅想时,她农村的父母开始张罗起她的婚姻,催促她回乡结婚生子。父母告诉她:“女孩子终归要嫁人的,在外面混得再好都不如嫁得好。你一个女孩子事业心不要太强,结婚生孩子才是人生大事……”听到这些,她也为该如何抉择而纠结。她的师傅(男性)也说:“你毕竟是个女孩子,接单那些的都得在饭桌酒场上混得开,一个小女孩在外面总归不好。”毋庸置疑,在她的事业和婚姻上,她的父母、她的师傅都将赞成票投向了婚姻。她说:“如果不是当初选择了回归家庭,选择了结婚,我不会是现在这样(现在她作为一名普通的服装导购员,工作轮班制,每月2000元左右工资),如今一切只为我的孩子了。”她说:“我不后悔曾经的决定,不过如果当初是另一番选择,应该会是一幅不一样的光景吧……”说来不免唏嘘。从这些话里语间能看出,A是个积极进取、有自我主见的女性,如果当初在婚姻和事业的分岔口她走上另一端的话,那么她自身的理想抱负会因为她自己的付出而有实现的可能。这是一个女性为了家庭放弃自己的追求与梦想、被传统定位磨灭了发展事业心的案例。

导购员 B:15岁便外出打工,独自一人闯荡在江浙沪地区。凭借着自己的努力和机遇,目前她已是TL市某服装商场骆驼店的店长。在这家公司已经有了4年的工龄,手下至少有4名员工供她差遣。在此需要指出的是,服装销售行业职工的工资主要由两部分组成:底薪+提成。作为骆驼店店长,底薪是和工龄与级别挂钩的。据B口述:店长(初级)底薪1800元,每升一级加200元,最高等级为 2600,她的底薪就是 2600元。每月提成分1到3个点,在服装销售旺季的夏季和冬季,尤其是年底几个月,提成可拿到最高3个点。仅以我所工作的几个月(销售旺季)为例,她的平均月工资为4000元左右。在 TL这样一个小城市,月工资 4000元左右已经属于中等水平的收入了。对于一个农村出身仅有初中学历的B来说,事业发展可谓是风生水起。就是这样一名新时代的白领女性,为了扮演好贤妻良母的角色,她即将辞职回家。一则是为了照顾日渐长大的女儿,二则是计划回家生二胎。她第一胎生的是女孩,重男轻女的思想使得她在农村的公公婆婆在无形中向她施压。而她自己在城市打拼多年,并不认可“女子不如男”的传统说法,对生二胎之事并不热衷,但迫于长辈的压力及农村重男轻女的陋习,她不得不屈从。另外,农村传统的观念认为女子就要安守本分,在家相夫教子,而她独自一人在外做一名职业女性,与丈夫长时间的两地分居的现实,也一直受到农村闲言碎语的困扰。传统观念与定位束缚着她的内心,她自己有时都在怀疑:“我一个人出门在外,将年幼的女儿放在乡下,交给爷爷奶奶抚养做得对吗?我这个母亲是不是当得不负责任?我在外工作是为了自己享受还是为了赚钱养家呢?……”她陷在了传统定位和自我追求的困境里不能自拔,她苦恼于传统定位的束缚以及责任的承担。

(二)自我意识的觉醒与性别分工的弱化

近现代的中国一方面吸收了西方的女权主义思想,大力倡导女性解放;另一方面随着社会发展,主流的价值观也在积极宣扬性别平等。由晚清至民国,自维新到辛亥,从“五四”到改革开放后的今天,女性的解放之路也在不断拓展,女性由单一的家庭角色向家庭——社会双重角色演变。改革开放伊始,21新世纪到来,传统的性别分工在逐渐弱化,部分女性已进入传统的男性工作领域,充当了传统男性的各类社会角色。随着女子在经济上的一定独立,与社会的充分接触,她们的思想观念必然发生一些变化,她们的自我意识也开始觉醒并增强。她们开始有自己的想法、目标与追求,并且敢于付诸行动。个案中几位女性,她们不愿依附于男性背后,都选择坚持自己的事业且乐在其中。导购员C说道:“我工作并不仅仅是为了赚钱,在消费者因为我的服务感到快乐的同时,我会很有成就感”。看见顾客信任她的目光,她会油然而生出一种职业的自豪感。C任职期间,因其工作表现突出,特被调往广东新开的连锁店升任店长。一旦升任店长,不仅工资颇为丰厚,前途也是不可限量。为了追求喜欢的事业,开拓眼界,年纪尚小的她(2014年才 19岁)选择去遥远的广东闯荡自己的事业,追求自己的未来。

B的家在BB市,家里有年逾古稀的老人,有蹒跚学步的小儿,如果不是她有着坚定的信念、强烈的个人意志,鼓起勇气作出决定,她不会一个人拿起行李来到人生地不熟的TL市。由于种种限制,她一年只回四次家,每每在电话里听着女儿稚嫩的哭腔喊着“阿妈”,她都会动摇(我在库房多次见其眼含泪水)。但是想到家中的开销,想到每个月颇丰的工资,想到生活的艰辛,她只能更加坚定努力工作的信念。她们的故事背后无处不彰显着现代女性自我意识的觉醒。如今的她们与老一辈的女性大大不同,她们有着自己独立的思想,有自己的追求与向往,背后也有着独立的经济能力来支撑这些自我意识的发展。

虽然女性自我意识不断崛起是一种可喜的现象,然而“传统远不是我们所想象的那样静止不变,新思想和新生活常被冠以‘传统’之名义赋予它们合理性和权威性”[1]。这群女性服装导购员,在外得像男人一样打工赚钱养家;在家还得承担起传统义务与责任——操持家务。尽管当代的性别分工逐渐弱化,家务劳动的社会化程度不断提高,但女性承担主要的家务劳动还是普遍存在的现象。“据全国妇女社会地位调查,以做饭、购物、洗衣、照料孩子老人等为主要内容的家务劳动时间而言,在1990年,妇女日均为 5.01个小时,男子日均为 2.21个小时,妇女比男子多2.8个小时;在2000年,妇女日均为4.01个小时,男子日均为 1.31个小时,妇女比男子多2.7个小时,十年间两性差距的缩减微弱。”[2]导购员 D找这份服装导购的工作就是为了方便顾家。这份工作有一个好处就是每天上半天,两班倒,每月还有2天公休,请假比较方便。所以她半天在店里上班,另外半天在家里操持家务,轮上公休的那天还要在家大扫除、大清洗。如果把她的家务时间算上,她的工作时间远远超过了他的丈夫。D的丈夫几乎不做家务。

A的孩子才2岁。她每天除了上班之外,剩余时间是照顾孩子和操持家务。她说自从结婚以后,她几乎都没有睡到早上七点。我当时问了句为什么?她说了一句让我至今仍记忆犹新的话:“早上七点之前起才能做更多事”。这里所谓的事大部分是她日常的家务劳作,而她的丈夫自她们结婚3年来只是洗过几次碗。在早上这群女性服装导购员以柔弱的肩膀同时承担了两份义务与责任——主外还得主内。她们的情况,正如笔者的眼睛所看到的,从她们的口中所说出来的——“好累,做女人最难”。

二、女性导购员的婚恋特点与困境

随着时代发展,传统的女子贞操观念在逐渐淡化,处女情结也渐为社会所淘汰,婚前守贞甚至会被认为是太过保守。一方面,保守成为贬义词为人们所摈弃,人人都追求进步,变得开放;另一方面,传统性观念仍占有较大的市场。这对这些年轻的女导购员的婚恋生活造成了很大的困惑。

(一)传统性观念的解放

我所接触的女导购员大都于 15、16岁的年纪外出打工。彼时的她们刚从学校走出,脱离了偏僻狭隘的农村,接触到城市里形形色色的人群、满目琳琅的商品,城市带给她们从未有过的新鲜感与好奇感,正所谓“乱花渐欲迷人眼”,她们很容易迷失在都市的繁华里。农村的教育不可能告诉她们多少性知识,农村的父母更羞于向她们提及有关性的话题。年少懵懂的她们走出落后的乡村,对新东西不加辨别地全盘吸收。她们中的大多数对于性、对于第一次,真的是无知而无畏,很容易失守自身。她们的性观念从某种层面来说是十分开放的,年纪尚小却早早地未婚同居,将男女之间的性事随口挂在嘴边等等。对于未婚同居则持合则来不合则去的态度。她们未婚同居或出于年少无知,或是经济原因,又或是排遣寂寞,寻找心灵慰藉,各有各的缘由。

我曾问D:“你的第一次在什么时候没有的?”她说:“我早就不记得了”。我问,你还记得是谁吗?她只是笑笑。E说:“第一次是在一个宾馆,那年她才 19(我这尚且算的是虚岁,周岁还要更小)。我问F:“你还记得第一次吗?”她说:“记得啊,也是在一个宾馆。”她在认识她男友不到24小时就发生了性关系。问她当时什么感觉。她说:“当时好紧张,感觉不大记得了,没太大感觉了。”她们甚至在发生性关系之前都没能来得及慎重考虑。当第一次发生之后,随后的同居似乎就变得水到渠成。在懵懂无知的岁月里她们过早地开始未婚同居的生活。

F是单亲家庭,父母在她出生后不久便离婚,她至今未见过母亲。她家有一个90岁高龄的奶奶,年过六旬的老父。她目前的工作场所在市区,而她本人的家离市区偏远且交通不便,于是她自从外出打工后就不曾在家居住,现在她和男友住在男友的房子里。F选择未婚同居更多是寻求爱的温暖、心灵慰藉。F家和男友家其实相距不远,但是男友家附近交通更为便捷,来回上班时间和花费更为节省,所以她选择与男友未婚同居,住在男友家,且与男友父母一起居住。在同她们接触过程中,我也直接或间接的接触到她们的男友,大部分也都因为各种因素选择未婚同居。

对于E、F未婚同居的事实,双方的父母都是知情的,而且她们都是和男友的父母生活在一起。她们相互之间、认识她们的亲朋好友也都是知情的,大家见怪不怪,认为很正常,从中不难发现未婚同居现象正逐步被社会所默许。

(二)未婚同居的暗伤

摈弃旧观念、追求自我固然是件好事,但是也有一定弊端。就未婚同居一事而言,法律尚在摸索,至今尚未出台明确的条文,很多隐患充斥其间。

其一,不雅的声誉。尽管现代社会对婚前同居现象持比较宽容的态度,但是宽容不代表肯定,也不代表赞美。从古到今,如果男人花心,有较多的感情经历,会被称为“风流才子”;而对女性来说,却是不光彩的行为,有水性杨花之嫌。这种相反的评价标准对女性来说极不公平,因而也会影响她们以后的生活。有学者曾经指出:“有过同居史的女性再一次恋爱或者走进婚姻的时候,与男人相比要承受更多的社会舆论和压力”[3]。这的确是事实。

其二,不健康的身体。这里的不健康,一是指家暴,二是指女性健康。在中国,家暴是影响女性健康的一个大问题,目前并没有一个很好的解决途径。而未婚同居不受法律保护,发生了家暴更不易寻求支持。有些女性因为伤势不大,或持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态度,或因后期男方认错态度良好而忽略它。但是,家暴始终是一个潜在的隐患。F在与男友同居过程中就遭受到了男友的暴力袭击。原因是双方为打游戏抢电脑,男友打了她一拳。由于伤势不大,也就自然没太当回事。但是有一就有二,类似的事情此后又发生过几次。此外,男女双方的生理结构不同,如果不注意卫生,同居后女性容易患上妇科病等病症。如果再不小心怀孕,大部分会选择做人流,有些人甚至一年内多次人流。“据东莞市计生服务中心的统计资料显示,做人工或药物流产的女性中,外来女性人数是本地区的4-6倍,年龄多为20岁以下。出于对个人隐私的担心,许多未婚先孕者选择个体诊所、私人小门诊,不注重卫生环境与安全条件,往往留下严重隐患,带来的是流动女性这一群体生殖健康的直接损害。”[4]未婚女性人工流产手术后患无穷,未婚怀孕流产引起的阵痛及害怕怀孕的恐惧心理,可能会影响到婚后的性生活、性心理的异常,甚至是不孕症。

其三,不稳定的关系。如今,社会对未婚同居的现象较之过去宽容了许多。这虽是文明进步的一种表现,但也容易滋长男女双方对感情不负责任的消极逃避态度。这里的不稳定主要表现为两方面:一是同居双方关系的不稳定。虽然两人同居日久,但不一定会步入婚姻的殿堂。两人之间的关系并不受法律保护,无所约束,随时可以收拾铺盖走人。这种不稳定关系带来的是相互间的不信任感和缺乏安全感,亦夹杂着随意感。二是为双方未来婚姻埋下了隐患。双方可能会最终走向婚姻,或者各自与另外的人结为合法夫妻关系,前期的同居或多或少地会在各自心理上埋下不安全感,各自心存芥蒂。

三、导致女性导购员工作和婚恋困境的原因

这群女性服装导购员在工作方面处于传统与现代的夹缝,是个两难的困境;她们的婚恋既开放自由又深埋隐患。概括来说,这些困境的主要原因:一是传统观念的根深蒂固束缚了她们追求本真、自我;二是她们自身文化水平低的限制,使得她们在适应日新月异的新时代中显得力不从心;三是社会性别建构下性别的不平等,无形中使她们在工作、婚恋等方面相较于男性处于弱势群体的行列。

(一)传统观念的根深蒂固

“在世界上的各个文化中,沿袭了千百年的习俗和观念的作用既是强大的,又是潜移默化的。作为一种无声的力量,它要求人们遵从,无情地迫害着越轨的行为。”[5]4与物质文化和制度文化的改变相比,更难改变的是传统的习俗和观念。中国社会自西周确立宗法制,到秦汉的封建制,由族长到家长,从家族到家庭,无一例外都是以父权为核心,社会生活由里而外的方方面面处处都维护着男性的统治地位。在父权制的社会中,“外来的妇女无疑被认为是影响家族稳定与和谐的一个不利因素,因此人们十分重视对妇女的教育,而教育的内容则是围绕着如何维护父系血缘家庭的稳定、如何削弱妇女的个性和自我意识而进行”[6]。通过教育与规训,男性实现了对女性的“殖民化”。具体表现在传统妇女的生活方式上:整日的“油盐酱醋茶”、“老公孩子热炕头”、“无生活内容更新的乐趣,被剥夺受教育和走上社会的权利,目光短浅,视野狭窄,压抑自己的一切欲望,心理也过早的衰老”[7]。传统的性别观念将女性定义为贤妻良母,评价女人活得有没有价值,就看她是不是贤妻良母。这种观念在社会转型的今天对女性仍然有很大影响,它使得女性无法摆脱家庭琐事的枷锁,女性自己的潜意识里也认为就要为家多付出一点,在内外兼顾的情况下往往弄得自己身心俱疲。

(二)自身文化水平低的限制

在笔者接触的这群服装导购员中,她们大多只完成了九年制义务教育,初中毕业后就直接外出打工。之后,由于自身经济条件、工作时间等限制,极少有人能继续发展学业,况且她们大多是原本不爱学习 (这里指的是传统教学场所——学校的学习)。我们常听一些人说“当初没有好好上学非常后悔”,但是从这些导购小姐口里听到的却是“并不后悔”。一旦结婚,她们势必将生活重心转移到家庭上,她们会经历孕期、产期、哺乳期这些十分耗时间耗精力的事情。人都是有惰性的,没有强大意志力的支撑,都不愿意改变,所以她们中大多数的教育程度自她们离开学校的那天起就基本停滞。

当然,其中也不乏想要学习者,只不过她们已不是单纯想学书本知识,她们更想学的是技能,是实实在在能帮助挣钱养家的技能。但是就算她们有学习意图,去哪里学,怎么学,都是问题。没有人或机构能够好好地解决她们的问题。学习自然一拖再拖,岁月也就慢慢流过,等再回首时,徒留下对自己孩子常说的那句“孩子,你要好好学习啊,不要像我这样啊,只能干苦力活啊!”。

从事服装导购员的这群打工妹,她们来自农村,祖祖辈辈面朝黄土背朝天,中国城乡的二元结构影响了她们的教育。众所周知,好的教育设施、优质的教师、进步的教育方式还是以城市优先;乡村总是在城市后面踽踽而行。从表1和表2可见,全国城乡中小学教师的学历、职称呈现出很大差异。

表1 小学专任教师学历、职称情况[8]562,570

没有优质的教学资源,较为落后的教育方式,恶劣的教育条件,这些都是乡村教育始终无法彻底发展起来的根本。城市人与农村人在智力上本没有多大差异,却因为这些外在的条件束缚,使得村里的孩子无法像城里孩子那样接受良好教育。他们从一开始就输在了起跑线上。

现今社会的日新月异,仅仅是九年制义务教育的知识并不足以应付飞速发展的社会变化。表3可见女性所接受教育程度越高,未来从事职业相对较好。

表3 接受教育程度、分性别的全国女性就业人员职业构成[9]

从普遍意义上说,较低的文化程度意味着做廉价劳动力的工作,廉价劳动力的工作带来的是较低水平的收入,较低水平的收入意味着低等的消费水平,低等的消费水平带来的是较低的生活水平,较低的生活水平意味着掌握次等的文化资本,次等的文化资本又带来的是处于社会阶层的低等。以此类推,这是一个恶性循环。作为服装导购员,若在文化方面不发生较大变动,不难预料她们的未来前景与将来的生活。

(三)社会建构下的性别不平等

波伏娃在《第二性》中说过,女人不是天生的,而是后天形成的。“任何生理的、心理的、经济的命运都界定不了女人在社会内部具有的形象,是整个文明设计出这种介于男性和被去势者之间的、被称为女性的中介产物。”[10]贤妻良母、温良贤淑、勤勉耐劳的女性气质都是社会建构出来的并不是女性生来具有的。而这正是影响女性社会发展、影响社会性别平等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

虽然我们的社会总在说妇女已经解放,男女已经平等,但是 2000多年的父权夫权统治,它的“后遗症”依然存在于我们今天的社会,妇女依然遭受着不平等的对待。最让人忧心的是,这种不平等,不为社会中的大部分人们所明晓。他们认为其自然如此、理所应当。仅以就业为例,很多行业都以不适宜女性为由将女性拒之门外,而某些行业又因貌似适合女性而引起女性扎堆,形成了职业性别隔离。服装导购员便是公认的适合女性的职业。我所接触的导购员大部分是女性,她们周边的女性朋友大都从事这一行业。TL市骆驼店与所处的整个地下商场的男性导购员寥寥无几。作为女性的我们都被“适合”一词所迷惑,没能探究到其本质——职业歧视。(见表4)

表4 分性别的全国、城镇就业人员职业构成[11] 单位:%

从表4可见,在单位负责人、专业技术人员、生产运输设备操作人员及有关人员中男性占多数,在商业服务人员、农林牧副水利生产人员等以女性居多。这些从事非技能岗位的女性通常 “被迫接受非稳定的雇佣模式”[2]232,技术含量高、收入高、社会地位高的行业大多为男性所把持。这种非稳定的雇佣模式“一方面为在劳动力市场处于弱势的女性提供了更多的生计型就业机会,另一方面它也使女性劳动进一步的边缘化,女性拥挤于低收入岗位,两性收入差距进一步扩大”[2]232。除上文所提及的职业歧视外还有工资歧视(见图1)。

图1 就业模式与收入[2]232

从某种程度来说,工资歧视与职业歧视相辅相成,根源都是就业中的性别歧视。相对来说,男性比女性在就业机会、就业岗位、劳动报酬上更处于优势地位。女性就业较于男性处于弱势一方,一旦家中有突发性事件,譬如赡养生病老人、抚育出生婴儿等需要人员在家时,自然而然会选择收入较少的那方留滞在家。这时相较于男性,女性已然失去了同等工作的竞争平台,失去了可自力更生的经济收入。若想获得与男子同样的出色表现与经济实力,要克服重重障碍并且要付出更多的时间与精力。

四、破除困境的策略

“男权制的三个机构——家庭、社会和国家——的命运是相互关联的。”[12]42那么,要破除父权制的余威,破除性别的不平等,破除这些社会转型期间以女性服装导购员为缩影的全体女性在工作家庭的困顿,婚恋中的隐患,我们的个人、国家、社会三方都应积极努力,协力合作、共同破除此类困境。

(一)个人——不断学习,坚持独立

波伏瓦提到妇女解放的途径中有一条就是“女人只有到社会上去工作,才能掌握自己的命运”[5]86。恩格斯也认为,“人在依赖他人时是不可能有平等地位的”[12]154。女性要学会独立,要增强自我意识。作为一名新时代女性,对于任何事情有自己的决断,就一定要不断学习。这里所说的学习,既可以理解为狭义的正规学校教育、培养模式下的学习,也可以理解为任何获得新知识、新技能的广义上的学习。无论是何种学习,对于社会中的个体,无关男女性别,都需要重视起来并不断深造,对女性尤为重要。“关于妇女解放的途径,波伏瓦更强调个人的努力,而非整体的行动,她认为,尽管现存的性别压迫是结构性的,解决问题却要靠个人战胜环境的努力”[5]86。她提出三种途径,其中一条途径便是成为知识分子。学习是进步的阶梯,学多识广,你的思维会拓展,思想的深度会拔高。一个文盲女性和一个接受过高等教育的女性,她们的人生价值的追求是断然不会雷同的。而“随着信息社会的到来,女性在体力上的弱势无关紧要,教育程度的普遍提高和女性智力活动的增加将使女性的才能充分显示出来”[13]115。学习仅仅是种手段,提高自身综合素质,追求自我的人生价值,这才是学习的初始也是最终目的。总而言之,就是女性要不断学习,坚持独立。

(二)国家——性别平等,权益保障

咱们国家的法律早已明文规定了性别平等,《妇女权益保障法》《婚姻法》《劳动法》《人口与计划生育法》等多部法律法规已从各层面、各角度保障女性的各项权益。但在社会生活中,在家庭婚姻里,在习俗观念里,性别的不平等、女性的弱势地位还是处处可见。常见的是男女同工不同酬、就业不平等、家庭暴力、女性家务劳动不仅时间长而且不被计算经济价值等现象。我们的国家、政府机关所亟待解决的便是将各类旨在消除性别不平等的法规律令予以完善并落至实处,将宏观抽象的法文真正地落实到社会生活中的各个角落,融化在每个公民的观念深处和社会习俗里,唯有如此,才能实现实质上的性别平等。

另外,国家的法律在某些领域仍有待改进,整个国家的性别平等,妇女的权益保障之路任重而道远。譬如,在教育领域,“有关妇女终身教育的国家战略和实施方案尚未建立”[2]12;在健康领域,“进一步完善法律,如制定国家一级的防治家庭暴力法,提高现有相关法律的可操作性”,“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受暴妇女的国家救助机制”[2]22;在经济领域,“将社会性别分析纳入政府政策制定、实施和评估的所有领域”,“推进批准《反对就业和职业歧视公约》,加快推动《性别平等就业法》出台”[2]240,等等。 国家的立法、司法、执法等各部门应进一步认识到,保护妇女权益的重要性,提高保护妇女权益的敏感度,使性别平等意识成为法律领域的主流意识。

(三)社会——提倡男女平等,社会和谐

对于破除前文所述的困境,社会需推进“性别平等的公众理念的建树,以创建一个性别和谐的社会环境”[2]48;建立与完善社会支持网络,给予一切需要帮助的女性一定的社会救助与帮扶;在意识形态范畴内积极提倡男女平等,社会和谐,让社会性别平等成为民众的共识。只有个人不断努力、国家提供法律保障,社会创建平等和谐,处于转型时期乃至之后的女性才能真正地实现性别的平等,权益的保障,才能游刃有余于家庭、工作、婚恋等领域,才能最终以自主意识生活于性别平等的社会之中。

结论

通过对7位女性服装导购员的个案研究,在社会转型时期,这些女性导购员面临着的工作、婚恋等种种困境:一是女性在社会转型中虽然自我意识逐渐觉醒,但是仍然受传统性别刻板印象的约束,依然要承担着贤妻良母的职责,女性既得主外又得主内,时时要以家为主,事业为辅;二是女性看似性观念开放,紧跟“时尚”潮流——未婚同居,但是不受法律禁止也不受法律保护的未婚同居其背后潜藏着对女性诸多的不利,譬如名誉、家暴、流产等等。造成这些困境的原因有:一,传统观念的根深蒂固让女性抑制着对自我本真的追求;二,自身较低的文化水平限制了女性在社会及精神上前行的脚步;三,社会建构下性别的不平等无法提供给女性更多的机遇和机会,因而影响了她们的成长发展。

虽然本文的研究对象只是女性导购员这一群体,但她们所面临的困境也是中国当代女性所面临的困境。为了推进社会性别主流化,促进社会和谐,促进女性发展,个人、国家、社会三方都应该努力:个人要不断学习、坚持独立;国家要制定并完善相应的法律法规,保障女性权益、为女性发展提供支持;而社会要摈弃不利于女性发展的旧观念,树立新的性别观念,鼓励和支持女性在社会上发展。只有通过多方的共同努力,才能顺利破除在社会转型路途上女性饱受传统与现代夹击的困境,为女性创建一片朗朗晴空。

[1](美)梅里·E.威斯纳—汉克斯.历史中的性别[M].何开松,译.北京:东方出版社,2003.

[2]王金玲,主编.中国妇女发展报告 NO.1(’95+10)[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

[3]张丽君.80后城市青年对婚前同居现象的态度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2.

[4]刘建峰.农民工未婚同居及婚前流产问题分析[J].中共山西省直机关党校学报,2010(2):49-50.

[5]李银河.女性权力的崛起[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7.

[6]焦杰.传统女性的刻板模式与男性审美视角的矛盾——以中国古代姬妾妓娼现象为例[J].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1):33-40.

[7]卢玲.屈辱与风流:图说中国女性[M].北京:团结出版社,2000:54.

[8]中国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发展规划司,编.中国教育统计年鉴.2011[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3.

[9]国家统计局人口和就业统计司,编.中国人口和就业统计年鉴(2010年)[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0.

[10](法)西蒙娜·德·波伏娃.第二性:Ⅱ[M].郑克鲁,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11.

[11]向丹.转型时期中国就业中的性别不平等问题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07.

[12](美)凯特·米利特.性政治[M].宋文伟,译.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0.

[13]李银河.两性关系[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责任编辑:卓影]

The Miniature of Women Living in the Edge Zone Between Tradition and Modernity:A Case Study Based on Female Clothing Shopping Guides

CHEN Liang-yan
(Shaanxi Normal University,Xi'an Shaanxi 710062)

Female clothing shopping guides belongs to migrant working girls,mostly from the rural areas.In the process of social transformation,the traditional concepts and the impact of the current ideological trend,they are confronted with the predicaments of work and marriage.On the one hand,at work,these women not only share the responsibility of the breadwinner,and try to be independent,but also take care of the family and try to be a good wife and a loving mother.While in marriage,they tend to cohabit before marriage,thus giving rise to both physiological and psychological hurts.These dilemmas lie in deep-rooted traditional concept,the limitation of inferior educational background and the gender inequality under the social construction.Therefore,the individual,nation and society should all make joint efforts to break the predicaments for the support of female development.

migrant working girls;clothing shopping guides;social gender

I 206.7

A

1672-402X(2016)04-0112-08

2016-01-20

陈良彦(1992-),女,安徽铜陵人,陕西师范大学2014级硕士研究生。专业方向:社会变迁与性别制度史。

猜你喜欢
导购员服装
让人心碎的服装
道具服装
设计服装
啥优点
现在可以入手的mina风高性价比服装
热情过度
“四步”走向电动车“金牌导购员”的成功之路
制造商学院
不要靠得太近
服装家纺个股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