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匠精神:保时捷传承之魂

2016-09-23 19:07
中国慈善家 2016年7期
关键词:保时捷家族企业工匠

保时捷传承的工匠精神包括:理念至上、核心技术、精益求精、持续性

前段时间,在热播电视剧《欢乐颂》中,女主角安迪的保时捷911吸引了很多人的眼球。其实,保时捷最吸引人的不仅仅是其品质,更是其背后的家企传承精神:工匠精神。

保时捷传承之传奇

保时捷以汽车设计者费迪南德·保时捷的姓氏命名。费迪南德·保时捷既是天才的汽车设计者,更是保时捷家企传奇的缔造者。1931年,在斯图加特,费迪南德召集了一批设计界的一流人才,成立了保时捷设计与研究公司。

1951年, 76岁的费迪南德·保时捷博士逝世,他的儿子费利·保时捷全面接过了保时捷公司的经营权。他秉承父亲的设计天赋,将公司经营得有声有色。 当保时捷传承到第三代时,费迪南德·保时捷的孙子巴茨·保时捷、彼得·保时捷和外孙费迪南德·皮耶希等人为争夺公司权力出现纷争,好在保时捷家族在第二代传承过程中做了一个很好的顶层设计,确立了所有权与管理权分离的原则,要求家族人员全部退出公司的经营和管理,只拥有董事的权力,保留对公司高层管理人员的决定权。1972年,保时捷成功转型为股份公司。

在家企传承中除了遵循所有权与管理权分离的原则外,保时捷成功的另一重要原因在于,它坚持了家族企业中的工匠精神。

保时捷传承之魂:工匠精神

保时捷传承的工匠精神之一:理念至上。坚持用最高的标准要求自己,对事业充满激情。费利·保时捷曾经说过:“当我环顾四周,却始终无法找到我的梦想之车时,我决定亲手打造一辆。”

保时捷传承的工匠精神之二:核心技术。位于德国魏斯阿赫(Weissach)的保时捷研究和开发中心始终致力于科技创新,从VarioCam升级版到陶瓷复合制动系统(PCCB)、可变几何涡轮(VTG)以及Cayenne S Hybrid和911 GT3 R Hybrid的混合动力驱动概念,均可体现保时捷不断发展的工程艺术。保时捷共有7500名组装工人、6500名研发和服务人员,可见研发和服务在这家企业的重要性。

保时捷传承的工匠精神之三:精益求精。保时捷始终坚持“Porsche Intelligent Performance(注:保时捷智能化性能)”理念,这种理念体现在保时捷员工对每一个零件、每一道工序的精心打磨、专心雕琢上,在他们眼中,只有对质量的精益求精、对制造的一丝不苟、对完美的孜孜追求才算尽责。

为保证品质,虽然组装一部保时捷只需9小时,但后续检测调适需要5天,出厂则需要数月。保时捷的订单最快也需3个月,有些配置高的甚至需要提前一年预订。保时捷除玻璃和发动机外,均为手工组装。挡风玻璃过于沉重,机器人操作更精准严实,而发动机拧螺丝较单调费力,也由机器代劳。在保时捷工厂,工人负责组装,机器人负责搬运,全场通过WIFI遥控和联络。在保时捷,好的工人永远比机器人更精准,更有灵活性。

保时捷传承的工匠精神之四:持续性。持续性就是对消费者作出的所有承诺都要履行,而且不能中断。保时捷永远保持着细水长流的生产节奏,从来没有所谓旺季与淡季。每天只生产200辆车,从不轻易急速扩张,员工更不轻易加班。

持续性,既有承诺、责任、研究成果的持续性,又有由学徒到员工培养的持续性。这种持续性是通过传帮带式的师徒制传承的。技工的职业生涯中,学徒与培训生的经历占据了相当长的时间,使得他们有恒心一生钻研一项事业。

中国家族企业从保时捷传承中能学到什么

中国文化虽然缺少科学与理性的基因,但并不缺乏务实与工艺精神。从公元前200年至公元18世纪,中国一直是全世界最大的产品输出国,丝绸、瓷器、茶叶、漆器、金银器、书画等精美的产品是世界各国王宫贵族和富裕阶层的宠儿。但中国千年科举制毁掉了传统文化中的务实与技术要素,改革开放以来大干快上、只争朝夕等理念的过分发挥,更加快了工匠精神的丧失。

现在,中国家族企业创办人都梦想家族企业能传承百年、企业能成为百年品牌,但百年品牌的打造需要全力以赴,需要关注每一处细节,需要持续坚持目标,需要执着于产品的创新创造,更需要不断地把产品品质从99%提升到99.99%。这是中国家族企业基业长青的惟一道路。

家族企业转型不是从实体经济转向虚拟经济,而是从传统制造业转向智能制造业。美国华尔街是一个坏榜样。美国高达70%的就业人口转向金融和金融服务业,中国盲目跟风,学习美国,将实业创造的利润与财富,砸向房地产,砸进股市,搞基金,搞风投。最聪明的年轻人争相到证券、期货、基金公司工作。

据统计,2014年,全国企业500强中,有226家制造业企业,其利润只占总数的18.8%,而18家金融企业的利润总额占比高达49.95%。回看历史,不论是1997年的亚洲金融危机,还是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机,都是虚拟经济过度发达而实体经济、现代制造业发展滞后的恶果。中国要从传统制造业转向智能制造业,成为现代化进程中的第四个世界制造中心,需要借鉴德国企业的一些精髓。

标准为王,拒绝空疏描述。保时捷等德国制造领先全球的首要因素,当属标准化。于1917年成立的德国标准化协会(DIN),专门制定行业标准,至2012年年底,其颁布的标准累计达33149个。2013年德国提出“工业4.0”时,第一个领域就是“标准化和参考架构”。简单的理解就是,信息技术变革的基础就是万物数字化、标准化,最终实现智能化。标准化是工业4.0的基础与前提,更是“德国制造”的核心竞争力。

标准不仅来自“为什么、是什么”的知识,更来自“做什么、怎样做(Know-how)”。Know-how,就是当一个做法被证明高效可行时,即被当作规范遵守下来,这就是标准。当多数人达到这个标准后,再将其打破,进行改善,并将最新的状态予以规范。如此,标准不断提升,产品的品质也得到不断提升。

德国企业不仅制定标准,更尊重标准。简单说来就是守时、按序。守时就是遵守节拍时间,按序就是指为了完成一项作业,必须遵循的一组生产要素的特定顺序。

德国人办企业的指导思想是把企业办小些、办慢些、办长些。这与中国人办企业的指导思想是不同的。以保时捷为代表的德国企业的员工,注重技术细节,承担生产一流产品的义务,追求生产过程的和谐、安全与成就感,而非像中国企业那样追求利润的最大化。其实,做得少才能专注,专注才能做到极致。为什么德国企业与产品动不动就有上百年历史,就是因为他们办企业的指导思想是探索本源、追求长远,所以德国企业不生产价廉物美的产品、不生产山寨产品,而是生产经久耐用的产品,以打造能够百年传承的企业为追求。

注重职业教育、培养工匠精神是德国制造得以闻名世界的另一大原因。包括保时捷在内的德国制造的技艺传承是德国双元化教育教学模式的产物。德国是一个崇尚劳动与技能的国家,以规矩、标准、制度作为管理的基础,踏实、勤劳、守规矩成为国家的性格名片。德国70%的青少年在中学毕业后会接受双轨制职业教育。在这个国家,应用型人才、高素质的熟练工人很抢手,高级蓝领比普通白领收入高,企业领导人也经常从蓝领中提拔。

反观中国教育,空疏无用、大而无当、应试教育、标准答案,必然培养志大才疏、缺乏创新的人。走出君子不器、白领崇拜的误区,加快地方院校向应用型大学转型,培养应用型、复合型、技能型、具有工匠精神的人才,才能使中国真正成为制造强国。

甘德安,经济学家,著有《中国家族企业研究》《复杂性家族企业演化理论》等著作

猜你喜欢
保时捷家族企业工匠
保时捷Taycan
90后大工匠
工匠风采
山海间,享受纯粹的驾驶乐趣 保时捷Taycan
家族企业创新:前因、调节与结果
工匠神形
傲气凛然 保时捷718 CAYMAN
家族企业的“感情困境”
听说你们想开保时捷?所以我来了
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