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利用视觉、听觉、嗅觉、味觉和触觉这五种感觉,借助图片、实物等,创设情境导入,引导学生进入某种情感体验,进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中职;语文;五感;情境导入;教学效果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1422(2016)07-0064-03
收稿日期:2016-04-20
作者简介:谢仕优(1984-),女,河源市和平县职业技术学校教师,学士。研究方向:中职语文教育教学。(广东 河源/517200)
一、中职学生学情分析
中职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普遍存在厌学情绪,而且这种情绪有越来越严重的趋势。大部分中职生,在初中的时候就是各个学校的后进生,得不到家长和学校老师的重视,也经常被同班同学看不起;在学习方面,一开始就认定自己考不上普通高中,所以上课就不认真听讲、走神、发呆、玩手机……最后,可有可无地选择了职业学校。
在职业学校读书,在很多学生的心中,认为这并不是一件光彩的事情,甚至当亲戚朋友问起在哪读书时,他们都不敢理直气壮地直言相告。而在课堂上,学生们延续了他们在初中时对待学习的态度,甚至变本加厉。
面对这种情况,教师要做的不是放弃学生,而是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热情,让学习成为他们快乐的源泉。这就要求教师要更加细心和耐心地了解学生、钻研教材,采用多样的教学法,并因材施教。
二、情境导入的必要性
经过六年的语文教学实践,笔者发现,一堂课要取得显著的效果,导入很重要。“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课堂教学中,导入新课设计和运用得好,会激发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望,从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那么,要把学生导入新课的学习,教师是“激发者”,应采用新颖、灵活多变、富有情趣和鼓动性的“开场白”,营造“课始激情情即生,未成曲调先有情”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心情愉快地全身投入新课的学习之中,“快快乐乐学语文”。因此,要使一堂课获得成功,必须从“头”开始。
所谓情境导入,是一种通过设置具体的、生动的环境,让学生在课堂教学开始时,就置身于某种与课堂教学内容相关的情景之中,促使学生在形象的、直观的氛围中参与课堂教学。情境导入,更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探究思维和学习兴趣,完成课堂教育教学目标。
三、导入的方式
人是通过视觉、嗅觉、味觉、听觉和触觉来感受这个大千世界的,而五感通心,有了感觉然后才产生各种各样的情感。要想让学生爱上学习,首先必须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他们内心有所触动,然后才能顺利地、不动声色地将其带入课堂气氛,使他们从此爱上学习。
但是“万般开头难”,教师如何才能创设一个出色的导入呢?下面,关于利用视觉、听觉、嗅觉、味觉和触觉这五种感觉,创设情境导入并在中职语文课堂中运用,笔者谈谈自己的看法。
1.利用视觉导入
眼睛是人的重要感觉器官,人眼从外界获得的信息,不仅比其他感觉器官多得多,而且有些信息是通过其他感觉器官所不能获得的。比如,色彩。在语文课堂上,教师如果利用视觉,借助相关的图片、实物等导入,这些图片、实物等可以在展现的一瞬间就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学生在看图、物的同时,会思考一些问题或者激发某种情感,这时教师就可以顺利地引入课题。
例如,在学习朱自清的《荷塘月色》这篇文章的时候,为了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笔者把它安排到了6月初来学习,因为荷花的花期是6月至9月。在学习课文的同时,学生们能够参照实物,从而获得比较直观、形象的感受。
在上课之前,笔者准备了一朵盛开的荷花,到上课的时候,笔者把荷花从身后拿出来的瞬间,学生们一起发出了一声“哇”,其中有开心,有惊讶,有的还想摸一摸。然后大家就七嘴八舌地讨论开了,有的学生说:“我知道,这是荷花……”又有学生争论:“不对,是莲花……”,有的说:“我见过这种花……”于是,在睡觉的学生醒了,在玩手机的学生也不玩了……所有的学生都参与到话题中来了。在这个时候,笔者笑着解答了刚刚学生们争论的问题,接着利用多媒体展示荷花的一组图片。学生们在欣赏千姿百态的荷花时,情不自禁地吟出了古代著名诗人杨万里的诗句“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还有周敦颐《爱莲说》中的“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这让笔者感到很意外,但更多的是惊喜。图片展示完了,学生们还一脸赞叹、向往的神情。接下来的课文讲解,进行得非常顺利,课堂气氛十分活跃。
由此可见,这群被公认的“差生”,不是因为“笨”才放弃学习,而是因为在学习中找不到乐趣。长久以来,学习已经成了一种无形的压力,他们不堪重负,然后才自暴自弃。因此,教师可以稍微降低对中职生的要求,并相应地增强课堂学习的趣味性。
谈中职语文利用五感创设情境导入
2.利用听觉导入
音乐有一种直达心灵的力量,容易引起情感上的共鸣。所以,有人听着歌会莫名地落泪,有人听着歌会不经意地微笑,不知不觉受其感染而产生某种情感体验。古希腊著名哲学家柏拉图就曾说过:“音乐教育比其他教育都重要得多,因为节奏与乐调有最强烈的力量浸入人心灵的最深处,如果教育方式适合,它们就会拿美来浸润心灵,使它也就因而美化。”
在语文课堂中,教师可以合理利用音乐,借助音乐的情感性,使学生在欣赏音乐的同时,受音乐作品本身魅力的感染而产生共鸣。例如,合适的音响、音调和节奏能激励人们的精神,坚定人们的信念,促使人们为实现某种理想而奋斗。
在学习培根的《论逆境》这篇文章时,笔者是这样导入的:请同学们听一首歌(《真心英雄》),听完后,说出你喜欢的一句歌词,并谈谈为什么。
音乐响起,悠扬的曲调、铿锵的节奏、激励人心的歌词,一下子吸引住了学生。学生们听着听着就跟着唱了起来,音乐停止的时候还意犹未尽,强烈要求再来一遍。原来,这首歌让他们在短短4分钟内回忆了自己曾走过的路。他们想到了自己以前的同窗好友;想到了自己曾遇到的困难;想到了自己面对困难时那种彷徨、无措的心情……笔者请一些学生谈谈他们曾遇到的困难,又是如何处理的。然后笔者问他们:“遇到那些困难,你们后悔过吗?如果时光倒流,你会选择避开这些挫折吗?”学生回答:“不后悔,更不会避开,就像这首歌里唱的那样‘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正是这些困难、挫折让我们成长、让我们变得坚强……”接着,笔者告诉他们,自己学生时代的座右铭就是“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然后很顺利地导入了课堂。
如果缺少这样一个合适的导入,教师只讲大道理、只分析课文,学生们肯定会觉得无趣,最后整堂课就成了教师在唱“独角戏”了。
3.利用视觉、听觉相结合导入
通过眼睛,学生可以迅速获得形象的、直观的感受。而这种感受,如果没有一种推动力,很容易转瞬即逝,进而达不到良好的教学效果。这时可以借助音乐,在音乐“润物细无声”情感的感染下,延长了学生思考的时间并加深其感受。
例如,在学习杨于的《十八岁和其他》这篇文章时,笔者利用视觉与听觉,借助多媒体,用图片与音乐二者相结合的方式导入。首先,展示了一张图片,空白处写上一句话:“看到这张图片,你想起了谁?”这张图片比较特殊,笔者相信每个有独立思考能力的人,在看到图片的一瞬间都会呆住,然后透过图片,想起我们生命中举足轻重的两个人:爸爸和妈妈。图片内容是这样的:一个小男孩开心地坐在父亲的肩头放风筝,父亲脸上洋溢着暖暖的笑容。学生在看到图片时,会想起父母,但只是单纯地想到了,很少人会有其他情绪。这个时候,笔者播放了一首歌曲《一封家书》。学生在歌声里,回忆了父母对自己的付出,而自己为父母做的却是那么少;想到自己渐渐长大,步步远去,而父母却慢慢变老,最终会离开自己……然后就在学生这种又爱又悔的情绪里展开课堂内容。在上课时,学生的学习态度很积极,因为他们突然意识到自己“长大”了。他们正视了自己与父母之间的矛盾,在学习中寻找与父母的相处之道:相处需要理解与尊重,也需要对话与交流,在相互的交流里学会对父母感恩。
这种突出的教学效果,很大一部分都归功于一个合适的导入。导入把学生引入某种情感体验中,并让学生带着“心”去学习。
4.利用味觉、嗅觉导入
从外界进入人脑的信息,百分之九十以上来自眼睛,但是,有一种信息,用眼睛是无法获得的,不仅看不到,也听不见摸不出,那就是“味道”。在课文学习中,如果能够合理利用味觉、嗅觉,一样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民以食为天,食以味为先”,中学生正是长身体的时候,对食物更加地敏感和热衷。在第三册的语文课本里,有一篇文章是汪曾祺的《五味》。我对学习《五味》那堂课的印象格外深刻。那一天,我刚走进教室,就有学生喊:“老师,你身上怎么有种臭臭的味道呀?”然后,笔者假装苦着脸问:“真的很臭吗?”学生们就深深地吸了几口气,说:“是挺臭……”也有学生为了安慰我,偷偷扇着风说:“不臭,一点都不臭……”可是,有一个学生突然很不好意思地说:“是臭……不过……好像又挺香的!”其他学生听到他的话都大笑起来,而他自己也是满脸的疑惑。笔者也笑了起来,因为笔者知道他说的是实话。然后,就在笑声中,笔者拿出了一碟“臭豆腐”。刚开始,由于忌惮着那种“臭味”,没有人敢上前试吃。但是,少年人都有一个优点,那就是:勇于尝试,乐于尝试。没一会儿,碟子就空了,还有人问:“老师,还有没有?”就在这满室留“臭”,口齿留“香”中上了别开生面的一课,课堂气氛十分活跃。
5.利用触觉导入
触觉,是人类的第五种感官,也是最复杂的感觉器官。触觉中包含有至少十一种截然不同的感觉。触觉还有着更为神奇而崇高的作用,是启迪人们心灵的一个窗口。通过触觉,人体可以获得最直接,最切实的感受。
笔者记忆中有一堂课,至今已16年,但是回忆起来就像昨天刚发生似的。笔者之所以印象深刻,是因为那节课的导入给了自己切身的感受。那是一堂物理课,刚上课的时候,物理老师就端着一杯水走进教室,教师在讲台上站定后就叫了笔者上去试水温。笔者把食指伸进水中,通过手指,我感受到一种微微的凉,但是我并不知道这种“微微的凉”到底是多少摄氏度。茫然无措中,笔者随意说了一个数字“21”。然后,老师用温度计一测试,竟然真的是“21”摄氏度。在这之前,21与其他数字一样,对笔者来说并没有具体的概念,经过那堂课,笔者知道了21摄氏度就是一种微微凉的感觉。就是那特殊的课堂导入,激发了笔者对物理课的兴趣,让学生时代的自己觉得学习是一件无比快乐的事情。
所以,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语文教师在重视视觉、听觉导入的时候,也不要忽略了触觉。合理利用触觉创设情境导入,一样可以起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综上所述,“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教师合理利用人的五种感觉,通过新鲜的刺激来引发学生的兴趣,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内容。别开生面的导入,可以创设愉悦的学习氛围,能唤起学生求知的欲望,让学生获得学习的乐趣,从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达到教学目的。
参考文献:
道客巴巴.情境导入,激趣思维[EB/OL].http://www.doc88.com/p-6065531807438.html,2016-04-20.
责任编辑何丽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