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采用SWOT工具,对“互联网+”大潮下的大学生创业面临的优势、劣势、机遇和威胁进行了分析,从高校创业教育的角度,从课程设置和教学方法出发,以提高大学生的创业能力。笔者认为,在创业教育课程设置上,可分为技术类、经济类、管理类和法律类,在教学方法上,可采取课堂式、实践式和校企合作式三种方式来推进大学生“互联网+”创业教育。
【关键词】SWOT分析;“互联网+”;创业教育
2015年,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互联网+”概念,此后“互联网+”大潮下的大学生创业再次进入了快车道。
一、大学生 “互联网+” 创业SWOT分析
“互联网+”时代,大学生创业具有多方面优势和多重机遇,也面临着种种劣势和威胁。
(一)優势(Strength):在校期间,大学生通过学习,能够较为系统地掌握创业所需的相关知识,加之精力充沛,能承担得起创业阶段尤其是创业初期对体力和脑力高负荷的要求。
(二)劣势(Weakness):主要表现在经验缺乏、资金不足和整合不力三方面。
(三)机遇(Opportunities):互联网网民众多,创业所需的技术呈指数型增长, “互联网+”创业门槛低、创业项目多。计算机和网络的技术演进过程则遵循摩尔定律,计算能力呈指数型增长,而费用呈指数型下降,这就意味着大学生在“互联网+”大潮中创业的门槛将越来越低。
(四)威胁(Threats):“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创业面临着来自法律、网络安全和网络欺诈等众多的不利因素。互联网具有无边界性,信息传播极为迅速广泛,一不留神就可能会触碰到法律问题,对大学生的创业造成不利影响。
从高校角度来看,在“互联网+”大背景下进行大学生创业教育,需要侧重于弥补大学生创业面临的劣势,化解法律和网络方面的威胁,重点应从课程设置和教学方法入手,创新性地对大学生创业教育进行变革。
二、从课程设置上推动大学生“互联网+”创业教育
“互联网+”背景下,高校对大学生进行创业教育任重道远,有必要进一步优化传统的大学生创业教育课程设置,从思维养成上对大学生进行广泛、深入的创业教育,在这方面可参考查理芒格的“格栅理论”,将不同学科的思维模式联系起来,建立起融会贯通的思维方式。在具体课程的设置上,可分为技术、经济、管理和法律等四个大类。
(一)技术类课程设置
“互联网+”背景下创业,需要有一定的技术含量。在技术类课程的设置上,需要突出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电子商务等当前的热门专业,以及信息化发展史等对互联网发展趋势研判具有一定帮助的专业,让大学生在创业之前就厘清相关概念,并能找到自己的创业定位。
(二) 经济类课程设置
经济类课程包括金融、财务、会计、审计等,通过对这类课程的学习,帮助大学生在创业之前掌握必须的相关知识点,有助于大学生找到创业中的财务问题,化解创业中碰到的融资困难。
(三)管理类课程设置
管理类课程包括企业管理、客户管理、营销管理、组织行为学等。在内部管理上,侧重于企业内部的岗位职责、现代经理人制度、员工行为及心理等;在外部管理上,侧重于市场分析、客户管理、市场营销等方面。应通过内外部管理的学习,帮助大学生掌握创业过程中必备的管理技能。
(四)法律类课程设置
法律类课程包括合同法、劳动法、知识产权法、诉讼法等,旨在化解大学生创业过程中可能碰到的法律问题。
三、以多样化教学方法推动大学生“互联网+”创业教育
除了课程设置,高校推动大学生在“互联网+”大潮中创业,还需要注重以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培养大学生的创业精神、创业素质和创业能力。结合传统的教学和互联网教学方法,大致可以将“互联网+”大潮中的大学生创业教育分为三种主要的教学方法。
(一)课堂式。这种方式以传统的课堂教学为主。通过课堂上系统的知识传授,帮助大学生掌握创业必须的理论知识;通过案例分析,避免创业过程中可能陷入的误区,汲取成功经验,有助于缩短创业摸索过程。
(二)实践式。这种方式主要依托于高校设立的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或创业园区,对具有市场前景、可操作性强的项目进行孵化培育。在孵化过程中,采取现代企业管理方式,对项目进行完全的市场化运作。
(三)校企合作式。这种方式既可以采取学校出项目和人才,企业出资金的方式,也可以采取企业出项目和资金,学校出人才的方式进行合作,其优点在于可以充分借助企业已有的平台和规模,让大学生在创业之初就具备一定的资金和渠道,减少走弯路的试错成本。采取这种运作方式需要注意的是,事先需要明确学校、大学生团队和企业之间各自的职责和权利,包括股权分配,以减少创业过程中的摩擦和矛盾。
教学方法可根据学生的不同阶段和年级因人而异,对于本科阶段的大学生而言,大一和大二阶段可以多采取一些课堂式创业教育,进入大三和大四阶段,则要以实践式和校企合作式创业教育为主,对于研究生阶段的大学生而言,由于他们已具有较好的自学能力,可以直接进入实践式和校企合作式创业教育,一些基本知识可以让他们在课外通过自学的方式积累完成。
参考文献:
[1]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
[2] 萨利姆·伊斯梅尔,指数型组织,浙江人民出版社2015年8月版
[3] 彼得·戴曼迪斯, 富足: 改变人类未来的4大力量, 浙江人民出版社2015年4月版
[4] 彼得·戴曼迪斯,创业无畏,浙江人民出版社2015年8月版
[5] 彼得·蒂尔,从0到1: 开启商业与未来的秘密,中信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15年1月版
[6]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第37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
[8] 孙玥、解长福,高校大学生自主创业教育现状及对策研究,对外经贸2011年第12期
[9] 左殿升、李兆智、刘泽东,国内外大学生创业教育比较研究,山东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0年第3期
[10] 顾晓春、刘博敏,应用技术型高校创业教育的对策研究,改革开放2011年第20期
[作者简介:毛艳华,女,1981年生,宁波工程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讲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