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卓
摘 要: 家庭是一个人生活和成长的基本环境,一个人的社会化过程开始于家庭,基本生活技能的掌握,社会规范的接受,生活目标的确定,生活方式的形成,社会角色培养,等等,最初都是在家庭里形成的。本文分析了家教在幼儿成长中的影响并提出了相应建议。
关键词: 幼儿 家教 影响 建议
家庭教育在《辞海》中的释意是:父母或者其他年长者在家庭里对儿童或青少年进行的教育。不同社会有不同性质的家庭教育。我国学者孙俊三等人在《家庭教育学基础》中指出,家庭教育就是家长(主要指父母和家庭成员中的成年人)对子女的培养教育,即指家长在家庭中自觉地、有意识地按照社会需要和子女身心发展的特点,通过自身的言传身教和家庭生活实践,对子女施加一定的影响,使子女的身心发生预期变化的一种活动。
家庭环境是一个人生活和成长的基本环境,一个人的社会化过程始于家庭,基本生活技能的掌握,社会规范的接受,生活目标的确定,生活方式的形成,社会角色培养,等等,最初都是在家庭里形成的。学者刘金花根据控制(对孩子是否提出成熟要求)和爱(即是否关心、信任和理解孩子)两个维度,把父母教育方式分为四种类型:权威型、专制型、娇宠型、冷漠型。权威型父母,可以概括为控制和爱。专制型父母,可以概括为控制和不爱。娇宠型父母,可以概括为不控制和不完全爱。冷漠型父母,可以概括为不控制和不爱。
一、家庭要加强对幼儿个性心理素质养成教育
1.家庭中要把孩子当成一个成长的生命对待。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家长应该把孩子当成一个成长的生命来对待。有这样一个例子:一个职业是大学讲师的妈妈,有一次她正在忙自己的职称论文,而这时她4岁的女儿对她说:“妈妈,我想和你玩一会。”这位女老师随口说:妈妈正在忙自己的事,你不应该来打扰妈妈。”过了几天,这位女老师喊女儿下去买菜,可是女儿的回答却让她惊讶:“宝宝正在玩玩具,妈妈不应该来打扰宝宝。”这个例子告诉我们,孩子是一个有思想的个体,我们应该尊重他们,而不是随意简单地应付他们。
2.注重孩子自信心和独立性的培养和发展。
一个哲人曾说:“一个碰伤的膝盖是容易愈合的,而受了伤的自信心和没被开发出来的勇气是终身难以实现其真正作用的。”孩子是一个独立又完整的个体,我们应给予孩子指导,从而让他们在困难面前有自己的思考和想法,然后自己努力战胜这些困难。自信心的存在与否,是可以左右一件事情的成功与失败的,因而孩子幼小的心灵里更加需要这种养料,使他们的心田更为肥沃。
3.营造幸福家庭氛围,为营造一个温馨的成长环境。
首先,父母应该精心营造一个令孩子身心健康发展的小天地,那么,我们可以将其分为两个方面:物质环境方面和精神环境方面。在物质环境方面,家庭环境应当干净、整洁、美观。在精神环境方面,首先要做到夫妻关系应当保持和谐,而后做到亲子关系保持和谐。父母应该注意到生活在中的细枝末节,让孩子沐浴在一个温馨舒适、健康文明的精神环境中。
其次,父母应该为孩子营造一个温馨的家庭氛围,如果长期在争吵和谩骂的气氛里,他们的心理和个性必定会受到严重影响。有研究表明:单亲家庭的孩子的犯罪几率会高出普通家庭的孩子很多。好的亲子关系,就是好的家庭教育。
最后,平等和谐的家庭关系也能为孩子创造一个温馨的家庭环境。父母和孩子都是家庭这个单位的一名普通成员,家庭中的每个成员都应该拥有平等的地位,尊重孩子,信任孩子。
4.保护孩子的好奇心,启迪孩子的创造性。
好奇之心,人皆有之。一颗强烈的好奇心会让孩子发现生活中的许多美好,我们要保护这份好奇心,使孩子们投入到研究、创造上。为什么蝌蚪会变成青蛙?为什么不倒翁推不倒?为什么黄豆会发芽?这些问题我们都可以陪着孩子一起探索。正如陶行知先生所说:处处都是创造天地,天天都是创造之时,人人都是创造之人。家庭中宽松自由的氛围会给孩子的创造力提供很大空间,从而更好地发挥创造潜质。
5.拓宽孩子视野,培养孩子良好的习惯。
我们是孩子的朋友,要经常打开心扉与孩子谈天说地,去他们的世界看看。另外,要经常带孩子出去玩,从生活和自然中长知识、学本领。现在家长的观念都随着社会的发展有所改变,已经从原来的固有思维式的教育中解脱出来,家长们开始注重孩子高尚的思想道德情操的培养及健全的人格的培养,同时关注起来孩子的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培养。
二、家长要逐步形成科学的教育方式
1.家长教育孩子应注意语言艺术。
有一则小故事是这样讲的:一位心理学家到中国家庭做客,主人五岁的宝宝在客厅跑动,不小心被椅子绊倒,大哭起来。妈妈赶紧跑过去,抱起孩子,然后一边打椅子一边说:“宝宝不哭,妈妈打这个椅子,都怪它。”心理学家听后便对这位母亲说:“这跟椅子没关系,是他自己造成这样的结果,并非椅子的错。你应当让他知道,如果是他做错了事,责任就应当由他自己来负责。”这位母亲的举动在中国似乎是常见的,随口的一句话让人忽视了它的危害,如果孩子就是在这样的语言环境里成长下去,有一天孩子长大了,家长却突然对他说你要负责,他只会不知所措。当然,也存在一些家长在教育孩子时,仅采取简单粗暴的语言,骂声不断,那么他们的孩子也注定会和他们一样。因此,教育孩子的语言是需要仔细斟酌的,富有艺术感的语言,会给孩子轻松爽朗的心情,同时,会让孩子从小就养成良好的用语习惯。
2.让幼儿在鼓励和赞扬声中形成良好个性。
幼儿专家总结道:讽刺中成长的孩子学会羞怯;羞辱中成长的孩子学会自卑;赞扬中成长的孩子学会自赏;鼓励中成长的孩子学会自信。由此可见,家长在教育孩子时,给予孩子鼓励和赞美很重要,然而,有的家长喜欢拿孩子作比较,尤其是在幼儿园开放日的时候,有的家长听完课后,回家便说:“你看人家的孩子上课积极回答问题,表现特别好,再看看你不注意听讲,东张西望……”这样的话一经出口就收不回去了,孩子们脆弱的心一定会受到很沉重的打击,他们会觉得自己真的很差劲,就连父母都不再喜欢他们了。这样,自卑、退缩、委曲求全的个性就会随之出现。所以,我们应该敏锐地赏识孩子的点滴进步,用赞美的语言告诉他们你很棒、你能行。
3.正确对待孩子所犯的错误。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孩提时代好奇心重、探索欲强、好动是孩子的天性,孩子小,看问题简单,所以犯错是在所难免的。因此当孩子犯错时不要一味严厉训斥和责备,也不能一度包庇与容忍,要记着爱而有方才是真,同时应该及时采取适当的、科学的方式处理。我们要给孩子自己言说的机会,让他首先自我剖析一番,然后我们再判断孩子做错与否。如果真的做错了,那么应该及时、理性地告诉孩子,纠正他的错误,切忌粗暴打骂孩子,这样才能使孩子产生改正错误的勇气。
4.培养幼儿坚毅的个性品质。
儿童的坚毅性格品质不足和很多因素有关,其中父母的教养态度对其影响最大。有研究表明,孩子意志坚强与家长的信任相关系数最高,而家长的照管过甚、支配、溺爱则容易使孩子形成无主动性、消极、依赖、胆怯、神经质等性格特征。由此可见,要培养孩子的坚毅性格,首先要做到的就是信任孩子、相信孩子,放手给孩子自己闯荡的机会,避免万事包办的情况出现。鼓励孩子多和小伙伴们相互学习,在群体中得到锻炼。同时,给予孩子正确引导,尤其是在孩子出错、遇到困难的情况下,不要指责、不要训斥,而应及时纠正,及时正确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