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志芳:我做的是减法

2016-09-22 07:41高洪云
时代人物(新教育家) 2016年3期
关键词:应试学校老师

本刊记者_高洪云

薛志芳:我做的是减法

本刊记者_高洪云

>>>发源于中原大地的太极拳,具有中国文化强调和合的特征。作为校长,薛志芳不断习得新教育的不二法门,努力丰富校园的教育生活,壮阔师生的精神世界,张弛有道,开合有术,日常发荣生长用“文”道润生命,临门一脚之际以“武”道对应试,最终使得弱校变强,各方颔首。>>>

新教育实验结硕果——学校部分榜样教师与新教育实验创始人朱永新教授合影

焦作市云台山脚下,有一个千年古县,名修武。据说武王伐纣路经此地,时遇暴雨三日而不能行,于是就地驻扎修兵练武,因此得名。

该县附近一带很多古地名都与商周之际的历史有关,如焦作东的待王,即等待大王。

薛志芳校长掌舵的修武县第二实验中学(下文简称二中),就在县城旁边,处于城乡结合部。学校后面有地名叫文案,大文案,小文案,取“设案祭奠文王”之意。

然而以上都是失落了的历史。如今的怀州(焦作古称)乃至中原区域,辉煌不再。作为生源大省,学生更是惨遭应试之祸。

幸而有一小部分教育改良的探路者,使课堂、校园多了几分生机和趣味,给学生带来了一些新鲜空气。

请缨下放

1989年,很多人的命运循着既定的轨道行走,22岁的薛志芳就是这样。从安阳师专毕业后,他回到家乡修武,进入了县城的第一实验中学(下文简称一中)。

此后16年,他历任班主任、语文教研组长、教导主任,直至成为分管业务的副校长。除了离开前的最后一年,他一直都没离开过讲台。

2005年,他被调进教育局办公室当秘书,码了一年多材料,两年后当上了主任。从基层老师出来,内心深处,他始终觉得做点扎实的事才舒服。于是2008年,他要求下去。

当时,因修武县一中生源过多,班额巨大,为缓解升学压力,县里面决定在旧有的弱校城东中学的基础上,建立第二实验中学。

薛志芳走马上任。第一届只有六个班,因为是划片招生,所以生源构成复杂。但他暗暗对自己说:“给我十年时间,如果学校还办不好、办不成个样子,那是自己无能,就辞职。或者十年后自己的智慧用完了,那是江郎才尽,也自动走人。”

第一次全体教师会,他对全校老师放话:未来三至五年是学校的关键发展期,因为是弱校,家长不是很在意。所以,我们可以放开手脚,大胆探索,说不定能走出条新路。

学校随后几年,基本都是照着薛志芳当初内心的设想蹚过来了,也逐渐打出了名堂。

三四年前,焦作曾流行过一段排名热,以中考成绩为例,全市公办、民办、私立等200多所初中一起排排座,那时薛志芳的学校最好成绩排到全市第十一。

最近几年,薛志芳的二中升学率一直全县第一,尽管自己的生源质量比别人低了一大截。

薛志芳认为是学校提供了一些其他学校没有的东西。

那么,薛志芳做了些什么?

与新教育合拍

2009年11月份,在张硕果老师的主导下,焦作市进行了新教育的区域推进。接近年底时,薛志芳去了海门参加“开放周”,上午参观初中,下午看小学,感到很震撼。那段时间正好修武县召开新教育推进会议。

回来后,学校管党务的薛小胖书记对他说,推进会结束后自己都没搞明白什么是新教育,薛志芳就笑说:“我们之前做的很多工作其实就是新教育,非常符合新教育实验的方向!”

早在2008年,薛志芳就想出了一个点子:国旗下经典诵读。学校编制册子,每周一升旗时,全体师生先朗诵《少年中国说》,之后再加一首诗歌。起初选的古典篇目多,后觉得三言五言太短了,但班主任语文老师们叫好,称容易落实。最近两三年选了较多近现代的诗歌,如席慕容、徐志摩等名家名作,《父亲的草原,母亲的河》等。

“新教育的晨诵是用诗歌开启黎明,我们是用诗歌开启每周的生活。可是,积少成多,集腋成裘,一学期20首,三年下来就是120首。”区别于教材篇目,修武二中选的都是拓展型的篇目。

另外,学校从建校第一天就开设了阅读课,每天一节。一般初中学校,每节课45分钟。薛志芳把课时缩减为40分钟,如此,每一晌能挤出来一节30分钟的小课:上午的学生自习,下午的就作为雷打不动的阅读课。

起初读的书主要两类:教育部规定的篇目和老师推荐的,以落实国家课程为主。加入新教育后,书目获得大丰富。

2014年,当了解到童喜喜与二十一世纪出版社联合举办了一个“新孩子乡村阅读公益行”活动,薛志芳就申请了这个项目,获赠10万元图书,配置到各个班内图书角,每班都是几百本。

薛志芳展示了语文组集体选编的课外阅读册子,有一大摞,记者随机翻阅,看到了史铁生、陈丹青、余秋雨、野夫等名字。每册分主题,以“鲁迅专题”为例,就汇集了数篇名家文章,如陈丹青的《笑谈大先生》等。如此多视觉的阅读,一定扩大学生的眼界。不过薛志芳表示,篇目即将要加以调整。

薛志芳告诉记者,其实,学校做新教育并不局限于阅读,还因地制宜组织开发了很多课程。譬如政治组的“青春课程”,微机组的“电影课程”,体育组的“花样兔子舞”,音乐组作的“校园歌曲九十首”等。

除了中文歌,英文歌曲也被纳入课程的研发中。薛志芳说:“现在学校还上了一个‘小微课程’——每周一支英文歌。每天下午上课前十分钟唱歌,每周一支,三年下来能学一百多首,这可以帮助孩子们的听力、口语。”

教师怎能不读书?

对于教师专业成长,新教育针对教师提出了“三专模式”:专业阅读是站在大师的肩膀上前行,专业写作是站在自己的肩膀上攀升,专业发展共同体是站在集体的肩膀上飞翔。

薛志芳最初抓的就是读书、写作。规范后,薛志芳就搞了“三个一”工程:1.每天一语。在校讯通上,每天发一则有关教育的文字;2.每周一文。给老师引荐文章,起初教育类居多,后来放开了,人文的、生活的、家庭的等;3.每期一书。全校共读一本书,有新教育的推荐书目,但更主要是为了突破老师教学工作过程中的难点。

关于每期一书,薛志芳投入的心血最多。

他最初做主要推介者,在PPT上给老师介绍所选书的价值在哪里、推荐的理由等。每星期开例会选一个老师讲读书感受。为督促教师,还安排教导处每星期公示问题。

“老师们不能笼统地分析,读书感受要结合自己的家庭、结合教育,要围绕教学工作来谈。”

每本共读的书,每次都会买一百多本,期末时每个老师提供一篇阅读心得,并把书上交,薛志芳进行批阅。

2015年秋季,学校读的是《麦田里的老师》,台湾李崇建的作品,此人从作家转当老师。因为此书涉及很多心理学的东西,薛志芳就找了学校里学过心理学的任桂芳老师来“辅导”大家。

采访的前日,薛志芳想去当当网买朱永新的《致教师》,没料到缺货了,只好委托一个书店老板帮买。他打算在春季学年,找一个年轻老师来推荐,“总是我一个人讲,也要给老师机会啊。这样对老师也是一个推动、历练、成长。”

几年前,魏智渊还在新教育时,在一条微博上推荐了一本书——《适于脑的教学》,博文大意是如果让他重列新教育教师阅读书目,一定要把这本书加进去。薛志芳恰好看到了这条微博,于是就买了一百多本。

那本书讲到运动与喝水的关系,说经常喝水能对大脑输氧,有统计说,带着一瓶水进考场的学生分数高。一个物理老师很幽默,就从运动角度讲,让孩子多运动,告诫其他学科的老师不要拖堂,不要占孩子的运动课,惹笑了大家。

薛志芳认为,这些话从老师嘴里说出来,会比从校长嘴里说出来更能让孩子信服。

除了全校共读,薛志芳还为特定老师群体购置特别的书。譬如对语文老师,以前读过王开东的《深度语文》,干国祥的《生命中最好的语文课》等;给数学老师们推荐了《数学没有那么难》等。

对于班主任,薛志芳推荐的书更多。前段时间看到魏书生出了新书《我是这样做教师的》,自己觉得不错,但拿不准,又咨询了八年级组长赵娜老师,赵老师用了一个晚上,看了这本书觉着好,于是买了三十多本,让班主任们在寒假读。

谈到如何激励老师?薛志芳也有一把刷子。

他认准一条路:得要让老师们有理想,让他自我去实现、去提升。

他经常跟老师交流这样一个观点:一个老师一年要在学校待40周,一学期20周,一年200天,每天你的工作质量怎样?工作质量差了就意味着生活质量差了,那么你的生命质量也差。“这三者我们认为是一体的。换种角度看,让老师改变自己的生命模式,并给老师提供广阔的平台,这才是一种深度唤醒。”

新教育强调完整、幸福的教育生活。对于教师的完整,薛志芳认为这不是学了语数,再学点英语这样性质的外在完整,而更应该是内在的、对身份认同,自身能够调和,有自己的价值观,能跟周围的很多东西实现融合。

拿教学和生活举例,每天下午第五节阅读课,老师们干吗?以前学校是放着音乐让孩子们读书,每个教学楼安排一个人巡视,老师们去操场“相约第五节”,跳跳舞,或看电影,休闲身心。后来做了修正,觉得还是要从内心世界层面来丰富老师。

和合的概念

原来的老学校口碑差,方方面面逼迫着薛志芳务必迎头赶上,他借鉴了不少办学模式和方法,最终与新教育彻底融合。

阅读课

孩儿们,加油——家长会让家长给孩子们颁奖

2008年10月26日,薛志芳组织队伍去杜郎口学习。全校教师在那里整整观摩了一天,留下语数外三个实验老师待了一周。随后就研制自己学校的课堂模式,2009年春大致成型,开始校内推广。

但不久发现很多东西照搬不过来。譬如一位参观了一天的老师想效法,把班内座位拉开,结果不到一星期又回归到秧田式座位。因杜郎口是寄宿制学校,小班制,每个班三四十人,教室内四周都是黑板。而修武二中每个班从没少于60个人的,传统的一块黑板。因此,搞小组合作、又想提升效率,同时维持纪律,不容易。

如今回想,薛志芳认为杜郎口在课堂上只有高效一个层面,而新教育的理想课堂则有三重境界:有效教学框架,挖掘知识魅力,实现知识、生活和生命的共鸣。最低层就是效率,薛志芳认为新教育的这套课堂理论高于其他流派。

逐渐地,新教育元素深度融合进了学校的课堂,修武二中形成了自己的教学模式:学生自主达标课堂。

有一次,薛志芳和老师们到当地一所农校听课,当时讲的是《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发现那个老师备课目标模糊,就让他按照新教育的三类课程目标重新划分,并在PPT上出示。

于是,课前预习,当堂检查效果,即解决“基础类目标”;上课期间,老师积极调动学生参与讨论,解决重点词汇、翻译、特殊句型等,即达成“核心类目标”;在拓展延伸时,让孩子们以“天时地利人和”这种中国式思维解释一些生活现象、解读世界,体悟人生和生命。老师在旁边进行启发和点化,使知识、生活和生命达到了一种融合状态。

2010年4月30号,焦作市初中新教育现场会在修武二中举行,学校名声出来了,很多人来学习、交流。可是下一步怎么走呢?

之后,薛志芳组织全校所有老师去杭州萧山银河实验小学取经,那时新教育“缔造完美教室”实验已经成果斐然。学习回来后,他们就开始了缔造完美教室,开始了项目组行动。学校的新教育实验又进入到了一种新境地。

考试大省与应试

记者采访焦作的小学老师宋新菊时,她说了一句话:“全焦作推行新教育的初中,也仅仅只有薛志芳校长他一所。其他人没有他那样的胆识和学识。”

加入新教育后,对于首届毕业班,“阅读课”“天天成长课”等几乎所有的实验项目,薛志芳都坚持做到了寒假前。但是,那一届毕业生的中招成绩却出奇的好。

2014年,修武县搞了一个定位考,针对的是刚升到初中的七年级学生,进行语文数学英语搞测试,二中生源总体质量并不靠前,一般的数据都是排在第三,甚至是第四。

“但是,一个学期下来,我们能够保证平均分、及格率、优秀率回归第一。”薛志芳校长很自信。

随着成绩的逐渐提高,很快地,学校生源骤增,各个年级的班级数量逐渐增加到8轨、10轨。但是压力也来了。谁都知道,中考考砸了,那是很严重的,家长会闹,也耽误学生的前程。所以,最近几年,学生升入初三后,就回归到了传统应试模式,以往5个学期的“新教育生活”,变成4个学期了。

新教育提过“分数是副产品”。真的,薛志芳认为,应试属于下位,是形而下的东西。学校平时做的,如理想课堂,并不都是奔着分数去的。当然效率肯定要提高,但想追求更科学的方法,让孩子在有效的基础上能够体会到知识的魅力、跟生活的联系,有更高层次的要求。

对于初中前两年的积淀与中考成绩之间,薛志芳觉得联系非常大,他也鼓励老师认识到这点。

除了老师自觉的落实课程,薛志芳认为学生成绩跟学校提供的课程、生活关联度高。有一次市教育局来听课,一位领导很吃惊,感叹一个农村学校,学生的视野、积累的知识竟比市里很多孩子都多。

薛志芳以前做过统计,一个孩子一个学期最多读了四五十本书,一年超过了一百本。

大量阅读,无形中培养了孩子的理解力、归纳能力,平时的知识面拓展,创造力、发散思维得到训练,还有公开场合的口才培养,如此全身心、全方位地培养孩子,使得前两年学生的基础较扎实,到初三再去点化,搞应试。

薛志芳做了个估算,“拿三分之一的精力做应试就够了,前2年做些其他的,我们有更多更好的选项,不能称之为纯粹的应试。真的把这些做好了,应试还真的不是很纠结的事。”

焦作温县是太极故里,吸引了世界各地的爱好者,薛志芳每天早晚都要打上一套太极拳

寒假期末考时,薛志芳看到QQ群、微信群都在讨论考试,骂得多。对于这个复杂的问题,他也一直在想:学校评价、分数排名这套东西,不好!可资源有限,北大、清华并不是谁想上就能上的。这是现实。如此,全套的素质教育评价标准难实行,应试自然就没法取代。因此,如果不考试,那么会怎样?所以,问题的关键不是批判,而是建设,而是学校、老师有没有更好的替代品,你的课堂、课程,能不能拿出更好的?

结语

河南省多年用的都是人教版教材,修武二中作为公办走读校,学生在校时间有限,学生精力有限,不能加很多东西,把国家课程落实下来已属不易了。

但是,国家课程也有一个怎么去转化怎样去落实的问题。因此,对于新教育,薛志芳觉得最主要还是老师要发展要提高,要把新教育最本质的魂魄融进去,整合、落实、消化,让新教育点化队伍,提升学校。

最近七八年,薛志芳每天早晚都会坚持打上一套太极拳。未来的路,薛志芳将带着队伍,继续走张弛之道,智慧开合,用心用力,努力抵达那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

猜你喜欢
应试学校老师
2021年高考《选修3—4》考点预测及应试策略
体育课“大翻身”须警惕陷入“应试”误区
分析磁场应试中的四个易错点
应试写作的文化视角探讨
学校推介
老师,节日快乐!
老师的见面礼
六·一放假么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