傩文化与因果教育

2016-09-22 07:14:56
时代人物(新教育家) 2016年5期
关键词:能乐傩戏池州市

傩文化与因果教育

傩文化源于原始宗教的巫觋。傩祭是驱鬼逐疫的仪式,随着历史变迁,逐渐从酬神变成娱人。

古人相信“万物有灵”“天人感应”,对自然常存敬畏,反应在教育即因果教育。如《太上感应篇》:“祸福无门,惟人自召。善恶之报,如影随形。”是古代私塾常用教材。因果教育设施以城隍庙为核心,兼有各种社戏和傩戏等。城隍系统虽源自佛教,实则融合了古老的傩文化。作为教育的城隍系统消失后,傩文化还残存民间。

四川金沙遗址博物馆傩文化展馆。和三星堆青铜文化一样,驱鬼酬神的傩面具发达。(摄影:Flickr网友Beijing1211)

傩面具一如后代戏曲中的扮相,不单纯是角色扮演,而是“取象”。得意而忘象,“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所以,相比现代艺术(如恐怖电影)的逼真,这种面具反而朴拙。即使鬼怪和动物,也显得神情肃穆,并不狰狞。

2014年2月13日晚,安徽省池州市贵池区茅坦乡山湖村傩戏传承者正表演傩戏“高跷马”,祈福纳祥。

池州傩戏,被誉为“戏曲活化石”,相传即“乡人傩”。《论语》:“乡人傩,朝服而立于阼阶”,朱熹注曰:“傩虽古礼而近乎戏,无所不用其诚敬也。”祭神如神在,池州人称傩面具为“脸子”。经过傩祭后,乡民认为,这些脸子已附着灵性、具有神格,所有天上、人间、艺术之神都降附于脸子上,成为傩神,不可亵读。傩戏演出的,都是耳熟能详的历史传奇,如《和番记》《孟姜女》《关公斩妖》《摇钱记》《薛仁贵征东》《花关索》,寓教化于戏曲。

2010年2月27日, 安徽池州市,卸下面具的儿童,跟随演出队伍前往下一个场地。(图片来源:东方IC)

日本能乐融入了傩文化。能乐中特有的鬼神面具,被称为般若之面,即“愤怒的相”。能乐中多有表现人鬼对话的剧目,为此又称为幽灵的艺术。能乐代际相传,口传心授,老师从来不解释台词,一招一式惟有模仿(像)。能乐师观世清和曾说:“戴上600年前的能面,穿上500年前的能装束,呼吸、汗水和祖先融为一体,谁都不敢懈怠。”

西方文化也有类似傩的影子。其代表如圣诞节的坎卜斯Krampus表演。圣诞老人源自阿尔卑斯山地区的圣尼古拉传说,圣尼古拉经常馈赠穷人,身边就跟着一位坎卜斯,负责惩罚不乖的孩子,最坏的小孩会被牠抓回洞穴吃掉。图为奥地利圣诞节的坎卜斯表演。每年12月初,奥地利的Haiminger Krampus gruppe团体就将自己打扮成坎卜斯上街游行、表演,发现行为不检的孩子,还会给予一些表演性质的小惩罚。

猜你喜欢
能乐傩戏池州市
不要坐享其成
小主人报(2023年1期)2023-03-15 01:08:16
从日本能乐的文化内涵探究能乐的生命力
从日本能乐的文化内涵探究能乐的生命力
非遗瑰宝·傩戏 王雪宁 绝版木刻 60cm x 90cm 2021年
软陶傩戏面具
少儿美术(2020年3期)2020-12-06 07:32:42
日本能乐研究史述略
戏曲研究(2020年4期)2020-07-22 06:32:10
日本能乐假面的美学阐释
戏曲研究(2018年1期)2018-08-29 01:18:20
电能替代在安徽池州市的应用
爱是什么
池州傩戏面具在动漫角色创意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