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_本刊编辑部
基
——以层谢家湾创小学为新例
文_本刊编辑部
中国教育改革的深化,需要勇于改变现状的教育家精神,更需要自下而上变革教育的力量。来自基层、尤其来自小学教育领域的创新和探索,在今天显得弥足珍贵。
课程改革是中国教育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2014 年4 月7 日,央视《新闻联播》近5分钟的重庆谢家湾小学课程整合改革的新闻让学校声名远扬。该校建构“小梅花”课程体系,把十多门课整合为六门,使用教师自主研发的教材,取消上下课铃声,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发展和学生的生命成长。
这样的改革力度,不仅在中国西南地区是率先而为,在全国也极为鲜见。
2016年3月8日,李克强总理在全国两会上这样点评谢家湾小学:你们的做法,既让孩子们身心健康、快乐成长,又能让孩子学到丰富的知识,是有益的实践和探索。
这样的实践和探索,从十年前开始酝酿。
2004年,谢家湾小学校长刘希娅在总结学校50余年办学底蕴的基础上,提出了“六年影响一生”的办学理念,并确立共同的教育理念——孩子是校园的灵魂。任何一项工作,都应把“孩子的立场、体验、收获”作为办学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刘希娅校长看来,凡是有孩子的地方,一切有积极影响的元素都是课程。她明确提出:“讲台无边界,校园即课堂,一切皆课程。”
在广泛而深入的调研中,刘希娅发现了孩子负担过重的原因:现行课程学科门类繁多、学科间内容交叉重复、学科界限僵化、知识取向严重。
2009 年,谢家湾小学开始探索课程整合,尝试跨学科教学,每周实行半天全社团选修;
2013 年,学校全面实施课程整合:重构学科课程标准、调整学科设置、整合教学内容、优化教学策略;
2014 年,学校将十几门国家课程整合为五门课程,建构“小梅花”课程体系。
2015 年,优化课程设置,建构了《语文漫道》《数学乐园》《英语交流》《艺术生活》《体育世界》《科学探秘》六门课程,研发并出版涵盖小学所有学科所有年级的小梅花课程系列丛书62本。
为此,本刊记者走进了谢家湾小学。
采访结束前,记者见到了百忙之中的刘希娅校长,她对记者们说,谢家湾小学的课程改革并不是静态的,还将以“孩子的立场”为出发点,不断改良阻碍孩子发展的种种不合理现状,向着更优化的方向推进。刘校长说,在去年年底,谢家湾小学还与芬中教育协会共同成立了“课程联合开发实践基地”,学校将加强与芬兰基础教育的深度合作,推动学校的国际化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