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助推安徽文化产业发展

2016-09-22 01:13刘志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安徽合肥230026
铜陵学院学报 2016年2期
关键词:安徽文化产业产品

刘志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安徽 合肥 230026)

互联网+助推安徽文化产业发展

刘志迎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安徽 合肥230026)

安徽,文化底蕴深厚,文化资源丰富,文化人才辈出,文化元素独特。随着安徽“文化强省”战略的实施,文化产业快速发展,文化市场日益活跃,文化创新持续增强,文化成果不断涌现,文化影响力迅速提升。面临互联网特别是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互联网与文化的融合发展具有广阔前景和无限潜力,已成为时代潮流,正对文化传承与创新产生战略性和全局性的影响。如何借力互联网+,助推安徽文化产业发展,进一步彰显安徽文化元素、整合安徽文化资源、创新安徽文化产品、提升安徽文化价值、激发安徽文化活力,需要高度重视、深入谋划并有切实行动。

一、互联网+助推安徽文化产业转型

充分发挥互联网对文化资源的创新整合作用,以促进文化企业转型为重点,推动各类文化要素资源聚集、开放和共享,大力发展文化互联网企业或平台,引导和推动一批网络化、智能化、创意型、创作型的现代文化企业运营新模式,形成示范带动效应,培育多样化文化互联网管理服务模式,促进文化产业全面转型。新闻出版、广播电视要向网络内容提供商转型,按照用户思维向市场提供优质的文化产品和服务;文化艺术服务、文化创意服务、文化休闲服务业要利用互联网的传播优势,对接互联网,通过线上线下(O2O)互动参与,线上创意、宣传,线下服务或消费者参与文化体验;推动互联网与工艺美术品、文化产品、用品和专用设备生产融合,提升生产制作的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水平,整合产业链资源,提升文化产品协同制作水准,发展基于互联网的协同制造新模式,逐步构建制造业网络化产业生态体系。

随着全面奔小康进程的加快,人们物质需求得到满足以后,文化需求就成为人们下一步快速成长的需求。文化产业的转型关键在于文化企业,文化企业的转型关键在于如何面向社会大众的需要,提供优质的文化产品和服务,随着互联网和新媒体技术的发展,文化产品和服务可以通过新的形式来呈现,新的媒体来传播,如果文化企业不能够与新媒体、互联网对接,就难以顺应新时期人们文化消费方式,就难以被社会大众传播和接受。文化产业转型,实现互联网+已经成为当今文化产业发展的大趋势,安徽文化产业的企业要紧紧抓住这一发展趋势带来的机会,快速实现产业转型,争取在互联网技术带来的“机会窗”,实现飞跃式发展,将安徽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丰富的文化产品,在虚拟世界里传播到世界各地,互联网的无边界性将会带来无尽的发展潜力和强劲的传播机会。各级政府和文化部门及文化事业单位,尤其是企业,都要考虑运用互联网+,整合文化资源,创新文化内容,借力互联网推进安徽文化产业上新台阶。

二、互联网+助推安徽文化创意创新

充分发挥互联网对文化产业的创新驱动作用,以促进文化创意创作为重点,推动文化企业、文化人和社会大众共同参与创新,大力发展众包、众创、众筹、众销等互联网时代新模式,引导和推动全社会参与文化创意创新、资金支持、推广销售,打造文化产业新引擎。大型文化企业要建立交互式创新平台,面向社会大众实行“众包模式”,提高文化创意创新来源,了解大众对文化产品的需求,让社会大众参与到企业文化产品创意创新中来,甚至参与到文化产品制作中来,构筑文化“粉丝经济”。鼓励大型文化互联网企业,开放平台入口、数据信息、创作开发工具和市场传播等方面的支持和服务,提高民间参与文化创新创业水平。引导发展文化创意创新“众创空间”,支持文化创意咖啡、开放实验室、创意创新工场、文化创客空间、文化人创业基地等新型众创空间发展,大力支持各类文化产业园区建立文化企业孵化器、文化科技园、文化创意集群区发展;引导文化人、文化企业借力大型众筹平台,筹资创作文化产品或作品;鼓励采取“众销模式”,发挥文化产品作品市场价值,加快发展“互联网+”文化创意创新创业网络体系。

文化创意是文化产业发展的源头,搭建互联网文化创意平台,让社会大众参与文化创意创作,将人民群众的智慧和文化创意汇集成巨大的文化创意资源,为文化产业提供源源不断的创意来源,这是文化产业迫切需要解决的重要关键环节。互联网为我们提供了创意汇集的可能,为社会大众提供了参与的平台,我们应该相信人民群众的力量是无穷的,应该懂得“高手在民间”的深刻内涵,通过互联网+的模式,构筑多种形式的互联网,让政府、文化人、人民群众和文化企业链接在一起,充分发挥网络效应,汇集各方力量推进文化产业发展。政府可以在政策上支持或者直接搭建文化产业众创空间,汇集文化创客,将文化创意转化为文化企业,吸引和激发文化产业的“万众创新、大众创业”,各城市要积极为文化类众创空间出台政策给予支持。文化企业要建立众包网站(百度百科、维基百科、猪八戒网),面向社会大众,吸纳各种创意,汇集民间智慧为本企业获取更加丰富的文化创意来源,促进企业文化产品和服务创新。借力于众筹方式为优质的文化创意项目融资,解决文化产业创新创业原始资金来源。引导中小型文化企业通过互联网采取众销方式,推介文化产品。总之借助于互联网+,整体推进文化产业创意创新,实现文化产业的新发展。

三、互联网+助推安徽文化形象传播

充分发挥互联网对文化产品作品的巨大传播作用,以促进文化元素、文化成果、文化遗产为重点,大力支持各级政府(如旅游局、文化局等)、各类文化协会学会、各文化企业、各类文化人和社会大众借力互联网弘扬本土文化、传播文化作品和产品、宣传本地文化遗产和名胜古迹。随着智能手机普及,微信成为人们及时化阅读、及时化传播的重要工具,需要积极正确使用手机微信传播手段,条件成熟的机构或个人,善于运用微信公众号平台,传播文化作品、产品和地域文化形象。如安徽文化网(政府)、安徽省文化馆(事业单位)、安徽文化艺术交易中心(企业)、黄山新安文化(企业)、大美霍山(协会)等微信公众号,都在传播文化、文化作品等方面发挥了巨大推进作用。互联网传播的无边界性和文化的强烈渗透性相互融合,移动互联网的及时性、强传播性与美好文化产品的欣赏价值高度交融,将大大提升文化传播力,为安徽文化产业发展提供强有力支撑。

一个区域的影响力不仅表现在经济的影响力,文化的影响力对一个区域来说是发挥影响力的重要内容,也是一个区域软实力的重要体现。安徽是一个人文荟萃的地方,文化底蕴深厚。借助于互联网+展示安徽的文化形象,是新时期重要的手段,文化形象的传播是文化产业扩展市场渗透力的重要基础,强化一个区域文化形象传播,有利于发挥文化的张力,将促进该地区文化产业发展。安徽经济发展处于全国中等水平,但是安徽文化底蕴深厚、文化资源丰富,如何通过文化的广泛传播来扩展这一张力,成为文化产业发展中的重要问题。随着互联网的普及,特别是移动互联网的普及,借助互联网强化安徽文化形象传播,成为当下各级政府、文化部门和文化企业迫切需要着手加以解决的重要任务,只有充分认识并高度重视且切实行动,才能够更好地将安徽文化形象得以很好的传播,从而为文化产业发展铺垫市场认知基础,将有利于安徽文化产业的健康快速发展。

四、互联网+助推安徽文化产业升级

鼓励各类文化创新主体充分利用互联网,把握大众文化需求导向,加强文化创新资源共享与合作,促进科学技术与文化创新成果深度融合,构建支撑文化产业升级科技体系。支持以文化产业龙头企业为主体,建设跨界交叉领域的文化创新平台,并逐步形成文化创新网络。推动各类文化创意、创新、创业扶持政策与互联网开放平台联动对接,为文化企业、文化创业团队、文化产品开发者和作品创作者提供互联网+绿色通道服务。紧密结合互联网特别是移动互联网,提升文化企业技术含量,改进文化产品生产工艺,支持文化产业新业态和商业模式创新,提高文化产品附加值。借力社交化媒体,搭建文化互联网多方共赢平台,以用户参与创意、设计、制作、传播、体验为导向,大力发展哲学社会科学以强化文化底蕴,高度重视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成果借助互联网实施转化,以大数据、云平台、智能化、数字化技术创新为支撑,以简约思维、极致思维、跨界思维、迭代思维、流量思维等互联网思维方式,特别支持文化产业颠覆性创新项目实施,全面推进安徽文化产业升级。

图1 文化产业链

文化产业是一个上下游链条非常长且内涵十分丰富的产业,根据产业链基本理论和本人前期研究,认为文化产业链包含内容产业、设计制作产业、营销服务产业和文化衍生产业等多个环节(见图1),其内在发展空间十分巨大,安徽必须高度重视文化产业的整体链条打造,并借助于互联网技术,拉伸或者扩展产业链条,充实文化产业链内涵,全面整合各种资源,推进文化产业的链式集聚,实现文化产业的快速发展。文化产业链中的内容产业主要来自于哲学社会科学的发展与成果转化,依赖于文化创意人才,借助于自然科学知识和技术,充分展现文化内涵,形成符合当今社会大众需要的文化创意项目或者文化内容;文化产业链中的制作设计产业包含内容十分广泛,传统的文化设计制作产业如何实现互联网化,急需要各类文化企业和文化部门深入研究互联网技术及其规律性,实现两者的有机结合;现代的文化设计制作产业市场化程度高,商业化氛围浓,与互联网对接的较好,要进一步强化互联网意识,特别是移动互联网演化规律及其社会大众对移动端文化产品展示和消费的特点,顺应变化趋势,不断更新内容,实现迭代创新。文化产业链的营销服务产业处于整个产业链的终端,与文化消费者最近,最终产品和服务的形式,如何在文化消费者面前展示,成为各类文化企业必须充分研究的重要课题。只有紧紧抓住社会大众的文化需求“痛点、痒点、兴奋点和敏感点”,才能够刺激社会大众消费,才能够成为广大老百姓的文化大餐。文化企业需要借力于互联网+,持续不断地推进文化产品升级,才能够在文化产业市场上获得良好的竞争力。文化产业链的衍生产业主要是因为文化产品衍生出来的产业,如“喜羊羊和灰太狼”动漫片衍生出来儿童玩具就是典型的案例,文化产品的衍生产品具有广阔的市场空间,只要能够打造有影响力的文化产品,就必然有以此为基础的衍生产品。安徽文化企业和文化部门的领导要解放思想,紧跟时代潮流,学习互联网技术,学会互联网思维,这样才能够真正把握互联网时代变化的脉搏,才能构建文化产业与互联网对接,抓住大好发展机遇,将文化产业打造成为安徽省的新兴支柱性产业。

总之,互联网革命来势汹汹,越善于借力互联网,越能够适应时代变化,越有生存发展机会;疑虑、抵制或等待观望,都将失去新一轮发展大好机遇。互联网+安徽文化产业发展,势在必行,时不我待。让我们以开放的心态、切实的行动,用互联网激活安徽文化活力,用互联网提升安徽文化价值,共同推进安徽文化大繁荣、文化产业大发展。

[1]国务院.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EB/OL]. [2015-07-05].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2]王劭君.影视文化创意产业链及其技术路径研究[J].昆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1(2):74-79.

[3]庞建刚,周彬,刘志迎.文化创意产品的定价策略研究[J].软科学,2012,26(8):40-43.

[4]刘志迎.论文化产业的可持续发展[N].光明日报(理论版),2012-06-06.

[5]刘志迎,徐毅,洪进.众创空间——从奇思妙想到极致产品[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5.

2016-02-26

安徽省软科学基金项目(1607a0202006);合肥市软科学基金项目(22)

刘志迎(1964-),男,安徽霍山人,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管理学博士,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管理学院案例中心主任,工商管理创新研究中心(安徽省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主任。中国技术经济学会常务理事,中国区域经济学会常务理事,中国案例研究委员会委员,安徽城市经济学会副会长,安徽市场营销协会副会长,安徽经济学会常务理事,安徽省战略发展研究会常务理事,安徽省私民营经济研究会常务理事。长江学者奖励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基金等评审专家。在国内外高水平学术期刊发表中英文学术论文200余篇,著作10多部。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基金、世界银行研究项目和亚洲开发银行研究项目首席专家、省部级各类课题40余项,曾获得国家政策咨询一等奖、“全国社会科学普及专家”称号,安徽省科技进步奖、安徽省社会科学著作奖、安徽省宣传部“优秀一堂课”、多项学术论文奖,全国优秀百篇案例奖数项。国家级多项规划起草组专家之一,曾主持或参与安徽省及合肥市、铜陵市、安庆市等五年规划编制和咨询。曾任咨询公司首席专家数年,为省内外近百家企业作过管理咨询和培训工作,具有丰富的企业经营管理系统咨询经验和企业现场咨询经历。曾深入数百家大中型企业进行了调查研究和案例解剖,具有丰富实战经验;为国内外数千名企业总裁、数万名企业管理人员和营销人员做过实战培训,中国科学技术大学EMBA、EDP、MBA、MF、MPM项目主讲教授。

猜你喜欢
安徽文化产业产品
文化产业空心化隐优
安徽医改自我完善主动纠错
安徽药采如何“三步走”
安徽 诸多方面走在前列
安徽为什么选择带量采购
2015产品LOOKBOOK直击
文化产业
文化产业
关于文化产业发展的思考
新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