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迁移理论视阈下的农村中小学英语教学内容有效性衔接

2016-09-21 14:44欧阳晓薇金晓倩胡启海
考试周刊 2016年69期
关键词:职业素养英语教学

欧阳晓薇+金晓倩+胡启海

摘 要: 通过实地调查研究发现,以浏阳市农村为代表的中小学英语教学中存在师资配备不足、教师教育心理学等专业知识有待增长,教材选取、教学时间安排受限等问题。本文从认知迁移理论出发,对上述问题进行原因探究,并据此提出教育部门应当深入一线教学课堂、提供教师交流的机会,并结合农村发展现状,探究教材适用性。中小学英语教师要加强理论学习、把握交流机会,活用理论知识、加强学生研究,梳理、整合教材知识点,统整教学内容。

关键词: 认知迁移理论 职业素养 英语教学 教学内容衔接

一、引言

自2001年开始,我国新课程改革已经轰轰烈烈地开展十多个年头,在这十几个年头里,我国基础教育状况从根本上得到改善,特别是国家加大力度建设的农村基础教育,更是抓准这个机会飞速发展。由于交叉学科的出现,各学科之间联系增强,认知心理学对英语教学的教育观念、教学模式等都有重要影响,认知论与英语教学活动相互结合,形成一种新的教学设计方法,即以认知心理学为依据,从认知因素出发对英语教学进行研究[1]。

通过文献查找,我们发现目前国内许多学者及教育工作者都意识到农村中小学英语课堂教学过程中出现问题,并对此从教学法方面进行大量的探索和研究。我国学者范永丽指出:“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衔接是衔接问题的关键。”[2]钟祖雷指出:“要真正解决影响小学与初中英语教学衔接的问题,必须认真研究教材大纲,深入研究课堂,研究不同阶段学生特点,加强教学交流……实现小学到初中英语教学的平稳过渡和衔接。”[3]魏民提出利用认知心理学相关理论,可以使课程开发的效果最优化,教育质量最大化。蔡妮灵指出:“小学与初中的教研单独设立,初中英语教师对小学英语教材疏于整理,使得初中一年级的英语教师在政界与衔接小学、初中英语教学内容上遇到很大难题。”[4]

综上所述,国内许多学者及教育工作者都意识到农村中小学英语课堂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对此进行大量的探索,但以往大多是从教学法等方面着手研究。

本文从认知迁移理论出发,通过文献查阅、实地调查等方法,对浏阳市农村中小学老师、学生进行问卷调查,试图找到目前农村中小学英语教学内容衔接出现问题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二、认知迁移理论与中小学英语教学

认知心理学的核心是说明和解释人在进行认知活动时如何进行信息加工,而认知迁移理论是认知心理学的一大分支。美国现代认知心理学家奥苏伯尔于1963年在有意义言语学习理论的基础上提出认知结构迁移理论,这一理论认为,凡有已形成的认知结构影响新的认知功能的地方,就存在迁移。

新知识的获得主要依赖于认知结构中原有的适当观念、新旧知识的相互作用、使新知识同化到原有的认知结构中。认知结构直接参与与新知识的相互作用,先前学习所获得的新经验,通过影响原有认知结构的有关特征影响新学习。它不仅决定新的学习能否产生,而且决定新知识的保持和在新情境中的迁移[5]。

迁移是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在中小学英语教学过程中存在大量的迁移现象。比如,母语对学生英语学习起促进作用则称为正迁移,对学生英语学习的阻碍称为负迁移。奥苏伯尔曾在1961年做了原有知识的巩固性对新知识学习的影响的实验,研究中让被试先学习基督教有关知识,并进行测验。结果表明,原先掌握基督教知识成绩中上的被试者,在学习佛教后保持成绩均优于成绩中下者。

根据认知结构迁移理论,“为迁移而教”实际上是如何进一步塑造学生良好认知结构的问题。英语教师应该了解认知结构迁移理论相关知识,在教学过程中创造有效的学习条件,充分利用学生已掌握的知识和新知识,联旧引新,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率,真正实现“为迁移而教”[6]。

三、中小学英语教师教学现状及问题分析

(一)取样。

本研究采用随机抽样方式,对浏阳市辖区内的四区(东、南、西、北)六镇(镇头、永安、古港、金刚、大瑶、淳口)15所初级中学、完全小学共42名专、兼职英语教师,以及浏阳市农村中学690名初一学生,就认知心理学相关理论知识、教学方法、对英语教材熟悉程度、学习动机、学习难点等多个方面进行问卷调查。

(二)数据采集。

为了进一步了解小学英语教学对初中英语学习的影响,故针对担任初一年级英语课程教学任务的老师进行问卷调查,试图从初中教师角度分析,小学英语教学完成后,小升初学生应达到的认知水平。

通过表中数据直观体现,我们可以发现95.45%的中学英语老师认为关注小学英语教学是有必要的,但按照调查来看,农村中学老师少有途径可接触小学英语课堂,了解小学英语发展动态。另外,45%的老师表示对课程标准不太熟悉。英语课堂标准是英语课程应该实现什么目标的纲领性文件,熟悉课标才能更好地明确教学方向,足见英语课程标准对英语课堂的重要性。

教师是课堂活动的组织者,小学英语教师教学情况对小学生英语认知水平影响很大,故对小学英语教师教学情况进行调查分析,从而进一步探究中小学英语教学内容衔接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

学生及学生家长缺乏英语学习意识。英语科目在小学一直被当做副科,学生及学生家长并没有要学好或者督促学好英语的意识。意识不够,自然是心力不足,导致英语学习难上台阶,达不到想要的教学效果。另外,意识也会影响学生花费在英语这个科目上的时间,学习任务不能好好完成,英语词汇量成了一个很大的问题。词汇是语言学习的根本,虽然在小学最主要的是让学生接受输入,并不太强调输出,但是小学应该掌握的词汇量必不可少。作为纲领性文件,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中语言技能目标二级标准明确指出“学生应能认读所学词语;能根据拼读的规律,读出简单的单词;能写出简单的问候语和祝福语”[7]。由此,足见小学毕业学生的词汇量应达到一定的要求。

(三)数据分析。

通过对农村中小学一线英语教师、校长等教育工作者的采访及问卷调查,发现农村中小学英语教学仍然存在以下问题:

1.农村小学专职英语教师师资配备不足

通过此次调查问卷的数据统计,浏阳市农村小学英语教师人数一般为三五人,其中专职教师一两名,且英语师范专业毕业的老师需要同时担任多个班级教学任务。半数以上班级的英语教师由其他科目科任老师(主要是语文和数学老师)兼任。

2.农村中小学教师职业素养有待提高

在此次调查采访的老师中,50%的中小学教师表示并未系统学过教育学、心理学知识,对英语教材不够熟悉。

另外,在此次调查采访的老师中,共87.57%的老师表示从未参加过中小学英语教师交流研讨会,其中值得注意的是非英语师范专业毕业的老师全部表示从未听过中学英语课。

被采访老师对中小学英语课程标准的了解程度也不容乐观,50%的老师表示对要求只是有点了解,甚至是完全不了解。

3.教材选取、教学时间安排受限

通过对浏阳市农村小学教师的调查走访,不少老师反映了教材选取及教学安排的问题。

目前浏阳市农村小学采用的教材版本是新湘少版,新湘少版的教材对农村学生特别是高年级学生来说是有难度的,教材梯度不够,特别是从五年级升到六年级的学生因为教材难度陡然增大无法很好地适应,从而影响教学效果。

在教学安排上,此次调查中很多老师表示教学任务重,要传授的知识太多、太难,而课时太少。课时不够而教学任务又需要完成,就会导致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无法把握好教学进度,设计教学方案,学生知识输入量大,却又不能很好地消化,接受知识囫囵吞枣,边丢边忘。

四、中小学英语教学内容衔接的对策

通过实际观察发现以浏阳市为代表的广大农村地区存在师资力量不足、教师素质有待提高,以及教材选取、教学安排受限等问题。这个情况会使农村教师越来越不适应于英语教学信息飞速更新的当代社会,导致教师教学理念不够先进,自然而然会对英语教学造成不良的影响。对教师自己来说,在完成英语教学任务时会感觉比较吃力,对学生来说,非专业英语老师,甚至是并未接受过系统的心理学知识的老师,更会对学生的英语学习带来不良的影响。

因此,我们认为中小学英语老师应了解小升初的学生应当达到哪种认知水平,塑造何种层次的认知结构,才能为初中英语学习提供原动力,并适用于今后英语学习的长期发展。

(一)深入教学课堂,全面掌握教学现状。

建议上级部门深入基层,与一线教师及学生多深入接触,结合当地中小学英语教学实际情况,了解学生的认知需求,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在宏观上进行教师资源的调控。调查中,浏阳市农村小学老师表示,农村是否应该开设英语课,值得进一步探讨。2012年8月,国务院制定印发了《关于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提出提高教师地位待遇,增强农村教师职业吸引力,协调教师队伍的年龄、学历、职务、学科结构,以及学段、城乡分布结构等因素[8]。目前,农村小学英语教学现状并不乐观,资源受限、意识缺乏、水平不高,都是农村小学英语教育目前存在的问题,建议上级部门深入了解农村中小学英语教育中存在的问题,是解决这类问题的必要举措。教材选取方面,建议教育部门可充分考虑当地教育现状,注重教材适用性而不是盲目追求城乡教材的全面统一。

(二)把握教学交流机会,提升教学理念。

《意见》提出,要培养教师先进的教育理念、扎实的专业知识基础和较强的教育教学能力。农村由于地域、经济水平等原因,教师发展机会不多,大量优秀教师扎根城市教学,导致农村师资受限。英语作为一门语言类学科,英语教学受到非母语环境的限制,在师资力量缺乏的情况下,农村英语教师需要更多的机会与外界交流,开阔视野,从而广开思路,帮助教师提升自我教学理念。先进的教学理念需要通过优秀教师间的交流来进一步提升与发扬,通过与优秀教师的面对面交流,农村小学教师从根本上会有一个开阔视野,完善、充实自己的机会,帮助其形成先进的教学理念。在科学的教学理念的指导下,农村中小学英语教学才能在素质教育、新课改的氛围中稳扎稳打地实现甚至高于教学目标。

(三)辅以教育心理学等知识,加强学生认知风格研究。

认知风格,即学生认知特点,把握学生认知风格有助于教师进行教学设计、安排教学活动。要求教师掌握一定的教育学、心理学知识,把握中小学生的心理特征,深入了解学生认知心理及其认知风格,特别是学生的英语认知结构,在进行教学设计时能根据学生实际情况进行适当调整,使课堂内容符合学生认知心理发展水平。小学教育师范学生在教育学、心理学上经过教师指导学习,从专业素养方面优于非专业学生。如《儿童发展与教育心理学》中就对儿童不同阶段心理发展的特点进行分析,如7-8岁儿童发展处于直观形象水平,教师应该依靠实物教具并配合动作,8-10岁处于过渡阶段,形象抽象水平发展迅速,10-11岁为初步本质抽象水平,学生能概括一般规律。通过师范生专业科目的学习帮助教师迎合小学生认知心理发展水平及其认知风格,进行教学设计,使教学事半功倍,从而进一步改善农村小学英语现状。

(四)梳理、整合教材知识点,统整教学内容。

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目标分设九个级别,旨在体现小学、初中和高中各学段学生英语语言能力循序渐进的发展特点,保证英语课程的整体性、渐进性和持续性。初中英语教师可以通过听小学英语课,熟悉小学英语教材,加强中小学英语教学信息的相互交流,通过梳理和整合小学、初中英语教材知识点,找出教材知识体系的异同之处,找准衔接点,避免初中英语教学的重复,为初中英语起始阶段的教学提供可靠依据,使初一新生能尽快适应初中英语课堂新的教学要求。

五、结语

本课题组成员结合农村中小学英语教育这一热点问题,以认知心理学为基本出发点,通过实地走访、数据整合及情况分析,整合一线老师、学生及学校领导意见,从根本上了解浏阳市农村中小学英语教学内容衔接上出现的师资配备失衡、教师职业素养有待提升等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师资调控、素养培养、增加交流等建议,以期为提升我国农村基层英语教育水平提供借鉴。

参考文献:

[1]叶丹.新课标下中小学英语教学衔接问题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3.5.

[2]范永丽.中小学英语教学衔接问题调查与研究[N].中共太原市委党校报,2005.12.

[3]钟祖雷.小学与初中英语教学衔接的问题与对策[J].教育科学论坛,2008:56-57.

[4]蔡妮灵.小学与英语教学衔接问题与对策研究[J].家教世界,2014:71.

[5]David Ausubel.The Psychology of Meaningful Verbal Learn-ing:an introduction to school learning[M].New York:Grune&Stratton,1963:58-64.

[6]何静.认知结构迁移理论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J].学科教学探索,2003:46-47.

[7]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3.

[8]国务院.关于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S].

猜你喜欢
职业素养英语教学
巧用“五法”激趣——以英语教学为例
如何提高英语教学的有效性
合作学习在英语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
初、高中英语教学衔接漫谈
教育国际化视阈下来华留学生管理干部之职业素养培育
技工院校校级领导职业素养的建设及质量评价研究
职业院校学生职业素养培养研究
高技能人才培养新模式职业素养+职业技能
基于CDIO的大学生职业素养培养研究
Long的互动假说及其对英语教学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