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学习小组有效提高初中语文课堂教学

2016-09-21 13:54陈宗仁
考试周刊 2016年69期
关键词:教学有效性小组合作初中语文

陈宗仁

摘 要: 小组合作学习是新课改背景下构建高效课堂的教学方法,也是新课改倡导的重要教学方法之一,小学合作学习是适应社会教育发展要求的,尤其适应学生个性发展需要,小组合作学习有利于促进学生去探究、去创新,对促进学生综合能力提高起到重要作用。

关键词: 小组合作 初中语文 教学有效性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特点,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和不同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1]小组合作学习其实就是依教学所需,将学生按照一定方法分成几个小组,在教师指导下,使其相互间交流、配合,以及共同去探究、去发现,从而促进学生提高学习积极性,使学生乐学,达到教学目的的一种教学策略。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应清楚地认识到小组合作学习的重要意义,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引导学生合作交流学习,提高教学效率。以下是笔者的几点见解,以便与同仁共勉。

一、初中语文教学实施小组合作学习的重要意义

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比较富有成效和创意的教学理论,小组合作学习的最大特点就是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将现代教学理念体现得淋漓尽致。让每个学生为了集体利益及个人利益充分发挥能力,让学生明白合作学习的重要性。

1.体现了新课程教学理念。

新课改下的教育最重要特征就是以人为本,弘扬人的主体性,主张通过学生对学习过程的主动参与,培养其自主意识、自主能力和自主习惯,使其成为一个具有主体性人格的人。教学模式上,不再是传统“注入式、灌输式”教学模式,自主探究学习、小组合作学习等教学模式得到有效实施和运用。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实施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模式,既是课程改革的要求,又是现代教学理念的具体体现。

2.是教育学的需要。

教师的“教”是为了“不教”,学生的“学”则是为了“会学”。语言教学的重要目的就是使学生掌握语言交际能力,传统教学模式中,“讲授——接受”是教学的主流,往往是教师讲、学生听,以教师为主的双边信息交流方式,只重知识讲授,轻学生能力培养,教师包得过多,统得太死,压制孩子的自主性。这种教学模式中,教师不好教,学生学不好,严重阻碍学生语言交际能力的提高。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实施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模式,教师成了学生学习的向导和促进者,有时还是共同学习的合作者,拉近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教师能充分了解学生,并根据学生实际需要,采取有效培养措施,有效提高教学效率,是教师教学的需要。

二、初中语文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策略

1.教师要提高课堂组织的掌控能力。

教师是引导学生健康发展的实施者和管理者,更应该不断学习,提高自身业务水平,用丰富的知识吸引学生,小组合作学习要求教师具备丰富的课堂知识和高超的教学艺术,注重学科知识积累,以此填充所缺知识空白,方能做到厚积薄发。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逐渐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珍视学生的创新能力和人文素养,体现学生作为鲜活生命的主体价值,这样教学中学生才能主动参与到小组合作中,快速进入角色,互帮互助,积极探究。教师首先要课前充分准备,努力发挥、拓展和升华教学内容,寻找组织合作学习契机。协调好课堂教学中的各种关系,营造良好的课堂学习气氛,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创设合作情境,把学生引向合作。其次,教师应指导学生学习如何与他人合作及具体合作技能。善于发现学生在合作交流中产生的问题,并对他们产生的问题及时疏导和帮助,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2.合理分组,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

对学生实施分组,是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前提。目前,小组合作学习中最常见的分组是按学生高矮次序和男女生简单搭配而成,这样的安排极不利于优化组合、优势互补、相互促进。此外,小组合作学习中,由谁组织、谁发言、谁记录、同学发言时其他成员做什么等,往往没有明确分工和指定,导致学习成绩好的学生主宰课堂,学习成绩差的学生变成听众,难以保证全体学生参与学习过程,共同得到提高。为此,在初中语文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教师一定要充分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对学生灵活分组,使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意义充分发挥出来。对此,教学中教师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对学生进行分组:①就近分组:按班级正常座次,将座位邻近的学生组成学习小组。每组4人左右。这种合作学习组织形式不需将学生分出层次,可减少学生相互交流时的心理障碍,且课堂上无需重新调整座次,操作比较简便,便于开展合作学习的组间竞赛,对初中低年级学生更适宜。此外,考虑到其他原因,教师还可以对学生分组后进行座位调整,争取学生的分组尽量合理、科学。②根据学生的能力分组:根据课堂学习任务,从学生知识与能力差异性这个角度把合作学习小组分成:交叉合作,优生和学差生互助;同等生合作。这样的合作小组,根据具体学习目标应运而生,没有固定的位置,也没有固定的合作伙伴,按需组建,比较灵活。

3.合理指导,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

合理分组是前提,合理指导则是小组合作学习的关键。初中语文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由于初中生自主能力较差,采取合作学习形式时,需要教师精心组织,避免学生在互相争执及挑战中浪费宝贵的学习时间。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有效分组的同时,还应积极参与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各个环节,合理有效地对学生进行指导、点拨,努力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首先,教师要帮助学习小组中的每个成员明确在小组中的地位和作用,要在小组合作学习前给出小组学习目标。其次,要保证合作学习时间。教学中,我们应给予大部分学生足够的思考、合作时间,重视生生互动,使他们有机会相互切磋、共同提高。

教有千法,教无定法,初中语文小组合作学习亦无固定模式,需要教师在教学中不断探索、创新、实践,努力寻找最佳小组合作学习模式,提高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

[2]曹学斌,陈福华.浅谈语文小组合作学习[J].资治文摘(管理版),2009(6):122.

猜你喜欢
教学有效性小组合作初中语文
如何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
例谈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微写作”
初中语文阅读理解解题技巧初探
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的几点做法
作文评改“五步曲”
新课标下初中语文作文教学有效性的策略探讨
巧用思维导图提高初中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探究
初中政治课的“激趣”研究
论构建英语高效互动课堂的策略
新课标下物理小组合作学习策略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