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丝镶嵌”概念的由来与界定*

2016-09-21 06:59颜建超章梅芳孙淑云
关键词:金银器花丝金银

颜建超,章梅芳,孙淑云

(北京科技大学 科技史与文化遗产研究院,北京 100083)



“花丝镶嵌”概念的由来与界定*

颜建超,章梅芳,孙淑云

(北京科技大学 科技史与文化遗产研究院,北京100083)

2008年北京花丝镶嵌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社会各界对花丝镶嵌的关注不断增多.然而,对于何时出现“花丝镶嵌”这一概念,少有人进行讨论;“花丝镶嵌”概念及其工艺内涵的界定,学术界更未达成共识.该文通过对古代文献的研究及在综合前人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试图探讨“花丝镶嵌”概念的由来及界定,认为中国古代并没有以“花丝镶嵌”命名的传统手工技艺,直至新中国成立初期,才出现“花丝镶嵌”这一概念;花丝镶嵌是以金银珠宝为主要原料,以花丝、镶嵌为主要制作工艺,并灵活集合了其他如錾刻、镀金、点翠、镂空等制作工艺,是一项集成的传统手工技艺.

花丝镶嵌;传统工艺;概念由来;工艺内涵

花丝镶嵌是我国历史悠远的传统工艺之一,在我国传统手工艺发展史上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北京花丝镶嵌工艺由于地处京城,其设计雍容大气、富贵华丽,受到历代帝王、贵族的青睐,是花丝镶嵌工艺的典型代表.2008年北京花丝镶嵌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之后,这项传统手工技艺逐渐进入学术界的视野.

然而,目前关于花丝镶嵌的学术研究并不充分,以至于“花丝镶嵌”这一概念究竟起源于何时,究竟什么是“花丝镶嵌”,它的工艺内涵如何等基本问题,学术界均尚未达成共识.这对于花丝镶嵌传统工艺的传承和保护,极为不利.为此,本文试图通过对古代文献的研究,并在综合前人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探讨“花丝镶嵌”这一传统工艺概念的由来,并尝试界定该概念的工艺内涵.

1 问题的提出

现代花丝镶嵌制作的产品种类很多,包括摆件、首饰和佛像等.工匠在制作过程中,往往精益求精,尽可能表现出金银珠宝本身所具有的高贵气质.如图所见花丝镶嵌摆件(图1)和花丝镶嵌首饰(图2),均运用极细的金丝制作外形,再镶嵌各类宝石,以珐琅等工艺作为辅饰,作品局部精巧、细致;整体表现大气、奢华.在一定程度上展现出了宫廷艺术的特殊气质.

根据考古资料,可以较为清晰地梳理出与现代花丝镶嵌作品类型相似的金银细金工艺品在各个历史时期发展脉络.早在战国时期,就已经出现了制作较为精美的相似类型的金银细金工艺品.如伊克昭盟(现鄂尔多斯市)杭锦旗阿门其日格乡阿鲁柴登战国晚期墓出土的镶松石金耳坠[1](图3),由金丝绕成耳环,耳环下面连着耳坠.耳坠由包金绿松石及三叶金片连缀而成,包金上焊有梅花珠,十分精美.临淄商王墓地一号战国墓出土的金耳坠[2](图4),由金丝、金片、绿松石坠、珍珠和牙骨之类的串饰组成,造型奇特,结合巧妙,是齐国金银首饰中的艺术珍品.准格尔旗布尔陶亥公社西沟畔匈奴墓出土的一对金耳坠[3](图5),耳环由金丝制作,耳环下面焊接有圈钮,钮挂有坠饰.坠饰由细金丝紧密盘绕成尖帽状,中间串有绿松石.

图1 花丝镶嵌摆件*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王树文的作品,置于其工作室展厅内,由章梅芳2015年4月25日田野调查时拍摄.

图2 花丝镶嵌首饰*北京大方元鑫德珠宝行柜台内待售花丝镶嵌首饰.由章梅芳2015年1月10日田野调查时拍摄.

图3 镶松石金耳坠*图出自杨伯达主编.中国金银、玻璃、珐琅器全集(一)[M].石家庄:河北美术出版社,2004:17.

秦汉时期,从出土的相似类型金银细金工艺品来看,当时的相关制作工艺已经十分成熟.如河北定县43号汉墓出土金掐丝辟邪(图6)和金掐丝天禄(图7),均作仰首长啸状,用錾刻有流云纹的金片衬底,躯体亦由金片制成,并在上面用金丝垒叠成羽翅和花纹,周身镶嵌金粟粒、绿松石和红宝石.双目则嵌以绿松石或红宝石,角、尾用细金丝缠绕在另一根较粗的金丝上制成,极其精美[4].

湖南安乡县西晋刘弘墓出土了一件嵌绿玉龙纹金带扣(图8),整体用金丝掐制成龙纹与其他纹饰,再嵌以宝石和金珠.带扣中心是一条飞舞的龙,龙首张嘴,眼睛饰以绿玉,颈部排列一排由小到大的金珠,龙身中部镶嵌一颗绿松石,龙脊以金珠串成,龙尾分叉,四爪弯曲有力,关节处镶嵌绿玉等.整个带扣制作精巧细致,金碧辉煌[5].西安南郊何家村唐代窖藏出土了一件金梳背(图9),为半圆形,主体由两层金片剪裁而成,梳背的两面焊镶了金丝掐制成的卷草、梅花纹饰,再用金珠焊镶出周边的纹饰.梳背大小如指头,金丝细如发丝、粗细均匀,金珠则如针尖般大小,且大小均匀,表现出了很高制作水平[6].

图6 金掐丝辟邪*图出自杨伯达主编.中国金银、玻璃、珐琅器全集(一)[M].石家庄:河北美术出版社,2004:178.

图7 金掐丝天禄*同上.

图8 金嵌绿松石螭虎纹带扣*同上.

图9 金梳背*同上.

该类型金银细金工艺品发展到元代时,其出土文物相对唐宋时期骤然增多.至明清时期,从清宫旧藏文物来看,其工艺水平则达到了古代的制作巅峰.如湖南省临澧县新合出土了一批元代细金银工艺品:3件金累丝蝴蝶桃花荔枝纹耳环、3件金累丝蝴蝶桃花纹耳环、两件金累丝镶宝饰件(图10)等[7].明代定陵出土的明万历皇帝金冠(图11)[8],结构巧妙,技艺精湛,全部以金丝编织而成.这件作品采用了切片、制丝、搓丝、掐丝、编织、填丝、垒丝、錾刻、焊接等多道工序,体现了明代该类型金银细金工艺高超的制作水平.现藏于故宫博物院的金累丝錾花镶松石坛城(图12),外围的火焰墙、金刚墙及中心的经阁、本尊均严格地依照藏传佛教仪轨中的规定,用金累丝工艺将其一一表现出来,再嵌以绿松石,繁而不乱,反映了宫廷工匠高超的工艺水平.

图10 金累丝镶宝饰件*图出自湖南省博物馆编.湖南宋元窖藏金银器发现与研究[M].北京:文物出版社,2009:103.

图11 翼善金冠*图出自杨伯达主编.中国金银、玻璃、珐琅器全集(三)[M].石家庄:河北美术出版社,2004.

图12 金累丝錾花镶松石坛城*图出自杨伯达主编.中国金银、玻璃、珐琅器全集(三)[M].石家庄:河北美术出版社,2004.

现代花丝镶嵌与古代这些金银细金工艺品相比较,有几个共同点:1)在材质上,都是多以金银、各类宝石为主;2)在器形上,多是首饰、摆件、佛像、冠饰等器物;3)在颜色上,主要为金色、银色,以及各类宝石自身的色彩;4)在制作技艺方面,都是以金银丝为主要材料,通过掐、编织、堆垒等技法,做成各种器型,再根据需要镶嵌各类宝石.但是,二者能否等同,或者说它们在工艺上是否是一脉相承,学术界未有定论.具体来看,目前与此相关的研究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其一,在关于中国金银器的研究中,有些探讨涉及金银器的制作技艺,特别是早期金银器的制作技艺,这些研究为追溯中国早期金银器制作技艺的起源问题提供了研究线索和方法.其中,黄盛璋曾通过对考古出土金银器的研究,讨论了中国早期金银器制作工艺起源的一些问题,包括时代较早的金丝饰品、金丝环等工艺,并认为镶嵌工艺在新石器时代就已经出现[9].李鸿雁对中国古代齐国的几种金属细工工艺进行了讨论,认为齐国的镶嵌工艺至迟到东周时已臻成熟,包括错红铜、错金银、镶嵌玉和绿松石以及银平脱装饰工艺等.他还认为战国时期齐国的错金工艺常常与错银和镶嵌绿松石等工艺结合起来,形成复合的制作工艺[10].陈振中对考古出土的早期中国金银器作了分析,判断至迟于商代,捶揲、掐丝、镶嵌、錾刻等工艺就已达到一定的水平[11].齐东方则认为,在汉代时我国的掐丝和焊缀金珠工艺已经成熟,并且掐丝工艺和金银珠工艺常常同时使用[12].安志敏、安家瑗也讨论了中国早期黄金制品的工艺和形制,包括早期的金箔、掐丝、鎏金、拔丝等工艺的探讨[13].这些研究提及的早期金银器制作技艺,与现代花丝镶嵌制作技艺的一些工序相似,如掐丝工艺、镶嵌工艺、锤揲工艺等.但是,他们均未明确论述早期金银器的这些制作技艺与现代花丝镶嵌制作技艺的工艺联系.

其二,在以“金银细金工艺”为专门考察对象的研究中,有学者明确提出现代花丝镶嵌工艺即是金银细金工艺的行业用语,如唐克美、李苍彦提出:“金银细金工艺又称作金银细工,也称花丝镶嵌.一般业内人士大多称它为花丝镶嵌,但从历史沿革及使用的材料和制作工艺来看,称为金银细金工艺比较合理、科学.[14]”张凡认为中国金银细金工艺起源于商代.元代时朝廷为满足宫廷奢侈装饰而垄断了金银与工匠,金银细金工艺进入“宫廷艺术”时期[15].作者虽然没有直接承认金银细金工艺就是“花丝镶嵌”,然而其文章中所引用的图片均为古代该类型金银细金工艺品和现代花丝镶嵌工艺品.杨小林讨论了中国金银器的发展历程和金银开采提取的历史,以及现代金银开采与提纯,贵金属及合金物化性能、加工方法与检测等问题,并对花丝、实镶、錾刻、焊接、鎏金、烧蓝、镶嵌宝石等工艺在出土文物上所见痕迹等问题提出了自己的看法[16].书中几乎不提及“花丝镶嵌”,然而其研究却以现代花丝镶嵌制作工序为基础.

概言之,这些学者多以考古资料为支撑,通过对考古发掘的金银细金工艺品的研究,为金银细金工艺描绘出一条比较清晰的发展脉络.无论他们是承认或是避开“金银细金工艺即为花丝镶嵌”这个问题,其实际讨论的对象基本上均是现代花丝镶嵌技艺以及古代该类型的金银细金工艺.与此同时,我们还发现,近年来以“花丝镶嵌”为研究对象的论著在论及该项技艺的历史变迁时,大多认为花丝镶嵌源于商周,发展于汉代,至明清达到顶峰,但基本没有做文献和考古资料的深入研究而是将其作为定论来说明;并且,在追溯的过程中,常常直接将古代的细金银工艺产品认同为花丝镶嵌工艺品.这些研究至少表明,现代花丝镶嵌制作技艺与古代金银细金工艺之间存在较为密切的渊源关系.但是,古代相关典籍文献中是否存在“花丝镶嵌”的明确提法?花丝镶嵌的概念究竟何时开始被使用?它的内涵和外延是否与古代的金银细金工艺完全相同?这些问题均有待于进一步理清.

2 花丝镶嵌概念的由来

“花丝镶嵌”这一概念究竟是什么时候出现并被使用?回答这个问题,需要考察以“花丝镶嵌”命名的传统手工技艺或制作工艺,以及以“花丝镶嵌”命名的金银细金工艺品等在文献中最早被记载的时间.

中国目前所见年代最早的手工艺专著《考工记》,是战国时期记述齐国官营手工业各工种规范和制造工艺的文献.书中记述了木工、金工、皮革、染色、刮磨、陶瓷等六大类三十个工种的内容*参考:闻人军译注.考工记译注[M].上海古籍出版社,1993..这里所说的金工,是指青铜器的制作,与金银器并没有直接的联系.尽管此时中原与北方少数民族地区均已出现与现代花丝镶嵌制作技艺相似的金银器制作工艺,从笔者所能够查阅的文献记载来看,目前还没发现当时有这种工艺的记录.

汉代,开始出现记载有关于金银器制作的书籍.《太平广记》卷二百三十六记载:“东汉光武皇后之弟郭况‘累金数亿,家童四百人,以金为器皿,铸冶之声,彻于都鄙’.[17]”这描述了当时皇权贵族铸造金银器皿的场景,说明当时的官营金银器手工作坊已具较大规模.《汉书》记载:“‘昭阳舍,其中庭彤朱,而殿上髹漆,切皆铜,沓冒黄金涂,白玉阶,壁带往往为黄金缸’.师古曰:‘涂,以金涂铜上也’.[18]”“以金涂铜”是对当时镀金技艺的一种描述.《后汉书》记载:“检用金缕五周,以水银和金以为泥.[19]”这是我国古代关于鎏金工艺操作的较早记载.上述古代文献记录了当时的一种或几种金银器制作工艺,有“涂”、“镀金”等工艺,但是关于金银器制作工艺总结性的记载似乎还没有出现,更没有关于与现代花丝镶嵌类型相似的金银细金工艺品的记载.

《南齐书》记载:“玉辂,汉金根也.漆画轮,金涂纵容后路受福輠.两厢上望板前优游,通缘金涂镂鍱,碧绞罽,凿镂金薄帖.两厢外织成衣,两厢里上施金涂楼面钉,瑇瑁帖.望板厢上金薄帖,金博山,登仙纽,松精.优游上和鸾鸟立花〔趺〕衔钤,银带瑇瑁筒瓦,金涂镂鍱,刀格,织成手匡金花钿锦衣……[20]”此处描述了“玉辂”的制作,运用了“涂金”、“镂金”、“织金”、“镶嵌玳瑁”、“贴金”等制作技艺,是当时金银制作工艺的写照.然而,尚未发现关于“花丝镶嵌”的记载.

《新唐书·百官志》记载:“细镂之工,教以四年;……教作者传家技,四季以令丞试之,岁终以监试之,皆物勒工名.丞六人,从六品下.掌判监事.给五署所须金石、齿革、羽毛、竹木,所入之物,各以名数州土为籍[21]”.《唐六典》少府监条云:“凡教诸杂作工,业金、银、铜、铁铸、钅写、凿、镂、错、镞所谓工夫者,限四年成[22].”明代田艺蘅在《留青日札摘抄》中总结:“唐六典有十四种:销金、拍金、镀金、织金、砑金、披金、泥金、镂金、捻金、戗金、圈金、贴金、山欺金、褁金.[23]”据上述文献可知,至唐代,金银器制作工艺已经出现相当细致的分工,也出现了专门的管理机构.从名称来看,出现了很多种金银制作工艺,其中有些是金银细金制作工艺,如“镂金”、“戗金”、“镀金”等.但是,依然未见关于“花丝镶嵌”的记载.

宋代,王栋在其《燕翼诒谋录》中写道:“大中祥符元年二月,诏:‘金箔、金银线、贴金、销金、间金、蹙金线装贴什器土木玩之物,并行禁断.非命妇不得以金为首饰……八年三月庚子’,又诏:‘自中宫以下,衣服并不得以金为饰,应销金、贴金、缕金、间金、戭金、圈金、解金、剔金、捻金、陷金、明金、泥金、榜金、背金、影金、阑金、盘金、织金、金线,皆不许造.’然上之所好,终不可得而绝也.[24]”此外,《宋会要辑稿》记载:“文思院,太平兴国三年置,掌金银、犀玉工巧之物,金彩、绘素装钿之饰……领作三十二:打作、棱作、钑作、镀金作、钉子作……销金作、销金作、镂金作……拍金作、钳金作、克丝作.[25]”以此来看,宋代在唐代金银制作工艺的基础上有所发展,出现了更多的金银器制作工艺.文思院作为宋代的官营手工作坊,集合了当时的各种手工行业,并且出现各种“金作”,专门制作不同的器物.但这些文献也仅是罗列了各种工艺与作坊,关于花丝镶嵌或者类似的金银细金工艺的记载依然不明晰.

元代,无名氏所作的杂剧《翫江亭》中记载:“[金盏儿]俺如今正青春,笑欢欣……我半年前里倒下金子,雇人匠累丝厢嵌,何等的用心哩也……”这里说的是“金盏儿”雇请了匠人将自己的金子做成“累丝厢嵌”饰品.《古代汉语词典》记载:“(厢)通‘镶’.镶嵌.[26]”由此,据笔者所查阅的文献来看,在元代首次出现了“累丝厢嵌”一词.参考明清时期的“累丝”“厢嵌”工艺,“累丝厢嵌”应与现代花丝镶嵌工艺相似.

明代,《大明会典》(卷一百八十九)记载:“司礼监一千五百八十三名:表背匠二百九十三名、销金匠二十五名、象牙匠二十五名、镟匠一十名……镀金匠二名、鈒花匠二名;尚衣监一千二百四十九名:镟匠一十一名……销金匠四名、抹金匠三名……银作局二百七十四名:鈒花匠五十名、大器匠四十二名、厢嵌匠一十一名、抹金匠七名、金箔匠一十四名、磨光匠一十五名、镀金匠三十五名、银匠八十三名、拔丝匠二名、累丝匠五名、钉带匠五名、画匠一名、表背匠四名.[27]”由此看出,明朝时各匠作分工明确,每个作坊根据需要安排有不同技艺的匠人.有些匠作名称用词如厢嵌、拔丝、累丝等,基本接近现代所沿用的工艺名词,其机构设置已基本成熟.但是,依然没有发现与“花丝镶嵌”一词相近的记载.

清代,清宫内务府造办处是负责皇家御用品的专门机构,除了设置办事管理机构之外,还有具体承担制造、修理和收购的厂作和库房.康熙三十二年(1693年),造办处开始设立作坊.根据有关档案记载,造办处的各类专业作坊有六十余个,有金玉作、珐琅作、鋄作、累丝作、镀金作、花儿作、镶嵌作和錾花作等[28].显然,清宫造办处的机构设置较之前代的更加完善,专业作坊的数量也大为增多,作坊的业务范围也基本囊括金银细金工艺中的各种制作工艺.

至清代,我国已经发展了很多金银器制作工艺.元代出现“累丝厢嵌”一词,该词所表达的可能正是与现代花丝镶嵌工艺十分相似的金银细金工艺.然而,除《翫江亭》的这条记载以外,我们尚未在其他古籍文献中发现有相同的名称出现,因而不能凭此断定元代已普遍使用“累丝厢嵌”这一概念指称该类金银细金工艺.明清之际,尽管有“累丝”、“厢嵌”、“镶嵌”这些工艺称谓,却也没有发现“累丝厢嵌”这一组合名词,更没有出现以“花丝镶嵌”为名的工艺、工匠或作坊.

《安禄山事迹》记载:“金铜铰具、银凿镂银鏁二具……至于厨厩之内,亦以金银饰其器,又赐金平脱五斗饭罂二口,银平脱五斗淘饭魁二,银丝织成篣筐、银织笊篱各一,金银具食藏二,零碎之物不可胜数”;“十载正月一曰,是禄山生曰,先曰赐诸器物衣服,太真亦厚加赏遗.玄宗赐金花大银盆二,金花银双丝平二.[29]”由此可知,唐代在命名金银器时,往往是根据其制作工艺来命名,如上述“银丝织成篣筐”、“银织笊篱”、“金花银双丝平(瓶)”等物件.通过产品名称,即可直观了解这些器物是由“银织丝”或“金花银双丝”等制作而成.结合上文亦可知,至唐代,尚未见到以“花丝”命名或以“花丝镶嵌”命名的工艺名称,相应地也没有发现以“花丝镶嵌”命名的工艺制品.

综上所述,在中国古代金银器制作的历史长河中,并没有以“花丝镶嵌”命名的工艺或工艺品,由此可以推测,这一工艺名称应是清代之后才被使用的.

民国时期,闻一多在《红烛·剑匣》中说道:“我将用墨玉同金丝,制出一只雷纹镶嵌的香炉.”仅从诗句本身可以看出, 诗中提及的“香炉”在制作上应该包括了“金丝”和“镶嵌”两种工艺.这里的“金丝”是否指代“花丝”,尚不能得出结论,但可以肯定的是,这种金银细金工艺制品在当时社会可能比较流行,而不再仅局限为宫廷御用之物.

“民国”三十七年出版的《北平市手工艺生产合作运动》一书中提到:“北平市手工业的种类很多,有玉器、地毯、珐琅、雕漆、刺绣、挑补花、绒绢、纸花、烧磁、铜锡器、镶嵌、牙骨、料器、铁花、宫灯、玩具等十几种……镶嵌最初为珠花,多用于戏装,为北平所特有,事变前销路最好……镶嵌的种类,有珐琅、烧磁、花丝、点翠、喷漆等数种.工作程序可分为作胎、镀、作石、镶四部,所用原料以铜及料花为主.料花多系石粉做成,此项岩石,多产于平西,少数是由外边运来……成品可分为别针、耳环、戒指、手镯四类,但其形式及图案之别致及繁多,则无法统计,因为它紧随着购买者的心理及服饰在不断的演变.[31]”从这份资料中可以发现几点信息:1)镶嵌等工艺开始平民化,相应的工艺品可为一般市民所拥有,或成为戏装的点缀等,其用料变得廉价.2)当时北平的手工艺分类可能较为混乱,如前文珐琅、烧磁、镶嵌等是属于平级排列的手工业种类,后文中作者又将珐琅、烧磁、花丝等工艺归为镶嵌工艺类.3)出现了“花丝”这一工艺名称,但还没有出现“花丝镶嵌”这一称谓.

新中国成立之后,北京市建立了特种手工艺联合会,从《北京市特种手工艺联合会会员情况瞭解表》中可以了解到当时的一些情况.整理其中两份表格,发现以下重要信息*现藏于北京市档案馆,档号:087-005-00005.:

1)“赵泉禄,男,35岁,河北昌平人,经营类别是花丝业.民国10年开业,1949年入会,会费等级为丙,主要产品为花丝镶嵌首饰”.(制表时间为1950年10月)

2)“乔廷慈,男,北京人,经营类别是花丝业,主要产品是花丝镶嵌”. (制表时间为1950年11月14日)

上述档案表明,1949年成立的北京市特种手工艺联合会,明确将“花丝业”作为特种手工艺行业中的一种,不仅用来命名特定类型的手工艺品,而且也用来称呼特定的手工作坊.花丝行业生产的产品称为“花丝镶嵌”.至此,始见“花丝镶嵌”一词被作为一种特定称谓使用.

1952年北京市手工业主胡宗禄向工商局申请更换营业执照,其申请书原文为:

为所营业务性质变更□书面说明事原敝业户胡宗禄福记在一九五零年申请开业时係特艺银蓝业因至五一年下半年银蓝产品销路呆滞本业即无事做敝难攻做花丝镶嵌物品有时赴东北各市推销兼营有骨器象牙成品玉器石头等项贩卖今值重新登记换照号召书此说明是实

特呈

本区工商局科鉴

一九五二年十二月

特艺花丝镶嵌叶胡宗禄福记*现藏于北京市档案馆,档号:022-006-01189.

北京市人民政府工商局受理了胡宗禄的申请,并颁发证书《北京市人民政府工商局企业登记证》给胡宗禄.证书主要信息是:

北京市人民政府工商局企业登记证

兹据胡宗禄以左列事项申请登记

名称 胡宗禄福记花丝镶嵌作

地址 崇文区中四条胡同街58号

所营事业 主营花丝镶嵌 兼营骨器象牙玉石

此外,1953年北京市特种手工艺联合筹备委员会向北京市财经委员会呈送了一份文件:

事由:为反映我会珐琅、花丝、镶嵌等业停工及半停工的严重情况,呈请工商局指示解决途径.抄送原文请参考协助由.

我会珐琅、花丝、镶嵌三业除花丝有一部分外销外,均以外销为主,社会主义和新民主主义国家的销路已逐渐打开,特种工艺公司在五反以后普遍扶植,但最近三个月来,基本上未□订单.该三业已形成停工半停工状态,问题相当严重,以上情况已反映市工商局.请指示解决途径.

特种工艺品的产销,关系□国际贸易及经济计划,兹抄送反映原文,请钧会研究参考并协助.

谨呈

北京市财经委员会

1953年2月28日

(文件所盖印章为:北京市特种手工艺联合筹备委员会之图记)*现藏于北京市档案馆,档号:004-016-00152.

从上述关于手工业主胡宗禄的文献资料中可以看到,1952年“花丝镶嵌”已经被当作一种手工艺名称使用.然而,1953年北京市特种手工艺联合筹备委员会的文件中,却又有了“珐琅、花丝、镶嵌三业”的说法,将花丝、镶嵌分属于不同的行业.由此可知,当时的花丝、镶嵌业属于不同的行业,其产品也不相同.花丝业中的工艺被称为“花丝镶嵌工艺”,属于特艺的一种,其产品被称为“花丝镶嵌”.

《北京地理·民间绝艺》记载:“据马汉儒回忆,花丝镶嵌行业的兴衰颇具戏剧性.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让花丝镶嵌的热闹戛然而止.新中国成立后,回老家避难的马汉儒回到北京,正遇上政府对工艺美术行业采取低息贷款,供应原材料、包销等措施,并组织生产合作社,马汉儒以及有名的艺人毕尚斌、翟德寿、张广和等都进入了合作社.此时,拔丝、花丝、镶嵌等工序才被真正合并为花丝镶嵌.[32]”据书中老艺人马汉儒的回忆,花丝镶嵌是合作社成立后将拔丝、花丝、镶嵌等工序合并后才出现的工艺名称和行业名称.

综上可知,自1949年始,“花丝镶嵌”已经被作为相关工艺产品的名称使用.尤其是在北京手工艺生产合作运动中,开始将以前与此工艺相类似的金银细金工艺品的制作工序合并,并命名为“花丝镶嵌”工艺.

3 花丝镶嵌概念及其工艺内涵的界定

至少在民国以前,与现代花丝镶嵌类似的金银细金工艺品有着独立的发展体系.至明清时期,这种类型的金银细金工艺品分别由皇宫中的不同作坊分别制作,并一般均根据制作工艺来命名器物.新中国建立初,在手工艺生产合作运动过程中,开始将制作该类型金银细金工艺品所需的制作工艺,包括花丝、镶嵌、錾刻、镀金、点翠、珐琅等合并到一起,统称为花丝镶嵌,其产品名亦被统称为花丝镶嵌.其中,核心工艺是花丝和镶嵌,点翠、珐琅等工艺则为辅饰工艺.

然而,由于“花丝镶嵌”一词出现之前,并没有与之涵义相同的概念来命名或描述该类型的金银细金工艺品,出现之后又很少有人去追溯“花丝镶嵌”工艺的历史起源及其与古代细金银工艺的关系问题,以至于目前学界在花丝镶嵌的概念、核心技术、工艺内涵以及历史变迁等问题的讨论上,出现较为混乱的局面.因此,仍有必要对花丝镶嵌的概念及其工艺内涵有所界定,以推进花丝镶嵌的学术研究.

很多学者在介绍花丝镶嵌工艺时大多认为,花丝镶嵌工艺即是花丝工艺和镶嵌工艺的合称.正如北京花丝镶嵌制作技艺国家级传承人白静宜所言:“花丝镶嵌,又叫‘细金工艺’,实为‘花丝’和‘镶嵌’两种制作技艺的结合.[33]”花丝工艺是把金、银等贵金属用拔丝板(图13)拉成细丝后,再将两股或更多股的细丝制成或圆或扁的花丝,再采用掐、填、攒、焊、编、织、堆、垒等传统技法造型,制成工艺品.镶嵌工艺是把金、银等金属薄片锤打成形后,采用挫、锼、捶、闷、打、崩、挤、镶等技法,在其上做出托儿或凹槽,再镶上珠玉宝石,制成工艺品.根据中国古代尤其是清代的金银细金工艺品,以及现代花丝镶嵌工艺品的制作技艺来看,这些工艺品除了运用花丝工艺和镶嵌工艺之外,还运用了其他如点翠、珐琅、錾刻等辅饰工艺.白静宜的观点一方面说明了花丝镶嵌的主要工艺是花丝和镶嵌工艺.另一方面,将“花丝镶嵌”工艺简单地定义为“花丝和镶嵌工艺的结合”,则忽略了其他辅饰工艺,难免过于狭义.

厉宝华则认为:“花丝镶嵌技艺又称细金工艺,从狭义上讲是指传统手工制作金银器工艺中的花丝技艺和镶嵌技艺,从广义上讲则是指制作金银器过程中的全部传统手工技艺.[34]”在他看来,所有的金银器制作的传统手工技艺都可以称之为花丝镶嵌技艺.

图13 拔丝板

同样地,唐克美、李苍彦提到金银细金工艺也称作花丝镶嵌的说法.显然,他们也在概念或称谓上,直接将金银细金工艺等同于花丝镶嵌.显然,用花丝镶嵌技艺去概括金银器制作的全部技艺,或者将金银细金工艺与花丝镶嵌在概念上直接等同,均有过于宽泛之嫌.例如,以锤揲、錾刻为主的唐代鸟兽纹莲瓣金碗(图14)、元代如意云纹金盘(图15),以及以铸造为主的金银佛像等金银器,都属于金银细金工艺品.

图14 鸟兽纹莲瓣金碗*国家文物局主编.中国文物精华大全·金银玉石卷[M].商务印书馆、上海辞书出版社联合出版.1994.

图15 如意云纹金盘*同上.

但是这些金银细金工艺品没有运用到花丝工艺和镶嵌工艺,其本身不属于花丝镶嵌的范畴.因此,不能笼统地将花丝镶嵌称为金银细金工艺或金银器制作的全部传统手工艺,而忽略了其与其他金银器的区别.花丝镶嵌属于金银细金工艺,但并不是所有的金银细金工艺都是花丝镶嵌,也不能用花丝镶嵌指代所有的金银器制作技艺.

那么,该如何界定花丝镶嵌的概念及其工艺内涵呢?2008年,花丝镶嵌制作技艺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申请地区是北京市通州区和河北省大厂回族自治县.关于花丝镶嵌的概念及其工艺内涵,北京市通州区政府非物质文化遗产申请论证书的原始档案是这样界定的:

北京花丝镶嵌工艺主要使用金、银、铂(白金)等贵金属,以丝、片等加工、焊接成型,制作成首饰、工艺摆件、生活实用品等.分花丝、镶嵌、花丝镶嵌合制等工艺和錾刻、制胎、打磨抛光、镀色等辅助工艺.花丝工艺主要方法有掐、填、攒焊、堆垒、织编.

掐:指“掐丝”,“掐” 是技术手法,“丝”特指金银细丝.“掐”是用铁制淬火钢锋镊子,把各种花、素丝按着产品设计要求掐制成各种所需的纹样和花卉、图案造型.掐制时,一般在硬木或金属“掐活板”上完成.

花丝镶嵌工艺技术是一种精细的、多门类技术综合的金属工艺.*摘自《花丝镶嵌制作技艺论证报告》,2009年11月改稿.现藏于北京市通州区文化馆.

上述材料指明花丝镶嵌制作技艺是一门精细的、多门类技术综合的金属工艺,其主要工艺是花丝和镶嵌,辅饰工艺是錾刻、制胎、镀金、烧蓝等;花丝中的“丝”特指金银细丝.不过,界定仍较为简单,尚未明确将花丝镶嵌的工艺特征和工艺内涵充分表现出来.

综合上文,我们认为花丝镶嵌属于金银细金工艺,但不等于金银细金工艺.花丝镶嵌是以金银珠宝为主要原料,以花丝、镶嵌为主要工艺(核心工艺是花丝工艺),并灵活集合了其他如錾刻、镀金、点翠、镂空、珐琅等制作工艺,是一个集成的传统手工技艺.新中国建立初,将制作花丝镶嵌工艺品的制作工艺如花丝、镶嵌、錾刻、镀金、点翠、珐琅等工艺合并统称为花丝镶嵌,最终形成了以“花丝镶嵌”来统一描述以花丝、镶嵌工艺为主要制作工艺的现代金银细金工艺产品,同时也包括古代的该类型工艺品.

根据文献和出土实物可知,在古代,宫廷作坊多有能工巧匠制作出与现代花丝镶嵌外形与材质十分相似的金银细金工艺品,由此可看出现代花丝镶嵌与古代金银细金工艺之间有着密切而复杂的联系.但需要说明的是,尽管从概念外延和内涵上对花丝镶嵌有所界定,认为它不能直接等同于金银细金工艺,但是现代花丝镶嵌工艺品与相类似的古代金银细金工艺品之间,在工艺技术、艺术审美等方面的同异与流变关系究竟如何,还有待今后做进一步的深入分析.

[1]赵爱军.试论匈奴民族的金银器[J].北方文物,2002(4):14-20.

[2]徐龙国,贾振国,王滨.山东临淄商王村一号战国墓发掘简报[J].文物,1997(6):14-26.

[3]郭素新,田广金.西沟畔匈奴墓[J].文物,1980(7):1-10.

[4]定县博物馆.河北定县 43号汉墓发掘简报[J].文物,1973(11):9.

[5]安乡县文物管理所.湖南安乡县西晋刘弘墓[J].文物,1993(11):3.

[6]陕西省博物馆革委会、文管会革委会写作小组.西安南郊何家村发现唐代窖藏文物[J].文物,1972(01):30-42.

[7]湖南省博物馆编.湖南宋元窖藏金银器发现与研究[M].北京:文物出版社,2009:103.

[8]长陵发掘委员会定陵工作队.定陵发掘展[J].文物参考资料,1958(10).

[9]黄盛璋.论中国早期(铜铁以外)的金属工艺[J].考古学报,1996(2).

[10]李鸿雁.齐国的金属细工工艺[J].管子学刊,1999(4):64-68.

[11]陈振中.先秦金器生产制作工艺的初步形成[J].中国经济史研究, 2007(1):83-90.

[12]齐东方.中国早期金银器研究[J].华夏考古,1999(4):68-85.

[13]安志敏,安家瑗.中国早期黄金制品的考古学研究[J].考古学报,2008(3):291-310.

[14]唐克美,李苍彦.金银细金工艺和景泰蓝[M].郑州:大象出版社,2004.

[15]张凡.中国传统金银细金工艺的古与今[J].雕塑,2010(3).

[16]杨小林.中国细金工艺与文物[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8.

[17]李昉等编.太平广记(卷二百三十六郭况条)[M].北京:中华书局,1981:1811.

[18](汉)班固撰,(唐)颜师古注.汉书//卷九十七下·外戚传第六十[M].北京:中华书局,1975:3989.

[19](晋)司马彪撰,(梁)刘昭注補.后汉书//志第七[M].北京:中华书局,1973:3146.

[20](南朝)梁萧子显撰.南齐书·卷十七//志第九[M].北京:中华书局,1974:334.

[21]新唐书(卷四十八)[M].北京:中华书局,1986:1269.

[22]唐六典(卷二十二)[M].北京:中华书局,1992:572.

[23]田艺蘅.留青日札摘抄(丛书集成初编2917册)[M].北京:中华书局,1985:118.

[24]王栋.燕翼诒谋录(卷二)[M].北京:中华书局,1981:18.

[25]宋会要辑稿//第七十五册(职官二九之一)[M].北京:中华书局,1981.

[26]《古代汉语词典》编写组编.古代汉语词典[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3:1709.

[27]申时行等修,赵用贤等纂.大明会典//绩修四库全书(卷一八九)[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271-287.

[28]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香港中文大学文物馆合编.清宫内务府造办处档案总汇①[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5:前言.

[29]姚汝能.安禄山事迹·卷上[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

[31]中央合作金库北平分库,国际合作贸易委员会北平分会.北平市手工艺生产合作运动[M].北平:正中书局北平印刷厂,1948.

[32]新京报社编.民间绝艺//北京地理[M].北京:当代中国出版社,2005:45.

[33]吴凌云.富丽堂皇 精妙绝伦——访花丝镶嵌传承人白静宜[J].上海艺术家,2012(10):82-83.

[34]厉宝华.花丝镶嵌[M].北京:北京美术摄影出版社,2015.

[责任编辑黄祖宾]

[责任校对黄招扬]

The Origin and Definition of "Filigree Mosaic"

YAN Jian-chao, ZHANG Mei-fang, SUN Shu-yun

(InstituteofCulturalHeritageandHistoryofScience&Technology,UniversityofScienceandTechnologyBeijing,Beijing, 100083,China)

Beijing filigree mosaic was included in the list of Chinese national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in 2008, and thus has gotten more and more attentions from scholars from then on. However, questions such as "when did the concept of 'filigree mosaic' appear?", "how to describe and define its technological process and connotation?" are still not discussed enough. Through analyzing related ancient materials and basing on the existing research results of other scholars, this paper attempts to explore the origin of the concept of "filigree mosaic" and discuss the technological connotation of it. It suggests that there were no traditional craftsmanship named "filigree mosaic" in ancient China, and this special name has not been used by craftsmen and government until the beginning of PRC. It concludes that with gold, silver and jewelry as the main raw material, filigree and mosaic as the main manufacture craft, "filigree mosaic" still flexibly integrates many other handicrafts such as carving, gold-plating, dotting with kingfisher and hollow out process, etc.

filigree mosaic;traditional handicraft;origin;craft connotation

2016-03-10.

2014年度北京市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4LSB011).

颜建超(1989-),广西博白人,北京科技大学科技史与文化遗产研究院硕士研究生;章梅芳(1979-),女,安徽安庆人,北京科技大学科技史与文化遗产研究院副教授,中国科学技术史学会理事;孙淑云(1945-),女,山东烟台人,北京科技大学科技史与文化遗产研究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J526

A

1673-8462(2016)02-0030-09

猜你喜欢
金银器花丝金银
花丝镶嵌 精密如发的非遗绝技
吐蕃金银器知见录
「金」风吹开一池莲 金银器中的池塘小景
燃情岁月金银潭
“三八”节,来自金银潭医院的最美心愿
增密对玉米花丝受精结实能力及衰老进程的影响
唐代金银器对瓷器的影响文献综述
昔日“气死龙王爷” 如今变身金银山
道安银花丝“细水长流”天地宽
《花丝墨玉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