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文哲
(安徽大学 外语学院,合肥 230601)
跨文化适应模式探析
——以曹桂林的两部旅外小说为例
段文哲
(安徽大学 外语学院,合肥230601)
跨文化适应的研究有助于开放思想及有效处理跨文化适应过程中产生的问题。文章以曹桂林的两部小说《北京人在纽约》和《绿卡——北京姑娘在纽约》为例,通过分析书中主要人物的旅外经历,分别从发展阶段和维度模型两个角度,探讨其中所蕴含的不同的跨文化适应模式。
跨文化适应模式;发展阶段角度;维度模型角度;旅外经历
在全球一体化的同时,中国也经历了改革开放。越来越多的中国人走向世界各地,因此旅外文学作品也层出不穷。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大批的旅外文学作品出现在文坛,这些作品都深刻地反映了中西方两种文化的激烈碰撞,而这些激烈碰撞的背后又深深地蕴含了跨文化交际学中的文化适应理论。本文将以曹桂林的小说《北京人在纽约》(以下简称《北京人》)和《绿卡——北京姑娘在纽约》(以下简称《绿卡》)为例,探析跨文化适应的几种模式。
根据文献记载,文化适应的研究最早可以追溯到柏拉图时期,但是当时的学者并没有对文化适应做出严格的定义。柏拉图主张减少文化之间的相互接触,使社会避免受到外来文化糟粕的影响,但同时他也反对文化间的完全隔离(肖三蓉,2009)[1]。19世纪末期,美国学者J. W. Powell创造了专业术语“acculturation”,用来表示不同的文化群体之间建立关系时,各方文化内部所发生的转变和适应的过程(张美伦,2014)[2]。20世纪初,由美国人类学家Robert Redfield、Ralf Linton和Melville Herskovits组成的美国社会科学委员会首次明确了文化适应的释义:跨文化适应是由个体组成、且具有两种不同文化的群体在连续解除的过程中所导致的两种文化模式的变化(Redfield,1936)[3]。此种定义能够反映当时美国其他学科的文化相对论,并且批判了种族中心主义,因此该定义得到了广泛的认可。
跨文化适应在20世纪初期一经提出,便在社会科学领域得到广泛运用。尤其是从20世纪中叶开始,迅猛发展的经济和高科技信息技术使得全球各族间的交流逐渐频繁,国际移民、海外留学的学子以及跨国办公的商务人士,这些人员的数量都在大幅度地增加,这无疑有力地促进了跨文化适应理论研究的发展。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关于跨文化适应的研究进入了相对发展阶段。80年代以后,该领域的研究则进入了鼎盛时期,研究者的理论越来越成熟,研究方法也越来越丰富。最重要的是,跨文化适应的研究范围也不断地被扩大,其研究视角也由一开始的人类学,扩大到心理学、社会学、传播学以及语言学等学科。
1.从发展阶段角度分析
从一个文化空间到另外一个截然不同的文化空间,这个适应过程显然不是一蹴而就的。它是一个错综复杂的过程,缓慢而曲折,可以分为不同阶段。
有关此方面的研究,最早的代表人物是Lysgaard,其于1955年将文化适应过程分为三个阶段[4]。后来Oberg在其基础上,于1960年提出一个比较完整的U型曲线模式,其中包括四个阶段[5]。1975年,Adler将“Identity”这个概念加入U型曲线,提出跨文化适应五阶段论[6]。1986年,Lewis & Jungman提出“逆文化震荡”现象,并将其加入U型曲线中并提出了跨文化适应六阶段论[7]。1993年,Gullahorn & Gullahorn将U型曲线模式延伸为W型曲线模式,用来表示旅居人回归后对原有文化重新适应的过程[8]。
本文重点以Oberg的U型曲线模式和Gullahorn的W型曲线模式进行探析。
(1) Oberg的U型模式 该模式在1960年提出并且得到广泛运用。Oberg认为一个文化模式已经形成了的人在适应另一种文化时,其过程必然是曲折蜿蜒、跌宕起伏的,必然经过挣扎才能适应新的文化。
都说结婚是人生大事,从要登记何东就开始思考自己的人生:他就准备这么过下去了?朝九晚五,结婚生子,地球上大多数人都这么过的……这是他想要的生活吗?
他将文化适应者所经历的情感适应分为四个阶段:蜜月期(honeymoon),即适应者尚未进入新的文化之前,对陌生文化抱有的期待和兴奋之情;危机期(crisis),即适应者进入了新的文化环境之中,对新的文化有了初步的了解,发现现实并不如先前想象那般美好,因此而沮丧;恢复期(recovery),经过一段时间的磨炼,适应者对新的环境有了一定的了解,并且逐渐找到方法应付新的文化,在情感方面的创伤也慢慢恢复;适应期(adjustment),经过长时间的滚打摸爬,适应者已经开始熟悉当地文化风俗,开始学会欣赏其独特的一面,并且可以在社交方面做到轻松自如[5]。
这一跨文化适应过程我们可以用图1来表示:
图1 U型模式图
《北京人》一书中的主角王起明夫妇对纽约文化的适应是U型曲线模式的典型例子。从刚开始“他们梦见了没有见过面的美国,梦见了他们自己,梦见了难以描画的却又切切实实的幸福和安宁……”[9]12,尚未启程便开始了对未来美景的勾画,由此可以看出此刻的王起明夫妇正处在U型模式的第一阶段——蜜月期,此刻的他们内心激动异常。到“在这个世界上最热闹的地方,他却觉得被人遗忘了”[9]40,以及在收到好友来信时发出辛酸的感慨:“羡慕?哥们儿,你可是真傻帽儿喽!”[9]43从这儿,我们可以看出此刻的王起明正处在被文化冲突震惊到渐起失望挫败之意的危机期。再到后来,王起明成功将自己织的毛衣销售出去并找到未来方向时“他忘记了东方人的矜持,在第七大道上又是跑又是跳。”[9]75这说明他已经开始慢慢地学会了应付忙碌的纽约,他已经处在文化适应的第三个阶段——恢复期。直至最后,他有了自己的工厂,有了自己的小别墅,在生意兴旺的同时他也已经完全能够应付霓虹陆离的纽约。“他变得气宇轩昂,干劲十足,左右逢源地应付着四面八方各色人等:客商……他在众多的重要的或者不重要的人物中,得心应手,游刃有余。他善于交际……因此人缘极佳。”[9]116通过这些描述可以看出,此时的王起明已经完全融入纽约社会,他正处在U型曲线的最后一个阶段——适应期。由王起明的例子可以看出,人们在适应一个新的文化体系时,是一个阶段一个阶段呈波浪式前进的。
(2) Gullahorn的W型曲线模式1963年,Gullahorn 在Oberg的研究基础上,将U型曲线模式扩展为W型曲线模式。Gullahorn将那些客居他乡许久之后又返回祖国的适应者考虑在内,认为适应者经历过一个完整的U型曲线阶段,已经很好地融入了当地的民风民情之中。倘若此时,适应者再回到他原来的文化当中,必然会再经历一场文化冲击,再慢慢适应直至完成一个完整的U型曲线,将此两个U型曲线连接在一起,便形成了W型曲线模式。Gullahorn所提出的理论共包括八个阶段,即蜜月期、危机期、恢复期、适应期、蜜月期、危机期、恢复期和适应期。
这一跨文化适应过程我们可以用图2来表示。
图2 W型模式图
这里的W型曲线模式,可以用曹桂林的另一本小说《绿卡》中的女主角常铁花在纽约的经历来分析。北京姑娘常铁花在熟人的帮助下怀揣着美梦来到了纽约,然而种种经历开始让她看透了纽约繁华背后的黑暗与压抑。不过常铁花并没有放弃,她通过种种努力、让自己适应纽约生活。终于她在朋友的帮助下,实现了自己的梦想,有了属于自己的服装公司。但是她并没有停下脚步,她不停地编织着自己的梦,甚至打算把自己的事业带回祖国。于是她便激动兴奋地计划着回北京的事宜,然而回到北京的经历,却不如想象中的那么美好愉快。种种见闻使她惊讶,甚至震惊,使她觉得北京再也不是那个北京了,家也不是那个家了。因为,一方面,此时的她已经适应了纽约文化,而不断发展着的北京文化于她而言已经是另一种文化了。因此,她要是打算在北京定居,就必然会再次经历一个U型曲线模式的文化适应过程;另一方面,经过纽约文化的洗礼,她虽然已经适应了纽约文化,然而在她的内心深处并没有抛弃自己祖国的传统文化。而北京所发生的巨大变化,让她觉得恐怖,因为北京已经不再是那个养了她二十一年的北京了。在本书中,常铁花的经历并没有完成一个完整的W曲线图,而是只经历了前六段,依次为蜜月期-危机期-恢复期-适应期-再次蜜月期-再次危机期,因为她并没有在北京停留很长时间,而是迅速地回了纽约。
2.从维度模型角度分析
“文化”一词不是一个单一的概念,是一个群体经过长期互动形成的特定的行为方式,因此跨文化适应模式要从多个视角研究。从维度模型角度来看,单维度跨文化适应模式的出现最早,以Gordon提出的单向文化适应为代表。在Gordon的理论基础上,Berry又做了大量研究并提出了双向文化适应。而Bourhis则对Berry的理论进行了修订,提出了互动文化适应。本节中,我们将从单向适应模式、双向适应模式和互动适应模式三个方面进行探析。
(1) 单向文化适应模式 单向文化适应理论出现得最早,其研究的历史也最长。关于跨文化适应的单维度模型最初由Parks和Miller提出,而后由Gordon发展为单维同化理论模型(Flannery, Reise & Yu, 2001)[10]。Gordon认为跨文化适应是适应者在进入到新的文化环境之后不断学习、适应新的文化,将自己原有的文化逐渐忘却直至完全融入新的主流文化之中的过程。该过程是单方面的,是适应者放弃自己原有的特征而去改变自己以接收全然陌生的文化。在单向文化适应模式中,文化适应等同于文化同化,并且此理论充分地体现了美国社会的“熔炉”(melting pot)观。
无论是《北京人》还是《绿卡》,两书均描述了一群做着美国梦的年轻人拼命地挣扎着要融入美国社会的故事,他们都努力地改变着自己去适应他们所看到的新文化。以常铁花的几个例子便可看出:刚开始在飞机上铁花被外国人当面夸奖漂亮时,她的反应是生气,到后来她被查理夸奖时的淡然,她选择的是主动适应;她在帮助刘伯打扫房间时,发现了色情杂志时,她的反应竟然是“美国人嘛,就这样。”[11]63她选择的仍然是主动适应;当她得知与绿卡持有者结婚可以获得绿卡时,她也选择主动适应,企图与吉米结婚以获得绿卡,虽然她最后确实爱上了吉米,但这并不能掩饰她最初的动机;在与查理的性关系不和谐时,她的选择仍然是主动适应。如此之类的事例很多,这些事例都能证明,最早的单向文化适应模式,只是单方面的适应。
(2) 双向文化适应模式 由于单向文化适应模式只统计了该过程中能良好适应新社会的例子,并没有充分、公正地将适应者在适应过程中所产生的不良结果考虑在内,如社会经济不平等、身份边缘化等。因此,心理学家对该理论产生了质疑,并认为跨文化适应并不是一个单方面的线性过程。Berry首先提出保持传统文化和身份的倾向性以及和现有文化交流的倾向性是两个独立的维度,也就是说适应者在适应新文化环境时,仍然保持着自己原有的文化,能够有选择地接受或者否定新文化环境。在该模式中,研究者统计了大量数据并将文化适应分为四种类型:第一,同化(assimilation),即在原有文化和新文化发生冲突时,适应者认为新文化比较重要,并且选择维护新文化,否定自己原有的旧文化,这种“去旧换新”的行为便是同化现象。第二,融合(integration),如果适应者认为原有文化与新文化都很重要,并且能够很好地维持两者之间的平衡,这种现象属于融合。第三,分离(separation),分离是指适应者完全无法接受新文化,坚决地拒绝接受新文化的主流思想,并且一味地维护自己原有的文化。第四,边缘化(marginalization),边缘化则是指适应者在新的文化环境下,既放弃了自己原有的文化身份,又没有方法融入到新的文化之中[12]。
《北京人》中的女老板阿春是文化同化的一个典型的例子。她果断地和有着种种恶习的丈夫离婚,离婚之后的她独自生活并且选择不要孩子,她在王起明辞职之后仍然与之保持联系并且发生关系,在王起明教育孩子受到挫折时,她劝告王起明遵守美国的法则:“……它有它的-游戏规则-这都很严格。……你怎么能要求你的女儿既生活在美国,又持有一个中国的传统观念呢?那不成了畸形了吗?”[9]155在王起明的生意进入绝境时,她告诉王起明要抛弃中国道德观念:“你不忍心坑别人,就在这儿等着人来坑你吧!别抱着你那种中国人的道德观念不放了……”[9]127从这些事以及这些话便可以看出,阿春——这个睿智精明的女人,在她的内心深处,早已抛弃了自己作为一个中国人的文化身份和文化观念了,她的双向文化适应便是同化。
《北京人》中的王起明,虽然他也抛弃掉了许多自己原有文化的习惯和思维方式,但是在他的内心深处,还是紧紧抓着自己的中国人意识和中国人观念不肯丢。虽然他最终的结果是个悲剧,但是他既适应了新的文化,又维护了自己原有的文化,所以他的文化适应属于融合。
在《绿卡》一书中,年轻的博士大丑,他虽然像阿春所说,遵守了规则,老老实实、安安稳稳地过自己的日子,但是他的内心里是不喜欢美国的这种文化风气的,在铁花经历打击痛不欲生决定回国时,他劝铁花:“回去了,就……就好了,老……老家穷,有……有人情。”[11]247在他完成学业之后,他果断选择回国,因为他打心眼里不喜欢美国文化。他的这种维护原有文化,拒绝不喜欢的文化的行为,属于文化适应里的分离。
大丑的合租室友-妞子-则是边缘化的例子。她十一岁来到纽约,年幼无知的她本来就不辨黑白,再加上父母不但没有树立好榜样,反而相反,于是她一气之下离家出走,独立闯荡世界。几年的时光足够磨灭她心中所有关于中国文化的观念,而处在美国文化之下的她,没有知识没有技能没有父母监护,所以即使她想融入主流文化也不得其法。像妞子这样,抛弃了原有文化,又无法融入新文化的适应,属于边缘化。
(3) 互动文化适应模式以上我们讨论的都是适应者对待新文化的态度。然而我们知道,任何事物都不是单独存在的,它们都与其他事物存在着错综复杂的关系,文化适应也是如此。适应者在新文化环境下存在着一定的态度,而新文化环境也对适应者抱有一定的态度,Bourhis等人提出的互动文化适应模式则将新文化对适应者的态度考虑在内。在该模式中,研究者主要将注意力放在三个部分:第一,适应者的自身文化适应取向,如前所述,可分为同化、融合、分离、边缘化四种。第二,主流文化对适应者的文化适应取向,如适应者适应新文化一样,主流文化也会对适应者产生适应取向,也可分为同化、融合、分离和边缘化。第三,适应者和主流文化文化适应取向组合的人际和群际关系的成果。根据双方对彼此的态度是否一致,大概会产生三种结果——和谐相处、部分和谐和双方冲突。
在两部小说中,无论是《北京人》中的王起明夫妇、女老板阿春,还是《绿卡》中的常铁花、刘伯、吉米、张力等人,他们虽然历经艰辛,虽然在内心深处对异邦文化仍有不适,但他们最终都在纽约有了自己独立的事业,都被美国主流文化所接受,在这种情况下,无论是这群中国移民还是美国社会,对彼此的态度是相一致的,并且都是兼容接受的,因此这种互动文化适应的结果是和谐相处。然而,所有事情都是相对的,此处的和谐也并非绝对,《北京人》中的阿春在跟王起明讲述自己在原来公司工作的经历时讲道:“为什么?因为你是黄种人啊。黄种人在这里升迁的机会会少得多——不管你有多么努力。”[9]52从阿春的这句话里,我们可以看出,美国社会虽然提供机会给外来者,然而,并不给他们机会晋升,不给他们机会让他们扩大自己可利用的社会资源。在《绿卡》一书中,有大量的篇章描写这群逐梦者对绿卡——美国身份证——追逐的艰难与没有绿卡在当地生活的艰辛,尤其是张力拿到绿卡的经历,其曲折坎坷的程度不亚于唐三藏西天取经。由此可以看出,美国社会虽然是向外来者敞开了大门,却只敞开了一半,主流文化对待适应者的这种半接受的态度,使得双方的互动文化适应只能是部分和谐。年轻的化学博士大丑,在纽约进修博士学位的同时也在帮着教授做廉价助理来维持生计,从文中妞子的一段话便可看出他在美国的不公平待遇:“……他为什么让中国学生当助手,为的是省钱……他要是美国人,年薪得多少?谁不喜欢像他这号廉价劳动力……他的工钱跟洗碗的差不多。”[11]134从这里便可以看出,主流文化对待适应者的文化适应态度是分离的,而适应者大丑自己对待这种主流文化也深深地不满。虽然他从来没有抱怨过,但是从他最后的选择离开便可以看出,他对这种主流文化的也是持分离的态度,当分离遭遇分离,其结果便是文化冲突,于是大丑选择了退出,毅然回乡,这种互动文化适应的结果属于冲突。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中国人走向国外生活、学习、经商和访问,也有越来越多的国际友人来到中国。在这种跨文化交际日益增多的情况下,跨文化适应的理论研究深刻地影响着社会的稳定和发展,旅居者也急需跨文化适应相关的理论指导,以帮助他们更好地融入新文化。本文以曹桂林先生的两部旅外小说为例,分别从发展阶段和维度模型两个角度,详细地探析了跨文化适应的理论模式。其中,发展阶段层面,本文探析了Oberg的U型曲线模式和Gullahorn的W型曲线模式;而维度模型层面,本文探析了Gordon的单维同化理论模型、Berry的双向文化适应和Bourhis的互动文化适应。通过上述的理论模式可知,成功的跨文化适应,要求文化适应者双方从全面和谐的角度认识文化差异,通过双向互动的方式相互渗透和认同,才能适应文化差异,克服文化冲击,最终使不同文化间的沟通继续下去。同时,通过上述U型曲线和W型曲线的分析,可以使文化适应者了解跨文化适应的发展过程,有助于他们更好地把握自己在各个阶段的状态,使自己更好地适应新文化。
[1]肖三蓉.美国华人移民的异文化压力与心理健康[D].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博士论文,2009.
[2]张美伦.跨文化交际学核心术语acculturation探析[J]. 江苏外语教育研究,2014,(4):66-69.
[3]REDFIELD R,LINTON R, HERSKOVITS M.Outline for the study of acculturation[J]. American Anthropologist,1936, (38):149-152.
[4]苏文.流动儿童城市角色认同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1.
[5]李萍,孙芳萍.跨文化适应研究[J].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4):15-19.
[6]王丽娟. 跨文化适应研究现状综述[J]. 山东社会科学,2011,(4):44-49.
[7]孙进.文化适应问题研究:西方的理论与模型[J].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5):45-52.
[8]陈国明.跨文化交际学[M].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9]曹桂林.北京人在纽约[M]. 北京:中国文联出版公司,1991.
[10]FLANNERY W P ,REISE S P,YU J. An empirical comparison of acculturation models[J].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Bulletin,2001,(27):1035-1045.
[11]曹桂林.绿卡——北京姑娘在纽约[M]. 北京:新世界出版社,1993.
[12]BERRY, POOETINGA Y P, SEGALL M H, et al. Cross-Cultural Psychology: Research and Applications(2nd ed.)[M]. Cambridge(UK):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02.
(责任编辑蒋涛涌)
A Study on Modes of Acculturation:Taking Cao Guilin's Two Novels as an Example
DUAN Wenzhe
(School of Foreign Studies, Anhui University, Hefei 230601, China)
Research efforts at acculturation may help people become more open-minded and enable them to better cope with problems arising from acculturation. By illustrating the overseas experiences of the main characters in Cao Guilin's two novels,ANativeofBeijinginNewYorkandGreencard,ABeijingGirlinNewYork, this paper aims to explore several modes of acculturation from the perspectives of both development phase and dimensional model.
mode of acculturation; development phase; dimensional model; overseas experience
2015-11-18
安徽大学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学术创新研究扶持项目(yfc1000844)
段文哲(1991-),女,安徽界首人,硕士生。
I247
A
1008-3634(2016)04-010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