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 辰,安 岩
1.南京师范大学,南京211100;2.北京市通州区西集镇人民政府,北京101100
经济管理探究
我国城镇居民消费结构变化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子辰1,安岩2
1.南京师范大学,南京211100;2.北京市通州区西集镇人民政府,北京101100
在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中,消费是最重要、最稳定的因素.后经济危机时代,解决居民消费有效需求不足成为经济决策的头等大事.文章从影响城镇居民消费结构的因素出发,利用典型相关分析方法,从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等多个角度构建了我国城镇居民消费结构影响因素的数据模型,从数量上把握消费结构与影响因素间的相关关系,并提出促进城镇居民收入长期稳定增长,增强居民消费能力;健全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提高居民消费支出意愿;积极开展消费信贷,释放城镇居民消费需求等对策建议.
消费结构;典型相关分析;影响因素
[Abstract]In the"troika"which stimulate economic growth,consumption is the most important and long-lasting motive force.After the ear of global economic crisis,how to solve the lack of effective consumption demand has become a top priority for economic decision-making.The paper starts from the impact factors of consumption structure,then based on canonical correlation analysis,constructs the model of the factors and consumption structure of Chinese urban residents.Grasped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consumption structure and factors,it promotes suggestion to speed up the optimization and upgrading of consumption structure of urban residents.
[Key words]consumption structure;cannonical correlation analysis;factors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镇居民家庭可支配收入有了很大提高,消费结构全面升级.特别是近几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提速,居民消费水平明显攀升,消费结构的变化趋势明显:由追求数量向追求质量转变,由生存型向发展型、享受型的消费结构转变,由单一的消费结构向多层次、多样化转变.
过去两年里,我国经济面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严重冲击和极其复杂的国内外形势,在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的指导和作用下,较快扭转了经济增速明显下滑的局面,实现了国民经济企稳回升.2015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67.67万亿元,全年增长6.9%.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966元,实际增长8.9%.①在我国社会经济发展总体向好的背景下,内需不足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一个明显特征,最终消费不足成为制约内需的重要因素.正确解决目前居民消费"潜在需求很大"与"有效需求不足"的矛盾已成为经济决策的头等大事.怎样促进城镇居民消费结构合理化,扩大居民有效消费需求,让消费能更好地促进国民经济发展,是我们面对的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所以,分析消费结构变化及影响因素,对于研究消费者行为和趋势,推动社会消费水平提高和促进国民经济发展十分必要.
消费结构主要是研究经济体消费的内部结构组成.在早期对消费结构的研究中,最突出的代表性人物是德国的统计学家Ernst Engel,提出了著名的恩格尔定律②,为以后消费结构的相关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Stone.R (1954)、Linch(1983)、Deaton(1990)、James Banks(1997)等先后在前人的基础上提出了线性支出系统(LES)模型、扩展的线性支出系统(ELES)模型、几乎理想需求系统(ADIS)模型和二次型扩展(QUAIDS),逐步符合现实,但是含有很多参数,对原始数据要求很严格,实际运用起来比较困难,故Sevestre、Matyas (1997)提出用面板数据来分析潜变量对消费结构的影响.
国内学者对消费结构的研究,总体上借鉴了国外学者的研究方法.梁俊伟、范金(2011)通过建立AIDS模型研究了福建农村居民的消费结构问题,赵跃杰(2012)基于面板模型对不同收入阶层居民的消费结构进行研究.另外,刘思嘉,赵金楼(2014)采用欧式距离平方和离差平方和法,对我国31个省、直辖市及自治区的2012年城镇居民消费进行了聚类分析,从总体上掌握了我国消费结构类型的地区分布.刘恒、李乐夫等(2014)对居民收入和消费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本文在前人的研究基础上,利用典型相关分析方法,构建我国城镇居民消费结构影响因素的数据模型,刻画出社会经济各因素对居民消费结构影响的动态变化轨迹,从量上把握消费结构与影响因素间的相关关系,从而掌握促进消费结构合理化的关键问题,探讨加快我国城镇居民消费结构优化升级的基本思路和对策建议.
消费结构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受到多种因素的推动和制约.本文在借鉴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和经验的基础上,充分结合我国经济发展具体情况,运用头脑风暴法,系统完整地对影响我国城镇居民消费结构的诸因素进行梳理和整合.
(一)国民经济发展水平
国民经济发展水平最直接的表现就是国内生产总值及其增长速度,它是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中的核心指标,不但可以反映一个国家的经济表现,更可以反映一国的国力与财富.
(二)产业发展水平和产业结构状况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随着经济的增长和科技的进步,我国的工业化水平飞速发展,但工业体系发展不够健全,产业结构尚不尽合理,特别是第三产业发展相对滞后.综合考虑我国产业发展现状,选取第二产业增加值作为衡量产业发展状况的指标.
(三)经济体制和市场化程度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市场化程度显著提高,经济开放的范围和程度逐渐扩大. 1992年党的十四大确立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市场经济制度逐渐完善.因此,选取实证研究区间为1992年至2014年.在这期间,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并没有出现较大的波动,社会经济建设趋于平稳发展.
迄今为止,经济学理论和经济实践也没有给出一个百分之百市场化的模式和范例.想以一个"纯粹的"市场经济为参照系来衡量市场化的绝对程度也是不现实的.基于以上原因,本文在实证分析中不纳入关于我国经济体制和市场化程度的指标.
(四)经济政策和消费政策
经济政策是国家或政府为了达到宏观经济目标而制定的解决经济问题的指导原则和措施.在各种政策手段中,利率政策往往能起到基础的杠杆作用,特别是通过对利率的调节和变动,最能展现消费政策的倾向,最终起到引导居民消费的作用.本文引入商业银行一年期存款基准利率作为衡量和体现同时期经济政策和消费政策的指标.
(五)收入水平及其变化
收入水平是影响居民消费的基础因素,对消费结构的优化起着关键作用.个人可支配收入通常被认为是居民消费开支的最重要的决定性因素.因此,选取这一指标来表示同时期居民收入水平.
(六)收入差异
居民收入差距不断扩大是近年来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的突出问题之一,主要通过不同群体消费情况的对比表现出其对消费结构的影响.无论是不同时期、不同地区,还是不同收入水平的居民,其收入的差异或变化都能引起消费结构的变动.因此,将基尼系数纳入模型中进行分析.
(七)消费品价格及其变化
消费价格指数是度量消费者经常购买的一组代表性消费品及服务项目价格水平随时间而变动的相对数.作为衡量消费品价格最重要的指标,居民消费价格指数能够真实地反映居民家庭所购买的生活消费品和服务的价格水平的现状及变化情况,故引入模型中,来衡量消费品的价格及其变化.
(八)消费观念
消费观念是人们对待其可支配收入的态度,以及对商品价值追求的取向.消费观念的形成和变革既是民族文化长期积淀的结果,又是社会现实的直接反映.在影响个人消费观念的众多因素中,主流消费观念和个人因素则是影响消费观念形成的基本因素.需要指出的是,消费结构是一种主观意识,基于消费者个人意识的不同而不同.在相关经济理论和实践中,并没有关于量化的标准和方法,故不纳入消费观念因素.
经过分析和筛选,在影响城镇居民消费结构的诸因素中提炼出六个关键指标,并结合相关理论,对其进行实证分析.
典型相关分析(Cannonical Correlation Analysis)由美国经济学和数学大师Harold Hotelling于1936年首先提出,是从整体出发研究两组变量之间的相关性的统计分析方法.其本原理:首先分别在两组变量中提取最大相关性的线性组合综合变量,然后再提取第二对综合变量,使其与第一对综合变量不相关,而本身具有最大的相关性,继续进行下去,直到两组变量之间的相关性被提取完毕.两组变量之间的相关关系就转化为这些具有线性关系的综合变量的相关关系,从而减少了研究变量的个数,对多元数据信息整体分析.
具体的数学表达如下:
假设有两组随机变量X=(X1,X2,…,XP), Y=(Y1,Y2,…,YP),且X、Y的协方差阵为:
其中Σ11是第一组变量的协方差,Σ22是第二组变量的协方差.Σ12、Σ21分别是第一组与第二组的协方差.
要研究X、Y两组变量间的典型相关关系,需要作出两组变量的线性组合,即:
在X、Y及Σ给定的条件下,即是求解a、b,使得U、V之间的相关系数:
达到最大化.同时,标准化随机变量U与V,则得到:
故解出:r=cov(U,V)=a′cov(X,Y)b=a′∑12b
于是将问题转化为在a′∑11a=1、b′∑11b= 1的条件下,a、b取何值,使得r=cov(U,V)=a′∑12b达到最大.
引入拉格朗日乘数,构造一个目标函数:
求函数f(a,b)的一阶偏导数,并令其值为零,得到方程组:
即可得出ajk和bjk,并解出各典型变量Uk和Vk.上述计算过程可在SPSS软件包里通过编程实现.
(一)数据的收集和整理
根据典型相关分析的有关理论和研究方法,本文通过建立两组变量来对消费结构进行分析:一组是反映我国城镇居民消费结构影响因素的变量,称为影响因素组,具体包括国内生产总值(X1)、第二产业增加值(X2)、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X3)、居民消费价格指数(X4)、一年期存款基准利率(X5)、基尼系数(X6);另一组是反映居民消费结构的变量,称为消费结构组,具体包括食品消费支出(Y1)、衣着消费支出(Y2)、居住消费支出(Y3)、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消费支出(Y4)、医疗保健消费支出(Y5)、交通通信消费支出(Y6)、教育文化娱乐服务消费支出(Y7)、杂项商品和服务消费支出(Y8).
在研究分析中所使用的有关数据均摘自相关领域权威机构公布的资料或文献.其中,第二产业增加值,摘自国家统计局《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1992年-2014年);一年期存款基准利率根据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基准利率历史数据"整理,利率水平以当年末日人民币存款基准利率为准;基尼系数摘自国家统计局《基尼系数:城乡历史政策的解构》(1992年-2014年)和联合国开发计划署《人类发展报告》(2005年-2014年);其他数据根据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1993年-2015年)整理得③.
(二)我国城镇居民消费结构影响因素的典型相关分析
本文将使用PASW Statistics 18统计分析软件,建立我国城镇居民消费结构影响因素的典型相关分析模型,对居民消费结构进行深入研究.
PASW Statistics 18典型相关分析宏命令如下:
执行典型相关分析宏命令,得到各种统计分析数据和结果,下面给出这些数据和相关分析.
1.简单相关系数分析
影响因素组变量间的相关系数矩阵为:
消费结构组变量间的相关系数矩阵为:
影响因素组与消费结构组间的相关系数矩阵为:
从消费结构组变量两两间的相关系数来看,均在0.89以上,说明消费结构中的各项消费支出两两相关.正是因为简单相关系数没有排除其他因素的影响,这恰恰说明我国城镇居民的消费支出相互牵制,消费结构是比较理智的.
从消费结构组与影响因素组的交叉相关系数来看,大部分相关系数较高,可见这两组变量指标间确实明显存在相关性,典型相关分析需要做的就是提取出综合指标来解释和代表这种相关性.在影响因素组中,居民消费价格指数(X4)和一年期存款基准利率(X5)与消费结构组各项消费支出的相关系数相对较小,这说明这两个因素对各项消费支出的影响较小,从消费结构角度来看,居民在消费支出的分配上受宏观调控的影响还是相对较小的.需要指出的是,这两项指标对于消费结构的影响同样是显著的,只是在诸多因素比较中,表现出其影响力相对较小.
2.典型相关系数及其显著性检验
表1 典型相关系数及显著性检验
从表1中可以看出,第一典型相关系数达到1.000,第二典型相关系数为0.998,……,第六典型相关系数为0.439,前三个典型相关系数均较高,表明相应的典型变量之间密切相关.
通过比较各对典型变量各自的χ2统计量计算值和p值,可以看出在0.01的置信水平下,前两个典型相关系数通过了χ2统计量的检验,且p值小于0.01,表明其相对应的典型变量之间相关程度显著,能够用影响因素组的典型变量来解释消费结构组的典型变量,而其他典型相关系数显著度较低,不具有统计意义.
3.典型相关模型
由于原始变量的量纲不统一,不宜直接比较,因此采用标准化的典型变量系数.表2和表3分别表示典型变量与影响因素组和消费结构组变量间的标准化典型变量系数.
表2 标准化系数---第一组
表3 标准化系数---第二组
由此,我们可以分别写出前两对典型变量的转换公式,建立典型相关模型,如表4所示.
表4 典型相关模型
4.典型负载系数及交叉负载系数分析
典型负载系数是典型变量与本组的观测变量之间的两两简单相关系数,是关于典型变量与同属本组的观测变量间进行简单回归时,测量散点与回归线之间拟合程度的指标.交叉负载系数是指某一组中的典型变量与另外一组中的观测变量之间的两两简单相关.对典型负载系数与交叉负载系数的分析有助于更加清晰地研究两组变量间的相关关系.
表5 第一变量组典型及交叉负载系数
表5为影响因素组中各变量分别与自身及相对的典型变量的相关系数,可以看出:它们主要和第一和第二对典型变量的关系比较密切.
表6为第二变量组中各变量分别与自身及相对的典型变量的相关系数,结论与前相同.
表6 第二变量组典型及交叉负载系数
5.冗余度分析
在典型相关分析中,常常把典型变量对本组原始变量总方差解释比例的分析以及典型变量对另外一组原始变量总方差交叉解释比例的分析统称冗余度分析.冗余度分析可以用来辅助判断需要最终保留多少个典型相关系数.
表7 第一变量组(影响因素组)冗余度分析Proportion of variance of Set-1 Explained by its own and Opposite Can.Var
表7显示的是第一变量组(影响因素组)的方差可以被自身以及相对的典型变量所解释的比例,可以看到第一典型变量解释了74%,第二典型变量解释了约10%,而后四对典型变量一共只能解释约15.5%和9.7%.
表8显示的是第二变量组(消费结构组)的方差可以被自身以及相对的典型变量所解释的比例,可以看到第一典型变量解释了91.3%,第二典型变量解释了5%,而后四对典型变量一共只能解释约2%.
表8 第二变量组(消费结构组)冗余度分析Proportion of variance of Set-2 Exp lained by its own and Opposite Can.Var
综合以上冗余度分析结果,可见第一对典型变量的解释能力最强,第二对典型变量的解释能力较强,而后四对典型变量的解释能力非常弱.权衡比较,选取第一和第二对典型变量,剔除后四对典型变量.
6.结果分析
根据典型变量的重要程度及系数大小,从建立的典型相关模型可以看出,1992年到2014年我国城镇居民消费结构及其影响因素的关系可以用两对典型相关变量予以综合描述.
(1)从表4中可以看出,在第一对典型变量中,对影响因素组典型变量起重要作用的是第二产业增加值(X2)、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X3)、国内生产总值(X1),典型系数分别为1.380、-1.189、-0.786,说明从总体来讲影响我国城镇居民消费结构最主要的因素是产业结构,紧随其后的是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国内生产总值.这与现实是相符的,经济发展水平是决定居民消费结构的根本因素.影响因素组典型变量与第二产业增加值呈正相关,而与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国内生产总值呈负相关.
对消费结构组典型变量起重要作用的是教育文化娱乐服务消费支出(Y7)、医疗保健消费支出(Y5)、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消费支出(Y4),典型系数分别为-0.602、-0.414、-0.332.
综上所述,第一对典型变量主要反映了教育文化娱乐服务消费支出、医疗保健消费支出、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消费支出与第二产业增加值呈现最大相关关系,相应典型载荷为1.380;次之是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相应典型载荷为-1.189,而且表明了经济发展水平的变动最主要反映在教育文化娱乐服务消费支出的变动上.
(2)同样在表4中可知,第二对典型变量中,对影响因素组典型变量起重要作用的是第二产业增加值(X2)、国内生产总值(X1)、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X3),典型系数分别为-6.990、3.415、2.111,也说明最能影响我国城镇居民消费结构的因素是经济发展水平.
对消费结构组典型变量起重要作用的是教育文化娱乐服务消费支出(Y7)、交通通信消费支出(Y6)、医疗保健消费支出(Y5).综上,第二对典型变量主要反映的是第二产业增加值、国内生产总值、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教育文化娱乐服务消费支出、交通通信消费支出、医疗保健消费支出之间的关系,它们之间呈较大的正相关,也表明了经济发展水平的变动最主要反映在教育文化娱乐服务消费支出的变动上.
(3)由表5及表6可以看出,影响因素组的第一典型变量U1与X1、X2、X3、X6的相关系数较大(分别为-0.951、-0.942、-0.974、-0.930),而与X4相关度最小(为0.503),说明国内生产总值、第二产业增加值、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基尼系数具有较强的预测能力,均与居民消费结构有密切关系.消费结构组中,第一典型变量V1与八个变量的相关程度均很高,所以它是一个反映消费结构的综合变量.
(4)综合表4、表5和表6,可以发现一些典型相关系数与典型系数符号不同.如U1和X2的相关系数为正值(1.380),而典型相关系数却为负值(-0.942),这说明第二产业增加值为抑制变量,也就是说该变量降低了该组典型变量的相关系数.第一对典型变量中的抑制变量还有Y1、Y2、Y6、Y8,第二对典型变量中相应的抑制变量有X1、X3、X6、Y2、Y4、Y5和Y7.
综合分析上述实证结果可以发现,影响我国城镇居民消费结构最主要的因素是经济发展水平,而产业结构、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国内生产总值是其重要体现.在代表消费结构的八个项目中,教育文化娱乐服务、医疗保健和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的消费支出占居民消费总支出的比例最大,初步显现我国城镇居民消费结构正由温饱型向小康型升级换代.鉴于此,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首先,应促进城镇居民收入长期稳定增长,增强居民消费能力.国家经济发展水平逐步提高的同时,要注意"藏富于民",增加城镇居民经营性和资产性收入.同时,通过市场经济调节和政府宏观调节的优化组合,缩小日益扩大的居民收入差距,提高弱势群体的可支配收入.只有收入的长期稳定增长,才能拉动并维持城镇居民消费的可持续增长,促进消费结构的优化升级.
其次,健全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提高居民消费支出意愿.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城镇居民越来越重视子女教育和自身的继续教育,对医疗保健的支出也越来越多,这些消费支出占据了总支出的较大比例.应进一步完善包括教育制度改革、医疗体制改革、社会保险制度改革和在内的养老制度改革社会保障体系,扩大消费者消费倾向,促使城镇居民减少预防性储蓄而放心消费.
最后,积极开展消费信贷,释放城镇居民消费需求.适时开展消费信贷可以降低流动性约束,有利于未来消费向当期消费的转变,加快消费结构的优化升级.应建立与完善个人消费信贷体系,适度扩展居民授信额度和消费信贷范围,释放居民消费需求,提升居民消费的层次.同时,完善金融机构个人消费信贷操作体系,防范金融信贷风险,提高金融系统的安全性.
注释:
①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中华人民共和国201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R].
②恩格尔定律,即随着家庭收入的增加,其总支出中用于购买食物上的支出比例会逐渐下降.
③说明:从2002年起,城镇住户调查对象由原来的非农业人口改为城市市区和县城关镇住户,相关资料和统计数据有所调整;从1996年起,对于城镇居民生活费收入的统计改为人均可支配收入,统计口径有所调整;在数据的收集过程中,遇到同一对象不同统计结果的情况,以其当年或最早公布的数据为准.
[1]Monical Minnegal.Consumption and Production:Sharing and the Social Construction of Use-Value[J].Current Anthropology,1997,38(1):25-48.
[2]David Grigg.The Changing Geography of World Food Consumption in the Second Half of the Twentieth Century[J]. The Geographical Journal,1999,65(3):1-11.
[3]R.Stone.Linear Expenditure System and Demand Analysis:An Application to the Pattern of British Demand[J].Economic Journal,1954(64):64-67.
[4]Linch Constantino.The Extended Linear Expenditure System[J].European Econom ic Review,1983(4).4:21-32.
[5]Angus Deaton,John Muellbauer.An Almost Ideal Demand System[J].The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1990,70 (3):312-326.
[6]James Banks,Richard Blundell,Arthur Lewbel.Quadratic Engel Curves and Consumer Demand[J].The Review of Econom ics and Statistics,1997,79(4):527-539.
[7]Mark N.Harrix,Laszlo Matyas.A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Different IV and GMM Estimators of Dynamic Panel Data Models[J].International Statistical Review,1997,72(3):397-408.
[8]梁俊伟,范金.福建农村居民消费行为的地区差异和结构分析[J].福建行政学院福建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1 (2):34.
[9]赵跃杰.基于面板模型的城乡居民消费结构实证检验[J].统计与决策,2012(2):111.
[10]刘思嘉,赵金楼.我国城镇居民消费结构的聚类分析及政策建议[J].现代管理学.2014(1):69-71.
[11]刘恒,李乐夫,吴栋.农村居民收入与消费者关系实证研究[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15):24-29.
[12]何晓群.多元统计分析[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
责任编辑:王春艳,唐妍
Empirical Analyses on Factors and Consum ption Structure of Chinese Urban Residents
ZI CHen1,AN Yan2
(1.Nanjing Normal University,Nanjing 211100;2.West Town People's Government of Tongzhou Distrie of Beijing,Beijing 101100)
F224;F126.1
A
2095-5537(2016)04-00005-08
2016-06-02
1.子辰(1996-),女,汉族,江苏省南通人,南京师范大学数学科学学院金融统计专业,本科.研究方向:经济统计分析.
2.安岩(1986-),男,汉族,北京市通州人,北京市通州区西集镇人民政府,中级经济师.研究方向:技术经济及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