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国胜张素钊(.河北省新乐市中医医院,河北 新乐 050700;.河北省中医院,河北 石家庄 0500)
经皮穴位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脑卒中后手功能障碍临床观察
高国胜1张素钊2
(1.河北省新乐市中医医院,河北 新乐 050700;2.河北省中医院,河北 石家庄 050011)
目的 观察经皮穴位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脑卒中后手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86例脑卒中后手功能障碍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43例,两组均给予内科常规治疗和康复训练,对照组同时给予经皮穴位电针治疗,研究组同时给予肌电触发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简式Fugl-Meyer评定量表(FMA-UE)评分、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分、改良的Ashworth腕关节痉挛评定量表(MAS)评分和腕主动背伸活动度 (ROM)。结果 治疗前两组FMA-UE、MBI、MAS评分和ROM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2周、4周后两组上述指标均显著改善(P<0.05),研究组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经皮穴位肌电触发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脑卒中后手功能障碍疗效确切。
脑卒中 手功能障碍 肌电触发神经肌肉电刺激 穴位
肢体运动功能障碍是急性脑卒中常见的后遗症,其中上肢功能障碍恢复时间较长,尤其手在大脑皮质的投射范围较大,一旦手功能受损,恢复难度较大[1]。手部的伸腕和伸指功能对于人类上肢功能活动和生活自理至关重要[2-3],手功能恢复的好坏直接关系着脑卒中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和生活质量。有调查表明69%~80%的脑卒中患者会遗留上肢功能障碍,最终仅有5%~20%的患者手功能接近正常,因此手功能恢复是脑卒中患者康复治疗的重要内容[4]。本研究在内科常规治疗和康复训练基础上采用经皮穴位肌电触发电刺激治疗急性脑卒中后手功能障碍,与普通电针治疗比较疗效显著。现报告如下。
1.1 病例选择 纳入标准:符合2004年全国第6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上制定的脑卒中的诊断和分类标准;首次发病,且处于恢复期(发病15 d至3个月);年龄≤70岁,>18岁;存在手功能障碍;发病前社会适应性良好,生活可自理;同意参加本次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合并严重认知功能障碍或感觉性失语;先天性智力发育不全或合并神经精神症状;心肝肾等重要脏器严重器质性疾病;有癫痫病史;合并严重的风湿性或类风湿性关节炎;有出血倾向;同时参加其他临床实验。
1.2 临床资料 选择新乐市中医医院中风病科2012 年1月至2015年1月收治的急性脑卒中患者86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43例。研究组男性27例,女性16例;年龄37~70岁,平均(59.8±10.2)岁;病程(69.70±18.80)d;卒中类型为脑梗死25例,脑出血18例;偏瘫位于左侧20例,右侧23例;Brunnstrom分期:Ⅰ期5例,Ⅱ期6例,Ⅲ期14例,Ⅳ期12例,Ⅴ期6例。对照组男性26例,女性17例;年龄35~70岁,平均(59.30±9.80)岁;病程(70.60±19.40)d。卒中类型为脑梗死22例,脑出血21例;偏瘫位于左侧28例,右侧15例;Brunnstrom分期:Ⅰ期4例,Ⅱ期7例,Ⅲ期13例,Ⅳ期15例,Ⅴ期4例。两组患者年龄、性别、卒中类型、Brunnstrom分期等一般资料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1.3 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根据病情给予降压、调脂、控制血糖和神经内科常规药物治疗,并给予常规康复训练,包括关节被动活动训练、柔韧性训练、肌力训练和生活活动能力训练等。对照组在药物治疗和康复训练基础上采用电针治疗,取穴手三里和外关,常规消毒皮肤,采用苏州医疗用品有限公司生产的华佗牌(规格为0.22 cm×40 cm)针灸针直刺1~1.5寸,捻转得气后,平补平泻,针尾部连接LH202型韩式穴位刺激仪两个电极,采用随机波,波宽1 ms、频率2 Hz的随机波,强度以患者能够耐受为宜。每次治疗20 min,每日1次,每周6次,持续治疗4周。研究组在药物治疗和康复训练基础上采用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仪器采用加拿大Thought公司生产的Myotrac Infiniti生物刺激反馈仪,患者取仰卧位,酒精棉球消毒手三里和外关穴位的皮肤,将单通道的两个电极分别置于手三里穴和外关穴,手的位置处于腕关节中立位,肌电刺激参数:频率35 Hz,强度10~50 mA(以患者能够耐受的最大强度或腕关节、指间关节、掌指关节能够处于完全伸展位为宜),波宽200 μs,开始设置收缩5 s,休息20 s,逐渐减少休息时间,过渡到收缩5 s,休息5 s,共收缩30次,时间约15 min,治疗过程中确保患者能够看到显示器的自主肌电信号,并在受到电刺激时观察肌电信号的变化,同时进行腕关节的主动运动,并逐步在大脑中形成强化信息,康复医师应注意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使患者能够主动尽力做腕关节的背伸运动。以上治疗每日1次,每周6次,持续治疗4周。
1.4 观察指标 腕关节痉挛评分,根据改良的Ashworth痉挛评定量表(MAS)对两组治疗前后腕关节屈曲痉挛程度进行评定,痉挛程度由轻至重分为0级、Ⅰ级、Ⅰ+级、Ⅱ级、Ⅲ级、Ⅳ级共6个等级,分别记0、1、2、3、4、5分[5]。简式Fugl-Meyer评定量表中上肢功能(FMA-UE)评分,共包括肩、肘、腕、手等9个大项33个小项,总分66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分,包括进食、床与轮椅转移、洗澡、如厕等10项内容,总分100分。患侧腕主动背伸活动度(ROM)。
1.5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20.0统计软件分析。计量资料以(±s)均符合正态分布和方差齐性,各项评分的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各指标不同时间的组内比较采用重复测量的方差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FMA-UE、MBI评分比较 见表1。治疗前两组FMA-UE、MBI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周、4时周两组上述评分均明显增加(P<0.05),且研究组均高于对照组(P<0.05)。
表1 两组治疗前后FMA-UE、MBI评分比较(分,±s)
表1 两组治疗前后FMA-UE、MBI评分比较(分,±s)
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下同。
组别 时间 FMA-UE MBI研究组 治疗前 19.12±3.63 34.75±5.34 (n=43) 治疗2周 28.20±4.01*△46.62±6.77*△治疗4周 39.29±4.66*△67.58±7.68*△对照组 治疗前 20.25±3.91 36.28±5.72 (n=43) 治疗2周 23.56±4.13*41.83±6.35*治疗4周 32.38±4.71*56.07±7.39*
2.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腕关节MAS评分和ROM比较 见表2。治疗前两组腕关节MAS评分和ROM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周、4周,两组MAS评分减少,研究组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ROM增加(P<0.05),研究组均高于对照组(P<0.05)。
手功能障碍是脑卒中患者常见的后遗症,其恢复的程度直接影响患者的生存能力和生活质量,由于手部多进行精细运动,神经支配复杂,脑卒中患者手功能的恢复是后期康复治疗的难点[6-7]。目前临床常用的康复治疗方法包括针灸、经皮穴位电刺激、神经肌肉刺激技术、作业疗法等,但疗效不一。针灸是我国传统的康复治疗技术,具有操作简便、效果显著等优点,可刺激肌肉节律性收缩,促进偏瘫肢体的恢复,成为脑卒中后手功能恢复的常用手段[8]。而电针可使针刺的强度和针感进一步增加,从而有利于加强局部血液循环,增强神经反射作用,更有效的促进功能的恢复[3]。神经肌肉电刺激是治疗神经肌肉疾病的常用方法,其原理是利用低频脉冲电流刺激神经或肌肉,引起肌肉收缩,从而达到治疗目的,肌电触发的神经肌肉电刺激是将患者感受不到的肌电变化转变为可感知的信号(如图像、声音),患者根据这些可感知的信号有意识主动调控肢体的运动,从而逐步纠正偏离正常运动模式。这种治疗方法可明显提高肌肉的肌电值,将患者主动肌肉收缩产生的微弱的肌电信号放大后输出,刺激改肌肉产生收缩运动,采用循环刺激模式进行反复主动运动训练,促进肢体功能的恢复[9-10]。
表2 两组治疗前后腕关节MAS评分和ROM比较(分,±s)
表2 两组治疗前后腕关节MAS评分和ROM比较(分,±s)
组 别 时间 MAS(分) ROM(°)研究组 治疗前 3.18±1.07 4.73±1.64 (n=43) 治疗2周 2.25±0.94*△9.42±2.27*△治疗4周 1.40±0.98*△17.67±3.15*△对照组 治疗前 3.11±1.03 5.11±1.69 (n=43) 治疗2周 2.71±0.96*7.68±1.95*治疗4周 1.93±0.96*14.61±3.20*
本研究将传统医学运用到现代康复中,手三里穴属手阳明经[11],主治手臂不仁,肘挛不伸,外关属手少阳三焦经,可调节六阳经气,主治上肢痿痹不遂等症[12],从解剖学来看,手三里穴深部为桡侧腕长伸肌、桡侧腕短伸肌、旋后肌,而外关穴深部为小指伸肌、指伸肌、示指伸肌和拇长伸肌,肌电反馈神经肌肉电刺激可增强上述肌肉的力量,防止废用性萎缩,降低手、腕部肌肉的痉挛,改善腕关节背伸功能,提高手指的肌力;同时将患者正确的运动和肌肉收缩信号传入大脑,使大脑能得到正确反馈,有利于激活脑卒中后封闭的神经通路,促进患者建立起正确的主动运动模式,从而提高手的运动功能[13]。
本研究结果两组脑卒中后手功能障碍患者治疗前FMA-UE、MBI评分、腕关节MAS评分和ROM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2周和4周后两组各项指标均显著改善,研究组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表明电针和肌电触发神经肌肉电刺激对脑卒中后手功能障碍均有一定明显的治疗效果,而肌电反馈神经肌肉电刺激应用肌电触发模式结合了生物反馈和神经肌肉电刺激,更有效提高了患者的手功能。国外也有文献报道肌电触发神经肌肉电刺激对各期脑卒中患者遗留的手和上肢功能障碍有确切的疗效[14-15]。但本研究纳入病例数较少,肌电反馈神经肌肉电刺激对脑卒中患者手功能障碍的疗效有待于扩大样本量,延长随访时间进一步验证。
综上所述,在常规内科治疗和康复训练基础上,经皮穴位肌电触发神经肌肉电刺激使患者主动参与功能的恢复,治疗脑卒中后手功能障碍疗效确切,且安全方便。
[1] 唐朝正,丁政,李春燕,等.运动想象结合任务导向训练对慢性期脑卒中患者上肢功能影响的随机对照研究[J].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14,36(11):832-837.
[2] Mikolajewska E.Associations between results of post-stroke NDT-Bobath rehabilitation in gait parameters,ADL and hand functions[J].Adv Clin Exp Med,2013,22(5):731-738.
[3] 彭源,张瑾,苏常春,等.经皮穴位电刺激对脑卒中患者上肢功能及运动诱发电位的影响[J].中国康复医药杂志,2015,30(6):547-550.
[4] 廖少钦,江征,卓丽萍,等.穴位不同针刺方式促进缺血性脑卒中手功能恢复的研究[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15,30(5):467-471.
[5] 冯晓东,马高峰.实用康复治疗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13:344.
[6] 谭同才,余艳梅.头皮针抽提法对脑卒中偏瘫患者手功能的影响[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15,35(10):1274-1275.
[7] 赵艳玲,李文纯,黄娟,等.经筋刺法对脑卒中恢复期偏瘫手精细动作的影响[J].中国针灸,2014,34(2):120-124.
[8] 闫国平,刘娟,李亚茹,等.醒脑开窍针刺联合穴位电刺激对急性脑梗死患者功能恢复的影响[J].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15,37(5):377-380.
[9] 宋小慧,谢青,崔立军,等.肌肉反馈功能性电刺激治疗急性期脑梗死手功能障碍的临床研究[J].中国康复医药杂志,2015,30(6):538-541.
[10]王丽菊,陈立军,欧艺,等.镜像视觉反馈和肌电生物反馈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功能的影响[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15,21(2):202-206.
[11]金荣见.针刺手三阴经穴与手阳明经穴改善脑卒中软瘫期手指屈伸功能障碍的疗效对比[J].中国中医急症,2014,23(1):111-112.
[12]唐朝正,李春燕,张晓莉,等.低频经皮穴位电刺激对软瘫期脑卒中患者手和上肢功能的影响[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15,21(3):252-255.
[13]江征,蔡素芳,王辉,等.肌电触发电刺激疗法对脑卒中患者手功能的影响[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13,19(1):60-62.
[14]Hsu SS,Hu MH,Wang YH,et al.Dose-response relation between neuromuscular electrical stimulation and upper-extremity function in patients with stroke[J].Stroke,2010,41 (4):821-824.
[15] Yun GJ,Chun MH,Park JY,et al.The synergic effects of mirror therapy and neuromuscular electrical stimulation for hand function in stroke patients[J].Ann Rehabil Med,2011,35(3):316-321.
R255.2 文献标志码:B
1004-745X(2016)08-1610-03
10.3969/j.issn.1004-745X.2016.08.051
2016-0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