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 皓
从“无厘头”到“寓言绘画”:一种新的美术思潮悄然兴起
◎伍 皓
近年来,艺术圈里刮起一股所谓的“解构风”,解构崇高,解构正统,解构传承,解构经典,解构美学……似乎,只有离经叛道才能凸显个性,唯有颠覆传统才能配称艺术。
受此影响,不少年轻艺术家,时兴起“无厘头主义”“无意义绘画”,画风越来越怪异、晦涩,不再追求大众的接受和欣赏,而以小圈子追捧甚或只有自己才懂为荣。“看不懂的便是艺术”,成为一些人的信条,只求形式的标新立异,无关内容的价值有无。绘画不再承担表达画家思想、引领社会思潮的公共功能,完全成了个人情绪的渲泄和极度自我的书写。
近日,笔者有幸在北京水立方E美术馆观看了一位青年油画家西茜的个展。我感到,在经历前些年的喧嚣、浮躁之后,美术界开始对甚嚣尘上的“解构风潮”进行反思,一度趋冷的唯美美学和美术的哲学精神重又回到了美术馆中,回到了年轻画家的创作实践中。
在旷古洪荒的苍茫原野,一块天外来石般的赭红巨石,突兀在无边无际的寂静里。仔细看,巨石上有两只在争斗着的螳螂,和沉睡的国际象棋棋子;再仔细看,远处还有一只带光环的青蛙,在静静地观望它们的争斗……画家给这幅画起了个意外的标题:《憩》。
这是西茜的一幅新作品。我在这幅作品前驻足良久,视线被画面营造出的空寂和肃穆所吸引,心便如被这巨石撞击,激起无数思的涟漪。画家用寓言般的画面语言,告诉我们人生的哲理:人们总是把生活当成了舞台,殊不知你已落在了冷眼旁观者的眼里;宇宙洪荒之中,人的生命渺小如斯,何必争来斗去,且放下。
憩 布面油画·2016
红 布面油画·2016
观西茜的画,就像是在与一位睿智的思想者对话,因此有评论把她形容为“灵魂画家”。无论是她早期的莲荷系列,还是代表她走向成熟的“香魂”系列,抑或新近创作的《画壁》《憩》《红》等作品,给我的第一印象都正是“寓言”二字,我谓之“寓言主义的绘画”。
西茜的身上,有两个特别的标签,一是她是90后,是当今中国知名画家中最年轻的一位;二是她是自由艺术家。体制外的年轻艺术家,在自媒体上又坐拥百万“粉丝”,这样的社会影响力,使得她的这种创作实践尤显可贵,尤其具有引领新潮流的示范意义,让我们相信这种“寓言绘画”风格正在悄然兴起,已然成为一种新的美术现象。
“寓言绘画”美术现象的兴起,意味着对“无厘头主义”的拨乱反正。绘画是画家独立思想的表达方式,画匠画物象,画家画思想,绘画作品具有思想承载的功能,这本来是人类数千年美术史形成的共识和公理,然而前些年却受到一些当代艺术“实验者”们的质疑、颠覆和抛弃。我们现在谈论欧洲“文艺复兴”,留在历史记忆中的主要还不是文学,也不是戏剧,恰恰是绘画和雕塑,一批天才的画家、雕塑家,如“文艺复兴三杰”达·芬奇、米开朗基罗、拉斐尔,他们都同时是思想家、哲学家,他们都是用自己的艺术作品来开风气之先,启迪和解放人们的思想,把人们从“神权主义”的禁锢中彻底解脱出来,从而开辟出“人文主义”的广阔世界。因此,文艺就成了时代的号角,艺术品成为新思想最早的承载者和传播者。如西茜这样的年轻画家对“寓言绘画”的探索,反映的正是对绘画艺术思想功能的重新审视和回归。
“寓言绘画”美术现象彰显出画坛新生代对作品思想性的更高追求。德国著名哲学家本雅明曾说:“寓言是我们这个时代最有意义的思想形式。”他甚至把寓言作为当今艺术——现代主义艺术的独特的表达方式。本雅明的说法显然是完全成立的,因为思想的最高形式是哲理,而最具哲理性的文学样式便是寓言。它篇幅短小却意味深长,故事简洁却发人深省,借喻万物却折射人生。西茜的油画也是这样,不仅唯美,更是画中的寓言,寓言成画,画即寓言,读画如语哲人,总能让你有所思、有所悟。今天的绘画,不应仅仅满足于画家个人思想的简单呈现,还要向寓言般的哲理性精进。
画壁 布面油画·2016
“寓言绘画”美术现象的兴起,表明中国油画家的技法水平已能超越西方的超现实主义绘画。寓言必然是超现实的,因为寓言必须借助现实中不可能发生的故事来揭示哲理,花鸟虫鱼、飞禽走兽在寓言中都被拟人化,都能开口说话,有人类的思想、情感和行为。西方超现实主义绘画流派中,如超现实主义的先驱性画家契里克、潜意识式现实主义绘画的代表恩斯特、幻觉式现实主义绘画的代表达利、魔幻式现实主义绘画的代表马格利特,他们的作品中已蕴含有一些寓言性特质;而西茜等人的当代“寓言绘画”,则是超现实主义的进一步升华和发展。长期以来,中国的油画家都并不擅长画超现实主义的题材,更遑论画出有着厚重哲理的寓言式绘画了。西茜则在借鉴西方超现实主义的基础上,把中国的油画技法往前推进了一步。与“寓言绘画”的思想表达方式相适应,西茜和她已故的父亲共同创造了一种新的画法——“忆象画法”,成为“忆象画派”的创始人。在描绘的对象上,“忆象画派”不再完全依赖对现实形象的写生,而是在写生的基础上对客体进行再创造,于心中形成隐喻的“意象”,然后凭着对心中“意象”的超强记忆,最终落到画布上;在哲思哲理的表达上,“忆象画派”致力于发现人类的潜意识,呈现人的深层心理,尝试将现实观念与本能、潜意识与梦的经验相融合。西茜以画莲蜚声画坛,但是仔细端详她的莲,没一朵是在现实里能找到的,正如那幅《云外心经》中美仑美奂的莲,甚至并不长在池塘而盛开在云端,因为她并不是要画莲,而是要画莲的禅意、莲的哲理。
云外心经 布面油画·2016
“寓言绘画”美术现象的兴起,揭示出文学与美术理论的互融共鉴永远是美术发展的不竭动力。虽然“寓言绘画”仍处于萌芽阶段,还只是西茜等中国新一代油画家在进行开创性探索,国外也仅见波兰Lgor Morski等艺术家在率先尝试,但在文学领域,“寓言主义”早已是当代世界文学的一个重要的思潮和流派。在法国,米·图尔尼埃、帕·莫迪亚诺、勒·克莱齐奥等文学巨匠都是“寓言主义”的代表人物,他们被称为“新寓言派”。2008年,“新寓言派”旗手勒·克莱齐奥荣获诺贝尔文学奖;2014年,诺贝尔文学奖第二次颁给了“新寓言派”小说家,这次是帕·莫迪亚诺。一种文学思潮,在五六年时间里竟先后有两位代表作家均获得诺贝尔文学奖,足见“寓言主义”思潮在文学领域的显赫地位。世界美术史上,文学思想被绘画、雕塑借鉴,转化为美术思潮的例子比比皆是,如印象主义、浪漫主义、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等等,无不都是首先在文坛开出灿烂的思想之花,随之在美术领域也结出硕果。同样,我们也乐见“寓言主义”的文艺思想被引入中国的美术创作中,成为推动中国美术繁荣发展的新的思想源泉和动力。
当前,“寓言绘画”还只是一种悄然涌现、方兴未艾的美术现象,我们希望它能成为一种能被广泛认同和接受的新的美术思潮,让中国的绘画去除浮躁,变得更厚重些、深刻些、哲理些,能为世界贡献和输出更多的“中国思想”。
(作者系文化部艺术司副司长)
责任编辑:程 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