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丽 韩婷
在信息化的学习环境中,将信息技术课程与低年级的语文识字写字教学有机整合,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教学的多面性,丰富教学资源,扩宽教学内容,用图片、声音、影像等形式,创设更多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优美情境,让学生在逼真的场景中学习新的内容,使他们乐于接受,提升学生识字写字能力,从而提高小学语文的课堂效率。
一、 融技术于情境教学,激发学生识字兴趣
1. 巧用技术演字形。要让学生不仅能牢固掌握汉字的形体,更明白汉字的构字原理,感受汉字的独特魅力以及祖先的智慧。不借助多媒体是无法完成的。如教授“水”字的时候,多媒体可以映示生活中流淌的水,水在流淌中慢慢演化为象形字“,最后,映示正楷字的“水”。这样,学生能从画面中明白汉字的演变过程,初步感知汉字的成形原理,无形中也体会到了祖先们造字的智慧。再例如“牛”字,我在教授的过程中发现,牛的象形字,我们一眼就能看出来古人突出了牛的特点,这是一个长着两只牛角的牛头,非常形象。因此,我便用多媒体映示“牛”字的演变过程,不需要多解释,因为学生已经了解了汉字的构字原理,便很快记住了“牛”字的字形,而且印象会更加深刻。小学语文低年级的识字课,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可以使原本抽象的汉字变得更加直观具体、形象逼真,学生的识字兴趣就会被激发,注意力高度集中,从而提高了课堂效率。
2. 巧用技术做游戏。低年级学生注意力不能长时间保持,我们可以借助多媒体手段,用游戏、儿歌等方式来吸引学生,变被动识字为主动识字。例如,我在教学“草”字时,先用多媒体映示熟字“早”,并配文:“早”字有一顶神奇的草帽,戴上它就可以变魔术了,大家猜猜它变成了什么?学生一下子就想到,给“早”字加上草字头,就变成“草”字。这种游戏学生参与面广,兴趣高,印象深刻。为了巩固学生对汉字的掌握,还可以利用多媒体,将练习变为小游戏。例如,“他、江、妈、蜻、子”等字,可以把这些字拆开来让学生“找朋友”,从而巩固对汉字字形的掌握。
二、 融技术于写字教学,规范学生书写
1. 用多媒体展示汉字的形体美。低年级学生的注意力容易分散,所以,在课堂上,我一般将汉字用多媒体映示。这样的好处是,字体成倍地放大,让学生能清楚地看到汉字在田字格中每一笔的书写位置,可以随时展示汉字的书写过程,从一笔一画上细致地指导学生的书写。例如,在教授写“梨”“杏”“桃”等字时,我用多媒体将这三个字放在田字格中,请学生对照字帖比一比,看谁写得跟字帖一样好。然后,指导学生认真观察,字帖为什么写得比大家好,我再相机指导学生仔细观察“梨”“杏”“桃”这三个字的结构,以及“木”字在不同位置中的形体特点。此时,再使用多媒体使“木”部的颜色变红,学生马上便能明白相同的偏旁部首,在不同结构字中的位置及不同写法,体会汉字的形体美,感受汉字的博大精深。
2. 用实物展台展示书写规范。汉字中绝大多数是合体字,每个合体字都有固定的结构,我们在书写的时候,应该注意各部件的相对位置以及大小,也就是平时所说的间架结构。否则,容易造成错字或者间架结构不规范的字。比如,“足”字上面的“口”字就像一个人的头一般,如果写得过大,头重脚轻,似大头娃娃一般,实在不美观。要将这些书写规范要领传授给学生,如果仅靠一支粉笔、一张嘴,恐怕无法引起学生的兴趣;如果手把手教,恐怕一节课也教不会几个人,课堂效率实在太低。而实物展台可以弥补这些传统教学方式的不足,在写字指导课上,教师可以通过展台将汉字成倍地放大,受众面也同样成倍扩大,教师可以将汉字的书写过程一笔一画地展示给学生看,使学生很快地掌握汉字的书写要领。同时,还可以将学生书写中的问题放大给学生看,正反典型,启迪学生的心智,为学生正确规范书写提供强有力的引导。
(作者单位:淮安市淮阴区教学研究室,淮安市淮阴区王兴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