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永城
摘 要: 新课标改革之后,高中各个科目的教学方式都有了长足发展和更新,在结合现代化教学理念及新的教学模式尝试之后,看到了新时代下的教育焕发出新的生机。而在其中历史科目作为高中文史类的重点科目之一,其在传统学科特点之上还有必要加入一些现代化的教学理念和方法,从而提高课堂效率,强化课堂总体效果,进而促进学生和教师对这一科目的同步探讨和兴趣培养。
关键词: 新课标 高中历史 课堂效率
广泛意义上而言,现阶段新课程改革要求在各个阶段的教学都注重现代化教学理念的实践和深化,使学生在现代化教学模式下培养出能够适应当下和未来的综合能力。新课标改革要求教育者变传统为现代,推翻传统机械教学模式,从各个角度出发,重新建构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系统。因而,在这其中,如何立足于现代化课堂而有针对性地提升高中历史课堂的教学效率,这是本文需要探讨的问题。
一、新课标下的高中历史课堂情况概述
1.课堂总体模式翻新
新世纪的新式教育观念必然是一方面承认学生在学习和课堂之中的主体地位,另一方面承认教师是其中同步发展的主体。因而,新课标背景下的高中历史教学模式的翻新表现之一便是从教师和学生两方面都要求树立正确的发展观和教育观。从教师和学生双方的共同配合共同打造现代化课堂教学模式。力求从根本上改变学生只是教育的客体这一传统教育理念,从而回归于教育之中的“人”的观念,回归学生的中心理念,激活现代化高中历史课堂,思想与知识并重,引导与自主并重,练习与学习并重。
2.主干知识提要网络化
高中历史教材不同于一成不变的时间脉络叙述模式,而是以专题模式进行课程内容编排,因此,在学习和教学方式上自然就会面临一种重新建构思维系统的过程。以高中历史必修一的第一专题为例,即以“古代中国国家政治制度”这一线索为主线展开,贯穿氏族、夏商周、秦汉至清三个阶段的国体转变,紧扣主线,娓娓道来。而在世界史部分,又将欧洲中世纪、英国光荣革命、欧洲资产阶级革命等几个大事件为节点而划分的西方政体演变历史进行展现,由此自然会有一个中西对比,从而形成一个以国体和政体为主题的网络化知识单元。同时,在整个高中历史教学过程中,由于主干知识交错纵横,从而引出了多种角度的历史解读方式,诸如全球史观、文化史观、现代化史观、经济史观等历史解读观,这就需要学生和教师在具体学习过程中以具体事例和模式具体解读,务必使学生在学习中掌握这些角度的主体内涵。
二、如何提升高中历史课堂效率
1.教师主动转变自身教育观。
提高高中历史课堂效率首先要从教师身上入手,从思想上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积极接受现代化教学理念和现代化历史观的熏陶,从而从解读思路和思想方向为学生树立一个良好榜样。例如,在进行“世界多极化”教学时,应当结合当今世界多极化的切身体验,与时俱进,由近及远地讲述多极化趋势之于个人、中国、世界的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引导学生树立客观的历史评价理念,依据史实,各抒己见。从而使教师自身从传统“一言堂”历史课堂模式的禁锢中脱离出来[1]。
2.立足教材,凸显学生中心地位。
现代化的高中历史教学应当是教师、学生、媒介之间互动的活动过程,教师树立正确的教育观,承认学生的发展中心地位,注重培养和尊重学生的个性,使他们在课堂之中充分表现和释放自己。如就“中国近代政体的艰难演变过程”这一问题进行课堂探究时,可让学生现在小组里进行讨论,然后派代表阐述各自对于近代中国政体演变的看法和评价,要求忠于史实,言而有物,如此既可以锻炼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又可以发挥学生的自主思考和交流能力,在类似探讨总结性课堂内容中凸显学生中心地位。
3.课后反馈“诊”、“评”、“讲”三位一体。
课堂过程除了教材内容讲授、课题探究之外,还有一个方面便是课堂练习和反馈,在这一环节中,教师可以给学生分发习题,引导学生自主完成,在之后进行课堂讨论。这是课后反馈的一个重要环节,教师务必将“诊”、“评”、“讲”三个环节联系在一起,从学生完成的具体情况入手总结学生思维角度的纰漏,考虑内容的不全面等问题,对于问题进行系统剖析,重新引导学生进行问题分析,共同思考这一类题型的思维角度和入手方式,从而让学生在今后学习中面对一类题型的思维方式的顺利把控,进而熟能生巧,游刃有余[2]。
三、结语
在高中历史课堂上树立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引导学生树立良好正确的思想导向,从而以此指导学生的思想品德和日常思维的正常化和健康化,十分具有意义。我们应当始终承认学生是各具个性的,并非只有在课堂的思维引导和价值观端正过程中就能长久稳定的,因而在设定高中历史的教学理念过程中还应注意对学生思想方向长久延续性发展的模式,并在今后教学和学习中不断提升和完善。如此既可达到对于学生正确历史观的培养,又可以提升教师的教育理念深化程度,促进个人的思想升华。
参考文献:
[1]倪玉涛.授人以渔先使其爱鱼——浅谈历史教学中学科兴趣的培养[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6(05).
[2]黄崇佳.浅议如何提高高中历史课堂教学效率[J].考试周刊,2016(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