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制性液体复苏在产科失血性休克治疗中的应用价值

2016-09-20 07:59:44李岚
浙江临床医学 2016年7期
关键词:失血性限制性产科

李岚

限制性液体复苏在产科失血性休克治疗中的应用价值

李岚

目的 探讨限制性液体复苏在产科失血性休克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失血性休克产妇77例根据数字表法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n=38)选择常规液体复苏方法治疗,观察组(n=39)选择限制性液体复苏方法治疗。比较两组产妇治疗期间输液量、出血量、休克并发症(DIC、ARDS)发生率及病死率。检测复苏治疗后HGB、红细胞压积(HCT)、PC、PT、APTT、血压值、血气剩余碱(BE)等实验室指标。结果 观察组患者HCT、PC、血压值及BE等实验室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输液量、出血量、休克并发症(DIC、ARDS)发生率和病死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限制性液体复苏可保持机体代偿机制和内环境的稳定性,明显降低产后出血量和休克并发症发生率,改善预后情况。

限制性液体复苏 产科 失血性休克

产科失血性休克是一种发生率较高的急危重症,也是导致产妇死亡的首要原因。既往临床多采取大量液体复苏治疗,虽然部分产妇早期可顺利度过休克,但最终因出现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ARF﹑DIC等休克严重并发症而死亡。近年来有研究认为[1],限制性液体复苏治疗产科失血性休克疗效较为显著,此方法通过控制液体静脉输入速度,使产妇血压始终维持在较低范围内,一直持续到彻底止血为止。本文探讨限制性液体复苏在产科失血性休克治疗中的应用价值。

1 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2011年3月至2015年7月本院产科收治失血性休克产妇77例,均符合《低血容量休克复苏指南》中的相关诊断标准,根据数字表法将上述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38例,平均年龄(26.4±3.7)岁。

作者单位:430050 武汉市第五医院 产科

输卵管妊娠破裂休克20例﹑妊娠晚期失血性休克12例﹑剖宫产术中大出血休克6例。观察组39例,平均年龄(27.1±4.5)岁。输卵管妊娠破裂休克22例﹑妊娠晚期失血性休克13例,剖宫产术中大出血休克4例。两组产妇在年龄﹑休克病因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及家属知情并签署同意书,本项目经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1.2方法 (1)对照组:选择常规液体复苏方法予以治疗:①首先建立静脉输液通道,迅速补液进行救治。②失血性休克症状较严重者需立即快速输注2000 ml等渗平衡盐溶液,同时还需静脉输注同型血液。③上述措施无明显改善者仍需继续静脉输注血液治疗,直至血红蛋白(HGB)水平>90g/L,平均动脉压水平在(89.7±4.8)mmHg范围内。(2)观察组:选择限制性液体复苏方法予以治疗:① 在确保呼吸气道通畅状态下迅速止血,如有必要可行气管插管及机械通气治疗。② 在防治感染的同时,立即静脉输注晶体液和胶体液,使失血性休克产妇平均动脉压水平在40~60mmHg,中心静脉压>2.3mmHg,收缩压水平在40~70mmHg,随后减慢静脉输液的速度,并注意限制液体的治疗总剂量,将晶体液:胶体液控制2:1范围。

1.3临床观察指标 详细记录两组产妇治疗期间的输液量﹑出血量,实验室检测复苏治疗后HGB﹑红细胞压积(HCT)﹑PC﹑PT﹑APTT﹑血压值﹑血气剩余碱(BE)等指标,观察和比较两组产妇DIC﹑ARDS等休克并发症发生率及病死率。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3.0软件。计量资料以(±s)表示,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两组产妇复苏后实验室指标比较 观察组患者HCT﹑PC﹑血压值及BE等实验室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产妇复苏后实验室指标比较(±s)

表1 两组产妇复苏后实验室指标比较(±s)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组别 n HGB

BE (mmol/L)观察组 39 61.2±17.8*37.4±2.7*185.7±78.1*11.7±1.9*34.4±8.9*(64±8)/(34±7)*1.9±1.1*对照组 38 84.4±20.2 34.5±2.4 101.4±81.6 17.3±1.7 41.6±10.1 (52±7)/(28±6) 2.7±1.2

2.2 两组产妇临床指标比较 观察组患者输液量﹑出血量﹑休克并发症(DIC﹑ARDS)发生率和病死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g/L)HCT(%) PC(×109/L)PT(s)APTT(s)血压值(mmHg)

表2 两组产妇临床指标比较(±s)

表2 两组产妇临床指标比较(±s)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组别 n 输液量(ml) 出血量(ml) DIC[n(%)] ARDS[n(%)] 死亡[n(%)]观察组 391623.2±284.5* 655.4±177.2* 4(10.3)* 3(7.7)* 1(2.6)*对照组 38 2570.7±437.4 1020.5±312.7 10(26.3) 8(21.1) 4(10.5)

3 讨论

产科失血性休克是常见的急性且较为严重的并发症,如未采取及时有效的治疗措施,可逐渐发展成MODS而导致死亡。目前临床治疗产科失血性休克仍采用大量液体复苏疗法,多发生“边抢救边出血增多”的情况,休克程度严重的产妇病死率较高,即使救治成功部分产妇也由于合并某些后遗症而严重影响生活质量[2]。近年来,限制性液体复苏已广泛应用于创伤失血性休克救治中,疗效较为显著,可明显降低出血量和休克并发症的发生率[3]。

相关研究发现[4],失血性休克患者未采取有效措施可导致体内血液迅速缺失,而此时静脉输注大量液体可导致血液进一步丢失,出现稀释性凝血功能障碍,使机体组织或器官严重缺氧,严重者甚至发生酸中毒。此外,短时间内输注大量液体还可影响血管组织的收缩生理功能,导致血管内血栓出现异常移位现象,从而增加新的出血几率[5]。还有研究则认为[6],快速输注大量液体极易导致肺组织和肺间质出现水肿,从而阻碍氧气在肺组织中的弥散过程,还可过度稀释血管内的液体,不利于输送氧气,对组织或器官的氧气供应造成严重的影响,最终无法有效保持机体代偿功能及内环境的稳定状态。而限制性液体复苏明显优于常规液体复苏方法,其主要机制为[7]:(1)可阻止HCT﹑HGB等实验室指标的迅速降低,明显增强氧气供给功能,从而避免稀释性凝血障碍的发生。(2)减少炎性因子及有害氧自由基分子的合成和释放,从而减轻肺﹑肠组织因缺血再灌注所受到的损伤严重程度。(3)明显降低内皮素及血管活性肽的表达水平,有效阻断SIRS的发生﹑发展过程。(4)明显增强机体的有氧代谢功能,有助于尽快清除乳酸等有害代谢产物,显著减轻酸中毒的严重程度,明显增强复苏的治疗效果。(5)明显阻碍肠道细菌和内毒素向肠外的转移过程。(6)明显降低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的表达水平,从而显著改善细胞的免疫功能。较多研究认为[8,9],采用限制性液体复苏应将收缩压水平控制在50~70 mmHg范围内,由于失血性休克产妇呈高容量﹑高血凝状态,出血几率相对较高,使用限制性液体复苏将血压控制在一定范围内,不但可确保心﹑脑﹑肾等重要脏器的血液供应量,还可有效避免因快速大量静脉输液所致的各种并发症[10]。

本资料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HCT﹑PC﹑血压及BE等实验室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且输液量﹑出血量﹑休克并发症发生率和病死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由此可知,限制性液体复苏可保持机体代偿机制和内环境的稳定性,明显降低产后出血量和休克并发症发生率,改善预后。

1尚涛.产科低血容量休克的液体复苏治疗.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07, 23(3):173~175.

2黄莉萍,余艳红.产科急性失血性休克液体复苏和器官功能保护.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12,28(8):593~597.

3黄莉萍,余艳红,盛超.限制性液体复苏产兔失血性休克对肠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南方医科大学学报,2011,3(9):1530~1533.

4罗小波,马远征,王爱民.限制性液体复苏在骨盆型严重多发伤伴失血性休克中的应用.中国临床医生,2011,39(1):41.

5蒋智,李茂秦,曹小平.限制性液体复苏对创伤未控制失血性休克大鼠机体保护作用的实验研究.四川医学,2012,33(12):2052~2055.

6郭建萍,连磊妍.限制性液体复苏法治疗产科失血性休克的效果研究.医药前沿,2013,11(17):187~188.

7张凤香.产科失血性休克治疗中采用限制性液体复苏的临床观察.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电子版),2013,(10):124~124.

8吴佩蔚.限制性液体复苏在产科失血性休克治疗中的作用.中国妇幼保健,2012,27(14):2200~2201.

9岳俊坷.限制性液体复苏在产科失血性休克治疗中的应用.中国医药科学, 2013,3(16):202~203.

10余艳红,黄莉萍,宋天蓉,等.限制性液体复苏在产科失血性休克治疗中的应用. 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09,25(2):148~150.

猜你喜欢
失血性限制性产科
分析妇产科治疗失血性休克治疗的相关手段
因“限制性条件”而舍去的根
车祸创伤致失血性休克的急救干预措施分析
失血性贫血
认识产科大出血
骨科手术术中限制性与开放性输血的对比观察
髁限制性假体应用于初次全膝关节置换的临床疗效
产科医师答问录
妈妈宝宝(2017年4期)2017-02-25 07:01:36
产科医师答问录
妈妈宝宝(2017年3期)2017-02-21 01:22:34
产科医师答问录
妈妈宝宝(2017年2期)2017-02-21 01:2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