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管内留置吸痰管在置管困难患者气管管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2016-09-09 09:15:28吴静
浙江临床医学 2016年7期
关键词:管法鸣音分泌物

吴静

气管内留置吸痰管在置管困难患者气管管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吴静

临床上患者由于疾病因素无法进行有效的咳嗽﹑咳痰,为了保持患者呼吸道通畅﹑预防和治疗肺部感染,需要人工介入对患者进行机械吸痰操作。吸痰是临床常用的一项护理操作,但会由于患者的意识状况﹑配合程度等原因,导致置管不畅,无法有效彻底地吸除患者痰液。反复置管也易损伤患者鼻腔与气管黏膜,增加患者的痛苦与护理工作量。为了提高置管困难患者的吸痰成功率,作者自2012年1月至2014年12月对本院急诊内科90例吸痰时置管困难的患者进行两种吸痰方法比较,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本组置管困难患者90例,男41例,女49例;年龄63~88岁,平均年龄(72.3+2.6)岁。其中脑血管意外41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26例﹑肺部感染23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两组患者均给予积极的对症治疗,给予翻身﹑扣背﹑口腔清洁等基础护理。按需吸痰,即当患者出现咳嗽﹑喉间可闻及痰鸣音﹑肺部听诊有湿啰音或出现SaO2下降等情况时给予吸痰护理。观察组采用气管内留置吸痰管吸痰[1],用石蜡油润滑吸痰管前段,先吸净患者鼻腔及口咽部的分泌物,再更换一根吸痰管,润滑后自鼻腔缓慢插入会厌软骨处(约7~8cm),嘱患者咳嗽,如不能配合,则可缓慢上下移动吸痰管,刺激患者会厌上方,使患者产生咳嗽反射或深吸气。在患者咳嗽或深吸气时快速将吸痰管插入气管内,内置深度约24~26cm,进行负压吸痰(根据患者情况及痰液粘稠度调节负压为40.0~53.3KPa)。吸痰过程中密切观察患者心率﹑SaO2等变化。吸痰结束后将吸痰管留置于患者气管内20~22cm,用胶布妥善固定于患者鼻翼备用。不用时吸痰管末端可接氧气导管,用于气管内给氧,使用时分开氧气导管接吸引器即可。每次吸痰时间不>15s,若患者出现心率失常﹑气管痉挛﹑发绀等情况,立即停止吸痰[2]。吸痰管更换1次/12h,当患者病情好转,痰量减少,能自行保持呼吸道通畅后及时拔管,吸痰时严格无菌操作,气管内给氧极易造成呼吸道黏膜干燥,要重视气管湿化[3](患儿的口鼻气管黏膜较成人柔嫩﹑血管丰富,且不易配合,操作时容易造成黏膜破损出血,引起患儿的哭闹,家长的不满甚至医疗纠纷[4]。因此此法不推荐患儿使用)。对照组同法给予置管吸痰,吸痰结束后拔除吸痰管。观察两组患者吸痰后气管黏膜损伤情况,及肺部痰鸣音改善情况。

作者单位:310007 杭州市中医院 急诊科

1.3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计数资料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两组患者吸痰后气管黏膜损伤及肺部痰鸣音减少情况比较。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吸痰后气管黏膜损伤及痰鸣音减少情况比较(n)

3 讨论

吸痰护理是临床中常用的一项操作,完成质量是直接影响患者舒适度及病情转归的因素之一。一次顺利彻底的吸痰,可以较好的清除患者气管内的分泌物,减少分泌物阻塞气管的程度,从而减少气管阻力,迅速缓解呼吸肌疲劳,纠正呼吸衰竭,减少过长时间的缺氧引起的机体损伤,为进一步治疗争取时间。

但在临床护理实践中,吸痰护理是一大难点,特别是对吸痰操作不熟练经常需要对患者进行反复置管操作才能将吸痰管顺利置入气管,而口﹑鼻腔内反复插吸痰管可引起口腔﹑鼻腔和气管黏膜的损伤,增加患者的痛苦与创伤。按需气管内留置吸痰管是安全﹑实用﹑有效的方法[5]。可以减少吸痰次数,缩短吸痰时间,避免反复置管对气管黏膜的损伤,吸痰彻底,防止患者因粘痰堵塞气管,导致呼吸功能减退,出现肺不张或肺部感染等并发症[6]。同时经临床实践发现气管内留置吸痰管时,患者不会出现因异物而产生呛咳的情况,相反,由于留置吸痰管法不需要反复置管,减少对患者的刺激,提高患者的舒适度。

气管内留置吸痰管吸痰法的注意要点:(1)要确保吸痰管留置在气管内,每次吸痰前后均需检查吸痰管的位置,确定在气管内方能给予吸痰吸氧。验证的方法有:①将吸痰管末端放入生理盐水液面以下,随着患者的呼吸,有成串的气泡溢出。②连接负压或快速注入湿化液5~10ml,患者可出现剧烈呛咳,表明吸痰管在气管内。(2)气管内留置吸痰管造成声门闭合不全,上呼吸道分泌物易坠入气管内或食物吞咽时误入气管内,因此吸痰管留置期间必须保持口腔清洁,及时吸净上呼吸道分泌物,并常规抬高床头30°,以防食物反流。(3)吸痰时严格无菌操作,动作轻柔,每次吸痰切勿反复上下提插吸痰管,防止气管痉挛﹑呼吸抑制。(4)为患者置入吸痰管前鼻腔内滴入呋麻滴鼻液,留置吸痰管期间每日给予呋麻滴鼻液滴鼻,可减轻鼻黏膜肿胀及出血,减轻留置吸痰管对患者造成的损伤[7]。(5)防止吸痰管堵塞,加强气管湿化,保证吸痰管通畅,根据患者痰量及性质﹑肺部听诊情况按需吸痰,并更换吸痰管1次/12h。

总之,气管内留置吸痰管法是一种简单﹑方便﹑实用的气管管理手段。采取留置吸痰管法提高吸痰的效率,减轻患者的痛苦,同时方法简单,操作性强,可减轻护理人员的工作量,值得推广应用。

护理杂志,2001,9:657.

2李艳芹.呼吸衰竭机械通气患者的护理进展.护理学杂志,2004,19(15):71.

3王巍,俞小玲.三种给氧方式在气管切开患者中的应用比较. 护士进修杂志,2006, 21(11):1045.

4刘湘云,林传家.儿童保健学.南京:江苏科学出版社,1994:46.

5朱蕾.机械通气.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35.

6李秋红,刘双英,郭彩霞.人工气管湿化的护理进展.现代临床护理,2008,7(4):63~65.

7储秀美,张萌云,安妮娜.气管内留置吸痰管患者的护理体会.临床肺科杂志,2005(5):588.

1夏义容,陈淼,王兰英.介绍一种气管内留置吸痰管吸痰的方法.中华.

猜你喜欢
管法鸣音分泌物
肚子总是“咕噜噜”叫是怎么回事
家庭医药(2023年12期)2023-12-18 02:16:19
肠鸣音监测仪在临床诊断学教学中的应用
MPN法检验大肠菌群的实验分析
肚子“唱歌”,可能是消化不良
分辨肚子咕噜声
根系分泌物解铝毒作用研究进展
现代园艺(2017年13期)2018-01-19 02:28:05
花生根系分泌物的鉴定和化感作用研究
Seldinger置管法腹腔引流术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的临床效果观察
基于微根管法的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细根直径分布、空间变异与取样数量估计
5种眼角分泌物须警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