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智萍 李婷君*
手术室联合病房围术期护理对手术患者生理和心理应激反应程度的影响
徐智萍 李婷君*
以患者为中心是现代护理学的核心要求,术前访视和术后访视是围术期护理的重要环节之一[1]。护理人员应格外重视术前访视,明确患者的个人情况和心理状况,有助于患者以最佳状态实施手术治疗,术后访视有助于了解患者是否出现术后并发症,明确手术疗效,并回顾手术操作中的不足,改善手术质量[2]。随着个性化护理﹑整体护理和全程护理等概念的出现,术前和术后访视逐渐受到手术室和病房护理工作人员的重视,且满足现代护理需求[3]。本文探讨手术室联合病房围术期护理访视在改善手术患者应激反应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4年9月至2015年5月本院手术患者154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观察组80例,男45例,女35例;年龄20~62岁,平均年龄(46.01±6.21)岁。<高中48例,>高中32例。外科疾病51例,妇科疾病20例,儿科疾病9例。开放性手术23例,微创手术57例。对照组74例,男41例,女33例;年龄20~63岁,平均年龄(46.08±6.24)岁。<高中46例,>高中28例。外科疾病50例,妇科疾病18例,儿科疾病6例。开放性手术19例,微创手术55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文化程度﹑疾病类型和手术方式等基线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作者单位: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福田区第二人民医院护理部
1.2护理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患者送入手术室之前,常规术前准备,测定心率(HR)﹑收缩压(SBP)和舒张压(DBP),术后持续监测生命体征,观察术后并发症状况,手术室巡回护士于术前1d至病房查阅手术患者病历,评估患者对手术麻醉的耐受性,向患者讲解手术时间和注意事项,进入手术室后调节适宜温度,术后常规访视患者,1次/d,指导饮食,观察手术并发症状况。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手术室联合病房围术期护理,病房护理人员接受并配合手术巡回护理人员实施围术期护理访视,巡回护理人员手术前1d查阅病房病历,询问病房护理人员,明确患者一般情况,心理特征,对疾病知晓程度,初步评估手术麻醉耐受性等。具体如下:①手术前:巡回护护理人员在病房护士的配合下,经三查七对确认手术患者,由病房护士介绍手术患者的基本状况和心理状态,巡回护士向手术患者讲解手术目的﹑治疗效果和注意事项,向患者解释手术操作的一般步骤﹑手术时间和手术麻醉等情况,必要时让患者查阅手术录像资料,充分了解手术进程,耐心解释疑问,获得患者及其家属配合,有助于维持最佳的心理状态。②手术中:病房护士将手术患者送入手术室前,巡回护士主动迎接手术患者,使手术患者感受到医护人员对手术的重视程度,减轻患者的心理负担,放松心情积极配合手术治疗,进入手术室后,麻醉前巡回护士简单向患者介绍仪器的用途,测定生命体征,注意患者的体位,调节手术室适宜的温度,手术麻醉前,讲解麻醉配合要点,消除麻醉恐惧感,手术期间严密监测生命体征,注意保暖。③术后护理访视:患者清醒后,由病房护士配合,巡回护士及时告知手术相关情况,术后1~3d继续访视手术患者,1~2次/d,访视内容包括伤口愈合,观察伤口红肿渗液情况。颈部手术患者应严密观察吞咽和发音功能。腹部手术应及时询问是否有排气。颅脑手术患者应注意瞳孔改变。骨科手术应严密注意患侧肢体的恢复状况,是否合并肢体肿胀﹑瘀血情况,同时严密注意是否出现发热﹑呕吐等不适症状,指导手术患者饮食和活动情况,观察手术并发症情况。
1.3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手术前后的心率(HR)﹑收缩压(SBP)和舒张压(DBP)的差异,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
和抑郁自评量表(SDS)[4]评估手术患者的心理应激状况,采用自制《护理满意度》调查表[5]评估患者对护理的满意程度,85~100分为非常满意,70~84为基本满意,0~70分为不满意。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以(±s)表示,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两组HR﹑SBP﹑DBP比较 手术前,两组HR﹑SBP﹑DB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后,所有患者上述指标均明显高于手术前,手术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观察组HR﹑SBP﹑DBP均明显高于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HR、SBP、DBP比较(±s)
表1 两组HR、SBP、DBP比较(±s)
注:与对照组比较,*t=14.70,13.27,8.26,*P<0.001
组别 心率(次/min) 收缩压(mmHg) 舒张压(mmHg)观察组 手术前 78.25±2.54 106.87±4.12 75.24±3.12 (n=80) 手术后 80.34±3.01* 112.26±5.14* 80.13±4.01* t值 4.75 7.32 8.61 P值 <0.001 <0.001 <0.001对照组 手术前 77.46±2.61 107.62±4.13 76.02±3.11 (n=74) 手术后 87.64±3.15 123.54±5.01 85.47±4.01 t值 21.41 20.40 16.41 P值 <0.001 <0.001 <0.001
2.2两组SAS﹑SDS评分比较 手术前,两组SAS﹑SD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后,对照组SAS﹑SDS评分均明显高于手术前,手术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SAS﹑SD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SAS、SDS评分比较(±s)
表2 两组SAS、SDS评分比较(±s)
注:与对照组比较,*t=11.97,11.53,均*P<0.001
组别 n SAS评分(分) SDS评分(分)观察组 80 手术前 29.86±3.12 29.85±2.98手术后 30.14±3.14* 30.22±3.16* t值 0.57 0.76 P值 >0.05 >0.05对照组 74 手术前 29.67±3.05 29.74±3.01手术后 36.24±3.18 37.04±4.15 t值 12.83 12.25 P值 <0.001 <0.001
2.3两组护理满意率比较 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护理满意率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护理满意率比较(n)
手术对于患者及其家属生理和心理造成重大的负担和刺激,患者及其家属对手术过程﹑细节和费用均存在较大的认知需求,经常向护理人员询问。同时,手术室护士与患者的接触时间较短,即便进行术前护理访视,但尚未满足患者及其家属对手术相关知识的需求[6]。采用手术室联合病房围术期护理访视后,通过对病房护士进行专业培训,延伸手术室护士术前护理访视的前提下极大满足患者及其家属对手术知识的认识需求,避免手术室和病房护士对手术知识认知差异,增加患者紧张焦虑心情,避免医疗纠纷现象[7]。由于不同患者对手术风险﹑手术费用和手术期望值等情况的差异性,导致患者产生不同程度的心理负担。精神紧张容易导致心率﹑血压增高和焦虑抑郁情绪等生理心理应激反应形成[8]。通过围术期护理访视,充分完善术前护理访视,通过心理辅导减轻患者焦虑和恐惧心理,降低术后肩部酸痛﹑恶心呕吐等并发症。同时,精神紧张与手术患者经济环境﹑年龄﹑文化程度和心理素质等因素相关[9]。因此,需增强手术患者家庭和社会的支持力。护理人员在围术期访视期间应根据不同性别﹑年龄和文化程度进行针对性指导,采用通俗易懂语言交流方式减轻患者恐惧﹑焦虑和抑郁心理,有助于缓解术后应激反应程度。
本资料结果显示,手术创伤均导致术后不同程度生理应激反应的产生,其中围术期护理访视患者生理应激反应指标均明显低于常规护理患者。提示手术室与病房相衔接的围术期护理访视有助于缓解手术患者术后生理应激反应程度。同时,围术期护理访视患者心理应激反应指标(焦虑抑郁情绪程度)均明显低于常规护理患者,揭示手术室与病房相衔接的围术期护理访视有助于降低手术患者术后心理应激反应程度。同时,手术室与病房相衔接的围术期护理访视患者对护理满意程度显著增高。因此,病房护理人员与手术室护理人员作为围术期访视者,在不断加强自身素质的同时提高临床实践观察与分析能力,逐渐改善围术期护理访视质量,有效降低手术患者术后应激反应程度[10]。
1郭利红.手术室护士术前访视的情景模拟训练及效果.中华护理杂志,2014,49(3):371~373.
2王玲.针对性术前访视对老年髋部骨折患者的影响.重庆医学,2014,43(2):246~247.
3王琼.护理程序应用于术前访视对提高手术配合质量的分析.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3,23(12):2908~2909.
4周红艳.宣传画册在低学历手术患者术前访视中的应用.江苏医药,2013,39(24):3085~3086.
5蒋群燕,徐宏坤,李华.专科化术前访视对改善髋关节置换患者焦虑的效果.江苏医药,2013,39(19):2367~2368.
6黄晓明,廖瑞熹,赖妮等.术前访视及术后回访对肿瘤手术患者心理影响的临床研究.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13,23(9):61~64.
7田秀芹.专职访视护士术前访视对减轻手术患者紧张心理的效果评价.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2,28(23):1~2.
8郑苏红.术前访视对行乳腺切除手术患者心理状态的影响.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2,28(32):22~23.
9蒋菊英.实施术前访视对改善普外科围手术期患者负性情绪的效果评价.中国实用护理杂志:上旬版,2012,28(14):39~40.
10李芙蓉.术前术后访视在围手术期护理中的应用及体会.激光杂志,2012,33(3):75~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