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虎
摘要:农村高中地理课堂教学可从农村学生生活着手,通过就地取材方式来谈“地”说“理”,让地理教学“源于生活,用于生活,高于生活”。
关键词:农村高中;地理教学;就地取材
学习地理可看作是在谈“地”说“理”,参悟地之道理。新课标提出“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在日常教学中,可从农村学生生活着手,引导学生观察身边的地理现象,发现身边的地理问题,运用所学地理知识尝试去解释、探究,努力实践因地制宜思想,通过就地取材方式谈“地”说“理”,让地理学科“源于生活,用于生活,高于生活”。
一、自制学具明地球之理
高中地理中,“地球的运动”是最具规律、最需掌握技巧的部分之一。其中,光照图的判读与应用是重要的载体和考查方式。如何把握地球运动规律?如何准确判读光照图?除常规讲授、画图、多媒体等手段外,“耳闻不如一见,一见不如实践”,可与学生一起就地取材自制学具。
制作原理:光照图中,光线与晨昏线始终保持垂直关系;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做周期性的“回归运动”;同时,若始终保持同一侧视视角,晨昏线相对于地轴也周期性的做着“钟摆运动”。
材料准备:废旧硬纸板一块,透明塑料薄板一块,印钮一枚,圆规、量角器、剪刀、胶水。
制作步骤:第一步是将硬纸板和透明塑料薄板取等大的圆形。透明塑料板留一处拇指大小的突出边缘,画上小红太阳表示太阳直射点;连接太阳直射点和圆心,表示太阳直射光线,在光线上加箭头;画一条与光线垂直的直径表示晨昏线,标上直角符号;将太阳直射点对面的半圆画上阴影表示夜半球;均匀画4条平行于太阳直射点光线的箭头表示太阳光线组。
第二步是将废旧硬纸板圆形用白纸覆盖、美化,画一条直径表示赤道,然后用量角器取23.5°、66.5°,画出南北回归线和南北极圈(黑色虚线),再画10°N、40°N两条代表性纬线(红线),以备日后学习、理解使用。
第三步是将两个等大的圆形板重叠,透明板在上,取圆心处用印钮固定,在硬纸板上太阳直射点一侧的南北回归线边缘加上障碍物,以防太阳直射点“越界”。
第四步是校准、美化,完成学具制作。
通过自制学具,学生能更了解光照图中纬线的由来,各种线、面之间的关系,深刻理解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和晨昏线的“钟摆运动”之间的密切联系,提升探索欲与动手能力;学具在手,可随时随地研究、分析地球运动,既形象又便利,深入浅出,有利于学生对地球运动知识和规律的理解与运用,提升学习趣味,提高学习兴趣与能力。
二、切身感受析自然之理
自然地理是地理学科的精髓,亲近自然、了解自然是其它学科无法媲美的。曾当过地理教师的毛主席说过:“农村是一片广阔的天地。”位于长三角农村的我们有着得天独厚亲近自然的条件,充分利用好身边资源,对自然地理的学习与感受、理解将更胜一筹。
“热力环流”是大气运动部分的重难点之一。晚自习前,将学生分成4~5人的小组,带到村广场比赛:放飞孔明灯,看谁能放飞上天,谁的能飞更高更远。经过十来分钟的努力,5个小组放飞成功。回到教室后,学生仍情绪不减,笔者自然而然引导学生分析孔明灯放飞成功与否的原因。最终,学生分析探究出原理:大气受热膨胀上升,而冷却收缩会下沉。如此,学生学习理解热力环流过程就相对形象、简单,更能触类旁通地促进对热力环流实例“城郊风”、“山谷风”、“海陆风”等的理解与应用。
笔者所在地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理论上夏季高温多雨,但实际感觉是每年夏季前后天气变化较大:6月中下旬到7月上旬阴雨连绵,7、8月盛夏三伏天炎热干燥,而后时常又狂风暴雨。以此贴身体会到的情境引入新课并引导学生理解,在大的气候背景下,影响天气变化的一个重要因素“常见的天气系统”,最后,通过学习,学生归纳总结:6月中下旬到7月上旬阴雨连绵即梅雨是受江淮准静止锋的影响,7、8月伏旱是被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狂风暴雨的台风是热带气旋,能降温解暑。
“常见的天气系统”中的锋面还非常适合每年秋冬的第一学期学习。因为秋冬时节明显受到冷锋过境的影响:气温下降,天气恶劣,冷锋过境前、时、后天气状况差异非常明显。所以,可以结合当天天气状况,利用锋面图等工具,请学生做“天气预报员”,分析当天天气的成因并预测未来天气变化趋势。这样,既加深对知识的理解运用,又能让学生体会到学习的是“对生活有用的地理”,贴近生活,贴近学生心灵。
三、亲身体验悟环境之理
农村地区理应是受人口压力、环境破坏较小的地区,但实际环境现状不容乐观。笔者带领学生在村里、镇上徒步一圈,学生关注到身边环境问题的严重性:农村垃圾乱抛乱扔,固体废弃物污染既不美观也不卫生;清澈的河流已然不多,特别是人口集中地区,河流污染非常严重,黑水、臭水触目惊心;招商引资来的化工企业源源不断排放着刺鼻的污染气体…学生们心情都很沉重,认识到污染就在身边,应从自身做起,改善生活习惯,防治污染,刻不容缓。这比在课堂上空洞讲述、放几张图片更能深入人心,引起学生对环境问题的共鸣和重视,发自内心增强环保意识,促进环保行动。
对于“温室效应”产生的全球变暖问题,学生虽都有所了解,但同样感触不够深。可引导学生,其实“温室”就在身边,如教室南墙、北墙均是大玻璃窗,光线从南边玻璃窗射进教室。若门窗紧闭,那教室就好似一个小温室,室内温度明显高于外界,即使寒冷的冬天也较为温暖。还可就地取材,与学校附近的大棚种植户联系,带领学生参观温室大棚,体会反季节蔬菜大棚的温室效果,提升环境认识,增强环保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