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秀琴 蔡嘉森 罗 军
(华南农业大学 经济管理学院 农业企业发展研究中心,广东 广州 510642)
大学生英语水平与双语教学效果实证分析
——基于334个样本数据
刘秀琴蔡嘉森罗军
(华南农业大学 经济管理学院 农业企业发展研究中心,广东 广州510642)
本文以华南某农业大学在校学生为样本和数据来源,对大学生英语水平与双语课效果之间的关系进行回归分析。研究显示,学生外语水平会直接影响双语教学效果。就参加双语教学的学生外语水平与双语教学效果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显示,学生外语水平与双语教学效果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因此,提升学生的英语水平是实施双语教学的重要前提,数据分析可以推演出“双语教学不适于在所有大专院校推广”的研究启示。
双语教学前提双语教学效果双语教学研究
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我国高等教育与国际接轨的步伐逐步加快。为适应我国高校本科教学的实情及国际化对人才培养的需求,教育部于2001年制定了《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鼓励“全国各高等院校的公共课和专业课教学采用以英语为主的双语教学模式,对于为适应我国加入WTO后需要的金融、法律等专业,更要先行一步”,以期培养面向世界的高素质人才,实现我国高等教育的可持续发展,而部分暂不具备双语教学条件的高校,建议采取分步到位的方法。基于此,全国各高校陆续开展作为教学改革方向之一的双语教学。
经过十多年的探索,各个院校的双语教学体系逐步成熟,并由此形成了不同的双语教学模式,如教材采用外文原版教材、中文板书、中文讲解等模式,这类双语教学模式在双语教学改革前期被广为采纳。随着双语教学逐步深入,师资、教材、教法等各种条件日渐成熟,近年来主要以英文原版教材、中英文板书、中外文或全部用外文讲授、学生用外文回答问题,并用外文完成作业和考试的模式相继出现。外语渗透程度在各个教学环节中不断增强,反映了双语教学模式趋于成熟。
双语教学模式在快速发展的同时,出现了一些问题。各类院校互相学习,把输出“专业、英语双料的复合型人才”作为学校教学改革的重要目标,并将其提升为学校 “办学特色”之一,而忽视了高校双语教学的规律。例如,具有海外留学、工作或访学经历的教师比例偏低;承担双语教学任务的教师中,受过正式培训、运用英文讲课的能力不足,以及各类院校学生外语水平参差不齐,加之双语课程设置随意性大,课程体系有待完善,所有这些客观状况严重制约了双语教学的发展[1]。同时,双语教学对于师资和学生外语水平的刚性要求大大高于许多院校的实际能力,师生外语水平等重要客观条件欠缺不仅使得双语教学难以保证教学效果[2],而且反过来挫伤师生、院校实施双语教学的积极性。因此,厘清我国当前双语教学的影响因素,明晰现有双语教学模式及不同模式下双语教学效果,尤其是大学生外语水平与双语教学效果之间是否存在相关性,是各个院校亟待解决及学界值得深入研究的问题。
《朗曼应用语言学词典》里将双语教学(Bilingual Education)定义为:在课堂上使用第二语言或者外语教授各门学科的知识。双语教学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北美的一些移民国家为了使移民快速融入当地社会,以便解决其就业、交流中的语言障碍问题,提出了以两种语言作为课堂媒介的办法。有别于专业外语课程,在双语教学中,外语只是学生学习专业知识的语言工具,基于此工具可以掌握学科知识,拥有国际视野。由于我国各高校主要以英语作为第二语言,因此双语教学一般指使用汉语和英语两种语言。
目前,国内对双语教学的研究大多停留在定性分析,聚焦于开设双语教学适用范围。2004年,教育部曾经规定向生命科学、信息技术、金融和法律等专业倾斜展开双语教学,但也有学者认为普适性的课程更适合双语教学,如金融、法律等专业[3]。
相关研究从理论上对双语教学模式和影响因素进行了质性分析。不同教学模式反映了英语在双语教学课堂中的渗透程度,不仅对教师的专业功底和英语驾驭能力有相当高的要求,而且学生的英文听说读写能力影响着双语教学的成效。汤东[4]比较了中外高校双语教学模式发现,国外双语教学大致形成了六种成功的教学模式:隔离型、过渡型、保持型、浸入型、双向双语型和“新殖民式”模式。张普[5]认为当前我国高校专业课双语教学的主要模式有三种:引导模式、渗透模式和完全模式。毛雅娟等[6]以《公司财务》本科教学为案例,探索了双语教学在理念与目标、“模式选择”、内容与教材三个方面进行创新,提出了“以双语为基础的研究型教学”模式,使融入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之后的双语教学可以成为推行本科生研究型学习的有效载体。
研究还涉及提高双语教学成效,进而分析双语教学的影响因素。冯晨昱等[7]指出,学生的基础外语水平是制约双语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而学生在专业英语中的良好表现有助于增强专业课程双语教学效果。孙鹏云[8]立足于近年来会计专业课程双语教学的实践与体会,从师资、学生、教材、课堂教学四方面,对会计专业双语教学效果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王保宇[9]指出,影响高校自身对双语教学质量保障的因素主要有教学指导思想、学生素质、师资队伍建设、物质条件四方面。武晓燕等[10]通过课堂观察、个别访谈等方式,分析了影响高校双语教学成败的因素包括学生英语水平、双语师资、教学模式选择、教学方法和评价模式多元化五方面。
学界对双语教学影响因素探讨不仅体现在研究范围不断扩大,而且研究方法逐渐从定性分析拓宽至定量分析。李晓敏等[11]通过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影响双语教学的主要自变量有学生接受程度、课后复习及研究生入学考试英语成绩等,为强化双语教学效果,需要根据学生水平采取合适的中英文比例。张皞等[12]通过问卷调查了123名参加双语教学的本科学生,研究发现,在影响高校双语教学效果的12个主要因素中,学生的学习态度、教师的专业水平、学校的政策支持等依次位列前三。邱春菊等[13]对参与双语教学的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并利用SPSS统计软件对问卷进行了重要性分析。结果表明,教师教学方式的灵活性、教师的态度和教师的英语水平依次被学生视为最重要的因素。陈汉辉等[14]通过对高校管理学双语教学效果影响因素调查研究,结果显示:①准则层5类因素中,激励机制因素对管理学双语教学效果的影响最大 (0.43),其余因素依次为教学主体(0.27)、教学方法(0.16)、教学内容(0.08)和教学计划(0.05);②在方案层14个因素中,经费支持激励因素 (0.25)、教师素养(0.20)、课酬激励(0.14)与教学过程控制(0.09)对教学效果影响显著。
对双语教学效果的影响因素研究主要围绕师资水平、学生素质、教材选用、教学模式和双语环境等展开[15]。现有研究对学生的英语水平之于双语教学的重要性多有论述,提出作为课堂主体之一的学生,其英语水平对双语教学效果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相关研究或仅从定性角度出发,缺乏相关实证数据支持,或仅从整体出发,既未对学生英语水平的影响做具体分析,又未深入探讨构成英语水平的听说读写能力的具体影响。基于此,本文对大学生英语水平与教学效果之间关系进行定量分析,并根据四、六级考试结构,将英语水平结构分为听力能力、阅读能力、写作与综合能力三个维度,探讨英语水平对双语教学效果的影响程度。
本研究通过收集广东某高校2014年参加双语教学课程的学生各科课程成绩与对应的当期英语四、六级考试的成绩作为样本,检验学生英语水平(以学生四、六级考试成绩为指标)对双语教学课程效果的影响程度,以期验证英语水平是实施双语教学改革的关键前提。
根据研究目的,选取双语课程成绩作为因变量,根据考试内容,将四、六级考试成绩分解为听力能力、阅读能力、写作与综合能力三个维度,并将其作为自变量。运用SPSS19.0软件,对数据进行回归分析。
本研究获取的样本总数为334个,其中,课程成绩的均值为79.08分,而四、六级的听力能力、阅读能力、写作与综合能力均值分别为153.15、174.35、134.41分,总分均值为461.91分(详见表1所示)。
表1 样本描述性特征
以课程成绩为因变量,四、六级成绩的三个维度为自变量进行回归分析。“听力能力”、“阅读能力”、“写作与综合能力”三个预测变量对“课程成绩”均有显著的预测力,均达到0.01的显著水平。其中,三个预测变量与因变量“课程成绩”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314、0.350、0.289。回归模型整体性检验的F值为120.65(p=0.000<0.01),决定系数(R2)为0.523,表示三个预测变量共可有效解释“课程成绩”52.3%的变异量(详见表2所示)。
表2 回归分析摘要
通过开展学生双语教学的课程成绩与四、六级成绩做回归分析,验证了学生英语水平与双语教学成绩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大学生英语的听力能力、阅读能力、写作与综合能力与双语教学成绩的相关系数均显著为正,分别为0.314、0.350、0.289。回归结果显示,学生的阅读能力对双语教学成绩的影响最大,反映出学生对学科知识的理解、掌握主要受英语阅读能力的影响;学生的听力能力对双语教学的影响次之,体现了通过课堂听讲、互动进而对学科知识消化、吸收对学生课程成绩提高有较重要的作用;学生的写作与综合能力与双语教学成绩的相关系数最小,则可能与课后作业及考试①中,对英语写作能力要求不高有关。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提升学生的英语水平是实施双语教学的重要前提。
毫无疑问,大学生英语水平中的听力能力将深刻影响课堂互动程度,阅读能力将影响对学科内容的理解和吸收水平,而写作与综合能力将影响对知识的再现能力。可见,学生作为双语教学的主体,其英语水平对双语教学效果具有直接影响。因而,在双语教学课程设置中,应当树立和转变理念,首先重视学生的英语水平,并将之作为决定学生能否参加双语教学课程的前提条件,或者是否开设双语教学课程的前提条件,对于不具备双语教学条件的院校,应当审慎实施,或者可以对部分学生开展双语教学,从而避免“一刀切”地向所有学生推行双语教学导致教学水平和效果下降的负面效果。
注释:
①本研究样本的双语课考试答卷均为中文。
[1]陈志祥.创新双语教学模式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问题探讨[J].教育与现代化,2010(1).
[2]王建光.提高我国大学专业课双语教学水平的探讨[J].教育科学,2009(2).
[3]赵光辉,靳国庆,吴振利.高校双语教学:香港中文大学取经归来的思考[J].中国高等教育,2008(6).
[4]汤东.中外高校双语教学模式的比较研究[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08(11).
[5]张普.高校专业课程双语教学模式探讨[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1(15).
[6]毛雅娟,万俊毅,文晓巍.《公司财务》双语示范课程构建探析[J].财会通讯,2013(26).
[7]冯晨昱,奥喜平.影响高校双语教学效果的因素及其对策研究[J].教育探索,2009(7).
[8]孙鹏云.会计专业双语教学效果的影响因素解析[J].会计之友(上旬刊),2010(8).
[9]王保宇.高校双语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构建[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1(8).
[10]武晓燕,陈玲敏.高职双语教学的影响因素及教学策略选择[J].教育与职业,2014(29).
[11]李晓敏,张静平,周乐山.护理研究生双语教学方式及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14(19).
[12]张皞,赵宏革.高校双语教学效果影响因素的调查研究——从学生角度出发[J].现代教育科学,2011(11).
[13]邱春菊,杨丽华,李保林.应用型本科院校双语教学效果问卷设计[J].科技创业月刊,2015(3).
[14]陈汉辉,张莹.高校管理学双语教学效果影响因素调查研究——基于安徽财经大学管理学双语教学调查[J].湖北文理学院学报,2015(2).
[15]唐玲萍.西部地方院校学生因素对双语教学效果的影响[J].科技资讯,2014(32).
广东省2016年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建设项目(粤教高函【2016】;广东省2015年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建设项目(粤教高函【2015】133号);华南农业大学2015年教改项目(粤教高函【2014】16号)。
罗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