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情志理论对恢复期重型破伤风患者静脉留置针的护理效果观察

2016-09-19 07:34:41冯爱东杨淑岭李荣香
河北医药 2016年18期
关键词:静脉炎情志液体

冯爱东 杨淑岭 李荣香



·护理研究·

中医情志理论对恢复期重型破伤风患者静脉留置针的护理效果观察

冯爱东杨淑岭李荣香

目的评价中医情志护理恢复期重型破伤风患者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作用效果。方法48例恢复期重型破伤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每组24例。对照组给予静脉留置针常规护理,试验组由专人进行中医情志护理指导,对两组患者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进行对比。结果试验组与对照组患者留置针的平均留置时间分别为(73.2±20.3)和(57.0±19.1)小时。留置后出现不良反应分别为:对照组静脉炎发生率75.00%、液体外渗70.83%、导管脱出41.67%、皮肤损伤发生率3.75%;试验组依次为16.67%、20.83%、4.17%、4.17%。一次穿刺成功率及其他相关因素比较结果分别为:对照组反复穿刺率66.67%,液体量1 085.25±200.75,高渗药物使用率41.67%;试验组依次为3.75%、1 498.52±204.48、33.33%。健康教育知识掌握情况比较分别为:对照组功能锻炼25.00%、导管维护29.17%、沐浴方法 20.83%、携带血管通路禁止做的活动54.17%;试验组依次为62.50%、70.83%、33.33%、4.17%。P<0.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中医情志护理指导对延长恢复期重型破伤风患者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有科学的指导作用。

中医情志理论;重型破伤风;恢复期;静脉留置针;护理

《太平圣惠方》中记载:“身体强直,口噤不能开,四肢颤抖,骨体疼痛,面目歪斜,此皆损伤之处中于风邪,故名破伤风”,现代中医认为破伤风发病原理是人体创伤后,气血亏虚,疮口不洁,腠理不固,感染风邪,由表入里,风邪乘虚侵袭经络肌腠,渐传入里而郁闭经脉,失于调治,致使营卫不得宣通,郁久化热,耗伤阴液,肝血不足不能滋养筋脉而发病[1],因此治疗以平肝熄风,祛风疏表,解毒镇痉为原则。西医认为破伤风是由破伤风杆菌侵入人体伤口并在伤口内繁殖和产生外毒素所引起的一种急性特异性感染,临床上以患者全身或局部肌肉持续性痉挛和阵发性抽搐为主。破伤风杆菌是一种革兰染色阳性的厌氧性芽孢杆菌,广泛存在于泥土和人畜粪便中,通过皮肤或黏膜的伤口侵入人体,并在缺氧的伤口局部生长繁殖,产生两种外毒素,一种是痉挛毒素,对神经有特殊亲和力,作用于脊髓前角细胞或神经肌肉终板,而引起特征性的全身横纹肌持续性收缩或阵发性痉挛,另一种是溶血毒素,可引起局部组织坏死和心肌损害[2]。破伤风患者由于其发作时四肢抽搐、大汗淋漓等特点[3],导致静脉炎、液体外渗、导管脱出等并发症发生率较高,使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普遍缩短。由于静脉留置针具有保护血管、减轻患者反复穿刺的痛苦、提高护士工作效率等诸多优点[4],其已被广泛应用于临床。本项目对恢复期重型破伤风患者在使用静脉留置针过程中运用中医情志护理的效果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中医情志护理能够延长静脉留置针平均留置时间,有效提高患者对健康教育内容掌握率,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收集2010年1月至2015年7月在石家庄市第五医院住院的重症破伤风恢复期患者48例,所有患者均来自农村。使用抽签法将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24例。试验组中,男16例,年龄(42.6±4.7)岁;女8例,年龄(36.8±3.6)岁。对照组中,男17例,年龄(39.5±5.6)岁;女7例,年龄(42.3±2.4)岁。每位患者分别选取双侧前臂两个穿刺部位进行穿刺,观察每位患者2个留置针的使用情况。两组间性别、年龄、穿刺部位等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表1 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n=24

1.2护理方法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试验组除对患者实施静脉留置针常规护理外,另由护理人员给予中医情志护理指导。穿刺前,保持室内安静,护理人员真诚地向患者做健康宣教,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取得患者的信任,减少患者恐惧心理,鼓励其增强信心。穿刺前告知患者破伤风可能导致静脉炎、液体外渗、导管脱出等并发症,用绘图方式详细讲解静脉穿刺的方法、静脉留置针的目的、意义、优点、必要性及费用,减轻其心理负担,使其完全接受此项操作。穿刺时转移患者注意力,缓解其紧张情绪,掌握好操作要领,使刺激减少到最低限度。穿刺成功后告知患者操作已完毕,针芯已拔出,血管内留置的是由生物性材料制成的软管[5],可在血管内保留3~4 d,最长不超过7 d。留置针固定完毕后给患者发放科室自制的静脉留置针宣传彩页,内容包括穿刺及维护静脉留置针流程、留置期间注意事项、留置针并发症的临床症状及预防措施,并配以相对应的图片以利于患者理解。每日由责任护士评估患者及家属对留置针知识的掌握情况,根据宣传彩页对患者进行健康宣教,对患者提出的问题进行针对性解答,指导及督促患者在留置针留置期间注意保持穿刺处干燥、抬高留置侧肢体、避免留置侧肢体下垂、定时握拳松拳锻炼等注意事项。告知患者如发现留置针有回血现象应及时通知护士,给予冲管护理。加强巡视,如发现患者出汗造成贴膜卷边污染、针眼处出血时及时更换贴膜;发现穿刺处红肿、硬结、疼痛时及时拔除留置针,并给予医院自制中药敷贴片贴敷或硫酸镁湿热敷。

1.3观察指标(1)留置针留置时间、用药液体量以及患者肢体活动度等方面之间的差异;(2)根据患者穿刺部位出现静脉炎、液体外渗、导管脱出、皮肤损伤等不良反应进行比较;(3)一次穿刺成功率及其相关因素进行比较;(4)使用留置针后,从进行功能锻炼、导管维护知识、沐浴方法、携带留置针禁止做的活动掌握准确率[6]四方面内容。患者80%以上内容回答正确,即判断为健康教育知识掌握准确。根据患者病情、穿刺部位情况、医嘱情况、留置时间、并发症等因素评估后,出现异常尽早拔出[7]。

1.4静脉留置针的拔除指征为(1)静脉炎按照美国静脉输液治疗学会(INS)静脉炎评价标准[8]执行。(2)液体渗出,评价以渗出评价标准[9]为准。(3)液体滴速减慢或导管堵塞。(4)导管脱出。(5)留置时间72~96 h;如出现上述任何情况之一,即刻拔除静脉留置针,重新穿刺。

2 结果

2.12组患者平均留置时间比较对照组留置时间短于试验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22组患者实施留置针留置后出现静脉炎、液体外渗、导管脱出、皮肤损伤等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比较对照组静脉炎、液体外渗、导管脱出、皮肤损伤发生率高于试验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3。

组别平均留置时间t值P值对照组57.0±19.1-4.03<0.05试验组73.2±20.3

表3 2组患者等不良反应情况比较 n=24,例(%)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2.32组患者一次穿刺成功率及其他相关因素比较对照组反复穿刺率,液体量,高渗药物使用率与试验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4。

表4 2组患者留置针一次穿刺成功率及其相关因素比较 n=24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2.4患者健康教育知识掌握情况比较对照组功能锻炼、导管维护、沐浴方法、携带血管通路禁止做的活动与试验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5。

表5 2组患者满意度结果比较 n=24,例(%)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3 讨论

破伤风[10]是由于破伤风杆菌自人体外伤伤口侵入,并快速生长繁殖导致的急性特异性感染,病死率高达30%。赵红燕等[11]指出,重型破伤风病死率高达70%。

张倩倩等[12,13]研究证明,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受血管、药物、操作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但护理因素也是关键因素之一。由于患者对使用高渗药物药理知识缺乏,导致其对静脉内膜损伤程度不同;高龄患者血管脆、弹性差,护士操作技术程度如反复穿刺均会损伤血管壁;留置针留置时间过长、未及时清洁处理穿刺部位,加之液量增多、速度增加时,血管侧壁压力增高;患者自身因素如婴幼儿[14]等因素均导致发生静脉炎的几率增加。而增加护理人员的基础知识掌握程度,加强对穿刺部位的选择、技术训练、血管的选择,针对所用药物选择血管、加强巡视观察等,避免静脉炎的发生。护理人员在留置针留置期间加强细节管理,及时巡视,加强观察,早发现早处理,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有效提高套管针的使用成功[15-17]。本文中试验组与对照组相比,静脉炎、液体外渗、导管脱出、皮肤损伤发生率分别降低58.33%、50.00%、37.50%、33.33%。试验组与对照组相比,护理人员穿刺成功率降低62.92%,高渗药物使用后不良反应发生率降低8.34%,总液体量(413.27±3.73)ml/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可见,此时系统化、专业化的健康指导在患者留置针护理中的重要作用。

中西医结合护理指导的方法符合情志护理的理念。中医历来十分重视情志致病和对疾病的影响,如《素问·汤液醪醴论》中说:“精神不进,志意不治,故病不可愈”。《医宗必读》强调:“境缘不偶,营救未遂,深情牵挂,良药难医”。故历代医家主张:“善医者,必先医其心,而后医其身”。情志护理,主要是通过护理人员的语言、表情、姿势、态度、行为及气质等来影响和改善病人的情绪,解除其顾虑和烦恼,从而增强战胜疾病的意志和信心,减轻或消除引起患者痛苦的各种不良的情绪和行为,以及由此产生的种种躯体症状,使患者能在最佳心理状态下接受治疗和护理,达到早期康复的目的[18]。

套管针是静脉留置针的别称[19,20],是指留置针外套管穿刺入静脉后拔出针芯,将外置软管留置在静脉内完成输液的方法。其是头皮针的换代产品,既减轻了护士的工作量,使管路随时畅通,且便于急救,深受临床护理人员的欢迎。 目前临床上针对如何延长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的研究较多,但是如果不能提高患者的依从性,得不到患者的有效配合,留置针并发症的发生率依然居高不下,常有发怒、恐惧、紧张、苦闷、悲哀等不良情绪。除自己的语言、态度外,还应重视病室环境及患者周围的人和事,全面进行照顾[21]。破伤风患者即使轻微的刺激也可引起强烈的痉挛及抽搐,再加上不良情绪的影响,留置针的留置时间有可能大大缩短,达不到预期的效果。此外,破伤风患者多数来自于农村,对留置针使用知识的知晓度差,理解能力低,因此,结合中医情志护理的心理疏导性、安慰性语言及文字、图片等方式为患者提供通俗易懂、轻松愉悦、有针对性的系统性健康教育非常重要。表2.1结果显示,试验组平均留置时间为(73.2 ± 20.3) h,对照组平均留置时间(57.0±19.1) h,试验组平均留置时间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表2.2显示,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从表2.4中,试验组较对照组而言,功能锻炼掌握程度提高37.50%、导管维护知识掌握程度提高41.66%、沐浴方法掌握程度提高12.5%,携带留置针禁止做的活动知识掌握程度提高50.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通过应用中医情志疏导安慰护理,并与发放宣传彩页等方式方法相结合,能使患者健康教育知识掌握情况明显提高,能有效消除患者的心理负担和紧张感,增强其对留置针维护的依从性,从而明显预防导管堵塞、液体渗漏等并发症,显著延长静脉留置针平均留置时间,减少患者反复穿刺的痛苦,降低患者医疗费用,更好的提高护士工作效率,提高护理效果。值得在临床护理工作中进一步推广。

1罗小燕,张玉银,钟小丽.一例重症破伤风患者的护理体会.中国疗养医学,2010,19:33-34.

2韩建勋,丁守成.中西医结合治疗破伤风97例.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2012,18:81-82.

3裘法祖,孟承伟主编.外科学.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5.172.

4张倩倩.静脉留置针在新生儿护理中的应用研究.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3,7:171-173.

5钱培芬,翁素贞主编.静脉输液置管与维护指南.世界图书上海出版公司,2008.9-11.

6李旭英,谌永毅,林琴,等.《静脉治疗护理技术操作规范》践行的质量促进. 护理学杂志,2015,7,30,13:1-3.

7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和计生委主编.静脉治疗输液护理技术操作规范,2013,11.14

8张晓静.国内静脉留置针临床应用进展.中华护理杂志,2012,37:142-144.

9Infusion Nurses Society.Infusion Nursing Standards of Practice.Massachusetts:Infusion Nurses Society,2011.9-10.

10田莹.关于破伤风患者的临床观察及护理体会.吉林医学,2015,36:4172-4173.

11赵红燕,瞿燕萍,何志军.破伤风患者气管切开的临床观察及护理.山西医药杂志,2010,39:379.

12张倩倩. 静脉留置针在新生儿护理中的应用研究.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3,7:171-173.

13吕微,宋葵.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及影响因素的研究进展.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9,25:61-63.

14邝笑针.护理干预在降低新生儿静脉留置针致静脉炎中的作用. 中医临床研究,2016,8:71-72.

15章洁,皮红英.静脉留置针患者发生静脉炎的危险因素荟萃分析.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3,23:517-519.

16陈洁,李婷,沈清,等.静脉留置针产生静脉炎的危险因素及护理干预效果观察.临床护理, 2016,14:284.

17黄丽翠,郑京玉,张敬亚.静脉留置针的护理.中国医药指南,2016,14:236.

18田霞.细节护理对改善静脉留置针患者穿刺部位并发症发生的影响.中国药物经济学,2016,12:161-163.

19张芳.从情志学说论少白头.亚太传统医药,2013,9:87-88.

20张友和.静脉留置针在门急诊患儿输液中的应用,2016,14:282-283.国医药指.

21丁秋香.浅谈对中医七情的护理.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4,12:122-123.

10.3969/j.issn.1002-7386.2016.18.042

050021河北省石家庄市第五医院

R 248

A

1002-7386(2016)18-2862-03

2016-03-09)

猜你喜欢
静脉炎情志液体
液体小“桥”
『液体的压强』知识巩固
中药涂擦联合TDP治疗静脉炎的临床观察
液体压强由谁定
调畅情志 远离悲秋
刘勰“文以明道”中的情志主体论
六合丹防治输液性静脉炎的Meta分析
中成药(2018年6期)2018-07-11 03:01:08
层层叠叠的液体
聚维酮碘治疗药物性静脉炎1例报告
移精变气法在情志病治疗中的运用探讨
中医研究(2014年12期)2014-03-11 20:29: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