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菲,张士洋,姚立敏,邹玲梅 ,罗红,王静
个体化用药指导对2型糖尿病患者用药依从性的影响
许菲1,张士洋1,姚立敏2,邹玲梅3,罗红3,王静4
目的:探讨个体化用药指导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满意度及用药依从性的影响,为糖尿病患者的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按照随机数字表的分组方法将2014年5月-2015年5月门诊就诊的2型糖尿病患者86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3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干预,观察组实施个体化用药指导。于干预后3个月对2组患者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及治疗中不良反应发生率、用药依从性及满意度进行比较。结果: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水平较对照组改善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医疗服务、药学服务满意度及用药依从性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个体化用药指导可改善Ⅱ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水平,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及用药依从性,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糖尿病,2型;用药指导; 满意度; 依从性
糖尿病为内分泌科常见慢性疾病,患者需要长期接受降血糖药物治疗,从而达到控制血糖及改善预后的治疗目标。但用药依从性差是影响治疗目标的重要因素,需给予高度重视。用药依从性是指患者在整个治疗过程中对医嘱的执行情况,职业、文化程度、糖尿病病程等均可影响患者的用药依从性[1]。相关研究[2-3]表明,用药依从性差不仅影响患者血糖控制效果,还可增加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及并发症的发生率,对患者的预后产生了较大影响。因此,对糖尿病患者用药依从性进行必要的干预,对改善其治疗预后具有积极的意义。2014年5月开始,我院对2型糖尿病患者实施个体化用药指导,较好的改善了患者的用药依从性,显示了一定的效果。现总结报告如下。
1.1资料选取我院2014年5月-2015年5月门诊就诊的2型糖尿病患者86例为研究对象。病例纳入标准:(1)所有患者均符合2型糖尿病临床诊断标准(世界卫生组织1999年),空腹血糖≥7.0 mmol/L,餐后2 h血糖≥11.0 mmol/L,糖化血红蛋白≥8.0%,糖尿病病程≥3个月。(2)无意识障碍及精神疾病。病例排除标准:(1)已发生严重并发症者。(2)意识障碍、精神异常或自理能力差者。(3)伴有心、肝及肾脏等功能严重异常者。按照随机数字表的分组方法将86例研究对象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3例。其中:(1)观察组,男27例,女16例;年龄45~72岁,平均年龄(57.2±11.3)岁。职业:干部11例,工人21例,农民10例。文化程度:大学及以上24例,高中12例,初中及以下7例。糖尿病病程1~5年,平均(3.2±1.4)年。空腹血糖7.4~9.6 mmol/L,平均(8.6±1.0) mmol/L。餐后2 h血糖:13.9~15.1 mmol/L,平均(13.6±2.4) mmol/L。糖化血红蛋白8.2%~9.9%,平均(9.5±0.5) %。(2)对照组,男25例,女18例;年龄46~73岁,平均年龄(58.0±10.9)岁。职业:干部12例,工人20例,农民11例。文化程度:大学及以上25例,高中11例,初中及以下7例。糖尿病病程1~6 a,平均(3.5±1.3)a。空腹血糖7.6~9.8 mmol/L,平均(8.8±1.2) mmol/L。餐后2 h血糖:13.8~15.3 mmol/L,平均(13.6±2.7) mmol/L。糖化血红蛋白8.5%~9.7%,平均(9.3±0.7) %。2组患者的性别、年龄、职业、文化程度、病程、空腹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等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干预,由药师定期对其用药行为进行提醒。观察组实施个体化用药指导,主要包括:(1)向患者详细交代用药品种、用药目的、每种药物的用法用量及用药时间,告知其切勿擅自调整药物种类、用法用量等。(2)详细向患者介绍用药治疗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的不良反应及其常规处理措施,并将相关注意事项以书面形式告知患者及其家属。(3)定期通过电话、短信等方式随访,告知患者定期来院复查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水平,了解降糖药物治疗效果,配合主治医生减少患者降糖药物使用种类。(4)对患者实施个体化的用药安全知识宣传教育,使患者尽可能多的掌握糖尿病用药知识,方便患者及其家属参与整个治疗过程,增强患者的信心。
1.3观察指标于干预后3个月对2组患者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及治疗中不良反应发生率、用药依从性及满意度进行观察、比较、分析。用药依从性的比较采用中文版8条目Morisky依从性问卷[4]进行统计分析,计算用药依从性百分率(依从性好占总病例数的构成比)。满意度评价分为对医疗过程满意度及药学服务满意度2个方面,满分均为10分,得分越高表示满意度越好。
2.12组患者干预后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水平比较干预后,2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均较前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干预后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水平较对照组改善更明显,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2组患者干预后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水平比较 ±s)
2.22组患者用药依从性及满意度比较干预后,观察组医疗服务、药学服务满意度及用药依从性均高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治疗期间,观察组2例(4.7%)发生不良反应(1例腹泻、1例恶心),对照组8例(18.6%)发生不良反应(3例腹泻、2例恶心),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73,P<0.05)。
表2 2组患者用药依从性及满意度比较
近年来,我国糖尿病的发病率呈现出逐年上升的趋势,有报道显示,20岁以上人群糖尿病的患病率约为9.7%,我国糖尿病患者总数已经超过9000万[5]。积极控制血糖水平,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改善患者的预后是糖尿病治疗的宗旨。有资料显示,除了对糖尿病的认识不足外,用药不规范、用药依从性不高是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不佳、病情反复的重要原因[6-7]。笔者在实际工作中总结认为糖尿病患者用药依从性差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1)医嘱可执行性差。表现为医嘱用药繁琐,导致患者的执行程度差。(2)患者的认知度不高。表现为患者对糖尿病知识及其药物治疗知识的缺乏。(3)用药重复性差。表现为患者对联合用药的重复性差,尤其是老年糖尿病患者,其往往难以准确掌握需要服用的药物种类。为此,对糖尿病患者实施积极的个体化用药指导对于提高患者的用药依从性、改善治疗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医疗机构药事管理规定》[8]中要求,医院药学部门要积极建立以患者为中心的药学管理模式,积极开展以合理用药为核心工作的临床药学服务工作,参与疾病的临床诊断和治疗,提高医疗服务治疗,改善患者的预后。因此,药师参与糖尿病患者的临床治疗已经成为新的趋势。为提高糖尿病患者用药依从性,本文对43例患者实施了个体化用药指导,观察发现,经实施3个月的用药指导后,观察组干预后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水平较对照组改善更明显(P<0.05)。这一结论与梁建翁等[9]学者的报道基本相似,表明个体化用药指导可较好的控制患者的血糖水平。积极控制血糖水平是糖尿病治疗的重要目标,本研究表明个体化用药指导与其相符。
本资料结果还表明,干预后,观察组医疗服务、药学服务满意度及用药依从性均高于对照组(P<0.05),表明个体化用药指导较好的改善了患者对医疗服务的满意度,提高了患者用药依从性。与鲁爽等[10]学者的研究结果基本相符。个体化用药指导不仅仅侧重于合理用药,还可为患者提供更多的药学咨询和服务,能够让患者更加清楚的了解自我病情,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部分患者还可参与治疗方案的制定,不仅能增强患者对治疗的信心,还有助于缓解医患关系。本组资料中,观察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进一步表明了个体化用药指导能纠正患者不规范的用药行为,可最大程度的降低安全用药事故的发生,对于改善患者的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笔者认为,对于开展诸如糖尿病之类慢性病的药学服务应从以下几点着手:(1)注重安全用药知识的宣教,主要包括药物的用法用量、联合用药注意事项及药物不良反应应对等。(2)加强药学咨询服务,药师应采取更加细致的服务态度加强对患者进行药学咨询服务,消除患者在用药治疗中存在的疑虑。(3)加强用药监护,对于需住院治疗的患者,应加强药学监护,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
综上所述,个体化用药指导可改善Ⅱ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水平,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及用药依从性,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值得深入研究。
[1]孙华芳,荣秀花,曾丽萍,等.东莞市糖尿病患者用药依从性调查分析[J].蚌埠医学院学报,2013,38(4):473-475.
[2]罗敏,刘惠莲,林顺兰,等.城乡结合部高血压与糖尿病患者用药依从性分析[J].医药导报,2014,2(11):1455-1461.
[3]廖庆典,陈晶华,欧阳素琴,等.药师干预对社区糖尿病患者用药依从性影响的研究[J].中国社区医师,2015,31(25):11-12.
[4]王洁,莫永珍,卞茸文,等.中文版8条目Morisky用药依从性问卷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应用的信效度评价[J].中国糖尿病杂志,2013,21(12):1101-1104.
[5]李顺群,姚国媛,严洁,等.改善糖尿病患者血糖水平及用药依从性方法的临床研究[J].中国医学装备,2014,22(4):100-103.
[6]王亦存.药学指导对糖尿病患者用药依从性的影响[J].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2014,14(1):84-86.
[7]王文慧,王晓玲.老年糖尿病患者口服降糖药物用药依从性的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医药导刊,2015,21(6):634-636.
[8]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医疗机构药事管理规定[S].2011.
[9]梁建翁,谢豪,凌永艳,等.临床药师干预糖尿病老年患者用药依从性的效果分析[J].中国医药导报,2015,23(20):129-132.
[10]鲁爽,刘文科,荣立新,等.延伸药学服务对糖尿病患者用药依从性的影响观察[J].中国药师,2015,22(8):1347-1348.
Effect of individualized medication guidance on medication compliance of patients with type Ⅱ diabetes mellitus
XUFei,ZHANGShi-yang,YAOLi-min,etal.
(TheThirdPeople'sHospitalofBengbu,Anhui233000,China)
Objective:To explore the effect of individualized medication guidance on medication compliance of patients with type Ⅱ diabetes mellitus so as to improve the clinical treatment of patients with diabetes.Methods:Based on the random number table grouping method,86 patients with type Ⅱ diabetes mellitus in our hospital from May 2014 to May 2015 were divided into an observation group and a control group,43 cases in each.Patients in the control group received routine treatment, and those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treated with individual medication guidance.After 3 months of intervention, the fasting blood glucose,2h glucose,glycosylated hemoglobin and adverse reaction rate,drug compliance and satisfaction between the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Results:After intervention,the fasting glucose,2h blood glucose and glycosylated hemoglobin level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superior to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P<0.05).The medical service,service satisfaction of pharmacy and medication compliance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better than those of the control group(P<0.05).During the treatment,the incidence of adverse reaction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low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P<0.05).Conclusion:Individualized medication guidance can improve blood glucose levels in patients with type Ⅱ diabetes, improve patients' satisfaction and medication compliance,and reduce the incidence of adverse reactions,which is worth further study.
Diabetes mellitus,type Ⅱ; Medication guidance; Satisfaction; Compliance
单位] 安徽省蚌埠市第三人民医院 1.药剂科;2.药事办;3.肾泌科;4.中西医结合科,233000
[作者简介] 许菲(1985-),女,药师,大学。
10.14126/j.cnki.1008-7044.2016.05.013
R 587.1
A
1008-7044(2016)05-0535-03
2016-04-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