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站,真正的普惠型儿童福利

2016-09-19 02:16《中国民政》编辑部
中国民政 2016年16期
关键词:督导员海宁孤儿

浙江·海宁篇

下一站,真正的普惠型儿童福利

7月26日下午5点,杭州数天的高温,不得不用一场人工降雨来缓解。与这雨一样密集紧凑的,是陈小德的日程安排:当天上午,他与上海民政局的同仁交流儿童福利工作开展情况,下午参加厅里一个会;第二天,还有一个会在等着他……

他是浙江省民政厅儿童福利与慈善事业促进处(以下简称儿童处)处长,2012年儿童处成立以来,发布了10项意见、通知,为浙江省的困境儿童工作提供了制度支持。另一方面,海宁等地的实践不仅将制度设想落到实处,也促进了制度的进一步完善与发展。制度建设与服务体系建设的相互成就,让浙江省的困境儿童工作一直走在全国前列。

多个“第一次”

2011年8月10日,浙江省民政厅召开了孤儿和困境儿童福利政策新闻发布会。6月28日,省政府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加快发展孤儿和困境儿童福利事业的意见》,这个文件有很多个“第一次”:第一次明确提出了“困境儿童”概念,第一次明确提出建立城乡社区儿童福利督导员制度,第一次明确建立儿童福利财政专项基金,当然这也是浙江第一个比较完善系统的儿童福利政策,标志着浙江省儿童福利事业由救助型向适度普惠型福利的转变。会上,时任副厅长万亚伟表示:接下来将全面排查困境儿童,进一步细化政策措施,争取在2015年建立起健全的孤儿和困境儿童福利保障体系。

浙江省民政厅尚清厅长高度重视儿童福利工作,他2012年3月上任,7月就做出重大决策,率先在全国成立了儿童处,陈小德从老龄办调来担任处长。文件的理念再先进,最终也还是要落实到现实中。2013年3月,儿童处选择了海宁、温州、江山作为建立普惠型儿童福利制度试点,“海宁负责儿童福利工作的人很能干。”

2016年7月,海宁市硖石街道西山社区开展爱心教室。

海宁市荷叶村的儿童之家非常具有当地特色。

当时的海宁,儿童福利工作正开展得火热。2011年,海宁儿童福利院院长周勤在走访社会散居孤儿家庭时,发现孩子虽然有亲戚管着,但有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难以融入社会。彼时海宁的社工刚刚起步,她成立了社工组织春苗工作室,通过“与爱同行”孤残儿童成长计划对26名孤儿进行心理辅导。在项目进展过程中,他们发现还有不少孩子因为贫困或疾病处境艰难,又于2013年初启动“伴我起步”,为海宁90名11岁~16岁的困境儿童提供服务。

2013年3月入选浙江省试点、6月入选民政部适度普惠型儿童福利制度建设试点,大大推进了海宁儿童福利发展。海宁出台了《关于加快推进适度普惠型儿童福利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周勤告诉记者:“发放生活补贴,以及在医疗康复、教育、住房、就业方面的保障都写进去了。”海宁还建立了联席会议,由分管市长任组长,市府办、民政、教育等15个部门参与;市级层面依托福利院成立儿童福利指导中心,街道(乡镇)建立儿童福利督导站,村(社区)建立儿童福利督导员队伍,形成了市-街道(乡镇)-村(社区)三级网络。“我们还要求学校班主任担任督导员,再加上联席会议的抽查督导,我们形成了‘3+1+1’模式。”此外,两个机关工作人员对接一个困境儿童家庭,结对帮扶。“在结对中,机关工作人员了解了孩子的境况和需求,在制定政策时自然会考虑到孩子们。比如困境儿童每年可以享受400元交通补贴,就是他们走访以后,发现有些孩子家在村里、但在乡镇上学,一年来回的车费蛮高的。”

儿童福利不是救助

在搞试点的过程中,地方遇到的最大障碍就是困境儿童的生活保障,换言之就是钱的问题。“有了省级层面的财政认可,下面财政局的局面才能打开。”省民政厅分管领导罗卫红副厅长和儿童处不断地跟财政厅沟通,希望出一个指导性文件,理由就是“2011年的文件明确讲了要建立城乡一体化、普惠网络化、服务专业化、保障制度化的适度普惠的孤儿和困境儿童的福利体系,而福利体系的核心是福利”。

2013年,儿童处开始做困境儿童的调查摸底。9月方案做好了,重点突破对象有两类:一是事实无人抚养的儿童,一是贫困家庭的重病、重残儿童。

儿童处拿着方案不断和财政厅沟通,讲儿童福利工作的重要性。“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光靠现在的社会救助体系是能让他们吃饱饭,但儿童是要发展的,还需要满足其发展的一系列需求。”做过养老和儿童的陈小德甚至把两者对比了一番,“儿童的发展需求比老年人的需求更重要。养老是非常重要,但你们本末倒置了,人口老龄化的问题靠什么来解决?要靠儿童成长起来创造财富。”

在上级领导和财政厅的大力支持下,同意给困境儿童发生活补贴,但参照什么标准给,还是个问题。财政厅提出:“我们按照全额低保行不行?”“不行。”陈小德很坚持,参照标准之争的背后是对“儿童福利”这一理念的认知。“困境儿童的保障属于儿童福利,福利不是社会救助。所以,应该参照机构和散居孤儿的基本生活养育标准执行,而不是救助标准。另一方面,财政掏的钱其实并不多,因为大部分儿童享受社会救助,只需要补足差额。”

这场拉锯战到了第二年4月终于尘埃落定,财政厅答应了。在这次“讨价还价”中,陈小德还留了个“小心思”:“当时,我们确定的事实无人抚养的儿童的生活补贴参照散居儿童的80%,贫困家庭的重病重残儿童大概是60%。但我们做标准时候是按照100%做的。”

2014年,民政厅和财政厅共同出台了困境儿童分类保障制度,各地很快就推开了。到2015年底,困境儿童福利制度在浙江省实现了全覆盖。

海宁市硖石街道西山社区的公益活动非常丰富,建立了爱心直播间

链接社会资源

小江是个孤儿,和爷爷奶奶一起生活,因为生活贫困,奶奶从来舍不得买新衣服,所以他的心愿是给奶奶买两件新衣服。当爱心人士买了两件衣服送给奶奶时,他和奶奶感动得热泪盈眶……这个场景是海宁“微心愿”活动的一个瞬间,陈小德印象极深。

每到儿童节临近,海宁都会举办“微心愿”活动,儿童福利督导员把困境儿童的心愿收上来,发在网络上,由爱心人士来认领。孩子们的心愿有的是几块巧克力,有的是一只毛绒熊,有的是一套《十万个为什么》……但无论这个心愿多微小,实现的那一刻,他们都无比的快乐。

在陈小德看来,儿童福利指导中心除了指导、统筹当地儿童福利工作,还是汇集各方面信息的重要平台,“儿童福利督导员了解了困境儿童的信息,反馈到指导中心,中心可以利用自身的平台向社会扩散。困境儿童有什么需求,专业机构可以提供服务。”

以海宁儿童福利指导中心为例,它与多家社工机构建立合作关系,通过社会资源的链接和共享,为孤残儿童组建模拟家庭,为残障困境儿童监护人开展知识培训,与社区合作开展主题活动,提升服务成效。其中春苗工作室就以2012年“与爱同行”孤残儿童成长计划、2013年“伴我起步”困境儿童关爱社工项目、2014年“伴我成长”困境儿童抗逆力培育计划、2015年“添翼飞翔”困境儿童夏令营活动,这4个社工项目服务2653人次。

在儿童处这个层面,陈小德对社会参与抱有极高的热情。“2013 年4月,我们成立了儿童福利协会,动员社会力量参与儿童福利事业,这块我们是做得比较早的。在日常工作中,我们会有意识地引导、培育一些为儿童康复提供服务的社会组织。”

2015年,由省儿童福利协会出面申请了“添翼计划”政府购买服务的项目,贫困家庭的残疾儿童可以到儿童福利机构进行3~6个月的康复。浙江非常注重残疾儿童的福利,从生活补贴、到医保政策再到康复治疗。这与浙江省困境儿童的构成有关,残疾儿童占到困境儿童的1/3左右。浙江省困境儿童有11万余人,其中孤儿4807人,事实无人抚养儿童6636人,重病儿童1918人,残疾儿童34243人,低保家庭儿童64371人。而海宁有困境儿童202人,其中事实无人抚养孤儿10人,重残儿童77人,低保家庭儿童113人。2015年“添翼计划”在丽水市、开化县试点后,社会反响非常好。2016年,民政厅下文件推广。

2016年7月27日,海宁市困境儿童到儿童福利院参加夏令营活动,平板电脑引起了孩子们的兴趣。

意见并不解渴

2014年,有了海宁等地先行先试的成功经验,浙江省民政厅儿童处在杭州市余杭区、宁波市慈溪市等6个县(市、区)启动了第二批试点。现在,全省共有儿童福利督导员24600人,实现了全覆盖,并已有80%地区建立了适度普惠型儿童福利制度。

陈小德坦言,国务院《关于加强困境儿童保障工作的意见》对于浙江省来说并不解渴。“国务院能够在顶层设计上突出困境儿童的救助,意义是很大的。但困境儿童保障没有提钱,直接分流到救助的各个渠道了。这还是传统的救助型,还没有进入儿童福利阶段。”

普惠型儿童福利,是他们的目标。他们给省政府提交了一个文件报,题目是《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普惠型儿童福利制度建设的意见》,“同意不同意,还要看省政府的决策。”

从2012年开始从事儿童工作,陈小德说,自己对儿童的认识,特别是做好儿童福利工作的重要性,感触越来越深。“要做好这项工作,必须对它的意义、重要性要有充分认识,才能引导、影响跟政策有关的人,以及财政、各地政府、各地民政部门。”2012年,陈小德第一次与11个地市召开儿童福利工作会议,他们有些愕然:从来没有听说专门开儿童福利工作会议的。但从2015年开始,这11个市地都要开自己的儿童福利工作会了。“这项工作的重要性、意义已经被各地认同了,这是让我比较欣慰的。”

猜你喜欢
督导员海宁孤儿
刘海宁作品(一)
平凡的人 伟大的事
感染防控督导员长效管理机制在医院感染防控中的作用
社区督导员制度的建设与发展研究
天下奇观海宁潮
南宁市基层结核病督导员结核病核心知识知晓率及耐多药结核病管理态度调查
山东肥城:建立机关党建联络督导员制度
孤儿
孤儿也感到好幸福
孤儿在这里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