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技术”时代高校音乐课程发展的机遇与挑战

2016-09-18 07:19詹燕君
星海音乐学院学报 2016年3期
关键词:数字技术数字音乐

詹燕君

(赣南师范大学 音乐学院,江西 赣州 341000)



·音乐教育·

“数字技术”时代高校音乐课程发展的机遇与挑战

詹燕君

(赣南师范大学 音乐学院,江西 赣州 341000)

当前数字技术丰富了高校音乐课程资源,为教学空间的转换提供了可能,让学生的音乐学习方式变得多样化。然而,在获得便利的同时音乐课程发展也在遭遇着数字技术所带来的冲击和挑战。文章力图把握音乐课程的性质,合理分析解决技术服务与音乐课程的关系,遵循高校音乐教学的发展规律,进而厘清数字技术影响下所产生的种种教育观点和思潮。及时调整音乐课程发展策略,努力提高音乐教育者全面洞察力,更新教育理念、创新教育思维,才能真正推动高校音乐教育不断向前发展。

数字技术;信息资源;音乐课程发展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和信息技术的推广和传播,数字技术为音乐教育的变革和发展提供了技术上的支持和动力。围绕“数据”“数字”“电子”“云技术”等网络热点话题,高校音乐课程教学已被裹挟在数字化信息之中。为进一步推进教育信息化建设,《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在第十九章“加快教育信息化进程”中明确提出:“要加快教育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加强优质教育资源开发与应用,努力构建国家教育管理信息系统。”时下,网络数字化的变革以及国家政策的支持正推动教育数字技术时代的形成,置身于这样一种大环境,探索数字技术对高校音乐课程的影响,反思数字化时代技术发展与课程的关系,厘清数字技术冲击下所产生的种种教育思潮,是当前高校音乐课程改革研究不可回避的重要课题。

一、数字技术:高校音乐课程发展的机遇

作为音乐教育体系中的核心组成部分,音乐课程是课堂教学的载体与内容,它不仅代表着教学的进度和安排,同时也体现了教育理念、目标、内容、评价等要求与指向。数字环境的变化,“数字技术”的变革、云技术的运用、云课程的逐步研发与推广,都会影响传统音乐课程,并遭遇前所未有的机遇和发展,其现象表征如下:

1.音乐课程资源的丰富

近年来,较之原有课程观下所认识的传统资源,数字化信息时代的课程资源有了较大变化。就面向全球免费开放的“慕课”(MOOC)来看,它为学习者提供了诸多便利。短短几年时间,作为一种大规模网络在线课程,慕课平台的建立已经步入了我们国内的教育视野。目前,中文网站里MOOC学院是最大的中文MOOC学习社区,该网站“收录了1500多门各大MOOC平台上的课程。有50万学习者在这里点评课程、分享笔记、讨论交流”*参见:[2015-12-01].http://mooc.guokr.com/ 。。在这个网络平台中,音乐课程划分在“影视与音乐”门类下,点击链接,可以看到《昆曲之美》《音乐理论基础》《摇滚史》《音乐概论》等诸多课程。每一个课程都包含课程简介、课程大纲、课程结构、主要参考等课程相关内容。学习者只要注册、登录就能享用课程资源,不仅可以在线笔记、在线评论,而且通过在线测试可以获得相关证书。中国在线音乐学院“icanmusic随身音乐学院”也包含了众多网络音乐课程,如:钢琴、吉他、夏威夷小吉他、古筝、乐理等。除此之外,在数字技术支撑的前提下,云技术的运用使得云课堂的开发成为现实。根据课程目标和内容的要求,不同的云课程可以合理纳入不同的视频、音响等丰富的音乐教学资源。这些技术的使用方便了课程资源材料的不断充实和丰盈,无论从广度还是深度,为学生对课程的自由选择、处理和运用提供了充足的前提条件。

2.音乐学习模式的转变

传统教学中,受时间与空间的制约音乐课程学习主要是在课堂上展开,借助教材、乐谱或钢琴等教学用具,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学习。而数字技术的到来突破了时空的限制,使音乐课程资源有可复制性和通达性的特点,这必然会引起大学生学习模式的改变。特别是,当音乐教学与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等结合在一起,就可以创造性地将学习场景与现实生活相融合,为大学生提供不受空间和时间制约的学习条件。在线学习(e-learning)模式,可以拓展学生学习渠道和空间;移动学习(m-learning)模式,可以让学生在任何地点、任何时间段接受音乐教学;泛在学习(u-learning)模式,可以强调在合适的时间、地点、为合适的学习者,以合适的方式提供合适的知识,为学习者提供一种智能的、无缝的学习空间[1]。这种现实教学空间与虚拟教学空间的“双向”存在,转变了传统的音乐学习模式,使音乐课堂教学更为高效和灵动。此外,大学生也可以借助网络自由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自己喜欢的音乐课程进行学习。原本受引领的“被动式”学习模式,慢慢改变成了按照个性需求,自由选择的真正“主动式”学习方式。

学习模式的转变不仅利于促进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而且让音乐课程的选择更加人性化、合理化。

3.音乐教学技术的革新

在人类文明发展历史上,每一次技术的革新总是能够推动课程教学技术的变革与进步。过去传统教学离不开粉笔、黑板、纸张、文本等教学工具,而今信息技术发展,计算机、互联网等数字化元素促成了新的教学技术的产生。特别是,多媒体教室等基于网络而生成的远程学习系统等技术的实现,进一步说明了教学技术在课程教学中的影响作用。当前,音乐课堂运用较多的电子产品一般为音响或视频资源,而在未来课程教学中,利用各种音乐教学软件系统,教师可以随时观测或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真正动态跟踪音乐课堂教学状况。例如:目前热议的虚拟实境(Virtual Reality)技术,简称“VR”技术,就可以利用电脑模拟产生一个三度空间的虚拟世界。为使用者提供关于视觉、听觉、触觉等感官的模拟,让使用者如同身临其境一般,可以及时、无限制地观察三度空间内的事物。当前,这一技术在教育领域的使用正处于实验开发阶段。有研究者认为:

虚拟现实应用于教育是教育技术发展的一个飞跃。它营造了‘自主学习’的环境,由传统的‘以教促学’的学习方式代之为学习者通过自身与信息环境的相互作用来得到知识、技能的新型学习方式。作为传输显示信息的媒体,VR在未来艺术领域方面所具有的潜在应用能力也不可低估。……另外,VR提高了艺术表现能力,如一个虚拟的音乐家可以演奏各种各样的乐器,手足不便的人或远在外地的人可以在他生活的居室中去虚拟的音乐厅欣赏音乐会等等。*参考“网络资源”百度百科词条:https://www.sogou.com/sie/query。

可见,在未来高校音乐课程教学中,此类技术的使用能够为不同专业的学生提供不同的教学需求。如:为远程教学的学生提供生动、逼真的音乐教学环境;为提高学生音乐表演和聆听鉴赏能力而组建虚拟音乐厅(或演播厅);为培养学生教师教学技能构建虚拟实训室。虚拟教学技术可以渗透进入我们音乐课程教学的任何环节,通过虚拟现实的沉浸性和交互性,使学生能够在虚拟的学习环境中扮演一个角色,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环境中。

可见,借助数字技术的运用,这些教学技术的革新必然会优化音乐教育资源,丰富音乐教学内容、方法和手段,转变学生学习模式,从而提高我们的音乐课程教学效果。

二、数字技术:高校音乐课程发展的挑战

数字信息时代的音乐环境给我们呈现出开放、自由、多元的甚至是个性化的教育远景。新兴的技术、丰富的资源、灵活的教学模式确实会对高校音乐课程带来无限的机遇,但技术推动下的教育变革,同样也会给我们带来众多挑战。

1.技术运用对教师能力的要求

数字技术在音乐课程领域的运用和推广,首当其冲是对教师的综合素质和能力提出了挑战。例如:课程资源整合与优化,开放的课程体系设置一方面方便了学生的自主选择,另一方面是对教师的综合实力提出了更高要求。可预见未来音乐课程的发展,随着“教学云”平台的建立,必然会研发大量的“云音乐课程”。这些设计全面、系统、人性化的课程体系一旦服务于教学,将会冲击整个课程体系的建构和管理。其一,一般来说,云课程的设置需要名师主讲。一旦部分课程可以成为通用模式、固定内容设计呈现时,对主讲教师的选择将成为一种潜在竞争机制,激励教师努力提高自身专业素质与教学能力。其二,视、听、教、学一体模式容易弱化老师在教学过程的中心地位。与以往教育技术不一样的是,在云课程里数字技术的使用让音乐课堂进一步立体、直观、综合化。倘若教师把握不善,再加上引导意识薄弱,在真实教学情景中我们的课堂将会出现怎样的局面?如果教师仅仅只是起到监管、观测的作用,那现实意义中音乐教师的专业能力又从何体现?其三,面对纷杂的音乐课程资源,教师该如何结合课程教学大纲、教学目标对资源进行筛选和优化?或者说,该如何引导学生对音乐教学资源进行整合与学习?让新技术真正解放学生原本就有的学习能力和天分。特别是,针对不同教学对象的认知特点、音乐发展特征,教师如何帮助大学生学会搜索、阅读、选择、分析、判断并合理运用资源,进而有利于其音乐能力的个性发展,让音乐教学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因材施教?这些问题的存在对教师的能力提出了挑战。

可见,数字技术在音乐课程领域中的运用,不仅挑战音乐教师各方面的教学技能,而且对其综合素质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信息的轻易获取对学生音乐思维形成的影响

我们知道,音乐课程教学目标之一是培养学生的音乐思维。在著名的埃德温·戈登的音乐学习理论中,戈登认为音乐思维(Audiation)就是人在学习音乐过程中的一种音乐潜能和音乐倾向,这种思维的培养涵盖在所有音乐学习中,需要遵循一定的学习阶段和教学顺序才能逐步形成。音乐学习如同语言学习,其学习顺序代表着课程内容的进阶,同时也包含着学生音乐思维培养的递进与获得。未来虚拟空间的课堂教学,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但也给学生的“任意”学习提供了可能。一旦学生处于无监测、无评价状态,其音乐思维的培养将很难在教学情景过程中得以随机引导或动态观测。例如:在线音乐欣赏课堂中,学生面对较长的音乐曲目,往往容易受“猎奇”心理的趋势,直接点击或跳进加快欣赏速度;或者说,当面对较多曲目需要聆听是,也容易受个人喜好,自由选择片段进行鉴赏。这样一种音乐学习的随意性,打破了聆听的规律,容易影响“听想”音乐思维的培养。的确,数字技术时代的到来,面对庞大的课程资源,学生虽然可以随心所欲选择自己喜欢的音乐资源,但是过快、轻易的链接和点击,容易使学生陷入音乐感知的碎片当中。课程实施不仅仅局限于知识与技能的传递,其背后折射的是社会的变化、文化的内涵以及历史的变迁等相关内容。意义的关联、理解与深化才是课程教学内在的本质要求,但“信息狂侵蚀了我们对于意义的容纳能力,……我们逐渐习惯于抱住知识的碎片而丧失对知识后面那智慧的感悟”[2]。学生习惯了浏览式、碎片式的学习方式,必将弱化其内在音乐思维的发展。

3.数字音乐体验对大学生实践方式的影响

在未来的音乐课程领域,越来越多的音乐制作软件、音乐学习软件走入课堂教学中,这使得大学生的音乐实践与体验更为便捷和随意。当前,由CME公司研发生产的世界首创随身音乐键盘Xkey,就实现了音乐学习实践技术的突破。这些新兴研发的乐器产品一旦与相关软件技术相结合,便可以成为代替钢琴、吉他、古筝、鼓等多种乐器的演奏工具,实现音乐游戏、歌曲弹唱、音乐学习、指法练习等多种功能,更可以满足音乐制作等专业需求。从音乐体验方式来看,原本需要“拨弦”“弹奏”“敲击”的技术实践动作,通过数字技术的转换就变成了对虚拟键盘的“触摸”与“点击”了。将这些技术引入音乐课堂教学,不仅在一定程度上会改变原有的课程教学模式和方法,更重要的是对学生原有音乐实践方式产生一定的影响。

的确,数字技术让教育可以随处发生、学习可以随时进行、信息可以无缝介入,这种变革在挑战教师综合能力、学生思维及其音乐实践的过程中,必将对课程目标、内容、方法、评价乃至整个教学体系产生巨大的冲击。技术运用所带来的连锁反应如同一把双刃剑,在给教学便利的同时,也对高校音乐课程发展提出了一次又一次的挑战。

三、数字技术:对高校音乐课程发展的策略建议

如上文所述,数字技术时代为传统课程教学的发展带来契机和挑战,这是一个不可回避的现状和将来时。我们该如何顺应时代要求、及时调整教学策略,让高校音乐课程顺利转型?如何在应对不同课程模式的冲击下,找到适合自身发展的教育方式?

1.强化技术服务音乐课程的理念

历史上技术的革新对教育产生了巨大的作用,是推动教育发展的强劲助力。虽然技术促进教学是积极因素的体现,但过多依赖技术容易使音乐课堂依附技术,甚至演变成被技术所束缚的被动局面。如何有效结合数字技术解决音乐课堂中的教学需求,当前最重要的是理念超前与顶层设计,树立技术服务于课程教学的理念。“当一些概念、一些观点第一次呈现在大家面前时,带来的冲击不仅仅是‘洗脑’时的泥沙俱下,更多的应该是‘醒脑’后的深度思考”[3]。

的确,数字技术为高校音乐课程提供了众多技术服务,但其实质是服务于教师与学生的教学、服务于课程目标的进一步实施、服务于教学过程的完善与发展,从这一层面来看,不管技术如何完善、如何人性化、如何渗透,最终也只能从属于音乐课程教学的需求。正确面对技术资源带来的便利,在技术运用的过程中充分认识人的作用,协调人与技术的关系,我们才不会在教学实践中迷失音乐课程的根本目标。

2.遵循音乐课程的特殊性原则

作为一门艺术类课程,音乐学科的特点决定了音乐课程的特殊性,与其他门类学科不同的是,音乐教学特别强调过程。“音乐是时间的艺术、音乐是听觉的艺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展现音乐的美,融入学生的感性体验,引导学生在过程中感受音乐、参与音乐,这些决定了音乐课程的本质具有较强的实践性、操作性以及即兴性的特点。美国著名音乐教育哲学家戴维德·埃利奥特在他的专著《音乐的种种问题:一种新的音乐教育哲学》中认为,音乐课程就是一种实践性教学过程。回归音乐课程的本质,就是要凸显音乐教学的实践过程。这种实践参与并不仅仅是知识点的讲解和罗列,更应该是基于一种变化、即兴、创造的过程,需要教师与学生互动,或加以学生之间的配合协作来共同完成。正因为强调过程学习,所以在音乐课堂中零距离的实践合作,现场的音乐活动参与,不仅有助于学生内心体验的升华,更利于学生创作灵感的发挥。

虽然先进的数字技术为远程教学提供了可能,但就音乐课堂效果来说,立足于人与人、面对面的灵动课堂教学,其优势远远大于人对机、人对网的虚拟课堂教学。特别是面对音乐技能技巧教学中的默会知识传递时,教学“场”的效应是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领悟和对技术的掌握。这点恰恰说明了,在音乐表演、示范、讲解等实践过程教学中,更需要教师在现场情景中的智慧参与和策略判断。数字技术为高校音乐课程提供了诸多便利,在利用技术时,我们往往容易忘记当初使用技术的出发点,反在课堂教学中被技术所束缚,在技术使用中迷失方向。湖南师范大学张传燧教授曾指出,“生为本、学为主,课程应该回归原点——那就是对人的教育,无论课堂如何翻转、信息技术如何使用,都要回归对人的培养”*引用自第九次全国课程学术研讨会自由讨论。。高校音乐课程要回归到人的培养,就必须遵循音乐课程特殊性的原则,关注音乐学科本体教学规律,才能真正达到音乐教育的终极目标。

3.及时调整音乐课程教学思路和策略

面对数字技术时代的到来,合理利用丰富的网络教学资源、网络技术手段,才能提高教学效果。因此,高校音乐课程改革需要结合信息时代的发展,进行相应的策略调整。

首先,可以利用网络课程资源优化高校音乐课程体系,完善课程设置。除了传统的音乐理论、音乐技术与实践课程外,学校可以引入部分优秀的线上云课程充实为选修课,提供给大学生进行自由选择。或者说,高校结合自身的教学情况,利用学校云平台,自行设计云课程体系,创立音乐课程资源库,从而丰富原有的常规课程架构,使线上和线下课程教学有机结合。其次,充分利用数字化技术拓展音乐教学空间,丰富课程教学方法和手段。传统教学模式下,音乐教学空间是由教育者、受教育者以及特定教学场所三者所共同构成。在真实环境下,教师“教”、学生“学”,大部分以面对面的形式“一对一”或“一对多”进行课堂教学以及学习互动。然而,当音乐课程教学与云技术、云平台等相结合时,音乐教学空间也会随之转换。线上课程为音乐教学提供了虚拟空间,课程实施环境自然可以在现实与虚拟空间之中灵活转移,例如:课堂讲授前,学生根据视频提前预习,可以于任何一时段在网络上了解课程内容,此时教学空间在网络;当学生带着问题参与课堂教学时,此时师生所处的教学空间转为现实;课后复习或巩固阶段,教师可以根据课堂情况进行作业的布置,此时又可以借助网络虚拟空间进行课后完善与教学提升。伴随着教学空间的转换,教学内容将得以丰富,教学方法和手段可以多样化。再次,从多元的角度完善课程教学评价体系,凸显个性化教学评价方式。数字技术下的高校音乐课程改革,需要强化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动力,有了个性化的教学方式,就更应该注重人性化的教学考核方式。在技术方面,我们可以借助先进的观测平台,适时、随机跟踪教学过程,灵动评价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反应、配合与实践参与效果。评价体系的合理以及评价方式的客观,可以提高教学效果,推动音乐课程教学顺利前行。

另外,数字技术时代的高校音乐课程发展,对课程的管理者、制定者,包括授课教师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有效运用数字技术服务于课程教学?如何兼顾个性化培养,设置合理的课程模块?如何进行线上教学评价?如何跟踪大学生的音乐自主学习?诸如此类的问题,都有待于我们提前设想和思考。

结 语

音乐课程是音乐教学内容的载体,也是音乐教育的主题与核心,课程变革和发展牵动着教育的未来走向。置身于数字信息时代,高校音乐课程教学领域已经无法避免数字技术对其传统课程的影响,这是一种机制和动力,同时也是一种挑战和冲击。及时审视数字化教育课程的发展,并不是唯恐其取代传统意义的音乐课程教学,而是提前预判未来教育的发展方向,避免在信息时代迷失我们的课程目标与教育宗旨。这需要及早厘清思路、提前预设,正确理解信息技术给音乐课程带来的意义,合理掌握数字技术在课程教学中的运用。与此同时,及时调整音乐课程发展策略,努力提高音乐教育者与课程管理者的全面洞察力,更新教育理念、创新教育思维,才能真正推动高校音乐教育不断向前发展。

[1]魏雪峰,张永和,魏志慧.从数字化学习到泛在学习的转变:访国际知名教育技术专家金书轲教授[J].开放教育研究,2012(2):4-8.

[2][美]迈克尔·海姆.从界面到网络空间:虚拟实在的形而上学[M].金吾伦,刘钢,译.上海: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2000:9,2,18,59.

[3]魏忠,何立友.大数据:开启面向未来的教育革命[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13(10):15-17.

【责任编辑:胡娉】

《音阶的另类计算》一文勘误

本刊2016年第1期第82-90页刊载戴念祖的《音阶的另类计算》一文。该文排版过程中错讹、误植多处。特此更正,请读者原谅。

1.第84页第9、11-15行中的“-1”是幂指数,不是乘数。应将其中的“3/2 -1”改为:(2/3)-1;

2.第85页表2中音阶G,A,B,C1的数学公式,其数字都不是乘数,而是幂指数。如

“M2ms”应改为M2ms,“ M2m2s”应改为M2m2s, 等等。请读者照此改正;

3.第86页第3行 “18/17-1.05882353” 应改为18/17 =1.05882353;

4.第86页第4行的数学公式应当删除,改为:“等程律的半音是 1.05946309,准确地为100音分”;

5.第88页表5应当如下:

表5等程律的第二种计算法

6、 第89页第5、6行公式误,应改为:

k5= G:C = q-5:1/2 = 2q-5=q7

k4= F:C = q-7:1/2 =2q-7=q5

第6行右边一公式,其k4改为k4

2015-12-23

詹燕君(1977-),女,广西武鸣人,文学硕士,赣南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音乐教育研究。

10.3969/j.issn.1008-7389.2016.03.014

J607

A

1008-7389(2016)03-0144-06

猜你喜欢
数字技术数字音乐
答数字
浅析产业化模式对中国动画发展的重要性
数字媒体艺术在虚拟展示空间中的应用探究
数字技术在工业电气自动化中的研究应用
工业自动化中数字技术创新应用
数字看G20
音乐
成双成对
数字变变变
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