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淑娟 孙 梅(大连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辽宁 大连 116001)
舒适护理干预在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护理中的效果观察
杜淑娟 孙 梅*
(大连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辽宁 大连 116001)
目的 探讨舒适护理干预在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护理中的效果观察。方法 将2014年4月至2016年4月在我院心内科治疗的100例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我院心内科心力衰竭患者的护理常规)的方法,观察组采用舒适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后的生活质量、心理状况、护理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护理后躯体功能改善、睡眠质量、日常生活能力等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后SAS、SDS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率为9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舒适护理干预在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护理中效果显著,能够满足老年人护理需求,提升护理质量,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老年慢性心力衰竭;舒适护理干预;效果观察
慢性心力衰竭是临床老年人常见的心血管疾病,这是由于老年人本身的身体功能退化以及受各种不良因素影响,心脏功能严重下降,导致心室长期容量负荷过重,心脏射血能力减退,心排血量降低而发。本病在老年人中的发病率高达1.3%~2.1%[1],且病死率较高,因此临床对本病的治疗和护理十分重视。老年人与其他人群相比,具有个体耐受力差、治疗依从性差以及心理承受能力差的特点,一般的护理模式已无法适应。舒适护理作为一种关怀护理,以患者的身心舒适为目标,使其在心理、生理、灵性上达到最愉悦的状态,具有明显的护理优势[2]。本研究应用讨舒适护理干预在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护理中,取得了良好的护理效果,现具体汇报如下。
1.1一般资料:将2014年4月至2016年4月在我院心内科治疗的100例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50例,男29例,女21例,年龄61~89岁,平均年龄(73.4+3.6)岁,病程3~7年;对照组50例,男32例,女18例,年龄60~92岁,平均年龄(74.1+3.9)岁,病程2~8年;所有患者均符合慢性心力衰竭诊断标准,经心电图、心超检查确诊;其中左心衰竭62例、右心衰竭21例、全心衰竭17例;按心功能分级,Ⅱ级37例、Ⅲ级42例、Ⅳ级21例;排除有其他心脑血管疾病以及合并肝肾功能障碍者;比较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心力衰竭部位、严重程度等无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
1.2舒适护理干预方法:①病情评估,制定护理方案。患者入院后对其个人情况进行全面评估,内容包括基础疾病、药物使用情况、家庭情况、生活习惯、心理状态等,根据个体化差异情况制定舒适护理方案。②病房环境舒适护理。给患者营造一个干净、整洁、温馨的病房环境,保持适当的温度、湿度,经常开窗保证室内空气流通,减少不良气味的产生;医护人员进行医疗活动时应保持动作轻柔规范,减少噪音对患者的影响;规定探视时间,规范陪护制度,维护好病房秩序[3]。③治疗舒适护理。本病患者往往伴随水肿、气喘等症状,护理人员应及时调整患者体位,可实行半坐卧位护理,调整床头高度,以患者舒适为宜;对于需吸氧的患者,根据缺氧程度合理调节氧流量,肺心病患者需持续吸氧,不得擅自停用或调节氧气流量;及时给患者吸痰,护理人员可轻拍患者背部,促进痰液排出,必要时可使用雾化吸入促进拍痰,使其保持呼吸道通畅;心电监护患者身上需连接多根导线,尽量避免或减少多导联线对患者的缠绕及体位的影响;采用注射泵治疗的患者,应加强巡视,每30 min协助患者变换体位,注意注射处有无不适,是否有渗漏及肿胀;准确记录每日液体的出入量,控制输液速度,防止急性肺水肿;注意是否有药物不良反应及并发症发生,注意病情变化,一旦发现病情恶化征兆,立即通知医师处理[4]。④心理舒适护理。本病病程长、需长期治疗、预后较差,患者的心理压力较大,容易产生焦虑、抑郁、无助等心理问题。加之长期住院,与亲人朋友的交流变少,更容易胡思乱想,精神焦虑、恐惧的问题更为严重。护理人员应充分了解患者的顾虑,鼓励其说出心中真实的想法,宣泄不良情绪,给予心灵的抚慰;并积极宣导疾病知识,引导患者走出思想误区,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提高治疗的配合度。同时鼓励患者家属参与到患者心理护理的过程中来,使其体会到家人的关怀与温度,增加心理舒适度[5]。
1.3观察指标:观察两组护理后的生活质量,内容包括躯体功能改善、睡眠质量、日常生活能力,每项满分10分,得分越高则表示效果越佳;采用SAS、SDS评分来评估患者护理后的心理状态;统计分析护理满意度,分为非常满意、满意、一般、不满意。
1.4统计学分析:统计学软件采用SPSS13.0版,组间计量数据采用(±s)表示,计量资料行t检验,计数资料行χ2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两组患者护理后生活质量比较:见表1。观察组护理后躯体功能改善、睡眠质量、日常生活能力等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两组患者护理后生活质量比较(分,±s)
表1 两组患者护理后生活质量比较(分,±s)
注:*与对照组相比,P<0.05
组别 例数 躯体功能改善 睡眠质量 日常生活能力观察组 50 9.1±0.6 8.9±0.8 9.3±0.5*对照组 50 7.8±1.2 7.2±1.5 7.6±0.9
2.2两组患者护理后心理状态比较:见表2。观察组护理后SAS、SDS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2 两组患者护理后心理状态比较(分,±s)
表2 两组患者护理后心理状态比较(分,±s)
注:*与对照组相比,P<0.05
组别 例数 SAS SDS观察组 50 51.2±4.4 50.6±3.8*对照组 50 66.3±5.6 64.7±4.9
2.3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比较:见表3。观察组护理满意率为9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3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比较(n,%)
舒适护理干预涵盖了患者住院期间的全方位护理,不仅要求在治疗的过程中进行护理,而且在非治疗期间也应融入护理内容,使护理得到延伸,尽可能的想患者所想,提供多层次、多元化的护理,提升舒适护理服务质量[6]。舒适护理干预注重个体化、舒适性的护理模式,较为符合现代护理的要求,利于患者心身状态的恢复,效果显著。在今后的护理工作中,护理人员应继续扎实学习专业知识,提升护理技能,有意识的探索舒适护理的临床实践,满足患者护理需求,力求展现护理最高价值。
[1] 占艳.舒适护理干预在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护理中的观察与体会[J].基层医学论坛,2015,19(10):1407-1408.
[2] 吴绮华.舒适护理模式在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应用效果分析[J].中外医疗,2012,31(35):157-158.
[3] 李戬辉.舒适护理在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杂志,2015,3(32):151-152.
[4] 朱芸.舒适护理干预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生活质量的护理效果[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3,7(15):210-211.
[5] 韩秀艳.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舒适护理的效果分析[J].医学信息,2011,24(3):1313-1314.
[6] 潘永华.舒适护理在老年慢性心力衰竭中的生活质量和心功能效果分析[J].中外医疗,2012,31(8):8-9.
R473.5
B
1671-8194(2016)22-0256-02
E-mail: 81529334@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