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丨记者 程朔 实习生 丁悦芳宁
北大国际关系学院硕博士研究生实践小组一行赴巴林右旗捐献图书献爱心 考察教育献建言
作者丨记者 程朔 实习生 丁悦芳宁
座谈交流
6月20日至21日,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的硕博士研究生实践小组一行20余人,来到内蒙古自治区巴林右旗大板镇的大板四中,为校阅览室送上了近千本图书及一批文体生活用品和教学用的电子产品等。并在大板镇开展了边疆多民族区域基础教育调研活动。
此次活动,实践小组一行与大板四中师生、蒙古族老师、当地干群开展了交流座谈,参观了蒙古族小学,欣赏了民族传统歌曲,使小组团员们对我国边疆多民族区域基础教育政策、教学现状有了进一步的了解,特别是对大陆农、牧村发展新气象有了新的认识。
该活动由北京大学第17届支教团内蒙古分团组织,由团员、台籍博士生张立齐倡议发起。团员中既有台籍生,亦有来自海外的留学生。
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巴林右旗是国家级贫困县,大板四中是由原6所苏木区(乡村)学校整并而来,是旗内生源经济条件较差的学校,文体设施还不充足,体育场还未覆盖,图书系统未完善,各类教学器材缺乏,尤其是缺乏计算机设备。
此次实践小组一行为大板四中带来了捐赠物资。其中,图书900余本、衣物200余件套、亚马逊电子阅读器10件等。这些图书和用品都是该校目前极为缺乏的。这次捐赠犹如雪中送炭,受到了学校师生们的欢迎。
此前,在支教期间,张立齐发现,大板四中的办学条件还有很多方面需要进一步提高,这里的学生有很多来自于不太富裕的家庭。为了让“自己的”学生都能有一个更好的学习生活条件,他在完成教学任务之余,联络北大的热心同学一起,用了近半年的时间在校园里、社会上进行募集。这次募集就得到了该院赴内蒙古赤峰大板四中社会实践小组、西部愿望教育促进会、董妈妈基金会、中华青年发展促进会及一些个人的支持。
捐赠活动还举行了仪式。实践小组领队海泽龙与施润茜两位老师在致辞中勉励大板四中学生刻苦学习,通过更多阅读来拓展自己的视野,并代表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提议,建立与大板四中长期定向的交流与实践合作。大板四中校长焦志远代表校方表达了深深的感谢,并庄重承诺,保证捐赠物资将100%用到孩子们身上。
仪式上,北大支教团的代表孙琪松、武月、戴月、张立齐等也表达了对各方面捐助的感激之情,并倡议以支教团工作为基础组建内蒙古第一个初中的电子阅读室,让孩子们不受书本资源的制约,可以通过互联网选择有兴趣的阅读。
捐赠仪式后,实践小组一行与大板四中师生开展了交流座谈活动。
首先,实践小组一行分成几个小组,每一组由二三名团员组成,到初一年级和学生进行座谈与交流。并通过给同学们上课,传播知识。由于实践小组一行同学中有来自美国、日本、韩国、阿富汗等国的留学生,所以,他们不仅给孩子们带来了外部世界的知识,同时也加深了外国朋友与中国人民的友谊。阿富汗的罗明和小朋友进行了短暂的足球交流,日本的天地西伦和小朋友讨论了中日动漫。在班级座谈结束后,孩子们依依不舍,纷纷与同学们留下签名,条件好的还交换了微信。
随后,在学校会议室,实践小组一行与大板四中师生展开了讨论。讨论集中围绕农牧乡村教育工作、边疆多民族区域孩子的内心世界等问题,同学们都阐述了自己的观察与观点。这些思想交流与宝贵的建议,为大板四中提高教学办学经验提供了学习借鉴的基础。同时,讨论会也让实践小组的团员们,对边疆多民族区域基础教育产生深刻的理解与认知,也对中国教育事业有了一个全面的深入了解。
当晚,在大板四中食堂还举行了别致的“晚宴”。实践小组的北大同学们亲身体验到了北大支教团成员曾经介绍的“咸菜文化”,他们一边品尝着这“咸菜文化”的特色,一边听大板四中的老师们介绍赤峰、巴林右旗的历史文化、经济社会及当地扶贫攻坚工作的发展状况。席间,支教团成员张立齐与来自美国的蔺睿、大板四中的校长合唱的一首《鸿雁》,将这场别致的“晚宴”推向了高潮。
第二天,在大板四中老师的带领下,实践小组一行开始了此次的基层乡村建设调研行。
调研以大板镇为中心,往巴林右旗北边的索博日嘎苏木和东边的宝日勿苏进发。在草场的羊肠小道上前行的过程中,大板四中的陈新军老师热情地向同学们介绍了当地群众的生活及当地经济发展状况。巴林右旗最北边的赛罕乌拉自然保护区,是联合国认定的自然保护区,有着非常漂亮的低树丛林,这对于在京学习的同学而言,如同发现一块新大陆一般,大家被大自然的美景给深深吸引住了,一路的疲劳早已被抛到脑后……
经过3个小时颠簸的车程,实践小组一行终于到达了宝日勿苏。在这里,实践小组一行考察了宝日勿镇,并与当地政府人员、蒙古族老师开展了文化交流,参观了蒙古族小学,欣赏了当地民族传统歌曲。在与当地地方政府有关人员和与当地群众进行交谈座谈时,同学们深受鼓舞,不仅觉得这才叫接地气,而且对基层教育和农村脱贫工作有了更加具体的了解,尤其是对台湾同学而言,对祖国大陆农、牧村发展的新气象更加有了新的认知。当然,同时也让外国小伙伴们对中国的文化有了亲身的体验。
“此次活动,使我们这些在大都市里就学的莘莘学子们对基层、土地、边疆等有了进一步的感性认识,拉进了城市与乡村的距离。同时,也在考察中,感受到基础教育在农田、牧场、乡村是多么的重要,而这更加深了我们这一代青年人的社会责任感。”此次活动的发起者张立齐由衷地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