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南》背景下律动教学的“探美之旅”

2016-09-15 08:38浙江省象山县滨海幼儿园鲍斐丹
当代学前教育 2016年1期
关键词:律动指南经验

■ 浙江省象山县滨海幼儿园 鲍斐丹

《指南》背景下律动教学的“探美之旅”

■ 浙江省象山县滨海幼儿园 鲍斐丹

“每个幼儿心里都有一颗美的种子。”这是《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后简称《指南》)中“艺术”领域的开篇之语,此语看似普通,却蕴含深意。幼儿园律动教学育美怡情,深受幼儿喜欢。然而在实践中,教师却极易忽略对幼儿心中那颗“美的种子”的呵护,造成幼儿对律动之美的感受缺失。那么,如何探寻其中的美好体验呢?

一、唤醒“美”——点燃律动教学的学习激情

《指南》指出:“要充分尊重和保护幼儿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因此,我们需要唤醒幼儿心中“美”的种子,激发学习激情。

1.发现美的事物,积累感性经验。

大千世界,律动之美无处不在,缺少的是发现。《指南》指出:“要和幼儿一起发现美的事物的特征,感受和欣赏。”

去哪里寻找 有什么意义捕捉生活中的律动之美:感受动物灵活舒展的动作、树叶飞舞的运动轨迹、海浪的翻腾起伏等;发现人们劳作的动作、运动的力与美等。美源于自然、源于生活,利用出游、散步、参观等,走进自然,观察生活,积累律动学习的丰富经验。欣赏作品中的律动之美:欣赏多样的音乐作品、舞蹈律动演出;观看或参与传统民间艺术和地方民俗活动,如皮影戏、戏曲、少数民族歌舞等。艺术是相通的,欣赏艺术作品,走进多彩审美世界。

多样优质的音乐活动让幼儿获得有益经验,为律动学习奠定基础。去哪里寻找 有什么意义领略教学中的律动之美:提供优质的音乐教学活动。

2.呈现美的音乐,诱发内在动机。

《指南》关注幼儿对音乐的感受与体验。律动教学中,美的音乐是点燃学习激情、诱发学习动机的前提。美的音乐该如何有效呈现,也极有讲究。

有哪些呈现方式 案例说明整体式呈现:用于结构简单、重复,以感受一种音乐形式(强弱、风格等)为目标的音乐作品。《小松鼠进行曲》重在感应八拍乐句,可结合秋游路线训练、采果子游戏等多次完整呈现。分段式呈现:用于结构复杂、认知及技能要求较高的作品。《清洁扭扭扭》具有动感诙谐、流畅连贯、柔和明快的特点,分三段呈现拖地、刷马桶、擦玻璃的情节。对比式呈现:用于感受、辨别、表现音乐形式对比性(强弱、快慢等)为目标的活动中。《兔子和乌龟》《高人和矮人》等,可在玩乐中对比感受并分辨音乐的高低、快慢、强弱等特点。留白式呈现:用于运用视觉、动作、语言、情境等不同方式个性化呈现的作品。《恰恰恰》以富南美风情的音乐节奏进行角色扮演和场景烘托,大胆留白,自由创编。

3.实现美的链接,点燃参与激情。

为了让幼儿在经验与作品间架起“见到”音乐、“读懂”音乐的“桥梁”,教师需做全息思辨,实现美的链接。以《鹬蚌相争》课例加以说明。

从哪些经验入手 怎么进行链接音乐特点的经验链接课前学习其他“ABC”曲式的相关课例。角色特性的经验链接提前观看《鹬蚌相争》动画片,了解情节、含义及动物外形特征等。游戏方式的经验链接事先观看手型舞的表演视频,积累感性认识,激发用手舞蹈的兴趣。现场调控的经验链接根据经验对座位间距进行调整,避免表演时发生意外。

二、表现“美”——关注律动教学的品质培养

《指南》强调良好学习品质的培养。为了让“美的种子”开花结果,可从以下方面突破:

1.选择美的路径,引发自主学习。

一是引出作品,初步感受,自我认知。借助谈话、诗歌、故事、图片、动画等形式引题激趣,形成初步认知,如《小老鼠和泡泡糖》以故事“小老鼠乘妈妈午睡溜出家门,忽然它踩到了泡泡糖……”引发想象,初步认知。二是细读作品,解决重点,自我表现。可利用图片、图谱等,结合幼儿经验进行乐句乐段分析,尝试理解音乐、创编动作等。三是领会作品,创造提升,自我发展。由于自我享受性体验才是最好的结束性体验,因此该环节中常通过同伴共舞、师生共舞等形式将快乐体验最大化。

2.选用美的方法,引发大胆探索。

有何方法 案例说明音画结合法:指运用图画、动画、图谱、录像等方式展现作品,将抽象的音乐直观形象、风格统一地再现。《毛毛虫和蝴蝶》合乐播放毛毛虫爬行视频;《鹬蚌相争》图谱中“○~~~”是蚌跳舞,“∠∠∠∠”是鹬玩水,“~~”是鹬飞翔等,有效降低难度,调动感官。

有何方法 案例说明音语结合法:通过语言支持、故事讲述等方式展现作品。《鹬蚌相争》以查看多版故事稿和动画片、自创配乐故事等形式,将隐性教育要求融于显性语言环境。音境结合法:以游戏情境、角色扮演、道具演示等方式,使幼儿在音乐和情节、角色间建立联系,再现作品。《帽子恰恰恰》从传帽子游戏到拿帽幼儿当首领,道具贯穿始终;《鹬蚌相争》运用海浪打造登台般的仪式感。

3.选编美的动作,触发艺术创造。

艺术教育家滕守饶说过:“创造不可能无中生有,而只能‘有中生有’。”因此,律动的动作学习中应关注:观察和学习同步、模仿和创造互通、动作与情感共鸣。如《鹬蚌相争》中,通过视频引出“谁能用手来表演鹬和蚌?”“鹬玩水、蚌跳舞怎么做?”等有效讨论,之后幼儿进行模仿与创造,激发美的情感激荡,呈现美的形象动作,使动作与情感达成共鸣。

三、解读“美”——珍视律动教学的多元体验

《指南》强调幼儿多元表现,萌发多种多样的情趣。在《指南》引领下,我们调整互动模式,珍视幼儿多元体验。

1.释放美的自我,促进个性的发展。

《指南》指出要“尊重幼儿的个体差异。“一百个孩子有一百种语言,一百种可爱”,教师要活用“边学边赏”“边玩边说”等对话模式,机智退位,成就幼儿“自我的释放”,并通过相机、摄影机记下精彩瞬间或教学过程,在课中或课后交流展示,引发个性表达。

2.寻找美的互动,体会合作的乐趣。

《指南》强调同伴交往。教学中,教师需从指导者调整为参与者,再到观察者,逐级递减。幼儿则从参与者变为合作者,到主导者,逐级递增。如《鹬蚌相争》中幼儿与同伴共演“鹬”和“蚌”诠释情节,体会合作的乐趣。

3.营造美的氛围,感受表达的快乐。

《指南》重视学习氛围的营造。我们不能为追求律动教学的“完美”结局而扼杀童真童梦,应让幼儿从“被动接受者”转为“主动表达者”,将“教师评价幼儿”转为“幼儿评价自己”,通过开放式、引导式提问,如“你喜欢哪个动作?为什么?你来试试吧?……”这样的问题引导幼儿思考与表达,打造乐学课堂。

艺术之路,永无止境,律动教学,上下求索……为不断在幼儿心中播撒美,我们需继续践行《指南》精神,顺应幼儿天性,珍视多元体验,才能真正探寻律动之美,点亮孩子的美好童年。

猜你喜欢
律动指南经验
作 品:景观设计
——《光影律动》
2021年第20期“最值得推广的经验”评选
“律动世界”展览全接触
律动之美
“三个经济”律动
经验
2018年第20期“最值得推广的经验”评选
指南数读
论碰撞的混搭指南
当你遇见了“零经验”的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