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淑华齐冬梅
提升领导干部科学素质的几点思考
李淑华齐冬梅
提升领导干部科学素质是推进我国科学发展的重要保证,是“提高领导决策能力、理论联系实际、深化改革、促进发展”的重要前提。通过调查实际案例,对领导干部队伍科学素质的现状及原因进行分析,探索提升领导干部科学素质的方法和途径。
领导干部;科学素质;现状分析;方法途径
在科技日新月异、网络迅猛发展的今天,领导干部科学素质已经成为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先进生产力的核心要素之一,成为影响社会稳定、国计民生和生活品质的直接因素。不断提升我国领导干部的科学素质,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高党的执政能力,推进社会稳健持续发展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一)目前领导干部科学素质的总体状况较好,但仍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我们对某市现任局处级领导干部进行了科学素质调查。案例一:对于二氧化硫排放主要来源的问题,有35.57%的人选择了错误的答案;6.70%的人选择了“不知道”。对于“循环经济的原则是什么?”这个问题,仅有54.12%被调查的领导干部选择了正确的答案。“二氧化硫排放源”和“循环经济”是国务院下发的2010年我国“节能减排”主要目标和要求中涉及的科技知识概念。领导干部不清楚这些概念的含义,就很难对“国内生产总值能耗降低20%左右”“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10%”等约束性指标有客观的认识;不了解“循环经济”的基本原则,则难以对这项“节能减排”的重要措施所涉及的管理、制度、产业等相关问题有深入的了解。
案例二:对于“在我国,专利分为发明、实用新型、外观设计和固定构造四种”这个判断正误的问题,有40.72%被调查的领导干部选择了错误的答案;17.53%的人选择了“不知道”。这说明超过五分之三的领导干部,对于我国的专利法不够清楚,还不能从“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高度,对为什么创新和怎样创新有一个认真的思考。对“恩格尔系数越小,说明生活水平越高”这个判断正误的问题,仅有43.30%的领导干部选择了正确的答案;而有4.12%的人和52.58%的人,分别选择了“不知道”和错误的答案,这说明大部分领导干部对测量人民生活水平的常用方法不了解,对我国人民的生活水平目前的差距是多大、问题是什么、发展目标是什么还没有客观的判断。对“科学决策的民主化意味着民主选举与言论自由”这个判断正误的问题,仍有10.31%的人选择了错误答案,说明少数领导干部缺乏基本的科学决策知识。专利法、恩格尔系数和决策的民主化,是与当前经济社会发展密切相关的横向知识。缺乏这些知识,会限制领导干部的视野,影响对形势的正确判断。
(二)部分领导干部对于传统科学思维的理解与运用能力较好,而对于系统思维、创新思维、网络思维等近代科学思维方法的理解与运用能力比较差。
案例三:调查显示80.11%被调查的领导干部,能够运用逻辑推理的方法得出测试题的正确答案。11.29%被调查的领导干部能运用系统科学的方法处理测试题中的问题;88.71%均按照传统思维方法对问题进行处理。这说明部分领导干部对于一些科学方法的运用还存在差距。系统思维是按照客观事物本身的系统性,从整体与部分、部分与部分、整体与环境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和相互制约关系中综合地考察和研究问题,以达到最佳处理方案的思维方法。领导干部只有运用系统思维原理来解决协调工作中的问题,才能将各个方面的关系与利益统筹协调起来,处理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诸多矛盾,按照科学发展观所提出的“全面发展”和“统筹兼顾”的要求推进各项事业的全面共同发展。
案例四:在对综合网络数据分析能力测试中,我们给出了一组中国与国际先进水平能源消耗的网络比较数据,要求被测试者根据给出的数据,对我国能源状况进行判断并得出结论。结果只有44.62%被调查者选择了“我国节能潜力大”这个正确答案,而超过一半的人分别选择了“我国能源消耗量大”和“我国能源安全问题大”两个不确切的答案。这说明部分领导干部对于利用网络数据分析方法的运用水平还有待提高,对于“单位”数值与“总体”数值反映客观事实的区别认识不够清楚。造成问题的原因有两个方面:一方面,领导干部缺乏对科学技术知识的自觉学习和捕获;另一方面,各级党校、行政学院等干部培训机构,没有将提升干部科学素养予以重视。
科学方法是认识、解决问题的方式、途径和手段,运用科学方法和手段,是把握发展方式的有效工具与锐利武器。一方面,能够为决策提供更加全面和精准的依据;另一方面,能够使主观决策更贴近客观事物变化的规律。因此,科学方法是保障决策科学性的重要途径。
(一)从个人认识水平、树立理念方面分析。第一,要求领导干部在制定发展规划时自觉树立全面发展的理念;在形成决策的过程中有宏观的战略思维;在处理社会矛盾、推进社会和谐的实践中坚持以人为本;在价值取向上有正确的政绩观念。第二,树立科学的学习观。坚持学习是为了进步和发展,鼓励通过各种方式、方法、途径,对有利于提高自身科学素质的知识和技能,进行全面学习和深入思考。第三,树立“三人行,必有我师”的理念。领导干部应深深地扎根于人民群众之中,虚心地向周围人学习,向广大人民群众学习,向丰富的实践生活学习。只有这样才不会脱离群众、脱离实际,才能永葆谦虚谨慎的平常心态,博采众长、集思广益。第四,树立“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的理念。①通过科学的学习来提高领导干部认识事物、分析问题、判别真理的能力,服从真理、坚持真理,改变盲目服从的心理和行为模式,始终保持共产党人的蓬勃朝气、昂扬锐气和浩然正气。第五,树立“温故而知新”的理念。②知识是一个逐步积累的过程,需要不断地巩固。领导干部对自己的工作要经常反思和总结,对新知识的学习要根据工作的需要有所选择和侧重,对所从事的行业知识要尽量做到学专、学精、学深。同时,对与工作相关的知识要广泛接触,做到博学多才。
(二)从组织考察、落实制度方面分析。第一,提升领导干部对科学素养的高度重视。缺乏必要的科学素养,就无法应对当今信息网络社会的各种挑战,难以担负起科学决策的重任,时不待我、责任重大。第二,各级组织部门要将科学素养作为考察领导干部综合素养的重要方面。形成制度,定期对干部科学素养进行测评,确定提升干部科学素养的内容和方向,有计划、有目的地为考察提供依据。第三,充分利用党校、行政学院等干部培训主渠道的作用,加强领导干部科学素养的培训。将领导干部科学素养纳入干部培训的正式内容,通过建立相应的教研部门、培训师资队伍、教材建设等措施予以保障。第四,党校、行政学院等干部培训机构,应密切结合当前形势与任务要求,对领导干部进行生态环境、高新技术、网络平台、大数据、互联网等纵向与横向科学知识的培训,重点进行系统科学、信息科学、协同科学、创造科学以及统计科学等科学思维与科学方法、手段的培训;结合未来一段时间内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任务与目标,对领导干部科学素养进行培训。第五,创新领导干部科学素养培训的方式,与其他培训内容有机结合起来。在进行科学知识与科学方法培训时,注重对领导干部科学精神和心理素质的培养,在调查研究的实践中亲身体验、认识、把握和磨砺求真务实的科学精神和过硬的心理素质。
(三)从技术管理、领导体制上分析。第一,适应互联网的发展方向,完善互联网领导体制。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后,习近平同志在《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议》的说明时表示,“从实践看,面对互联网技术和应用飞速发展,现行管理体制存在明显弊端,主要是多头管理、职能交叉、权责不一、效率不高。同时,随着互联网媒体属性越来越强,网上媒体管理和产业管理远远跟不上形势发展变化”。③特别是面对传播快、影响大、覆盖广、社会动员能力强的微博客、微信等社交网络和即时通讯工具用户的快速增长,如何加强网络法制建设和舆论引导,确保网络信息传播秩序和国家安全、社会稳定,已经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现实突出问题。因此,亟需各级领导干部增强网络意识和科学素质,有针对性地应对和解决。第二,做复合型人才,一专多能。领导干部如何通过提升自身科学素质推进中国成为“网络强国”?在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上,习近平同志表示,“建设网络强国,要有自己的技术,有过硬的技术;要有丰富全面的信息服务,繁荣发展的网络文化;要有良好的信息基础设施,形成实力雄厚的信息经济;要有高素质的网络安全和信息化人才队伍;要积极开展双边、多边的互联网国际交流合作”。④要抓紧制定立法规划,完善互联网信息内容管理、关键信息基础设施保护等法律法规,依法治理网络空间,维护公民合法权益。要把人才资源汇集起来,建设一支政治强、业务精、作风好的强大队伍。各级领导干部肩负着培养造就世界水平的科学家、网络科技领军人才、卓越工程师、高水平创新团队的艰巨任务,因此更加需要提升自身的科学素养。第三,随着以网络决策和网络管理为导向的网络经济时代的到来,现代领导干部所面临的工作日益广泛而复杂,因此,必须具有丰富渊博的文化知识、合理的知识结构以及获取网络新知识的能力,还要熟练地掌握和具备一定的科技知识、网络技能和科学精神,才能更好地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不断适应现代领导工作的需要。第四,保证经济社会沿着正确的方向、按照科学的方式发展,关键要靠各级领导干部的科学决策。掌握科学方法是领导干部科学决策的基本保障。领导干部只有按照科学的思维方式、运用科学的方法和手段,才能充分把握事物发展的规律,保障决策的科学性。
[注释]
①《管子·牧民》。
②《论语》。
③关于《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说明,新华社北京11月15日电。
④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2014年2月27日。
(中共天津市委党校)
责任编辑:李冬叶
谢飞 书画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