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针结合空气波压力疗法对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康复疗效观察*

2016-09-15 03:45:35郭光明
滨州医学院学报 2016年4期
关键词:肩手电针疗法

郭光明 李 俊

阜阳职业技术学院医学护理学院康复治疗技术教研室 阜阳 236000



电针结合空气波压力疗法对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康复疗效观察*

郭光明李俊

阜阳职业技术学院医学护理学院康复治疗技术教研室阜阳236000

目的探究电针结合空气波压力疗法对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疗效影响。方法筛选符合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纳入标准的患者4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各20例,2组患者均采用脑卒中后恢复期的常规康复诊疗方案,对照组进行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额外进行电针结合空气波疗法为期训练8周后,采用Fugl-Meyer上肢运动功能评分法(FMA)、改良Barthel指数法(MBI)对2组患者治疗前、后上肢功能和ADL能力进行评定。采用疼痛定量的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analogue scals VAS)来评定患者的疼痛改善状况。结果经过8周的康复训练,两组患者的FMA、MBI、VAS评分、水肿改善情况均有显著提高,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对照组和观察组FMA、MBI、VAS评分、水肿改善情况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电针结合空气波压力疗法对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康复有非常显著的疗效,是改善脑卒中肩手综合征的有效方法。

电针;空气波疗法;脑卒中;康复;肩手综合征

肩手综合征是脑卒中患者的主要并发症之一[1],患侧表现为肩关节疼痛且存在上肢运动功能障碍,同时还会伴有手部水肿,皮肤发红及皮温升高等表现[2],会严重影响到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给患者的生活质量带来极大的影响。因此,探讨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康复方法非常有意义,本研究通过对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采用电针结合空气波压力疗法进行治疗,以观察两种疗法对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影响,为更好地治疗脑卒中肩手综合征的康复提供方法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从2014年1月到2015年11月在阜阳市人民医院康复医学科住院的脑卒中并发肩手综合征患者40例,其中男23例,女17例,其中脑梗死24例,脑出血1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0例,两组的性别、平均年龄、病情、病程等经统计学分析,无明显差异(P>0.05)。纳入标准:所有患者均符合1995年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制定的诊断标准[3],并经头部CT或MRI确诊,同时也全部符合肩手综合征的诊断标准[4],病情处于I期,病程1~6个月,年龄50~70岁。排除标准:不符合上述诊断标准。已接受其他相关治疗,并且治疗可能会影响到本研究的患者。有意识障碍或者智力障碍,不能完成结果评定的患者。既往有肩周炎、类风湿性关节炎等肩关节疾病的患者。

1.2治疗方法

1.2.1对照组常规康复训练及护理方法。具体方法如下:

1.2.1.1体位摆放健侧卧位:患者肩部前伸,腕、肘、指各关节伸展,放于胸前的枕头上,患侧上肢向头顶方上举100°。患侧卧位:患侧肩部前伸,肘关节伸直,前臂旋后,指关节伸展。仰卧位:患侧肩部放于枕头上,保持肩关节前伸,肘关节伸展,腕关节背伸,手指全指伸展的状态。

1.2.1.2避免腕关节屈曲为促进静脉回流,对患侧腕关节保持24 h的背伸。卧位时手平放于床上,坐位手放于桌上。对背伸有困难的患者采用制作夹板的方法固定腕关节。

1.2.1.3运动疗法对于不能进行主动训练的患者,进行上肢各关节的关节活动或者关节松动训练,以维持关节的正常活动范围,每日训练两次,主要进行肩关节伸、外旋、外展、前臂旋后、腕的背伸、指伸展的被动运动训练。

可以进行主动训练的患者,取仰卧位,对患侧上肢进行上举位的抓握训练,同时采用 Bobath 握手的方法对上肢进行上举过顶训练,每次5 min。配合坐位屈指抓握物体训练。但是在疼痛和水肿消除之前,不进行患侧肘腕的负重活动,以防其他并发症的发生[5]。

1.2.2观察组在对照组常规康复训练及护理的基础上,另外每天进行电针结合空气波压力疗法的康复,具体内容如下。

1.2.2.1电针法主穴选取如下:肩髓、肩贞穴、肩峰穴(冈上肌于肱骨外上髁附着点)、肩髎、极泉、手三里、外关、天宗穴、俞穴、曲池穴、少海穴、肩前穴(肱骨大小转子间沟)、阿是穴:在以上穴位周围的易于损伤处或者痛性结节处加刺1针。同时用电针仪(上海华谊医用仪器厂,G6805-Ⅰ型)4 组调至疏密波对穴位加强刺激,以患者的主观耐受为最大限度,每日1次,每次20 min,每周5次,治疗8周。

1.2.2.2空气波压力疗法采用波波龙空气波压力治疗仪辅助治疗。使用前首先检查治疗仪器性能是否良好,并告诉患者治疗过程中的注意事项,治疗时患者取仰卧位,将患者上肢套入压力套中拉好拉链,根据患者病情选择对应的治疗模式,治疗压力的选择以患者耐受为宜,每天2次,每次30 min,共8周。

1.3疗效评定

1.3.1选用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疗效诊断标准评价等级分四种,治愈:关节疼痛消失,活动正常范围,水肿消失,手肌肉无萎缩。显效:关节疼痛减轻,关节活动度受限,水肿基本消失,手部小肌肉萎缩不明显。有效:关节疼痛轻微好转,关节活动受限较为明显,仍有部分水肿,手部小肌肉萎缩不明显。无效:症状体征无改善,疼痛与肩关节活动范围与治疗前无异,肌肉萎缩逐渐加重。

1.3.2上肢运动功能评定选用Fugl-meyer评分法,根据评分等级分为4级。总分66分,小于32分为1级,评定为严重运动障碍;33~55分为2级,评定为明显运动障碍;56~62分为3级,评定为中度运动障碍;大于62分为4级,评定为轻度运动障碍[6]。

1.3.3疼痛计分选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它是由一条10 cm直线组成。线左端表示“无痛”,线右端表示“重度疼痛”。患者将自己感受的疼痛分值标记在直线上,线左端至标记之间的距离(cm)为该患者的疼痛强度。

1.3.4ADL评定采用改良Barthel指数量表(modified Barthel index ,MBI)[6],分为5个等级,总分为100分,小于20分为极严重功能障碍,20~45分为严重功能障碍,50~70分为中度功能障碍,75~95分为轻度功能障碍,100分为无功能障碍。

1.4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对于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FMA、MBI、VAS评价分值均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治疗前后同组间采用t检验以检验治疗是否有效,检验水准α=0.05;治疗后的两组间采用χ2检验,以确定组间是否有统计学意义,以P<0.05 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两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疗效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疗效比较,观察组的疗效比对照组更好(见表1)。对治疗后的两组患者进行χ2检验,χ2>3.84,P<0.05,因此相比于对照组,观察组治疗效果更好,有统计学意义(见表2)。

2.2两组患者治疗前后FMA、MBI、VAS评分比较从表中可以看出,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相比较 FMA、MBI、VAS均得到了明显的改善,具有统计学意义。组间比较可见,FMA、MBI的治疗疗效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对疼痛的改善差异不显著(见表3)。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疗效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疗效比较

表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FMA、MBI、VAS评分比较

注:与治疗前相比,*P<0.05,#P<0.01;与对照组比较,&P<0.05

3 讨论

肩手综合征是脑卒中患者恢复期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主要表现为患侧肢体疼痛、水肿、关节活动受限等,具体发病机制尚不明确,有研究认为可能与神经营养失调有关。如果早期康复治疗不及时,可能会导致关节挛缩进而形成手的永久性畸形。早期开展综合康复治疗有利于患侧肢体功能的恢复,本研究综合电针与空气波压力疗法两种治疗方法,探讨两种治疗方法对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康复疗效,为临床研究提供方法依据。

电针是在传统针刺疗法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较为成熟的经络穴位疗法,既有平衡阴阳、疏通经络的作用,又可以缓解疼痛。在电针疗法当中,疏密波因其患者不易产生适应等特点是临床较为常用的波形。本组研究选用的针刺穴位均位于肩部肌肉于肩胛骨、肱骨上的附着处,且为受剪力大、易于发生损伤的部位[7-8]。从研究结果可以看出,治疗效果显著,考虑可能和如下两个因素有关:从解剖学的角度来看,肩关节的正常功能与维持肩关节稳定的肌肉和动力性肌肉有关,稳定性肌肉主要包括肩袖肌肉群,如冈上肌、冈下肌、大圆肌等。而动力性肌肉则包括肱二头肌、肱三头肌等长肌。脑卒中后瘫痪侧肢体可能会出现2种病理反应:一是在正常状态下,肩关节的短肌会悬吊肱骨头对抗肢体自身重力,脑卒中后患侧如果肌力与肌张力降低,短肌群会以低肌力对抗肢体自身重力,相当于超负荷工作;二是如果脑卒中后患侧肢体肌张力增高时,会出现肩部肌肉运动时呈异常痉挛状态。以上2种情况均会使肩臂手部肌肉的附着点经常受到非生理性牵拉,出现渗出、黏连等反应,反复损伤易导致肩部肌肉瘢痕、结节等,导致局部神经血液循环障碍,运动时激惹肩部肌肉、筋膜等组织保护性痉挛反应,引起或加重肩部疼痛、肿胀及活动受限。综合考虑以上两点,电针疗法改善了患者的肩手综合征,可能与电针改善肩关节周围的病理反应,继而改善神经血液循环障碍,最终改善肩部周围肌肉的肌力与肌张力有关,具体机制仍待继续研究。

空气波压力疗法是理疗学的一种新的康复治疗手段,主要应用于对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等。空气波压力治疗仪主要通过对气囊进行有顺序有规律的反复充气放气,产生一种作用于肢体和组织的循环压力,并最终通过促进血液和淋巴的流动或者改善微循环来发挥作用[9-11]。它的工作原理是,在设定治疗压力或者模式的的情况下,气囊从远心端向近心端有序地充盈,由于其挤压方向与人体静脉血液回流方向保持一致而产生有效的生理性机械引流效应,加压时使加压部位静脉血管尽量排空,加速静脉血液回流,或流向周围毛细血管。本研究结果表明,空气波压力治疗仪对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改善非常有效。考虑可能与加压时改善微循环或者血液与淋巴的流动来降低水肿与疼痛。

综上,本研究结果表明,综合电针与空气波压力疗法对改善患者的上肢功能、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能

力及疼痛的降低均有明显的作用,因此这两种治疗方法可以综合用于对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治疗。

[1] 张玉红.针刺加电针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疗效观察[J].吉林中医药,2010,30(5):421-422.

[2] 南登.康复医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158.

[3] 王新德.各类脑血管病疾病诊断要点[J].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29(6):379-380.

[4] 朱墉连.脑卒中的康复评定和治疗[M].北京:华夏出版社,1996:149-150.

[5] 刘钦刚.循序渐进-偏瘫患者的全面康复治疗[M].2版.北京:华夏出版社,2007:80.

[6] 缪鸿石,朱镛连.脑卒中康复评定和治疗[M].北京:华夏出版社,1996:9-22.

[7] 徐哲,吕淑莲,刘洋.电针治疗中风后肩手综合征36例[J].吉林中医药大学学报,2010,24(2):210.

[8] 史丽英,李西忠,吕福全.针刺结合康复分期治疗肩手综合征的临床随机对照观察[J].中华中医药学刊,2011,29(9):2136-2138.

[9] 刘春霞,孟翠巧,申丽旻.间歇气压治疗法预防危重病人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研究[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1,8(9):32-33.

[10] 唐素春,姜燕,王正梅.空气波压力治疗仪预防剖宫产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疗效观察[J].护理研究,2012,26(33):3118-3119.

[11] 李少芳,张文静,刘丽红,等.周期性充气压力治疗仪预防脑卒中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护理研究[J].护理研究,2011,25(7):1914-1915.

Curative effect of rchabilitation of electroacupuncture combined with air pressure wave therapy on shoulder hand syndrome after stroke

GUO GuangmingLI Jun

Teaching and Research Section of Rehabilitation Therapy, Medical College of Nursing,Fuyang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Fuyang 236000,P.R.China

ObjectiveTo explore the curative effect of electroacupuncture combined with air pressure wave therapy on shoulder hand syndrome after stroke.MethodsForty patients were screened which met the inclusion criteria of shoulder hand syndrome after stroke,and were randomly assigned to control group and observation group,each group of 20 cases.Two groups of patients were treated with the routine rehabilitation treatment during stoke rehabilitation period,and besides that,the observed group received electro acupuncture and air wave therapy for 8 weeks.Fugl Meyer upper limb motor function score (FMA) and modified Barthel Index (MBI) were used to assess upper limb function and ADL of two groups before and after the treatment.The pain quantitative visual analog score method (visual, analogue scals VAS) was used to assess the patient's pain alleviation situation.ResultsAfter 8 weeks of rehabilitation training,FMA,MBI,VAS score,and edema improving situation of both groups have improved significantly,and the difference was very significant (P<0.01).After treatment,the comparison of FMA,MBI,VAS score,and edema improving situation between two groups was obvious,and the difference was significant (P<0.01).ConclusionElectroacupuncture combined with air pressure wave therapy has a significant effect on the rehabilitation of shoulder hand syndrome after stroke,and it is an effective method to improve stroke shoulder hand syndrome.

electro acupuncture,air wave therapy,stroke,rehabilitation,shoulder hand syndrome

阜阳职业技术学院校级产学研项目结题成果(2014KYXM04)

R743.3

A

1001-9510(2016)04-0258-04

2016-02-29)

郭光明,E-mail:754379522@qq.com

猜你喜欢
肩手电针疗法
什么是肩手综合征?
保健与生活(2024年7期)2024-04-15 06:45:07
早泄的房中术行为疗法
脑卒中并发肩手综合征实施康复护理的价值评定
放血疗法的临床实践
胖胖一家和瘦瘦一家(2)
海桐皮汤配合康复训练防治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效果观察
电针改善脑卒中患者膝过伸的效果
低频电针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30例
电针“远心”穴治疗心肾不交型失眠疗效观察
多联疗法治疗面神经炎39例
中医研究(2014年12期)2014-03-11 20:3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