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SPOC的研讨式教学模式发展探析

2016-09-14 12:12
关键词:研讨师生教学模式

张 扬

(湖南农业大学 教务处现代教育技术中心,湖南 长沙 410128)



基于SPOC的研讨式教学模式发展探析

张扬

(湖南农业大学 教务处现代教育技术中心,湖南 长沙 410128)

MOOC、SPOC等新型在线开放课程与学习平台迅速兴起[1],为研讨式教学模式的发展提供了新机遇。在分析研讨式教学模式优越性和局限性以及SPOC优势的基础上,将SPOC融于研讨式教学模式中,构建了基于SPOC的研讨式教学新模式。该模式分教师角色和学生角色两部分进行。大致过程是:课前SPOC线上教学;教师根据学生情况和研究热点制定论题;在线组织指导学生选择合适的题目;学生根据选题通过查阅资料、SPOC平台和研讨等完成PPT准备;师生在线下的面授课堂上进行互动讨论;课后通过SPOC平台线上研讨互动。基于SPOC的研讨式教学模式具有普适性,但也应根据课程类型和课程内容有选择地使用。

SPOC;研讨式教学;教学模式

DOI号:10.13320/j.cnki.jauhe.2016.0066

随着移动互联、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的快速发展和日趋成熟,人们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式逐步改变,教育领域也掀起了“互联网+”时代下的在线开放课程改革浪潮。MOOC (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SPOC (小规模限制性在线课程)等新兴在线开放课程及其学习平台在全球迅速兴起[1],极大地拓展了教育改革的空间,提供了教师教学改革创新的思路,增加了优秀教师影响力扩张的途径,给学生创造了广阔的学习空间,赋予了学生更大的自主选择权,实现了优质教学资源的建设与共享,带来了教育教学方法、模式和教学管理体制机制的变革。而研讨式教学模式是从实践中发展起来的一种课堂教学模式,其特点主要是以问题为中心,创设学生分析问题、讨论问题、解决问题、探索问题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面对技术发展带来的教育变革,如何充分借鉴SPOC演变的启示,利用SPOC教学方法中的优势,探讨并明确研讨式教学模式的新发展,从而让研讨式教学模式焕发新的光彩,取得更好的实效,得到更好的推广和运用,这其中的意义毋庸置疑。

一、研讨式教学模式的优越性和局限性

研讨式教学模式起源于德国大学早期,以解决问题为中心,突显学生主体地位,通过由教师创设问题情境,师生共同查找资料,研究、讨论、实践、探索,提出解决办法的方式,激发学生学习热情,使学生掌握知识和技能[2]。

(一)研讨式教学模式的优越性

从课堂教学改革的目标来讲,研讨式教学模式有4个方面的优越性。

1.在教学形式上,变“讲授式”为“研讨式”。教学过程全程围绕问题展开,开始于提出问题,结束于解决问题,主要以指导选题、独立探索、小组交流、大班讲评、总结提高等5个进程为步骤,将研究与讨论贯穿于教学活动的始终。

2.在教学目标上,变“授人以鱼”为“授人以渔”。研讨式教学法强调知识、能力、素质的协调发展,注重知识掌握与能力、素质的协同提升,注重专业知识与文化知识的协同增长,注重能力和素质的全面发展。

3.在教学形式上,变教师的“一言堂”为师生的“群言堂”。课堂教学不再是一味的老师讲,学生听,而是激发学生广泛参与,积极思考、探索,主动沟通、研讨,形成自我的见解和观点,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获取思想观念碰撞的火花。

4.在师生关系上,变“主—客”改造关系为“主—主”合作关系。师生之间真正成为良师益友,营造出相对平等、民主、愉悦的学习氛围。研讨式教学法主张教学过程是作为主体的学生在教师的帮助和指导下自主探索、合作研讨、相互沟通、解决问题的过程[3]。

研讨式教学模式变封闭式教学为开放式教学,变单向知识传授的灌输型教学为关注创新性教育的研讨型教学,从本科生的知识结构、认知水平出发,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突显学生的主体地位,变被迫性“要我学”为主动性的“我要学”,通过提出问题,布置任务,限定时间以及个人钻研,小组交流、汇报、公开讨论等实践训练环节,外部压力与内在动力共同驱动,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提高素质相结合,使学生增长知识、开阔视野、激发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善学、会学、活学,着力培养学生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主的综合素质。同时,有助于师生共同探索、发现和研究,密切师生关系,促进教学相长。

(二)研讨式教学模式的局限性

尽管研讨式教学模式优点颇多,但也有其局限性。它对教师、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想取得实效,避免流于形式,很多方面值得注意。

1.研讨问题的选择。研讨式教学的全过程都是围绕“问题”而展开的,教师所选择的研讨“问题”的难易程度、质量高低直接影响到研讨式教学的效果,是研讨式教学模式能否取得成功的关键之一。

2.课时的限制。研讨式教学模式更多课时被用来组织关于“问题”或“项目”的研讨,让学生充分参与并发言是需要花费很多时间的,而总课时是固定并有限的,因此,对于一些概念、定义、原理方面知识的讲授时间就会被挤占,这些知识的讲授课时就会相对减少,学生能否顺利掌握并理解就有可能成为问题。

3.需要教师在充分了解学生的基础上提供个性化指导。要想成功应用研讨式教学模式,教师必须在充分了解学生知识基础、知识结构和个性特点后,有针对性地设计个性化教学方案,提供全过程的指导。

4.需要学生的积极参与。教学前,学生要对教学内容进行充分的预习和准备,包括拓展知识的学习和资料搜集、分析。教学后,要及时总结研讨的教学内容和新的想法, 并在教师指导下进行练习和完成作业,因此需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具备较好的整体素质,较强的自学和研究能力。

5.需要实现多方交流、研讨。不仅仅是师生之间和生生之间,甚至与外校的专家、同行、学生之间也需要开展更多的交流和研讨。

正因为上述这些颇高的要求,使得研讨式教学模式尽管理论上优势明显,但在实践过程中,实施情况却往往不尽如人意,难于推广。而MOOC、SPOC的兴起,为研讨式教学模式优化、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和路径。

二、SPOC的优越性

SPOC(Small Private Online Course的简称)即“小规模限制性在线课程”,SPOC是MOOC与课堂教学的深度融合,是MOOC的继承、完善与超越。SPOC与MOOC相比的特点是“小规模、私有”,适合应用于学校、课堂等类似环境的小规模群体。它的主要特点是线上教学、线下面授相结合。其优越性主要体现在以下4点。

1.促进教师更好进行教学设计,更好地选择问题,加深对学生的了解。通过SPOC网络教学平台中有倾向性的大数据汇聚及分析推导,能够获得较为直观的教学反馈和学情分析;在课堂上,教师通过观察学生的反应,可以进一步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而教师与学生线上、线下的即时交流,则可以促进教师了解学生的实际需求,发现自己在教学设计上的欠缺,也可以让老师结合学生的学习情况选择研讨问题,从而帮助教师及时调整教学策略、优化教学方法、安排教学活动,并更多地了解学生的个性,为学生提供更多的个性化指导和全过程支持。此外,还可以运用别的高校的优质MOOC、SPOC资源,组织线上线下的研讨教学活动。

2.解决课时有限的问题。通过SPOC教学将相关需要讲解的知识放到线上教学中,不占用线下课堂的时间,可以腾出更多的时间来开展研讨活动。同时,SPOC采用MOOC的内核,知识点单元化、碎片化,通过微课来组合富媒体集成资源。同时,可通过网络、手机等移动终端来进行随时随地的泛在学习。

3.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学生可以根据自身对知识的掌握程度来反复学习线上的教学内容,并且通过重难点解析、答疑等环节帮助自己及时解决学习问题,掌握相关教学内容和知识点,在扎实的知识基础上再来拓展知识、深入思考和不断创新。教师的面授使得学生感受到来自教师的监督与威慑力,有利于学生端正学习态度[4]。学习过程中可采用闯关式学习方式、进阶式流程管理,提升学生学习兴趣。轻松、有趣和问题能得到及时解决的学习环境保证了学生能够有一个稳定饱满的学习情绪,从而进行高效的学习。在对学生的评价上,SPOC更加注重过程性评价,既保证了对学生评价的多维度、全方位和相对客观,又保证了评价的公正、合理、全面性,让学生更易接受。

4.可以实现多方交流。SPOC可以面向公众开放,应用相关教学平台上优质的MOOC、SPOC课程开展线下研讨式教学,普通学生也能与这些优质资源的外校专家、教师及开发团队进行交流、研讨。提供了师生之间和生生之间以及与外校的专家、同行、学生之间开展更多的交流和研讨的途径。

SPOC的特点使得它在很大程度上能弥补研讨式教学模式的不足,能对研讨式教学模式起到很好的补充和支持作用。将SPOC融入研讨式教学模式中,可满足其教学过程中的高要求,突破其局限性,使研讨式教学模式的优越性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实现“1+1>2”的教学效果。

三、基于SPOC的研讨式教学新模式构建

构建基于SPOC的研讨式教学新模式,为研讨式教学模式优化、完善提供了新思路、新途径。运用SPOC教学的优势,可以更好地全面开展研讨式教学,聚焦学生创造能力、思维品质、行动能力、综合素质的培养,实现教师与教师、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实时互动、研讨、交流,激发学生研讨兴趣,促进团队协作,提升研讨式教学模式的实际教学效果。

基于SPOC的研讨式教学模式(如图1所示)分教师角色(左边框图部分)和学生角色(右边框图部分)进行,具体有以下步骤。

图1基于SPOC的研讨教学模式参考图

1.课前SPOC线上教学。教师通过SPOC平台开展课程知识内容教学[5],学生突破时间、空间的限制随时随地进行碎片化学习,完成相关知识储备,为开展研讨式教学打下知识基础。

2.课前选题。教师前期先查找领域内前沿资料;结合实际,根据SPOC平台中有倾向性的大数据分析了解学生学习情况,结合前沿热点问题,综合考虑学生感兴趣的课题,比较分析,选择具有现实意义的论题。

3.组织学生选题。在SPOC平台上发布论题,并根据学生基础、条件、特点和兴趣,在线指导学生选择合适的题目。

4.学生准备。学生根据选题,进一步查阅资料,通过SPOC平台及时与老师、研讨组团队成员,甚至校外专家、同行、学生间进行沟通、互动、交流,组内成员分工、协作、组内研讨,完成PPT准备。

5.课堂讨论。师生在线下的面授课堂上进行互动讨论,教师精心设计、组织研讨活动,把控活动进展节奏和方向。教师转变为教学组织者、引导者、指导者以及课堂纪律的维持者。学生成为课堂主体,在讨论等环节时掌握主动权,拥有更大的自我展示空间。但教师亦应参与课堂讨论,并从中加以引导和点评,激发学生的发散思维,共同探讨,得到新的创意。在学生偏离主题时及时给予提醒;在学生遇到困难时给予提示,并在最后给予总结,保证实体课堂教学环节具有实际价值,保证教师研讨进度和方向不至于有太大的偏差。

6.课后线上研讨互动。课后,通过SPOC平台,师生、生生以及与校外专家、同行、学生间还可就相关问题进一步研讨,并完成教学反馈、反思,进一步促进深度学习,帮助学生之间协作、设计和创造,实现学生的学习“跃迁到发现科学真理的认识过程上”。

在这一教学模式中,教师对学生的评估应更加全面、多元化,重视线上线下学习状况综合评价、动态评价、学习过程考核,重点考察知识结构的合理性和知识运用能力,全面科学地评估学生的能力、学业成就,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而由于基于SPOC的研讨式教学模式打破了以往固定的教学时间和空间的安排,教学活动表面上显得尤为自由、松散,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加强对师生的教学评价、监控就显得尤为重要,难度也更大。因此,教学评价应贯穿从SPOC线上教学、研讨互动到线下面授、研讨互动教学的全过程,要加强对教师教的评价和指导以及对学生学的评估和引导。

通过基于SPOC的研讨式教学模式,将理论知识的学习准备放到课前SPOC线上学习,将更多的课堂面授教学时间腾出来开展研讨式教学活动。通过SPOC及其平台,师生之间实现了随时随地、线上线下,充分、及时、有效的互动,帮助老师更加了解学生,实现个性化教学,能大大增强研讨式教学模式的教学效果。运用SPOC这一信息技术与高校教学融合的新兴产物,使研讨式教学模式充分发挥教师的启发性、引导性以及学生主体性、创造性等特点,让老师成为教学互动活动的发起者、引导者、掌控者,让学生成为知识的主动探求者、发现者、宣传者;倡导师生共同探索、发现和研究,实现教学互动、师生情感交流、密切师生关系,实现学生增长见识、开阔视野、提升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目标,达到师生和谐共进、教学相长的目的。

四、基于SPOC的研讨式教学模式的适用性

基于SPOC的研讨式教学模式能突破传统研讨式教学模式的局限,具有显著的优越性和良好的发展前景。总体而言,基于SPOC的研讨式教学模式具有普适性。

1.从课程的类型来看,应该说绝大多数的课程都是适合采用这种教学模式的。然而作为一种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模式,虽然有其共同的规律和特征,但它不是一种定式,需要根据不同的学科、不同的课程特点、不同的学生、不同的层次采用不同的探究、研讨方法。因此,基于SPOC的研讨式教学模式的共同性与教学内容、教学对象的特殊性需要有机结合起来。

2.从课程内容来说,并不是一门课的所有教学内容都适合于采用基于SPOC的研讨式教学模式。一门课程的教学内容基本可以分为3大类:一类属“是什么”类;一类属“为什么”类;再就是属“怎么办”类。虽然同为“带着问题学”,可实际学习内容大不相同。第一类属知识性,如下定义、基本原理、认识特性,通常情况下大多此类内容是不适合研讨的。而“为什么”和“怎么办”则不同,不同人基于不同的理念、不同的思路、不同的角度可以有不同理解、看法,是可以有争论、有思想的火花迸发的。所不同的是,对“为什么”的内容,可以从不同理念、不同角度、不同思路,运用不同理论或原理来进行解释。通过研讨,分析出各种解释的合理性和科学性,最终形成一致意见或开放性论断;对“怎么办”的内容,要找到大家共同认可的解决问题的具体办法,并分析出各自的优劣与利弊,最终达成共识或形成开放性的结论。因此,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也应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即使都是适合采用基于SPOC的研讨式教学模式的知识内容,也要根据其特点选择不同的探究、研讨方法。

[1]曲大为,张鹏.慕课与高等学校教学改革研究[J].现代教育科学·高教研究,2015(5):119-122,170.

[2]360百科.研讨式教学[EB/OL].http://baike.so.com/doc/1041003-1101073.html.2016-03-14.

[3]陈均.一个可资借鉴的成功教学模式——《群言》序[J].湖南师大社会科学学报,1999(6):92-93.

[4]左娜,王祖源,吴天刚.SPOC——对MOOC模式的创新与反思[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6(2):6-9.

[5]余敏芳.高校文学类课程MOOC路径与策略——基于MOOC课程“中华诗词之美”的教学反思[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农林教育版),2015(5):87-90.

(编辑:王佳)

2016-04-25

张扬(1982-),女,湖南长沙人,硕士,讲师,主要研究方向:现代教育技术、教学管理。

G642

A

1008-6927(2016)03-0036-04

项目来源:湖南省教育厅2015年普通高校教学改革研究立项项目:“基于SPOC的研讨式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

猜你喜欢
研讨师生教学模式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初中历史教学中师生的有效互动
GSM与FDD、NB-loT融合组网研讨
柑桔无公害栽培技术研讨
建筑工程预算控制研讨
“一精三多”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麻辣师生
“导航杯”实践教学模式的做法与成效
5E教学模式对我国中学数学教学的启示
重视“五老”作用 关爱青年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