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迪
[摘 要] 大学的理想及大学教育的特殊性要求大学的教学充满浓郁的理性气质,大学课堂追求教学理性既是大学教学的特色又是完善人的理性的需求。然而,直面现在的大学课堂,理性精神的缺失和非理性精神的弥漫正在成为一种不合理的普遍存在。因此,强调教学理性、建构理想模型、提升课堂效力成为亟待关注的现实问题。
[关键词] 教学理性;大学课堂;有效教学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8-2549(2016) 08-0068-02
“大学是最高的学府,这不仅仅因为在教育制度上它达到了最高的一个阶段,尤其因为在人类运用它的智慧于真善美的探求上,在以这探求所获来谋文化和社会的向上发展上,它代表了人们最高的努力。大学的理想,实际就蕴含着人们关于文化和社会的最高的理想。”这是大学一直以来的价值取向,凸显了其崇高的理性追求。培养人才是大学最主要的功能,而教学是实现人才培养的主要形式,应该尊重并应用和发展学生的理性,使他们习惯于通过理性来探索自身幸福和社会理性。
然而,对当今很多大学稍加审视我们就能发现,实际的教学生活中往往做不到这一点,大学理想中蕴含的理性精神被极度张扬的非理性精神所遮蔽。科学研究在知识创新方面对现代大学的意义不言而喻,受到热捧和推崇也在情理之中,但是如果大学只能保留一个使命的话,那必然是培养人才。现如今,因教学备受冷落所导致的低效课堂正逐渐成为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中一种不合理的普遍存在,由此引发的人才培养质量不高的结果也被社会广为诟病。因此,强调教学理性、建构理想模型、提升课堂效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 有效教学的理想模型
大学教学理性是“大学教师通过对大学教学本质的理解而内化的教学态度、教学意识及其个人的生活方式在课堂教学中的反映,同时也包括了由此产生的学生相应的理性学习方式、生活态度和价值取向”。这是一种良好的教学状态,体现了大学教育的宗旨和人才培养的规律。教学,不仅是知识的传递和掌握,更是师生借助于理性探索未知世界的过程。
(一)理解教学目标
大学教学目标是人才培养所要达到的预期结果,是教学实践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教师理解了教学目标,才能很好地进行教学设计;学生理解了教学目标,才能找准方向,为了获得最大限度的发展而努力。明确的教学目标对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起引导和激励作用;反之,整个教学活动就会失去基本的方向。就教师而言,理解教学目标需要明确教学目标是什么,怎样通过教学内容来实现,为什么这样制定,还有哪些不足要完善,等等;就学生而言,理解教学目标要跟学习内容和学习方法联系起来,形成自己的学习目标,从而有效地指导学习生活。可见,教学目标不是完全给定的,需要分析、理解、再生成。理解教学目标,是一个复杂的理性思考的过程。
(二)解构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是按一定逻辑顺序组织起来的,具有历史性、实践性、经验性。如果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只负责准确无误地“传递”知识而学生只负责认真听讲“掌握”知识,虽然表面上了解了这些东西,但实际上并没有真正地理解。那么,理想的教学就不能仅仅停留在“传递”和“掌握”上,而要充分运用师生内在的理性力量,解构教学内容本身的逻辑结构,经历一个从整体到部分再到整体的过程,真正体验其背后的历史意义、实践意义和经验意义。
(三)保持教学张力
理性是而且只是人的一种基本特征,它不仅是教学的条件或工具,也应是教学活动所应追求的目标之一。在实际的教学生活中,教学受课程制度、教材制度、标准化评价制度、课堂管理制度等教学制度的制约,多多少少会对理性的自由产生限制,但完全放任的自由也是不科学的。因此,教学应保持适当的张力,在合理的制度下,为师生留下理性思考的余地。
(四)认同教学伦理
“伦理学是生活的先决条件,因为我们每天都必须做出决定,我们必须知道决定我们行动的价值(伦理标准),或者至少隐约地想到它们。”教学活动是一种伦理性的活动,教师和学生遵循一些伦理要求才能使教学活动顺利进行,而“遵循”的前提是“认同”。认同教学伦理要求师生双方“知道”“接受”并“愿意遵循”,这个过程的关键在于对关乎双方的教学伦理要求的理性思考,探讨其合理性,使其成为支配师生行为的一种缄默力量。
(五)注重师生交往
教学活动是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双边互动,可以说没有师生交往就没有教学。良好的师生关系对整个教学活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主导者,只认识到“应该互动”是远远不够的,更要认识到“如何互动”,这就涉及到了“交往理性”。哈贝马斯通过对交往理性的深入分析,提出了交往的四项有效性准则:“可领会性”“真实性”“真誠性”“正确性”,认为“一个交往行为要达到不受干扰地继续,只有在参与者全部假定他们相互提出的有效性要求已得到验证的情况下,才是可能的。”对于教学活动中的师生交往来说,除了要遵守这四项有效性准则外,还应具有“教育性”。所谓“教学相长”,就是师生之间通过交往互动达到共识、共享、共进。
二 课堂效率的提升路径
(一)教师
1 教师自身的反思和改进
教师是一个需要不断探索、实践和反思的职业,这就注定了反思是教学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孔子曰:吾日三省吾身。教师自觉地对之前的教学进行反思和改进,再在今后的教学中检验自己的想法,进而进行再反思。这个从教学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就是获得发展的过程。
2 提高自身理性人格特质
所谓教人者必先教己,大学课堂想要充分发挥教学理性,首先教师要提高自身的理性人格特质。具有良好理性人格的人善于在自身理性、伦理道德和社会规则中找到平衡点,把理性行事当做行为的基本准则,并以自己的力量影响周围人。
3 培育良好的师生关系
师生关系是教师和学生完整的人格在教学活动中自然交往、平等对话的关系。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大学课堂效力提升的现实土壤,师生相互理解、相互尊重,真正形成民主、平等、和谐的教学氛围,可以促使教学健康运行,向着理性的方向发展。
4 满足学生的合理需要
大学生作为身心趋于成熟的成年人,有个体差异被尊重和自我实现的需要,他们希望教师视自己为鲜活的生命个体,充分参与课堂。那么,教师就有责任根据学生的需要和自然倾向组织教学,为学生提供机会,激励学生的学习动机,使他们感到心情愉快,实现个人发展。
5 营造轻松的课堂氛围
课堂是由教师和学生共同构成的组织,他们有不同的特征和诉求,却因为同样的目标而聚在一起。教师对学生的人文关怀、较高的期待和适当的鼓励、积极的强化和友善的建议、引导学生自我矫正等,都有助于轻松的课堂氛围的形成。这样,他们在课堂上既能为共同的目标而努力,又不丧失个性。
(二)管理者
1 加强课堂教学的常规管理
学校制度尤其是针对教师和学生的课堂行为规范是每所大学都有的,但实际效果却与制度设想相去甚远。内容表述模糊、没有违规处罚细则、有章不循的漠视或侥幸态度等原因,使得外在规范不能发挥其效用。
对于大学课堂上出现的非理性现象,在师生没有达到完全自律的境界时,就需要加强课堂教学的常规管理,争取将其扼杀在萌芽状态。比如,天津师范大学在全校课堂实行“禁手机”;扬州大学将上课玩手机、听音乐、吃零食、看杂志总结为课堂“四害”行为,开展除“四害”活动。类似于这样的规章制度是提升课堂效力的重要外部保障。
2 充分发挥教师发展中心的功能
课堂教学效果的关键影响因素在于教师的教学能力和专业水平。由于组织机构的缺失,制约了教师的专业发展和能力提升,使课堂教学低效问题成为教学管理中难以克服的顽疾,影响学生的成才和发展。
“教师发展中心”是世界发达国家或地区大学打造“内部质量文化”的重要举措。比如,从上世纪60年代开始,美国高校陆续建立了教师发展机构;日本对高校教师发展问题的关注始于上世纪80年代,政府于90年代开始出台措施引导高校实施教师发展活动;2003年,英国政府颁布《未来高等教育》法案,拟拨专款建立“卓越教学中心”。
“2008年,华中科技大学成立了‘教师教学方法与技术研究支持中心,目的是加强大学教师教学方法与技术研究,促进教师教学理念更新,推动教师专业发展,这是我国在这方面的第一次尝试。2012年9月,教育部对拟入选的30个‘国家级教师教学发展示范中心进行公示。部分省市区教育主管部门也督促省属大学设立了一批教师教学发展中心。从零星的个别大学成立到成为国家和地方的政府行为,反映了大学教师发展开始受到高度重视,成为大学管理和政府施政的重要领域。”以专业为保障,以服务为宗旨的教师发展中心将为教师专业培训、教学咨询和能力发展提供良好的平台,教师管理能力的发展也将成为提升教学质量的有效措施。
综上所述,理性是教学的基石,教学是理性的探索。由于种种原因,现代社会对教学理性的忽视导致了低效课堂的产生。我们应该清楚,课堂教学不仅仅是教师在教、学生在学,而是“一场灵魂之旅的邀请”。有效教学能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启迪智慧,是师生双方愉快的学习体验,是彼此自我价值的共同实现。而想要实现教学理想的关键就在于使教学活动充分理性化。
參考文献
[1]杨东平.大学精神[M].上海:文汇出版社,2003.
[2]谭桂荣.大学课堂教学理性的缺失与重建[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07.
[3]W·海森伯.物理学和哲学——现代科学中的革命[M].范岱年,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1.
[4]哈贝马斯.交往与社会进化[M].张树博,译.重庆:重庆出版社,1989.
[5]别敦荣,李家新.大学教师教学发展中心的性质与功能[J].上海:复旦教育论坛,2014(7).
[6]石中英.教育哲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7]李德林.教学理性探究[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