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天与航空

2016-09-14 02:05
军民两用技术与产品 2016年15期
关键词:总装航天器研制

航天与航空

哈飞首架AC312E直升机总装下线

6月27日,由中航工业哈尔滨飞机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自主研制的双发轻型直升机AC312E完成首架机总装,并交付试飞站,进入首飞倒计时。该直升机的研制成功将为国产民用直升机家族再添新丁,助力通用航空产业发展。

AC312E直升机是中航工业哈飞在直9民用直升机的基础上,综合国内外市场需求研发的一款双发轻型直升机。其按照CCAR29-R1部《运输类旋翼航空器适航规定》A类和B类要求进行设计,继承了直9直升机成熟的气动布局及主要系统形式,较好地保留了其优异性能。此外,为提高综合性能和市场竞争力,AC312E直升机换装了新型发动机和先进的综合航电系统,采用航空领域工艺成熟的新产品和新技术,具备更高的安全性和可靠性、更好的维护性和舒适性,以及更低的使用成本。

该直升机的最大起飞重量为4250kg,最大航程为670km,最大巡航速度为287km/h,可搭载8~9名乘客或装载600kg货物,具备良好的高原性能,能够满足国内平原及高原地区的使用要求,在人机工效、舒适性和运营成本等方面比同类机型更具优势,还可通过加装选装任务设备,衍生出医疗救护和搜索救援型、近海石油型、客运和公务型、公务执法型等多个型号产品,满足市场的多样化需求。

(W.HK)

我国火箭部段总装对接应用自研设备实现数字化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所属天津航天长征火箭制造有限公司圆满完成了用于首飞的长征五号运载火箭一级氢箱、一级箱间段和一级氧箱的数字化总装对接工作,标志着该公司攻克了大型运载火箭数字化总装对接技术,实现了运载火箭部段总装对接从“手动模式”向“数字化模式”的跨越。

数字化总装对接技术是针对对接装配工艺进行研究而形成的新技术,集成了计算机、软件、数字化、激光跟踪测量、自动化控制等多项高新技术。鉴于长征五号运载火箭直径和质量的增大直接导致火箭装配难度增加的情况,天津火箭公司提出了研制大部段总装数字化对接装备的计划,并最终成功将数字化总装对接装备首次应用于产品正式总装。该技术最大程度地减少了专用装配、定位、检验等工具的使用,减少了人工操作过程,可全面提升运载火箭总装过程中的测量精度、定位精度和对接精度,提升火箭总装效率和自动化水平,为提升火箭产品装配质量和效率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目前,针对数字化总装对接项目,该公司与上海交通大学共申请发明专利17项(授权8项),获得授权实用新型专利6项。

(W.HJ)

我国首台对地观测激光测距仪在轨开机

伴随资源三号02星发射升空的我国首台对地观测激光测距仪开机并进行对地测量,获取的回波数据真实有效。该激光测距仪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北京空间机电研究所自主投入研制,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其成功在轨开机,标志着我国激光应用技术研究水平迈上了新台阶。

据悉,该激光测距仪在500km轨道高度上可以实现1m的测量精度。用其从卫星上发射一束激光,通过测量激光折返所需的时间和角度,就能够计算出地表某一点的相对高度,从而获得地表的特征信息。其能够辅助资源三号02星主载荷进行立体测绘,可提高可见光相机立体测绘的高程精度,提高我国对全球三维地形的测量精度。

作为我国首台对地测量的激光测距仪,资源三号02星激光测距仪可积累有效测量数据,为后续星载对地观测激光测距仪的研制奠定技术基础。同时,该项产品及其技术成果可以广泛应用于星载对地主动遥感、空间目标探测和空间导航等技术领域,实现被测目标三维成像、空间目标跟踪及监视,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王春辉)

航天科技集团天津大型航天器AIT中心建成

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所属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总装与环境工程部自主研制的KM8空间环境模拟器圆满完成有载调试工作,标志着该部天津大型航天器AIT中心全面建成。

天津大型航天器AIT中心是未来我国新一代大型航天器进行总装、集成、测试的“主阵地”,其包括9个功能区,建筑面积近100000m2,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航天器AIT中心。该中心配备的多项试验设备的规模也屈指可数,包括:即将投入使用的KM8以直径17m、高35m成为亚洲最大、世界第三的空间环境模拟器;电动振动试验系统推力世界第一;其4000m3的噪声试验设备、156dB的声压级别处于世界第二位。同时,建成后的天津大型航天器AIT中心可实现异地协同作业。京、津两地可实现测试设备遥控、遥测、实施等动作。后续,该中心还可与全国其它区域联网运行。

据悉,该中心共包含15个试验系统,覆盖大型航天器总装、测试,以及模拟环境试验等任务。在天津大型航天器AIT中心完成验收后,其所应用的创新性技术可申报国家发明专利80~100项。

(W.HJ)

我国太空“加油”技术完成在轨验证

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所属北京控制工程研究所研制的基于表面张力贮箱的在轨加注试验系统随长征七号运载火箭搭载上天的“天源一号”卫星顺利完成在轨验证。这标志着我国航天器太空燃料补充加注技术试验取得圆满成功。

卫星等航天器的寿命往往受到所携带燃料的制约。如何在轨为航天器安全、有效地补充加注燃料一直是国际航天推进领域重点关注的前沿技术。北京控制工程研究所研制的在轨加注试验系统突破了微重力循环加注流体管理、加注燃料贮箱等多项核心技术,使我国航天器太空燃料补充加注技术跨入国际先进行列。该项技术的突破对于延长卫星寿命、开展太空救援服务等具有重要意义。

(W.HJ)

运12F飞机获得民航生产许可证 转入批量生产

7月19日,中国民用航空局东北地区管理局向中航工业哈尔滨飞机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颁发了运-12F飞机中国民用航空局(CAAC)生产许可证。这是继2015年12月运-12F飞机获得CAAC型号合格证后的又一重大里程碑式进展,标志着中航工业运-12F飞机生产制造和质量控制体系符合适航要求,由研制阶段转入批量生产阶段,正式投入市场。

与世界同级别竞争机型相比,运-12F飞机在商载、航程、速度及综合效能等方面优势明显。其具有更大的客舱容积、更大的商载、更快的速度、更远的航程、单发能力强、高原适应性好等卓越性能,飞机运载能力指标(t·km/h)达到竞争机型的1.3~2倍。批量投入市场后,运-12F飞机必将获得更为广阔的市场和更高的知名度,对优化国内外通用航空产业格局、提升国产民用飞机市场占有率具有重要作用。

(W.HK)

俄罗斯“科学”号实验舱完成内部设备研制和调试

俄罗斯为国际空间站研制的“科学”号多功能实验舱的建造工作取得了新进展:“能源”火箭航天公司已顺利完成了“科学”号多功能实验舱内部补充设备的研制和调试工作。

“科学”号多功能实验舱计划于2017年12月发往国际空间站,“能源”火箭航天公司对该舱的使用性能进行了多项改进。该舱是国际空间站俄罗斯舱段的扩展,其内部安装了多种新的补充设备,将为科学实验的开展创造有利条件,并提供货物存储空间。此外,该舱还能够为国际空间站提供生命保障功能,其发动机可实施对国际空间站的控制,还可为货运飞船和研究舱提供对接泊位。

(宋 尧)

NASA公开第二种X飞机概念

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公布了继“安静超声速技术低声爆飞行验证机(QueSST)”之后的第二种新型X飞机验证机——X-57“麦克斯韦”,将用于研究通用飞机的电推进技术。

据称,X-57将由Tecnam P2006T双引擎4座飞机改装而成。目前,NASA正在为一架Tecnam P2006T飞机重新安装机翼和发动机,其采用大展弦机翼和14个电机驱动的推进系统。其中,每个机翼上安装6个电机,机翼上的12个电机将在起飞和着陆时提供推力。另外2个更大的电机安装在机翼翼尖上,将在巡航阶段提供推力。这些分布式布局的电机采用电池驱动。NASA的目标是验证一种最大速度约281km/h、能量消耗比传统飞机降低80%的通用飞机。

X-57的大小与通用飞机相当,其如果获得成功,可能会使通用飞机技术朝着更高效、更环保的方向迈出重要的一步。

(蔚 蓝)

国内临近空间火箭探空系统首飞成功

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北京无线电测量研究所研制的基于北斗导航的临近空间火箭探空系统成功完成首次飞行试验,可为未来国家临近空间气象探测提供设备保障。该系统首次在火箭上升段获取了飞行状态监控数据,这些数据将为火箭系统的研发、改进提供支撑。

据悉,此次试验将3枚火箭探空仪发射至70km高度,由降落伞携带探空仪在稳定落速下实现了临近空间气象探测任务,并实时将探测数据、位置信息及解算速度等信息回传,同时完成了实时显示和要素曲线处理绘制,有效探测数据获取率远远超过指标规定的90%。

随着此次试验的成功,该研究所也成为国内首个成功放飞临近空间火箭探空系统,且获得数据有效样本最多的单位。

(科 报)

我国新一代太阳专用射电望远镜通过验收

由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承担的国家重大科研装备研制项目“新一代厘米—分米波射电日像仪”在内蒙古正镶白旗明安图观测站通过验收。

太阳剧烈活动研究是太阳物理的主要研究方向之一。该项目建成的新一代太阳专用射电望远镜由分布在方圆10km的3条旋臂上的100面天线组成高、低频两个综合孔径阵列,具有在超宽频带上同时以高时间、空间和频率分辨率进行太阳观测的能力,将填补我国在太阳爆发能量初始释放区高分辨射电成像观测的科学空白。

验收专家一致认为,新建成的“新一代厘米—分米波射电日像仪”在太阳射电物理研究领域达到国际领先水平,为耀斑和日冕物质抛射等太阳活动研究提供了先进的观测手段,将大大促进我国太阳物理和空间气象科学的发展。

(科 报)

哈工大科研成果用于“遨龙一号”飞行器

在长征七号运载火箭总体发射任务中,哈尔滨工业大学宇航空间机构及控制研究中心的研究人员圆满完成了“远征1A上面级”主载荷——“遨龙一号”飞行器及碎片模拟器分离解锁装置研制任务。

“遨龙一号”飞行器是我国在空间碎片主动清理领域的首次在轨验证。此次飞行试验在前期技术研究和地面试验的基础上,以模拟空间碎片为目标,验证碎片清除关键技术,任务结束后对飞行器进行钝化处理。研究人员攻克了刚柔混合多体系统高刚度分布锁定、多点解锁机构高可靠同步分离等多项技术难题,圆满完成了在轨验证任务。

此次在轨分离是哈工大先进连接分离技术继“试验七号”卫星和“玉兔号”月球车后的第三次空间应用,该项成果还将为我国空间站机械臂及多颗卫星发射任务保驾护航。

(教 育)

猜你喜欢
总装航天器研制
2022 年第二季度航天器发射统计
质量检验在新一代运载火箭总装总测质量控制中的作用
航天器回收着陆系统总装多余物预防与控制
浅析PFMEA在总装车间生产制造中的应用
仿生眼的研制有新突破
中国航天发展史(二)
2019 年第二季度航天器发射统计
一种新型固定翼无人机的研制
2018 年第三季度航天器发射统计
2018年第二季度航天器发射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