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控专业引入生产性实训的探索与实践

2016-09-13 02:56:10勾东海刘晓明
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 2016年8期
关键词:生产性实训专业

于 娜,勾东海,刘晓明

(天津市劳动保障技师学院,天津 300162)



数控专业引入生产性实训的探索与实践

于娜,勾东海,刘晓明

(天津市劳动保障技师学院,天津300162)

该论文根据人才培养专业教学中遇到的实际问题,以数控专业为例,提出了“宽基础,多模块”的实习课程衔接思路,并开展数控专业生产性实训引入教学的探索,研究构建 “项目引领,工作过程生产化”的实习课程体系,并进行实践论证,达到了改善教学过程和学生能力的效果。

实训教学;教学模式;生产性实训

一、引言

将生产性实训教学模式引入数控专业实训教学,并将企业精细化管理理念引入到实训教学,在生产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实践技能,是帮助学生树立质量意识的有效手段,能帮助学生有效地将所学的知识转变为自己的能力和素养,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 全面提升中职学生的职业能力。本文结合天津市教委课题《数控技术应用专业中高职课程与教学衔接的研究与实践》,围绕数控技术应用专业方向,考虑教学内容与职业资格证书培训内容的融合,达到实践教学与职业岗位之间的“零距离”对接,以达到培养“高技能+高素养”的技术技能型人才的目标。

二、数控专业引入生产性实训的的内涵

在构建“项目引领”的实习课程体系中,生产性实训是有行业企业的深度参与,形成校企双方在实训项目、实训内容、产品定位、人才资源及设备资源等多方面以共建共享的方式展开的。它作为一种特色的教学形式,使学生在真实的工作情境、文化氛围和管理模式中体验教学活动,具有典型的教学和生产的硬设施和软内涵。在教学过程中既要遵循教学的一般规律,也要按照生产的工作流程来布置,遵循生产的产品质量、生产管理等特殊要求。生产性实训作为教学的一部分,既要遵循教学的一般规律,也要按照生产的工作流程来布置,其根本目标是为了培养学生,使学生通过此实习实训过程,真正做到在“做”中“学”,在“学”中“做”,实现教学做的一体化,是职业院校产教融合的最有效方式。

对于学校,校内生产性实训增强了教学实践性、针对性、实效性。对于教师,校内生产实训可以让教师第一时间学习到企业的新工艺,新技术,提高自身技能水平,并及时更新教学项目及内容传授给学生,提升了教师的德育工作能力、专业教学能力、实训指导能力。对于学生,校内生产性实训为学生的实习创造了生产过程的真实性,最大限度的使学生学会技能,得到了技能提升,增强了学生学习的目的性,明确着重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对于企业,校内生产性实训,缩短了学生与社会的适用期,毕业生受到用人单位欢迎。

校内生产性实训的标准不仅仅体现在通过实训活动,有产品的“出现”,还可以通过生产“产品”,创造的经济效益,保障设备的日常维护运转,改善教学条件,加强技术研发等。为生产性实训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数控专业引入生产性实训的教学设想

在对天津市各大经济技术开发区及周边地区,进行深入、广泛社会调研的基础上,按照“利用地方区域经济优势发展专业,专业也要为地方经济发展服务”的工作思路,针对数控加工专业,引入生产性实训教学模式,使校内实训企业化,实训内容产品化,以项目教学为载体;以分组自学、互学为学习方式;以企业高级技术人员走进课堂讲学为教学辅助;以学生走入企业实践为教学补充,构建具有鲜明职业教育特色的实践教学环境,创新教学方式,深入开展项目教学、仿真教学和岗位体验教学,在教学中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合理优化教学过程,增强教学的实践性、针对性和实效性,提高教学质量。进一步完善工学结合和深化校企合作,推动数控专业建设,并服务于企业和社会经济的发展。

四、数控专业引入生产性实训的教学模式

(一) 教学组织形式

职业院校就业为本,为了让学生好就业,就好业,稳定就业,必须引入生产性实训才能培养出技能型,实用型,应用型人才。

在工学结合实施过程中,这种数控专业引入生产性实训教学模式归纳为“四段式”式“项目引领”教学模式,把场地、设施、师资情况与不同企业的不同产品与项目相结合,创造出理想的人才培养环境。

数控加工专业引入生产性实训教学模式的教学整体思路(见表1)

表1

基本技能阶段进行随岗实训,主要培养学生对数控专业兴趣和认同感。在学习的同时获得大量的工作经验和实际操作经验。专业技能阶段进行跟岗实训,在实际分配的岗位去参加相应的实训,为有能力独立胜任岗位工作打基础。综合能力阶段进行实岗实训,把所学应用于实践,真正的学有所得,努力提高自己的专业实力。生产实训阶段进行顶岗实训,主要依托校外实训基地,下厂实习。

(二)教学项目的遴选

数控技术专业主要培养能适应生产一线操作的通用人才,在学校实习期间力求做到使校内实训企业化,实训内容产品化,将实训课程分解为具体的生产性学习任务,学习任务的分类是根据产品的共有特征进行定位,学习任务一般分解为多个项目进行实施,每个项目都是以来自企业现场的典型零件为实施对象(载体),为了更好的有利于教学,在教学项目(产品对象)选择上,应遵循以下原则:1是否是企业产品加工的需求;2是否可将加工的零件归纳为同一种类型课题;3所选项目是否具有典型性和可操作性。

(三)教学方法

为了优化实训课程,在教学实施时,采取1组生产性实训,2个实习方向,3个实训模块,4个学习项目,5个学习单元,完成对学生六个能力的培养。实现理论教师、实习指导教师、企业技术师傅,德育辅导员“三师+一员”四位(人)一体团队教学。

将实际所要生产的典型零件的加工过程(见图一)定位为一组“生产性实训”,这一组“生产性实训”又包含两个“实习方向”,每个实习方向由三个“实训模块”组成,再将三个“实训模块”经过适当调整形成适合学生的四个“学习项目”,再根据职业特征分解学习型工作任务为主题的五个“学习单元(识图、工艺及程序编制、加工准备、加工及在线检测、成果展示)”,逐步实现对学生六个能力(识图能力、工艺编制能力、刀具选择能力、程序编制能力、机床操作能力、量具使用能力)的培养。

1.任务驱动教学

根据岗位工作要求提出“任务”,理论与实践同时进行,将教学内容隐含在每个“任务”中,教师引导学生边学边做完成相应的“任务”,在工作中学习工作过程的方法,主要对学生进行专业兴趣的激发,职业认同、通用能力的培养。经过此阶段的教学使学生对所学专业形成专业认同感并接触到专业知识与技能,形成专业领域的通用职业能力。从而达到在学生内心产生对专业学习的内驱动力,改变了学生在实习实训教学中存在的“你讲我不学,你说我不做”的局面。教学内容由“理论教师、实习指导教师和德育辅导员”完成。涉及工种包含普车、普铣、钳工等。

2.师徒制教学

本阶段的师徒制,“师”字有两重身份(意旨):教师和师傅,“徒”字有两重身份(意旨):学生和学徒。在此师徒制下学习内容不仅有实践操作的学习,还有理论知识的学习。评价由技能鉴定能力测评和行业动态考核共同完成。其目的通过校企融合打造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生活习惯;以培养学生徒弟的岗位技能和素养为核心。其过程学生徒弟边学习理论,边进行技能训练,边生产产品,融学习、训练、生产于一体。对学生专业基础知识与专业基本技能的培养,使学生对专业知识与工作过程都较为熟悉的程度,坚持以班级管理为基础,由理论教师、实习指导教师、企业技术师傅,德育辅导员“三师+一员”四位(人)一体团队完成,职责包括职业素养、岗位能力、专业技术等。学生通过“师带徒”的方式获得职业素养和技术应用能力的提升。教学实施说明:

(1)采用项目教学法,项目由易到难,实施周期为三个学期。

(2)教师(师傅)对整个项目的实施过程进行组织、上课纪律及项目实施过程中的安全等问题。

(3)针对每个项目的完成,学生(徒弟)填写项目实验报告、过程任务单。教师(师傅)填写学生测评表。

3.体验式教学

学生已掌握了所学专业的专业知识与专业技能,初步了解了企业的生产过程,具备了较高的专业能力。在此期间学生正式进入校办工厂从事企业化生产实训阶段,学生将被分配到校办工厂的各个生产环节,从事不同的职业岗位如:绘图、工艺编排、编制程序、加工制造、测量、检验、库管等,学生以一名“企业员工”的身份从事真正的企业化生产,体验职业氛围。学生的辅导主要由工厂的生产人员负责,学生在此期间完全按照企业的规章制度、生产要求、质量标准进行综合性的实习实训与企业产品的生产,通过此阶段的培养使学生从工作时间、工作环境、工作内容、员工意识等各个方面更加适应企业的要求,完成化茧成蝶的脱变。

4.下厂实习

学生到企业的具体岗位上进行专业理论学习和生产性实训,是职业院校常规教学的一部分,是以企业岗位生产的形式进行的实训教学。

五、数控专业引入生产性实训的教学保障

(一)组织保障

生产性实训中的生产项目关系到工学结合校企相融的重要环节与组成部分,项目产品一定要切实可行。项目选择时要充分考虑到学生是否能够接受并且可以由浅入深的完成专业技能的提高。考虑到产品项目是否与专业的教学培养过程相一致,建立专业主干课程指导委员会,委员会由学校具有丰富经验经验的教师和来自企业的专家,共同研究确定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共同制定实训大纲、实习项目、实习计划等共同组织实施。

(二)环境和设备的保障

数控专业在进行实训基地的建设和数控类设备采购时,要坚持四位一体的理念。即多品牌:从满足学生的不同需要和不同学生的需求出发,将目光投向不同品牌的设备。多层次:考虑到机床的市场占有率和实际需要等因素,设备按照不同层次进行配置,从三轴到四轴,再到五轴机床,形成层次,让学生见识和掌握多种设备的操作能力。成体系:按照现代加工领域的要求,完成不同工序的项目任务,构建完整的设备体系。见高端:在满足日常需求的同时,通过购置卧式、立式五轴等高端设备,构建起完整的现代加工体系,为服务企业技术研发,进行高端技能人才的培训提供硬件保障。

(三)师资保障

发扬匠心传承的精神,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积累形成一支实干经验丰富,年龄配置合理,工种分布均匀的师资队伍。完备的师资体系既可以保证学生教学任务的实施又可以实现加工任务的完成。

六、数控专业引入生产性实训的教学效果

(一)提高了专业教学水平,增强了学生专业技能

学生通过该教学模式的学习,不仅使整体实习实训教学具备了循序渐进,逐层深入的良性循环态度。更重要的是不同实习阶段引入了不同的实习实训内容与项目,引入不同的企业产品实现与企业环境的真实模拟。教师与学生在教与学的过程中大量的从事新产品、新工件的加工与生产,不断提升加工难度与精度,通过实践型的教与学,一方面提高了教师的教学水平与能力,增强了教师对教学的组织与把控能力,近几年我校教师在各类省部级以上的大赛中共有48人次获得各类奖项。另一方面让学生掌握了大量的实用性专业技能,提升了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近几年我校学生在各类省部级以上的大赛中共有73人次获得各类奖项。

(二)提高了顶岗实习的稳定性

在通常的工学结合模式下,存在着学生向企业员工过渡的一个时期,以往经验与结果证实在这一时期造成了很多学生由于对环境、人际、管理模式等的不适应而流失的情况,不能使学生在企业稳定的顶岗实习。我校在将生产性实训引入实习课程教学模式的建立过程中,让学生在校期间实习即完成了从学生到企业员工的过渡,学生进入企业时已具备了一名职业人所具备的能力、素养,实现了校企间的“零距离”,保证了学生的工作稳定性,实现了“顶岗实习”的稳定性。

七、数控专业引入生产性实训的体会与思考

一是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展远程网络教学的应用还不够完善,加大“虚拟技术”的发展,有些技术可以通过虚拟网络解决,让网络成为学生们的“虚拟师傅”。

二是从专业课程体系、教材建设、教学管理等核心环节还有待于进行深层次的研究,做到及时更新。

三是学生的管理问题。因为企业生产任务是随着订单而波动的,可能会与学校规律性的作息时间发生不同,会造成学生们在实习期间的思想波动。

总体而言,将生产性实训引入实习课程教学模式的建立,创新了校企合作办学模式,使学生技能水平得到大幅提升,保证了学生双证书获得率达100%,提升了学校的办学质量。为学校在技能大赛中提供了大量的选手,取得了优异的成绩,使学生稳定就业率不断提高,更为企业、社会输送了大量的具备高技能、高素养的专业技术人才,开创了学校、学生、企业共赢的良好局面。

Exploration and Practice of Introduction of Productive and Practical Training to Numerial Control Specialty

YU Na, GOU Dong-hai, LIU Xiao-ming

(TianjinInstituteofLaborandSocialSecurityTechnician,Tianjin, 300162)

based on the problem actually encountered in the professional teaching of talent cultivation, taking numerical control as an example, this paper proposes the “broad-based, multi-module” idea for transition of internships, and the exploration of introducing productive practical training of numerical control to teaching, and research is conducted on the construction of practical course system based on “project-leading, working process of production”, which is demonstrated by practice and reaches the effect of improving the teaching process and the abilities of the students.

practical teaching; teaching model; productive and practical training

2016-06-06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教学工作委员会和教材工作委员会2015-2016年度教学改革与教材建设课题研究项目立项课题“数控技术应用专业中高职课程与教学衔接的研究与实践” (课题编号2-335)。

于娜 (1981-),女 ,天津市劳动保护学校一级实教,研究方向:机械制造及自动化理论与实践;勾东海(1973-),男,天津市劳动保护学校高级实教,研究方向:职业教育发展与研究;刘晓明(1987-),女,天津市劳动保护学校助理讲师,研究方向:数控编程及工艺。

G712

A

1673-582X(2016)08-0108-05

猜你喜欢
生产性实训专业
一句话惹毛一个专业
意林(2021年15期)2021-08-27 03:00:55
基于CDIO理念的数控实训教学改革与实践
专业降噪很简单!
专业化解医疗纠纷
人民调解(2019年3期)2019-03-16 00:22:42
少数民族传统医药知识生产性保护研究
更聚焦、更深入、更专业的数据分析
电工电子实训教学改革与创新
电子制作(2017年8期)2017-06-05 09:36:15
煤矿工人生产性粉尘对身体健康影响的研究
基于生态的京津冀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探讨
经济与管理(2016年2期)2016-12-01 04:28:52
新媒体时代的生产性受众浅析
新闻传播(2016年2期)2016-07-12 10:5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