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 琼,陈力平
(1.北京工商大学,北京 100048;2.中石化国际石油勘探开发公司,北京 100029)
基于马克思休闲思想的高校青年教师休闲生活分析∗
杨 琼1,陈力平2
(1.北京工商大学,北京 100048;2.中石化国际石油勘探开发公司,北京 100029)
马克思的休闲思想主要涵盖休闲的意义、休闲时间的界定以及休闲内容的层次划分,是休闲问题研究的重要精神指导。充足高品质的休闲生活有助于人的全面自由发展,但目前我国高校青年教师的休闲生活现状堪忧,不仅理念不到位,而且可供休闲的自由时间严重不足,同时配套条件也不够完备。开展休闲活动需要紧密把握高校青年教师的身心特点和时代大环境,充分发挥工会组织在这方面的优势作用,加强宣传引导、加大投入和支持力度,合理规划组织,并通过更为人性化的内容设计,全面提升高校青年教师休闲生活的质与量。
马克思休闲思想;高校青年教师;休闲时间;工会组织
目前青年教师已成为我国高校的主力,适量有效的休闲活动有助于其保持良好的身心状态,关注该群体的休闲生活不仅是对教育工作者人文关怀的固有内容,也是提升我国高校持续生产力和活力的重要途径。
(一)休闲的本质与意义
在现代休闲学的定义中,休闲不同于“空闲”,它是指以各种“玩”的方式使精神的滋养和身体的颐养得以充分进行,以求得身心的放松与调节。从哲学的角度讲,它表达了人类生存过程中劳作与休憩的辩证关系,人们通过休闲从劳动状态及负有责任的活动中暂时解脱出来。
在马克思的理论著述中,休闲思想并非如哲学、经济学、社会学等理论那样在其文本里有着非常具体、明确的话语体系,他关于休闲生活描述的思想主要集中体现在人的全面自由发展理论当中。[1]马克思认为:休闲既是人获得全面自由发展的基本条件,又是人获得全面自由发展的重要内容。[2]他通常把休闲时间确定为个人全面自由发展的可能空间,把休闲生活视为“人作为人”的存在状态和方式。由此可见,马克思对于休闲的定义是与其对休闲意义的认识相互融合的,人的全面解放与自由和谐发展是马克思主义的终极价值目标,只有有助于人类终极目标实现的生活才能称之为“休闲”。
(二)休闲时间与自由时间
[3]现代休闲学将自由时间定义为:人们摆脱工作和责任之后,可自由支配的时间段,它既是休闲开展的前提,也是从事工作之外任何事情所必须的条件。这对于自由时间的认识与马克思的观点存在差异。
在马克思那里,“自由时间”并不直接等于脱离工作、责任的“非劳动时间”,它不是休闲本身,而只是休闲的时间基础。很多学者认为,马克思的时间概念是“自由时间”和“劳动时间”的两分法,即劳动时间之外的时间都是自由时间,这其实是极大的误解。
首先,[4]“非劳动时间”当中包括了饮食、睡眠等为生存和恢复体力所必需的生理时间,也包括因失业、伤病等被迫闲赋在家的时间,但这些在马克思看来属于“间断”时间,并非其所认为的“自由时间”。因为他的自由时间是要体现休闲本质的,人们可以在自由选择的活动中不断的自我完善,充分体现人与动物的不同。而上述满足基本生理需要的时间任何动物都会有,不能成为“人作为人”的证明。同样,侵害他人权益的消遣、无所事事的消磨也不符合马克思的自由时间内涵。
其次,劳动时间与自由时间并不一定冲突。马克思指出,人在获得全面自由发展后,将会从劳动当中解放出来,此时劳动不再是休闲的对立面。[5]到共产主义社会,自愿性和休闲性将成为劳动的主要特征,劳动将不再具有强制性和义务性,而成为人们都愿意去体验的一种休闲生活方式,劳动与休闲、与自由将会和谐地融合在一起。
简而言之,自由时间内从事的活动未必就是休闲,而劳动时间内从事的活动未必不是休闲,关键看其活动的目的和意义。
(三)休闲活动的内容层次
高质量的充分休闲能促进人的全面自由发展,科学文明的休闲方式能有效地促进人体能量的储蓄和释放。[6]马克思指出:“自由时间——不论是闲暇时间还是从事较高级活动的时间——自然要把占有它的人变为另一主体,于是他作为这另一主体又加入直接生产过程”。可以看出,休闲的内容决定人将成为什么样的人,以及其投入劳动生产的状态。
从这段引文中还可以看出,[7]马克思把自由时间的利用分为两个层次:一种是用于消遣、娱乐的普通闲暇时间,另一种是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的“较高级活动时间”。马克思并没有把闲暇或消遣排除在休闲活动之外,他只是更加推崇积极的、能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的较高级休闲活动,因为只有在这样的休闲活动中,人类才更容易得到全面发展,休闲的价值才更能得到彰显。
此外,还有一种现代社会看似高尚的休闲形式,即上层社会用以显示自己的财富与地位并藉此与中下层社会进行区分的“明显消费”,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炫富”类行为。[8]研究休闲现象的早期学者凡勃伦认为:处于较低一层的阶级总是把处于它上一阶级的生活方式作为其追逐的目标,这样就导致最高阶级的生活方式成为一种标准。但实际上,这种上流阶层的高档消费行为和普通百姓的闲逛、游戏、打牌等大众化娱乐行为在马克思那里同属一个层次,即休闲活动的较低层次,并未达到积极的、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促进人更全面自由发展的高级休闲层次。
马克思关于休闲的思想认识为我们进行休闲问题研究提供了很好的精神指导。而人们在休闲生活中的价值取向上虽然具有共性,但在实践中不同人群的实现途径可以存在差异。就我国高校青年教师而言,对其休闲生活的深入分析需要紧密把握这一群体的身心特点。
(一)关于“青年教师”的界定
对于“青年”的年龄段划分,不同机构组织的口径存在差异。联合国的提法是17-24岁的人,世界卫生组织以44岁为上限,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则指向13-34岁的人,中国国家统计局以35岁为上限,全国青年联合会则涵盖18-40岁的人。探讨界定青年教师的年龄上限并非本文重点,鉴于目前我国高校对于教师学历的普遍高要求,新教师入职一般年龄已近30岁,同时考虑到入职十年内一般可视为职业生涯的初创阶段,以及教师职业的特有含义(因为并非在高校工作的人员都是教师身份),故本研究所指的“青年教师”是指高校当中专门从事教学与科研工作、年龄在40周岁以下的专任教师。
根据教育部的报导,截至2015年底,我国高校中青年教师已成为主体,45岁以下年龄段的教师占比已超七成①新浪教育,教育部:将大幅度提升教师工资绩效部分比例,http://edu.sina.com.cn/zxx/2015-12-08/doc-ifxmihae9277621.shtml,按本文的口径,青年教师(即40岁以下)的队伍在高校中的比例约在六成左右,如此庞大的基数也进一步凸显了加强针对该群体工作的必要性。
(二)我国高校青年教师的主要特点
高校青年教师的特点,既有源自教师职业的因素,也有其年龄段的影响。这些特点也导致其在休闲活动方面有更为特殊的诉求。
1.视野广,人文素养高
众所周知,目前国内普通高校教师的入职门槛一般都为博士学历,长期的书本熏陶和学院教育孕育了该群体较高的人文素养;同时一些较高层次的高校已开始大量引进有海外留学背景的师资,“海归”教师们不仅拥有国际化的学术视野,也长期受到国外休闲生活方式的耳濡目染,因此有能力、也有需求去偏向休闲活动中更高的内容层次。
2.工作方式较为独立自由
与在写字间的办公人员不同,高校教师除了授课过程有严格的时间约束,课堂外的学习和研究工作往往是独立进行的。某些课题研究有时需要与同事团队协作,日常生活中多数时候并不受规律性工作作息时间的严格限制,颇有些“独行侠”风格。这一相对松散自由的特点,一方面促成其更为强烈的参加集体休闲活动的渴望,另一方面却又增加高校休闲活动的组织工作的难度。
3.工作强度高,社会压力大
高校教师的工作量远非外人所想的几小时课堂教学,在此之外有着大量的隐性事务:整理资料,制作课件,给学生课后答疑解惑,指导毕业论文写作以及开题结题答辩,课题立项申报、中期检查以及结项答辩,参加或主办学术会议,应对上级部门的各类检查,参加职业培训进修,应对资格考试或技能比赛,以及师生交流谈心等耗时耗力“无底洞”般的良心活,此外还有因为时下严格的财务管理制度越趋繁琐的财务报销等杂务,在缺乏专任行政助理的情况下都只能亲力亲为。而更严峻的是,相对居高不下的房价更显微薄的薪酬,使得不少青年教师还不得不挤出时间在校外寻求兼职,以补贴家用。这种高压力的工作,一方面使得针对高校教师开展休闲活动的工作有更强的必要性,另一方面却又挤占其作为休闲活动得以开展的必要前提——“自由时间”。
4.探索欲强,富有创造力
因为年龄优势,青年教师是校园中教学科研等各方面的生力军,他们对于新鲜事物有更强的好奇心及更大的包容力。社会上时尚新颖的休闲方式更容易进入他们的视野,在时间有限的情况下他们会舍弃甚至排斥墨守成规的休闲活动,希望在宝贵的休闲时间内了解接触有突破性的内容及形式。这种心态特征,一方面对于单位休闲活动的内容设计提出了更多挑战,另一方面又为休闲活动的组织方提供更多创造性的思路。
以下对于高校青年教师休闲活动的现状描述,既是基于本人高校教学科研一线的生存实践,也是基于本人在校工会有关部门兼职时对该群体概况的调研。
表1 高校青年教师每周工作时长底限①数据说明:(1)计算口径上,“检查考核”包括教育部、学科指导委员会、校教学科研主管部门、课题评审组以及人事部门在不同阶段进行的各类考核,有现场答辩环节,也有填表准备阶段;“学术交流”包括平均约每两周一次3-4小时的听取讲座,参加外单位举办的学术会议以及本校主办学术会议等事务;“师生指导”包括每周课后针对授课学生的答疑,担任班主任对学生进行的思想辅导,以及指导大学生参加各类学科或技能比赛等;“培训和比赛”任务对于青年教师尤为繁重,这是因为入职适应、业务学习的需要,同时因为各种比赛也是首推青年人参加;“杂项”中包括财务报销、办公设备维护、院系活动配合等,此外由于高校扩招导致新设校区多在远郊,教师们在通勤上也会比一般的上班族每次多出2小时左右。(2)计算方法上,“课堂教学”高校教师的工作量据调查一般为每周8-12小时,此处保守估计取均值计为10小时,而实际上目前高校的教学任务主要就落在中青年教师身上;“备课”按业内的经验,一般需要“授课”时长的3-6倍,上不封顶,青年教师一般接的都是新课程加之经验本就缺乏,所以此处仅按2倍折算已是极限;个别项目由于并非每周的例行工作,有周期阶段性,故通过将每年的工作总时长折算摊分至每周进行估算,其中“毕业论文”每年包括本科生及研究生的开题、中期检查、日常指导及终期答辩等环节合计约为100多个小时;“检查考核”虽然对于主管部门而言不是经常进行,但作为所有管理制度与政策着落点的教师们却往往每周都在填表或答辩,花费2小时不足为奇。(单位:小时)
(一)休闲时间分析
休闲时间是休闲活动得以进行的前提条件,而休闲时间只有在责任性事务完成之后才可能寻求实现。下表显示了目前高校青年教师通常的最低工作量。
从以上数据我们可以看出,高校青年教师的工作量底限为每周50小时+?(其中“?”代表着上不封顶、难以估量的科研工作量),而国家法定工作时间为每周40小时。目前高校教师的科研压力超过教学压力已是普遍现象,科研工作大有后来者居上、喧宾夺主的气势,如此说来,青年教师们的“主业”还没有开展,现有工作量就已经超标了,更何况以上数据还是笔者按照每项任务所需时长的底限进行的估算。
由此看来,超量且高强度的工作定将挤占其它时间,而工作之外还有家务琐事、人情往来等社会性压力,所以高校青年教师的“自由时间”势必捉襟见肘,而能符合马克思严格定义的“休闲时间”则更少之又少了。
(二)休闲内容分析
随着现代生活的丰富,人们的休闲活动内容也更趋多样化,以下选取较为常见的类型考察了本校青年教师在有限休闲时间内的内容配置情况。
首先需要强调的是,本调研并未如之前有些研究那样将高校青年教师按年龄进行子类细分,因为本文认为在年龄相近的区段内,年龄上的小幅区别已不构成影响休闲内容选择的主要因素,既然都属青年教师,那么能产生进一步影响的更关键因素应是其婚育状态(当然不可否认婚育状况与年龄存在着相关性)。
表2 高校青年教师休闲活动的内容构成②数据说明:本处的“会友聊天”指以会友交流为目的的活动,其过程可以是吃饭喝茶等见面形式或是网络通讯等虚拟形式,与只是附带产生会友功能的其它活动相区别;“其它”包括网络游戏、手工园艺、厨艺烹饪、家居设计等小众或新潮的休闲方式。
从调查结果中,我们可以有两点主要发现。
1.高校青年教师休闲活动内容呈现出共同的群体特征
首先,无论是否婚育,青年教师的活动内容喜“静”少“动”。
休闲内容的首选都是“阅读写作”。这在相当程度上反映了高校教师的人文修养及职业特点。无论是书籍的深阅读还是网络信息的轻阅读,他们正是通过这一“静”休闲的路径实现思想沉淀、汲取营养从而滋养灵魂;“逛街购物”、“运动健身”则排位靠后,“影音娱乐”比较受青睐。这种喜“静”而疏于“动”的总体选择偏好,虽然符合人们对高校教师群体的直觉印象,但也令人更为担心该群体能否通过适宜的休闲活动缓解肩颈腰椎劳损等常见职业病。
其次,无论是否婚育,青年教师们的休闲活动总体开放性较弱。
此处“开放性”指的是休闲活动进行过程中活动主体与其他主体的接触程度。我们可以据此将休闲方式分为三类:非开放、半开放、全开放①“非开放活动”中,行为主体可以独立进行,不需要与他人互动,在一个人的自处中放松身心;“全开放活动”中行为主体需要与他人全方位互动交流,可以成为倾诉释放情绪的有效渠道,但也可能同时带来新增的人际交往压力;“半开放活动”又分为两种情况:一是虚拟交流方式,主要有“网游、网聊”等,虽然是互动过程,但由于行为主体不用与他人亲身接触,可以更轻松地决定与外界接触的频次;二是单向交流占主导的方式,如“听现场讲座”等,此时行为主体虽与外部主体接触,但往往只需单向接收信息,没有强制性的互动要求或信息回馈的压力。。
非开放活动即我们通常所说的比较“宅”的状态,较典型的方式有“看书写作”、“影视欣赏”、“园艺烹饪”等,人际关系简单,颇受高校教师群体的青睐;全开放活动最为典型的则是“见面会友聊天”(这点在表中没有细化列举)及“户外团体运动”(这点也是涵盖在“运动健身”大类中),目前在排序中也不占优势;半开放活动中由于行为主体可以更灵活地控制自身对活动的参与度,根据个体性格和情绪状态来决定与外界的接触程度,更自由地在倾听式输入或倾诉式输出方式中切换实现减压,也比较受高校青年教师的欢迎。
2.青年教师群体内部的子类之间存在不同的休闲活动内容偏好
偏好的差异性主要源于两个子类在经济实力和家庭责任上的差异,以及一定的年龄因素。
例如,同样是“运动健身”,已婚育的青年教师由于家庭事务更为繁重就更加荒废了;“观光旅游”在已婚育群体那里获得了更多市场,这和经济实力增强以及家庭集体活动的需要密切相关;“会友聊天”毫不奇怪地在未婚育群体子类中更为活跃,因为单身状态有更强的交友倾向;至于“逛街购物”,虽然整体排名都靠后,但已婚育者同样由于家庭采买需求、更强经济实力以及将其作为亲子活动载体等原因,比未婚育群体表现更为活跃;而“其它”的休闲内容在未婚育子类那里排序更为靠前,据调查主要是源于前者平均年龄小,更早也更多地接触到了网络游戏、西式烹饪等小资新潮的休闲方式,也更愿意通过小众休闲活动来展示自身个性。
从以上调研结果可以看出,目前我国高校青年教师参与休闲活动的总量严重不足,休闲内容的构成上总体偏静少动,不够平衡,群体内部存在着不同的休闲偏好,这些现象需要我们高校主管部门予以足够的关注,但目前高校在推动青年教师休闲活动工作方面仍存在以下难点及问题。
(一)观念问题
1.青年教师参与的主动性不强
青年教师年轻有活力,原本参与休闲活动的积极性应更高,但不少老师恰恰相反,认为年轻身体底子好,一旦职业发展与休闲活动出现暂时冲突,多会放弃后者,如此日积月累地透支身体和精神,实则给身心健康埋下了巨大的隐患。
2.主管部门不够重视
目前,中国高校发展中普遍存在求大求快的倾向,指标化的考核竞争过程更是强化了科研教学在学校工作中的主导地位,对教师的身心关怀工作经常要为此让位推后。在缺少高校其它部门支持的情况下,仅由工会部门来推进教师的休闲活动亦感力不从心。
(二)客观条件限制
1.工作量大导致休闲时间严重不足
在前文所呈现的高负荷工作量压力下,青年教师每天真正能坐下来看书思考写作时已是深夜,工作内容中的弹性任务部分(俗称“影子工作”)更是导致教师的工作与生活边界模糊,即使在双休日或节假日教师们仍感压力重重、难以解放,休闲对于许多青年教师在某种意义上已成为奢谈。因此,正如马克思所指出的,没有自由时间也就没有了休闲的基本前提。
2.对休闲活动的投入有限
由于前述的主观因素,目前许多高校在教师休闲活动上的投入不足,包括休闲场所的建设,休闲活动组织人员的配备,以及休闲所需的活动资金等方面,这些都在相当程度上限制了相关主管部门推进教师休闲活动的力度。
(三)工作方式欠科学
1.休闲活动的内容设计不够贴近当前青年教师的身心特点
本文前述分析中提到,当代高校青年教师视野广、观念新,愿意体验新颖时尚的休闲方式,而目前不少高校组织的休闲活动在内容创新上稍显不足,同时缺少针对青年教师群体不同子类所做的差异化内容设计,不能很好地顺应教师的身心需求,最终导致活动的吸附力下降。
2.休闲活动的组织安排与教师的本职工作未能较好协调
休闲时间的紧缺使得青年教师对于休闲活动的时间、地点安排都有着更高期望,当休闲活动与职业活动产生冲突时,一般会放弃前者。而目前有些主管部门在组织休闲活动时,不太注意避开校内重大学术活动、教学赛事及返乡出游高峰等,客观上阻碍了教师参与的积极性。此外,在休闲活动的地点选择上,若不考虑教师的居住或工作地点也会加大其时间成本,进一步影响其参与的积极性。
从调研结果可以看出,高校青年教师依靠社交媒体结交陌生人、在非稳定人际关系中进行休闲活动的情况并不常见,这个群体人际关系的开放度仍相对保守,他们更倾向于在熟悉的环境中放松身心。这一特征实际凸显了高校单位在开展青年教师群体性休闲活动中的重要作用。
[9]工会作为工人阶级最广泛的组织形式,在满足教师休闲需求方面具有高校其它部门无法比拟的优越性。一方面,工会是职工利益的代表者、维护者,它代表职工与单位进行平等协商,及时反映职工的意见、建议和要求,达到协调劳动关系、维护职工劳动权益和民主权利的目的;另一方面,工会是我党领导下职工自愿结合的群众组织,成员地位平等,交流自由,是业务工作之外分享彼此感受、更为轻松温暖的平台。
具体而言,高校工会组织可以从以下方面推进青年教师群体的休闲活动。
(一)端正各方休闲理念,为休闲活动争取必要的时间保障
青年教师自身及高校管理部门都应充分认识到休闲生活与职业发展之间存在的辩证关系,有意识地安排适宜的休闲活动,促进教师身心状态的调整与修复。
1.加大宣传引导,提高各方的警觉与重视程度
2016年,两位中组部“青年千人计划”学者先后英年早逝,一位是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所研究员赵永芳(终年39岁),另一位是北京师范大学化学学院何智教授(终年35岁)。面对此类事件的一再发生,高校工会组织一方面应以及时到位的报导宣传,引起高校青年教师群体对健康隐患的足够警觉,以及主管部门对此的充分关注;另一方面可以通过每年例行强制体检并提供全面体验报告分析,正确引导教育科研工作者注重劳逸结合。
2.给高校青年教师减负,保障其必要的休闲时间是解决问题的根本出路
国内青年学者过劳死等事件频发也许个中原因复杂,但不可否认高强度的科研教学工作是其中的关键因素。那些看似大量的“自由”时间,并不能用于马克思所说有利于人自由全面发展的真正意义上的休闲。当生存等基本尊严受威胁时,休闲只能是空论奢谈,青年教师不得不经常处于焦头烂额疲于应付的生命透支状态。目前社会对该群体有一别称“青椒”,而现实看来也有“青焦”之意。
(二)完善各项投入,改进休闲活动相关的配套条件
1.场所建设方面
目前不少高校工会已比较重视教师休闲活动场所的建设,但笔者发现这类场所的使用效率却不高,原因主要是高校教师职业的自由分散特点,导致其聚集的便捷度下降。笔者认为,对此可以拓宽工作思路——在现实活动场地之外构建更多的虚拟交流平台,目前后者是薄弱环节,但这恰恰更符合时代发展的潮流,也更符合青年教师偏好“半开放”休闲方式的心理特征。各级工会组织可以分不同子类和主题搭建青年教师间的QQ群、微信群等交流平台,并配合适度的引导和扶持。
2.人员配备方面
据了解,当前不少高校的工会部门存在着人员缺编或者现有编制被压缩的情况,人事部门在用人指标分配上过于偏重与教学科研相关的行政部门,这在很大程度上导致了工会这种主导教师休闲活动的工作部门人手不足,纵有很好的理念设想却无力独立实施。这一局面的改变,一方面需要工会部门自己主动多争取,另一方面更需要高校主管部门提高认识。
3.资金支持方面
单位组织休闲活动比教师自行开展本应有更大的资金优势,但目前出现了一类怪现象,并不是没钱可花(据了解包括本校在内的高校工会活动经费还比较充裕),而是“有钱不敢花”。在中央“八项规定”出台后,基层出现了矫枉过正的风向,由于对政策边界把握不准,相关责任主体出于规避职业风险的考虑,甚至暂停了以前颇受欢迎的某些传统休闲活动项目,更遑论拓展新项目了,这种保守的工作态度相当程度上导致了有限活动经费的低效甚至闲置。对此,一方面工会组织应代表教师积极地争取政策支持,另一方面相关的政策主管部门应及时解释到位,同时对基层职工普惠性的费用开支放宽政策,减少高校责任部门组织教师休闲活动时的后顾之忧。
(三)合理规划组织,细化休闲活动的内容设计
1.组织安排上,首先要注意顺应教职工的工作规律,见缝插针地安排休闲活动,减少教师参与的时间成本。目前本校“健走协会”引领的健步走活动就是典型的成功案例,组织者利用校园内环境及周边公园,借助微信群等平台,针对到校的教师,随时随地发起户外活动,来一场说走就走的徒步旅行。这种自主灵活的弹性活动组织方式将休闲很好地嵌入到了教师的日常工作场景,提高了工作与生活的契合度,广受欢迎;其次还可以将教师活动与学生活动结合,让教师在休闲的同时达到增进师生感情、言传身教的效果,比如师生同场文艺表演、运动比赛、郊游摄影等等,这也是马克思所说的将休闲与工作劳动融合的最佳体现。
2.内容设计上,把握高校教师及青年人特点,提升休闲的内容层次
正如马克思所说,消遣、娱乐虽然也是休闲,但不是能发挥人主观能动性的“较高级活动”。高校教师作为拥有较高人文素养的群体,工会针对其开展的群体性休闲活动应注意适度提升整体的内容层次,比如多安排些有利于涵养人文精神的艺术展、戏剧表演等形式;同时针对青年教师总体“偏静少动”的现实,增加户外活动内容,让青年们走出书斋动起来;此外鉴于该群体休闲时间紧缺的现实,尽可能地将休闲与生活服务结合起来,比如举办健康养生讲座、育儿感受交流会、家居技能培训等活动;最后还应区分青年教师内部的差异化需求,吸取时尚新元素,丰富休闲活动的内容。
青年教师是未来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希望,在我国高校进入跨时代发展的历史新阶段,面对全球形势新变化和教育改革的新挑战,包括高校自身在内的社会各界需要共同努力,关注青年教师的身心健康,以积极的态度改善青年教师的休闲生活,促进其实现长远发展。
[1][5]林国生.论马克思休闲思想对我国实施带薪休假制度的启示[J].淮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 (3):62-65.
[2]王晓杰.跨越历史时空的马克思休闲思想[J].社会科学战线,2011(1):248-250.
[3][4][7]郭力源.马克思休闲思想及其现实启示[J].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4):19-22.
[6]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6卷第1册[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225-226.
[8]赵锋.《有闲阶级论》的理论成就[J].青年研究,2011 (6):83-91+93.
[9]杨琼.工会组织在增强高校教师归属感中的作用与实现路径[J].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学报,2014(4):38-41.
[责任编辑:叶 静]
Leisure Life of Young University Teachers Based on Marx’s Leisure Thoughts
YANG Qiong1,CHEN Liping2
(1.Beijing Technology and Business University,Beijing 100048,China;2.SINOPEC International Petroleum Exploration and Production Corporation,Beijing 100029,China)
Marx’s leisure thoughts mainly covering leisure meaning,definition of leisure time and hierarchy of leisure content,is the important spiritual guidance of leisure studies.Sufficient high quality leisure life contributes to the overall development of man,but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leisure life of young university teachers in our country is worrying.Not only the idea is not in place,but also leisure free time is seriously insufficient,while supporting conditions are not complete enough.Leisure activities need to closely grasp the physical and mental characteristics of young university teachers and the era environment,give full play to the advantages of trade union organizations.And it is need to strengthen propaganda and guidance,increase investment and support,reasonably plan organization,and through more humane content involved,comprehensively improve the quality and quantity of young teachers’leisure life.
Marx’s leisure thought;young university teachers;leisure time;trade union organizations
A71;D412.6
A
1673-2375(2016)06-0093-07
2016-10-30
杨琼(1978—),女,江西临川人,经济学博士,北京工商大学经济学院硕士生导师,校青年教师联合会副会长,校工会文艺部部长,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在站博士后;陈力平(1975—),男,山东文登人,硕士,中石化国际石油勘探开发公司高级经济师,主要从事人力资源与企业管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