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激酶在血液透析静脉导管溶栓治疗中的疗效观察

2016-09-13 00:30徐昇张志忠吴静芳
浙江临床医学 2016年3期
关键词:通率尿激酶栓塞

徐昇 张志忠 吴静芳

尿激酶在血液透析静脉导管溶栓治疗中的疗效观察

徐昇 张志忠 吴静芳

目的 观察尿激酶在血液透析中心静脉导管血栓形成溶栓治疗中的疗效。方法 血液透析患者中发生导管血栓形成105次,根据不同的情况应用不同的给药方法和剂量进行溶栓治疗,分别记录再通率、再通时间、尿激酶用量、透析中流量及并发症情况。结果 在105次导管血栓形成中,长期导管血栓形成42次(部分栓塞29次、完全栓塞13次),经尿激酶溶栓治疗后再通率97.62%;临时导管血栓形成63次(部分栓塞44次、完全栓塞19次),经尿激酶溶栓治疗后再通率92.06%。结论 尿激酶在血液透析导管血栓形成溶栓治疗中疗效确切,且经济、有效、安全、操作方便,可作为首选治疗措施。

尿激酶 血液透析 中心静脉导管 血栓形成 溶栓治疗

尿毒症患者目前赖以生存的最有效的治疗方法为血液透析和肾移植,后者因多方面因素的限制未能使广大患者接受该治疗,故透析成为绝大多数患者的首选。而血液透析需要依赖长期有效的血管通路,目前最常用的有中心静脉导管和动静脉内瘘,但中心静脉导管常因导管内血栓形成而引起的流量不佳或无法透析,直接影响患者的透析质量。作者应用尿激酶溶栓治疗导管血栓,疗效理想。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2012年7月至2014年7月本院血液透析治疗发生中心导管血栓形成患者33例,男15例,女18例;年龄28~83岁。发生导管血栓形成105次(若动静脉端同时血栓形成记为2次):其中长期导管血栓形成42次,包括部分栓塞29次和完全栓塞13次;临时导管血栓形成63次,包括部分栓塞44次和完全栓塞19次。诊断标准:(1)透析开始前以注射器抽吸导管动静脉端,无回血或回血不畅。(2)X线示中心静脉导管位置良好。(3)排除其他因素(如导管受压、打折等)。(4)反复回抽无回血者判断为完全栓塞,回血不畅或不能维持正常透析血流量的要求判断为部分栓塞。再通标准:经溶栓治疗后,采用10 ml 注射器回抽及推注血液无阻力确认导管通畅后,采用20 ml注射器迅速回抽及推注血液无阻力,4h血液透析治疗血流速度200ml/min。符合上述标准为溶栓成功[1]。

1.2 方法 (1)完全栓塞者:尽量吸净导管中残余肝素盐水,尿激酶10万U+0.9%氯化钠注射液6ml以微泵持续缓慢泵入(2ml/h),于用药60min后用注射器抽吸,若未通分别于90min、120min时重复上述操作,甚至更长时间。尿激酶用量<20万U/d。过程中监测凝血酶原时间(PT)及活化的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PT正常值 11~13s,活动度80%~120%,溶栓时要求PT延长≤3~6s,其活动度≥40%,否则有出血倾向;APTT正常值为25~35s,溶栓时要求达到1.5~2.5倍,即70~100s[2]。(2)部分栓塞者:尽量吸净导管中残余肝素盐水,尿激酶10万U+0.9%氯化钠注射液10ml以微泵持续缓慢泵入(6ml/h),于用药30min后用注射器抽吸,若未通分别于60min、90min重复上述操作,甚至更长时间。尿激酶用量及凝血功能监测要求同前。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软件。计量资料以(±s)表示,两两比较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再通率 (1)长期导管:血栓形成42次,其中部分栓塞29次,溶栓成功29次,再通率100%;完全栓塞13次,溶栓成功12次,再通率92.31%;总体再通率97.62%。(2)临时导管:血栓形成63次,其中部分栓塞44次,溶栓成功44次,再通率100%;完全栓塞19次,溶栓成功14次,再通率73.6%。(3)总体再通率92.06%。

2.2 不同时间段再通情况比较 见表1。

表1 不同时间段再通情况比较(n)

2.3 尿激酶用量 长期导管部分栓塞:(5.38±2.13)万U,完全栓塞:(7.50±1.85)万U;临时导管部分栓塞:(5.59±2.23)万U,完全栓塞:(7.68±1.82)万U。

2.4 再通后首次透析与栓塞前末次透析流量比较 见表2。

表2 再通后首次透析与栓塞前末次透析流量比较(ml/min)

2.5 并发症 所有接受治疗的患者均未出现血栓脱落发生远处栓塞,颅内及全身出血等并发症。

3 讨论

尿激酶作为血栓栓塞性疾病溶栓治疗的主要药物之一,是一种高效的血栓溶解剂,其作为纤溶剂非特异性作用于血栓部位及循环中的纤溶系统,部分药物溶入血栓内部,直接激活血栓中的纤溶酶原,形成纤溶酶,使纤维蛋白分解为可溶性纤维蛋白降解产物,降解血循环中的凝血因子,从而溶解导管前端纤维蛋白鞘或血栓,起到内溶作用,部分药物激活循环中的纤溶酶原起到表面溶栓作用[3]。对新形成的血栓起效快、效果好。最早由Davis和Vines提出用于溶栓治疗,被广泛应用于肺栓塞、心肌梗死、急性期脑血管栓塞、视网膜动脉栓塞和其他外周动脉栓塞及严重的静脉系统血栓形成的治疗[4~6]。

本资料显示,尿激酶在导管血栓形成溶栓治疗中成功率极高,导管再通率高,且可反复多次使用。与其它血栓栓塞性疾病的治疗比较有用量小、并发症少、安全性高、可反复使用等特点。特别是使用微泵持续缓慢给药可以保持局部稳定有效的药物浓度,有类似靶向治疗的效果。且微泵对压力的感受敏感,若压力过高其将自动停止输注,保证在导管完全栓塞的情况下因压力增加而使血栓脱落发生远处栓塞。

总之,尿激酶在血液透析用导管血栓形成溶栓治疗中的疗效确切,且经济、有效、安全、操作方便,可作为首选治疗措施。

1 薛志强,曾石养.尿激酶24h停留封管溶栓治疗对颈内静脉留置双腔透析导管内血栓形成的疗效研究.中国血液净化,2010,9(5):265~268.

2 王瑞玲,张军祥,张士兰,等.下肢动静脉血栓尿激酶溶栓治疗中的凝血功能监测.中原医刊,2004,31(20):12~13.

3 刘大伟.血液透析长期深静脉留置导管血栓形成尿激酶溶栓的疗效观察.医学信息,2015,28(9):278.

4 高翠萍.尿激酶溶栓治疗脑血栓的疗效观察.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1,19(11):1900.

5 吴瑾.尿激酶溶栓治疗心肌梗死临床效果评价.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0,18(7):859.

6 洪浪,陈章强,王洪,等.尿激酶溶栓治疗风湿性心脏病左心房内血栓脱落致脑栓塞疗效观察.中国全科医学,2010,13(2):618.

324000 浙江省衢州市中医院肾内科

猜你喜欢
通率尿激酶栓塞
不同浓度尿激酶在PICC导管堵塞再通中的应用进展
替罗非班联合尿激酶在缺血性脑卒中治疗的应用效果
超声针联合微泡干预尿激酶溶解体外血凝块
组蛋白和TLRs在静脉血栓栓塞性疾病中的作用机制
介入治疗脑动静脉畸形栓塞术的护理体会
脑血栓患者尿激酶溶栓疗法治疗的效果分析
急性心肌梗塞运用急诊静脉溶栓治疗的疗效分析
体外膜肺氧合在肺动脉栓塞中的应用
尿激酶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疗效观察
早期急性心肌梗塞静脉溶栓治疗的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