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给语文教学插上翅膀

2016-09-10 07:22谈永康
小学教学研究 2016年1期
关键词:语文课程习作信息技术

谈永康 中学语文高级教师,上海市松江区首席教师,上海市教育学会小语会理事,中国写作学会中小学教学研究分会理事。获上海市园丁奖、上海市小学阅读教学展示评比一等奖。以“教学做讲合一,做幸福教师”为人生梦想,以“语文,为儿童的精神成长奠基”为教育追求,践行教学民主,帮助学生发展,追求教育无痕,逐步形成“不花不累亦不虚”的教学风格。近年来着力建设语文课程,推进“真作文”教改,在国内引起广泛关注。在《小学教学研究》等杂志发表教育文章300余篇,出版有《节气里的读写——小学生24节气语文课程》《讲述身边的故事——谈永康老师语文课堂演讲选粹》等。

在深化语文课程改革的进程中,现代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程的整合已成为推进语文课程与教学改革的突破口。

广义的理解,信息技术是指完成信息的获取、传递、加工和施用等功能的技术。应用于教育中的信息技术主要指以计算机为核心,包括多媒体技术和互联网络技术的现代信息技术。

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整合,是将现代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的课程目标、结构、内容、资源以及课程实施等有机融合,使之成为语文课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以提高学习效率,达成课程目标。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整合的立足点是语文课程,关注的焦点也是语文课程。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的整合,至少具有如下功用:

一、从教育目的来看,两者融合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

1984年2月16日,当时的国家领导人邓小平访问上海科技成果展,看到13岁的李劲能操作电脑,对周围的陪同人员说了一句:“计算机普及要从娃娃抓起。”20多年来,社会发展日新月异,信息技术代表着当今先进生产力的发展方向,可以说无处不在、无时不在。

对此,《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课标”)在四大课程理念之一“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中明确提出:“语文课程的建设应继承我国语文教育的优良传统,注重读书、积累和感悟,注重整体把握和熏陶感染;同时应密切关注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养成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素养。”“课标目标和内容”共有10条,第10条就是“学会使用常用的语文工具书。初步具备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积极尝试运用新技术和多种媒体学习语文”。可以说,语文学科引入信息技术的本质是利用信息技术培养信息素质,发展学生在信息化环境下的学习技能和生活技能,在此基础上提升语文素养。一句话,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二、从教学过程来看,两者融合有利于提高教学效率

中国教育学会会长钟秉林在2015年5月的一次会议上认为中国现行教育存在四大问题,其中之一是当前教育观念仍然比较落后,教育方式、教学方法等还不能很好地适应互联网技术发展的新要求。语文教学也不例外。当前,信息技术对教育的推动作用已初见端倪,以多媒体和网络为核心的信息技术为语文教学提供了理想的平台、和谐的环境,并渗入到语文学科各领域。

语文教育家吕叔湘先生在《汉语文的特点和当前的语文问题》一文中这样写道:“‘三个面向’,第一个是面向现代化。什么是现代化?简单点说就是高效率。”信息技术不但对社会文化和精神文明产生着深刻的影响,而且已引起传统教育方式发生着深刻的变化。信息载体的多样化、多媒体技术和远程教育技术等使学习者可以克服时空障碍,更加主动地安排自己的学习时间和速度。信息技术为语文教学质量与效率的提升提供了广阔的时空与便利的条件。为此,课标在相关“教学建议”中提出:“积极开发、合理利用课程资源,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和现代教育技术,努力探索网络环境下新的教学方式;关注学生通过多种媒介的阅读,鼓励学生自主选择优秀的阅读材料。积极合理利用信息技术与网络的优势,丰富写作形式,激发写作兴趣,增加学生创造性表达、展示交流与互相评改的机会。积极构建网络环境下的学习平台,拓展学生学习和创造的空间,支持和丰富语文综合性学习。”

三、从学习对象来看,两者融合有利于创设和谐的教学生态

对于工具、手段的改进,战国时期荀子就已提出“善假于物”的见解,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也是强调改进工具和手段的重要性。工具的使用、方法的改进,必须考虑对象。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电影刚传到中国来,鲁迅就说过:“用活动电影来教学生,一定比教员的讲义好,将来恐怕要变成这样的。”的确,从信息论角度看,采用视听手段,有利于信息的吸收。国外研究表明,人们从语言形式获得的知识能够记忆15%,而同时运用视觉和听觉则可接受知识的65%。考虑到小学生的心理年龄特点和语文学科的形象性,信息技术可以发挥独特而重要的作用:现代信息技术有助于创设生动活泼的教学环境,如展示画面与形象,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注意;再如提供各类情境,促进学生形象感知和理解教材——儿童感知能力的发展,一般取决于感性材料的多寡。被感知的事物越多,知觉就越完整等。

除了显而易见的节省教学时间,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之外,我们能够发现: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的融合除了创设有助于学生学习的物理环境外,还能创设一个轻松愉快的心理环境,特别是在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时,可以营造和谐的教学生态。

信息技术支持下的语文课堂比传统课堂更能吸引学生,尤其能激发男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男生具有三大学习特征:自主、多维和深度。信息技术支撑下的学习往往给他们提供了适宜的土壤与环境,不仅能有效改善和优化男生的学习方式,而且能有效激发男生自我管理潜能。

一句话,现代信息技术支撑下的语文教学无论在教学环境、教学方式,还是教学过程、师生角色等方面都发生着裂变。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使得语文教学正发生深刻的变革。

那么,如何进一步推进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程教学的融合呢?

一、利用信息技术,优化阅读教学

多媒体、网络与阅读教学的整合,是当前语文课程整合中的主要方式之一。

早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语文特级教师臧慧芬老师就配合三年级语文教学使用了19部电影(故事片、科教片、风光片等)配合16篇课文的教学。比如教《赵州桥》时观看科教片《中国石拱桥》,学《颐和园》时观看风光片《颐和园》,教《手术台就是阵地》时让学生看故事片《白求恩大夫》。学生观看电影的时间也不同:有的放在课前,有的放在课中,还有的放在教学后。如学习《美丽的小兴安岭》就随课观看风光片《长白山珍奇》,而《沙漠里的船》则是在教课前观看科教片《沙漠》和风光片《沙州纪行》,学完《蝙蝠和雷达》后观看科教片《仿生学》。臧老师的探索其实是另一种形式的“信息技术”环境下的语文教学改进活动。

近年来,各地探索出了不少信息技术与阅读教学整合的模式,如“主题探索式阅读教学模式”“支架法教学模式”等,这些模式大多依托多媒体、网络,让学生游弋在丰富的知识海洋里,通过自主、合作、探究活动,主动获取信息,发展语文能力。倪文锦、谢锡金教授总结了这些教学模式,认为它们基本都包括如下教学环节:首先是创设情境,借助多媒体等创设情境,营造特定氛围,激发学生兴趣,增强学生对美的感受;其次是自主学习,让学生利用网络和多媒体的信息资源进行独立学习,这是整个教学的核心环节;然后是建构应用,学生利用网络丰富的资源把所学内容运用到解决实际问题之中;最后是效果测评,及时把学生的学习结果反馈回来,并通过多媒体、网络等对学生的学习过程、情感态度等做到有效把握,进行有的放矢的指导。

虽然“儿童是用色彩、形象、声音来思维的”(苏霍姆林斯基语),语文教学应当为学生学习创造提供具体、可供想象的学习背景,使学生已有的生活体验和课文内容形成相似的和谐的共振。但是也要避免为用而用,乃至乱用的弊病,对此,王荣生教授等主编的《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提出多媒体资源使用中需要警惕的几个误区:景物或可再现的某个过程,用动画演示,失真、背离自然;用影视剧人物表演欣赏代替文本人物性格分析;悠远、开阔的意境局限于静态、有限的照片;用音乐渲染文本所体现的情绪,但干扰课堂表达的氛围。

二、利用信息技术,优化作文教学

交际性是语言的基本功能,作为训练学生书面语言的习作教学,同样关注实用性和交际性。现代信息技术,尤其是电脑技术和网络技术在作文教学中有很多用武之地,使得作文教学更具针对性和交际性。

1.引导学生构建知识

借助特定的信息技术工具,可以将既有知识以及知识之间的脉络关系立体地展示和动态地演示出来。

我曾在四年级状物作文课《祥和花苑的橘树》上运用PPT软件制作纲要信息图,引导学生在三年级写清楚的基础上学习写具体,这里涉及如何观察的知识,主要是运用“六感”(观察感受层面,即眼看、鼻嗅、手摸、口尝、心想、肤觉),写好事物的“三态”(习作内容层面,即形、色、味)。如此,学生一目了然,好学易记。

PowerPoint中的结构图可以立体展示知识,概念间的关系,PowerPoint和白板中的动画效果和即时书写功能可以用来动态展示。当涉及概念较多、关系比较复杂时,Inspiration、Freemind等都是很好用的工具,并且这些工具都简单易学。

2.帮助学生交流发表

学生习作的过程是一个由典型表象到内部言语,再转化到外部语言的复杂过程,也是高度个性化的过程。在班级授课制下,教师要求几十名学生“齐步走”,统一要求、步骤和方法,多数学生往往无所适从,既增加了习作难度,又压抑了创造性。而信息技术支撑下的习作教学,利于学生自主学习。教师可以事先将作文训练的内容、要求和方法制作成图文并茂的学习软件,学生就可以据此开展自我学习与训练。倘若在习作过程中遇到问题,也可以通过网络及时向老师请教,可以就某一问题跟同学开展网上讨论,发表自己的观点。在充分讨论的基础上,学生开展自主性写作活动,写完后可以放到网上,供大家学习、点评;也可以调阅其他同学的习作,取长补短,修改自己的作文。

这里需要注意:一是鼓励采用电脑写作,这样便于修改,学生可以减少大量的誊抄时间,电子文档也可以便捷地通过网络发表,及时跟别人交流。二是鼓励采用在线交流工具。交流工具大致可以分为同步交流工具和异步交流工具两种。前者如QQ、MSN,好处是可以使作者及时发表,并及时获得反馈。异步交流工具有Blog、BBS、邮件等。三是鼓励及时修改,借助平台展开讨论,吸取老师、同学、博友等读者的意见后再修改草稿,展示作文。

3.构建写作网络平台

目前小学写作基本无写作教材,无过程指导,无习作评价等。因此,构建写作教学的网络平台十分必要。倪文锦教授等介绍的《这样作文》就是一个很好的网络平台。《这样作文》基于网络构建,选用了包括文学作品、音乐、绘画、摄影、动画、影视等在内的各种文学样式,提供了鲜活的练习及学生习作。教学中可根据不同的教学环境,自由组合,自成系统,实现教与学的多样化。整个平台框架有教学系统的建构、资料库系统的建构以及网络互动系统的建构等。

三、立足课程标准,研制学习目标

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的课程目标、结构、内容、资源等有机融合,必须有明晰的阶梯。语文课标这方面有要求,但较为笼统、模糊。每一年级的语文教学,在运用信息技术这一点上有哪些要求,学生要达到怎样的程度,不能做到“清清楚楚一条线”,因此需要我们研读课标,发挥创造才能,结合学生实际,制定适切的具有层级性的学习目标。这一点可以向新加坡借鉴。新加坡2000年小学华文课程标准中,十分醒目地列出了资讯科技方面的教学目标。总目标是“让学生结合语文学习掌握思维和资讯科技等相关技能,并用以提高华文的交际、认知与思维方面的能力”,后面又分三个阶段详细列出了奠基第一阶段(1、2年级)、奠基第二阶段(3、4年级)和定向阶段(5、6年级)的听说读写以及思维、资讯科技六个方面的分项目标。如第二阶段的目标是“能初步使用资讯科技以提高语言学习的效益,做到:能使用校内的华文软件;能用汉语拼音输入华文,并进行简单的文字处理;能在老师的引导下用多媒体资源来辅助华文的学习;能初步通过资讯科技与他人用华文作有限度的交际沟通;能通过资讯科技工具与他人用华文作适合程度的交际沟通,并发表简短的意见;能在老师的引导下,初步通过互联网与其他媒体获取所需要的华文资料”。

如怎样利用网络平台推动学生作文发表与交流,中年级学习目标可以定为“学习用电脑打印习作,尝试建立博客或者微信,及时将自己的习作发到校园网等;能阅读他人习作,进行交流”,高年级则在这个基础上增加“收集读者建议,学习利用电脑修改自己的习作;对他人习作提出感想与建议,尝试投稿”等。

猜你喜欢
语文课程习作信息技术
幼儿园教学活动中信息技术的应用思考
巧学信息技术课程
浅谈初中信息技术项目式学习教改实践
巧用“信息技术”,提高课堂效率
新文科背景下《语文课程与教学论》教学改革研究
以端午节为例谈传统节日作为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实施
站在语文课程的高度教学
习作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