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学习状态,实现高效课堂

2016-09-10 07:22:44张小军
数学教学通讯·初中版 2016年10期
关键词:学习状态高效课堂初中数学

张小军

[摘 要] 我们所说的学习状态不仅包括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心理反应,还包括他们所掌握的学习方法. 对于学生学习状态的关注,就是要把“教师教”的被动模式向着“学生学”的主动模式转化,建立形成灵活积极的教学机制,切实推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实效的提升.

[关键词] 学习状态;高效课堂;初中数学

影响初中数学教学效果的因素有很多,除了来自教师方面的教学方式选择之外,来自学生方面的学习状态也起到了至关重要的决定性作用. 学生才是数学知识的最终接受者,因此,让学生将知识内容理解到位,从他们自身的角度加以关注,是一个比较科学的选择. 当然,我们在这里所谈的学习状态,不仅指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心理反应,还包括他们所掌握的学习方法. 这些内容的合理处理,对于初中数学的有效学习都具有显著的推动作用. 具体来说,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把握.

施教与自学相结合,激发自主

学习

“主动”还是“被动”,是判断学生学习状态的一个重要标准. 虽然初中阶段的学生还没有具备足够成熟的数学思维能力,但是,这并不表示他们无法开展自主学习. 且如果能够将这种自主学习的形式广泛适用于初中数学教学过程当中,对于当前的课堂教学效果提升以及学生长远知识能力的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当然,自主学习第一步的迈出也并不容易,它需要将教师大胆放手与学生敢于求知结合起来,方能实现最为理想的自主学习状态.

例如,在对数据收集、整理与描述的内容进行教学时,笔者将探索知识的任务交给了学生自己. 笔者先向学生展示了如下三幅图表,并请大家尝试回答如下问题:(1)2007年海南省生产总值是2003年的多少倍(精确到0.1)?(2)2007年海南省第一产业的产值占当年全省生产总值的百分比是多少?第一产业的产值是多少亿元(精确到1亿)?(3)2007年海南省人均生产总值是多少元(精确到1元)?比上一年增长了百分之多少(精确到0.1%)?(生产总值=第一产业的产值+第二产业的产值+第三产业的产值)在图表的参与和笔者的不断鼓励下,学生的分析热情高涨了许多. 加入自主分析与探究之后,大家对于数据处理方法的体验也更直接了.

刚刚开始自主学习时,很多学生不适应,他们既找不到合适的自学方法,也不相信自己能够将知识学习应对妥当. 这时,便需要教师从中发挥引导与鼓励的作用. 首先,教师要通过学习活动的设置或思考问题的提出等方式,在潜移默化中让学生找到合理、有效的思维途径,确定方法. 另外,还要针对学生在自学活动中所取得的成绩,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让学生始终有热情、有兴趣,将自主学习的动力彻底激发出来.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鼓励学以

致用

数学是由理论与实践两个部分组成的,初中阶段的数学知识也不例外. 一般来讲,一次完整的数学课堂教学,应当是以理论内容为主体,以实践内容丰富的. 也就是说,要实现对数学知识的充分理解与掌握,决不能没有实践内容的加入. 理论是实践的前提和基础,实践是理论的补充与升华,二者相互依存,彼此辅助,缺一不可. 在设计教学活动时,教师一定要处理好这个关系,并对实践的部分重点加以关注,让知识学习过程不断丰满起来.

例如,在对追及问题完成理论分析之后,笔者马上请学生尝试完成如下问题的解答:A,B两地相距50 km,甲于某日下午1时骑自行车从A地出发前往B地,乙也从同日下午骑摩托车从A地出发前往B地. 如图2,折线PQR与线段MN分别表示甲、乙所行驶的里程s与该日下午时间t之间的关系. (1)甲出发多少小时后,乙才开始出发?(2)乙行驶多少小时就追上了甲?这时两人离B地还有多少千米?为了解答这个问题,学生很自然地要用到刚刚学到的分析计算方法,且这种实际生活情境也为大家带来了不小的思考热情.

学以致用的应用态度对于数学学习状态的促进很有好处. 一方面,将理论知识以实践的方式体现出来,为学生开辟出了一条理解数学理论的新通道,让学生得以从应用的角度看待数学,对之的感悟自然也就具体、深刻了许多. 另一方面,将实践的氛围引入课堂教学当中,也为原本枯燥、单调的数学学习加入了新鲜的元素,使得学生的知识接受热情高涨了许多.

模仿与创新相结合,引导思维

拓展

初中数学学习是一个模仿与创新兼具的过程. 在接触新知识内容之初,学生对其还没有形成有效认知,也就无法自主对知识内容开展准确处理. 因此,这时学生需要做的更多的是模仿,跟随教师的脚步接受新知,逐步建立自己的理论体系. 然而,这并不是数学学习的全部. 在模仿的基础上,学生还需要继续挖掘和拓展基础知识,以创新的眼光看待数学,完成思维的灵活转化,为知识学习增加厚度.

例如,在对正方形的内容进行教学时,出现了这样一个问题:如图3所示,正方形ABCD的边长为2,点E在AB边上,四边形EFGB也是正方形,设△AFC的面积为S,则S的值是多少?问题解答完成后,笔者将这个问题进行了一些变化,成为这样一个问题:如图4所示,在矩形ABCD中,AB边的长为3,AD边的长为6,点E是AB边上任意一点,四边形EFGB也是矩形,EF=2BE,则△AFC的面积是多少?通过这样的灵活变化,学生的思维得到了有效延伸,并随着题目的创新深化了对相应知识内容的理解. 这也为学生提供了学习方向的启发——勤于变化问题,全面调动知识能力,完善所学.

我们在这里所说的创新,主要是从思维的角度来讲的. 学习思维的灵活创新对于学生学习状态的影响很直接. 同高级的数学知识相比,初中数学知识的难度虽然不是很大,但其灵活性却不容小觑. 特别是对于一些具有典型性的问题来讲,其中存在着很大的拓展空间. 从问题变式的途径切入,对数学内容不断加以创新,引导学生的思维随之拓展,是激发学生数学学习热情的有效方法.

学习与总结相结合,有效提升

实效

着眼于具体知识内容的数学学习总是略显零散. 想要收获高质高效的学习效果,适时且适度的总结必不可少. 它通过对知识的整理,完成了对思维的整合,从根本上为学生提供了升华学习实效的动力. 那么,怎样才能实现最为理想的知识总结效果呢?对于初中阶段的知识学习来讲,从问题解答的规律方法角度入手是一个很好的选择. 多次教学实践的结果也表明,勤于总结规律对于学习状态的提升来讲非常适用.

当进入到知识内容学习的中后期时,便会有越来越多的学生感到难以把握数学了. 尤其是在面对灵活多变的数学问题时,大家总是无法准确找到解答思路. 但找到规律方法之后,就像是将看似零散的知识内容进行了一次系统整合,让学生得以站在全新的视角高效分析问题,并为不同类型的问题匹配出最佳的解答路径,大大提高了初中数学的学习效率.

对于学生学习状态的关注,不仅体现了对学生处理知识的要求,更包含了对于教师设计教学活动的要求. 初中阶段是培养学习习惯、建立数学思维的重要时期,教师一定要有意识地抓住这个关键时段,采取合理有效的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探索行为加以引导. 一方面,要从知识内容本身入手,想办法让大家从深层次去感知数学,并将之予以灵活掌握,将数学学懂学透. 另一方面,还要从知识学习的主观态度入手,鼓励倡导自主学习和创新探索,将数学学出新花样,把“教师教”的被动模式向着“学生学”的主动模式转化,建立灵活积极的教学机制,切实推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实效的提升.

猜你喜欢
学习状态高效课堂初中数学
基于《初、高中过渡阶段学生心理状态及学习状态调查》的分析
考试周刊(2016年91期)2016-12-08 23:04:07
例谈数学教学中的“顿悟”
考试周刊(2016年77期)2016-10-09 11:00:03
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创建策略
考试周刊(2016年76期)2016-10-09 08:59:50
学案式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考试周刊(2016年76期)2016-10-09 08:57:00
培养团精神,开展合作学习
考试周刊(2016年76期)2016-10-09 08:55:36
新课标下书法高效课堂教学探究
成才之路(2016年26期)2016-10-08 11:46:47
影视资源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成才之路(2016年26期)2016-10-08 11:36:03
如何构建语文高效课堂
提升教育智慧,打造高效课堂
不沉默才是金
考试周刊(2016年65期)2016-09-22 13:2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