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礼庆
大学承载着一个民族的国运兴衰,肩负着知识传播、改革创新和社会服务的使命。伴随世界经济一体化和高等教育国际化的步伐,大学的地位和功能也在与时俱进,正如耶鲁大学校长莱文曾说:“随着国家边界向货物、服务、信息,尤其是人才流动的开放,人们已经将大学视为实现全球整合、跨文化理解和地缘政治稳定的一支重要力量。”
教师承担着传道授业、教书育人和为国家经济建设培养人才的重任,正所谓“一根教鞭指点江山未来,三尺讲台融会古今中外”。因此,世界各国对高校课堂教学非常重视,制定了一系列法律法规,保障教师的学术自由,不受政治、宗教、党派的干预。同时,规定教师享有研究与发表成果、课堂上讨论专业问题、教育形式和手段、教学法自由的情况下,应坚守职业操守,为人师表,维护社会和谐。由于社会制度、历史文化、宗教信仰不同,世界各国对教师价值取向的标准和行为规范的界定也不尽相同。下面概要介绍一下亚洲和欧美国家的课堂教学管理情况。
一、把学术自由放在首位
尊师重教是世界各国的传统美德。尊师重教包括两个层面。一是凸显教师的地位,使他们在不受政治、经济、宗教和意识形态影响的环境下开展学术研究和科技创新。法国、德国和韩国把大学教师归入公务员系列。美国大学教授协会与北美大学协会联合通过《关于学术自由与教授终身制的声明》,保障教师不受外来干扰和学术界传统概念的束缚,潜心从事教学与科研活动。二是提升对教师的职业素养要求。教师应从国家公务员和国家的利益来要求自己,须严守为师者的道德规范,加强自律,谨言慎行,自觉维护学校和个人的声誉。
大学的灵魂在于大师和科技与理念的创新。创新需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和各种思潮派系的碰撞。因此,世界各国都把保障学术自由放在首位。无论法国的《教育法》、《俄罗斯联邦教育法》、美国《1940年关于学术自由和终身制原则的声明》,还是北美各校的《教师手册》,都强调教育工作者享有选择教学大纲与教材、选用教学形式与手段、表达学术观点和不受外来干扰的自由。但面临动物权利保护、宗教分歧等政治挑战,以及性别、种族、宗教信仰、性取向平等方面的问题时,高校要考虑某种言论是否会产生攻击和敌意。
二、对课堂教学有约束
欧美和亚洲国家对教师和课堂教学均有明文规定,只是角度不同而已。有的根据《公务员法》对教师行为进行规范,有的将教师规范纳入《教育法》进行管理,有的则将教师行为纳入《行业规定》和《教师手册》进行规范与指导。
法国、德国和韩国将教师纳入《公务员法》管理范畴,规定教师应按照国家公务员的标准要求自己、保护自己、规范自己,一旦违反相关规定,就要受到法律的惩处。具体包括:不可做出损害公务员身份和道德的行为;不得违背有关青少年保护及人格尊严的规定,某些不当或极端言行可能构成“煽动公众罪”;不得通过口头或书面形式,或以任何其他方式散布虚假信息;承担相应的义务和职责,以授课方式完成教学工作和指导研究任务。法国还在《教育法》中规定了高校教师年度工作量和授课时间。
俄罗斯、英国、新加坡和日本制定专门的教育法规,明确教师职责,规范教师行为。具体包括:教师应遵守法律、道德与伦理规范和职业操守,应深刻感悟和履行所承载的使命,不断提升职业素养和科研水平;不得利用职业之便进行政治宣传、灌输不准确历史、挑起社会矛盾;不得有不符合职业身份或具有侮辱性、骚扰性的行为;作为智慧的先达,不得辜负学生的信赖。美国《不让一个孩子掉队法》本身也是对教师的问责,“不让一个孩子掉队”实际上是“不让一个教师掉队”。
许多《行业规定》和《教师手册》既是对社会稳定与发展的承诺,也是推动行业发展的动力,又是教师的权益保障和行为准则。北美及英国大学协会的行规要求:教师的言论不得对社会各团体造成伤害;教师不得以种族、性别、宗教信仰等为由歧视学生,给学生身心造成伤害;在使用教材、阐述观点时须尊重他人的成果和知识产权,不得以权谋私,不可大量讲授与专业课程无关的内容;道德教育应成为学校课程的组成部分,教师在创造“社会-文化环境”中扮演重要角色。
《教师手册》是教师课堂教学和行为规范的指南与准则。许多高校的《教师手册》规定:教师承担着教学、科研和知识传播与创新的使命,应自律和谨言慎行,不得损害其工作荣誉和尊严;须按学校网站发布的讲义内容授课,完成规定课时量;需根据学科发展趋势选择新知识、新理论或最新发表的科研论文作为教学资料,授课内容紧跟时代发展;应保持自我约束,尊重他人意见;不得与学生发生恋爱、性关系或商业关系;通过同行评议、学生评议、行政主管评议,考核教师的课堂教学。
三、对课堂教学各有侧重
由于历史文化背景、宗教信仰、价值理念不同,世界各国对课堂教学管理各有侧重。有的以道德教育统领教师行为,有的以伦理道德维系社会稳定,有的以学校声誉规范教师行为。
美国和比利时通过对公民进行道德观和价值观教育,建立起符合本国主要政党意愿的基本观念和社会成员必须共同遵守的基本价值观认同,这样即使在许多问题上存在分歧,也不至于导致社会动荡和崩溃。20世纪80年代以来,美国课程发展与管理协会提出了加强学校道德教育的四项措施:道德教育应与学校教育整体课程有机地联系,成为学校课程的必要组成部分;将父母、大众传播媒介、商业界、市民和宗教团体联结起来,创造道德教育的“社会-文化环境”;使道德教育超越认知领域,即不要简单地告诉学生什么是善、什么是恶,而是让学生参与道德实践,对善恶做出自己的判断;道德教育要注重学生批判性思维和决策能力的培养。
日本、韩国、新加坡把遵守国家法律、道德规范和维护学校声誉作为规范教师行为的“三位一体”,禁止任何有违公共道德、学术道德和法律的言行举止,要求教师“严守为师者道德规范”,为人师表,礼貌待人;不得损害大学声誉和全体教职员名誉,不得扰乱大学正常秩序和校园风气;不得利用学生或职务之便,传播其个人政治、经济、宗教理念,误导学生,引起社会矛盾或鼓动社会不满情绪。
英国《1986年教育法》强调法律约束下的言论和学术自由;2011年,英国大学校长联盟公布的《校园言论自由:英国大学的权利和责任》增添了“某些言论可能会导致攻击和敌意的环境”的内容;《2006年反恐怖主义法》强调校园安全、学术自由、言论自由。因“圣战约翰”事件,威斯敏斯特大学加强了对学生社团活动的审核管理。英国政府打算拟定新的《反恐及安全法案》,对大学社团活动进行严格审核与管理,但是,引起极大争议,很多高校的教授联名给《卫报》写信,要求内政大臣重新慎重思考。
四、对违纪违法行为进行惩戒
大多数国家对违反《公务员法》《教师法》《行业规定》的教师和行为都出台相应的惩戒措施,也有因违纪违规而被惩处的案例。
在比利时,如果大学教师在课堂教学或参加其他学术活动时有涉及煽动、诽谤、歧视、学术造假等行为,将视其严重程度,由学校内部及外部相关权威机构予以处理。如果其言行明显违反公共法律,如涉及种族主义、违背历史事实、性别歧视等,情节严重且有人提出诉讼的情况下还会进入外部司法程序。日本对违规违纪教师的惩戒包括以下六种形式:告诫、降薪、停工停薪、停职、告知解雇、直接解雇。巴黎第六大学设置纪律事务部,对违纪人员采取七个不同级别的惩戒:批评告诫、暂缓晋级、降级、停止教学活动和晋升、禁止在本校或其他公立高校开展任何教学科研活动、强制退休和撤销职务。莱昂内尔·刘易斯(Lionel S. Lewis)教授在《校园冷战》一书中剖析了美国1947-1956年被解职的128名教授的案例,其中一半为终身教授。他们都不是因为学术不专、品行不端或学校财政危机等因素被解职,而是因为政治因素。
注释:
①根据中国驻英国、法国、德国、俄罗斯、比利时、日本、韩国、新加坡大使馆教育处和驻纽约总领馆教育组调研信息编写。
编辑 李广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