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小学语文“读写结合”能力的培养

2016-09-10 15:47孔玮
中小学教学研究 2016年13期
关键词:小艇龙舟幻灯片

孔玮

一、重新认识“读写结合”

“读写结合”是提高学生习作能力的重要途径。随着课改的深入,“读写结合”的传统经验重新得到重视。着眼其本身特点:“读写结合”的教学主要根据教材,精心选择“结合点”,引导学生从阅读材料的学习过程中吸纳语言文字的内在规律,在表达中输出对语言文字的感悟理解,让“读”“写”成为彼此的互补,实现读中学写、读写互促、以写巩固读的有机统一。着眼当前教学实际:许多老师的“结合”多限于课堂时间、句段,并不能根据完整、准确把握文本本身和学生的学情设计“能力点”,使“读写结合”总在低层次徘徊甚至弃之不用。因此,如何在备课时准确了解学情,教授前根据文本设计好“结合点”,便显得尤为重要和迫切。

(一)着眼学情

【教学实录】

师过渡:马克·吐温为我们展现了一幅威尼斯多姿多彩的异国风情画卷,让我们看得如痴如醉。其实起源于我国原始社会末期的龙舟也有着独特造型和魅力。

在学生还没有看清楚时,我紧接着说:那能不能仿照马克·吐温介绍小艇的方法来介绍一下我国的龙舟呢,也可以运用你平时积累的说明方法。写之前要注意观察龙舟的特点。

学生自由练笔,反馈交流后发现:

第一类:侧重点放在对民俗的介绍上,描述性语言极少。

如33号郭××:赛龙舟这个活动是为了纪念我国著名诗人屈原的节日。在那天,人们都会吃粽子。龙舟身长二三十米。

第二类:主要描述龙舟了,但观察不够细致,导致偏差。

如8号孟××:……龙舟远远看去像一只鸭子……

第三类:抓住了龙舟静态和动态的特点,会联系熟悉的事物,并会比较生动、形象地运用列数字、举例子和打比方。

如34号曹××:龙舟大约三十米长,细细的,窄窄的。正面看,它就像一条昂首挺胸的蛟龙,它的尾巴总是俏皮地翘着,好似弯弯的镰刀。划桨时的龙舟,总是“咆哮”着,像箭一样飞奔出去,留下大大的浪花。近看龙舟,简直就是一条活灵活现的巨龙从天而降,威风凛凛。

第四类:不会仔细观察,不知从哪下笔。

反思:怎样让一、二、四类练笔变成第三类,或者在原有基础上提升一个档次,这大概是老师们平时教学中最常见的实际问题。要想让学生的习作在原有基础上提升,除了范文引路,还需要在技法上指导提升。

笔者把自己在“读写结合”方面探索到的方法和大家一起分享一下。

【教学实录】

1.师过渡:现在让我们翻回头来再看看课文第一段(出示幻灯片(课文第1段)略)

师:你明白作者为什么要说小艇是主要的交通工具了吗?

生1:知道了。小艇在威尼斯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生2:因为小艇样子和轻快灵活的特点,威尼斯离不开小艇。

小结:可见,当我们写一种事物时,不仅是让别人知道样子,还要运用恰当的方法写出它的特点,让人印象深刻。

【设计意图】回扣课文,再次明确正是小艇的特点成就了其在威尼斯的重要地位,为下面“写”做好铺垫。

2.师:老师也给大家带来一只船(出示幻灯片:龙舟图片)

【设计意图】此时出示龙舟图片,水到渠成。

3.师:认识吗?

生齐声:认识,是龙舟

出示幻灯片,图配文(略)

师相机读文

【设计意图】此时二次出示龙舟及其简介,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了解民俗,走进龙舟,感知其特点。

4.师相机引导:仔细观察,学生交流龙舟特点。(生仔细观察后汇报交流)

生1:长,窄

生2:划动起来有气势

生3:形状,首尾高翘

生4:座位平均分……

【设计意图】在有了原有学习的基础上加以思考,在此过程中让学生能力得到提升。

5.出示幻灯片:龙舟近景和在水面疾驰图片

师:想想用什么方法来表现龙舟的特点?仿照马克·吐温介绍小艇的方法,也可以运用你平时积累的说明方法。写之前要注意观察图片中龙舟的特点。

学生汇报:

生1:……船头做有龙头,船尾挂有龙尾,行动迅速,动作机敏,似一条蛟龙在水中遨游。远看像镰刀,近看似巨龙。当划手同时划拍打着浪花,声音有如千军万马到来酷似神龙威武的咆哮。整个龙舟极其威武,那瞪大的眼睛,那张大的大口,看得令人生畏!

师评:远看与近看观察真细致,用词很准确。非常喜欢你比喻形象、生动的运用!

生2:龙舟的舟身如同一条巨龙,里面容得下十几二十人。舟前,一条龙首目光坚定地望向远方。舟末,龙尾高高翘起。龙舟出发时,就像一条“骄龙”,舟身细细的,从上空看就如同射出的利剑。

师评:好一个“骄龙”——“目光坚定而又如同射出利剑”!运用了传神的神态、动作描写多贴切!

生3:龙舟又窄又长,三十多米,一排只能坐两个人,像一只独木舟。船体花花绿绿,像一粒一粒的糖果。龙舟速度极快,像龙在空中飞腾,也像一个个鱼雷。

师评:通过运用列数字、举例子、打比方,形象、生动的描述,龙舟独特的样子和行动时的特点都栩栩如生地展现在大家面前,真是会观察!

【设计意图】在层层深入中,将学法寄予教学中,逐渐渗透,逐渐培养能力。

因为课堂时间有限,课后没完成小练笔的学生继续完善,对比前后两次练笔,学生的用词渐入佳境,有不少进步令你刮目相看。详见《太师一附小101班学生语文“读写结合”案例集》(一)。

通过点拨,学生们知道了运用列数字、举例子以及生动的比喻,句子就会丰满起来。由此可见,备课时,对文本和对学情的理解教师要心中有数,这样才能在教学时一步步引导学生展开真正探究,努力培养更多学生“读写结合”能力的提升。

(二)二次解读

在阅读教学中相机组织学生练写(说)是最常见的“读写结合”方式。但是,如何让“读”与“写”无缝连接,实现“读写结合”效益的最大化?我在实际教学中做了一些尝试。

例如,为很好地完成“仿照马克·吐温介绍小艇的方法,也可以运用你平时积累的说明方法,写出龙舟特点”这样的“读写结合点”,笔者在教授《威尼斯的小艇》第二段“介绍小艇独特的样子和行动特点”时,注意了“面”(即围绕小艇的造型特点设计问题),却没有将“点”(即列数字、打比方的说明方法)串成“线”(即作者为什么这样写?这样写的好处什么?);注意了围绕“小艇的特点”展开教学,却没意识到为后面“结合点”和培养学生能力提升做铺垫和准备。经过我校徐艳红校长和市教科研中心梁俊峰老师的悉心指导,我以教学片段为例,展现前后两次教学的不同,以供大家思考,不妥之处不吝指正。

【第一次教授第2段教学片段】

1.让我们赶快看看威尼斯的小艇吧!小艇是什么样子,你们找到了吗?(找到了)找到的同学举手示意老师!都找到了,再仔细地读读,看看威尼斯的小艇有什么独特之处?板书:小艇

2.一读:你来,你通过朗读展示出小艇的样子(出示幻灯片:课文第二段)大家听出了什么特点?

预设:强调出了“长,窄,深”的特点

二读:小艇还有什么特点?(翘起,像新月)

三读:小艇“轻快灵活”

四读:记住小艇的样子了吗?(记住了)

咱们一起试着填一填。(出示幻灯片:第二段填空)

小结:就是这样的小艇成为了威尼斯一道独特的风景。

【第二次教授第2段教学片段】

1.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26课,齐读课题,生读。

2.上一节课很多同学对小艇的样子很感兴趣,这节课我们就先来看看。请同学们打开课本看第二自然段。仔细读读,看看威尼斯的小艇有什么独特之处?谁来读读,其他同学认真听。

一读:指名读(出示幻灯片:课文第二段)大家听出了什么特点?(用一个词概括出来)(相机板书:长 窄 深 翘 活\灵)

二读:作者是怎样写出小艇这些特点的?

预设一:作者用“二三十英尺长”列数字的方法写出了小艇的长。预设二:作者用“像独木舟”写出了小艇的“长”“窄”“深”的特点(板书:独木舟)你知道独木舟是什么样子吗?(知道)那小艇的样子呢?那你发现作者怎么写出小艇的特点的了吗?(作者用一个熟悉的事物来说明小艇的样子,这样写就能活灵活现地体现出特点了。)

预设三:指名读,同学们认真听。(船头和船艄向上翘起,像挂在天边的新月)船头和船艄向上翘起,你能想象它的样子吗?(能)所以说小艇像(新月)(板书:新月)

三读:小艇“轻快灵活” 预设:强调出了“活\灵”的特点

预设四:作者又是怎样写出“活”的特点的?(行动轻快灵活,像水蛇)(板书:水蛇)谁能用你的语言描述水蛇在田沟里怎么游的?(速度非常快并且灵活)你能读出水蛇在田沟里游动的样子吗?指名读。同学们,现在你能想象出小艇行动轻快灵活的特点了吗?(能)怎么想出来的?看这比喻的作用多大,一下子让我们看到小艇动起来的样子。

四读:齐读感悟

一起读读这段话,把你感受到的小艇样子和行动特点读出来!(齐读)你们喜不喜欢这段文字?(喜欢)为什么?(因为贴切的比喻和熟知的事物说明,一下子就想象出小艇的样子了)

五读:这么美的文字,想不想背下来?(想)

咱们一起试着填一填。(出示幻灯片:第二段填空)

小结:就是这样的小艇成为了威尼斯一道独特的风景。

【教后感悟】

1.内容:从“零散”到“整合”

这是一篇写景类散文,散文的特点就是“形散而神不散”。在前面的教学中,我注意了围绕“小艇的特点”从整体感知到各个品析的思路展开教学,看似清晰实则“零散”:“零散”在于注意了“面”,却没有将如何通过“点”串成“线”的。这样费事费力却不实际,听课的人有“一大片”的感受,不成“一条线”。可以预见,到后面“读写结合”时,学生是很难运用“列数字、打比方的说明方法”写出事物特点的。

2.理念:从“展示演绎”到“顺学而导”

我在课堂上不少时间都在“演绎”自己优美的语言,课堂成为展示自己的舞台,而把学生“晾在一旁”。而两次教学开头的变化也是在很好地“顺学而导”:上一节课很多同学对小艇的样子很感兴趣,这节课我们就先来看看。这样引入,请同学们打开课本看第二自然段,便理所当然了。

3.能力:从浮于表面到“能力生根”

一节课设计的问题要引导学生展开真正探究,更要树立培养学生能力乃至提升的意识。比如在指名读第二段后,抛出问题:“用一个词概括出来小艇的特点?”便意在培养学生提炼能力。让学生对于有难度的问题“伸出手够一够”。之后再深入文中品读作者运用“列数字”“打比方”等的说明方法及其好处就容易多了。相对的学生在进行“读写结合”时,“能力就能够着到”。

二、行走在路上

著名教育大师叶圣陶先生说过:“教师之为教,不在全盘授予,而在相机诱导。”在课本中巧妙地进行“读写结合”,促使学生对文本不断地吸纳,不断地倾吐,大量实践,铢积寸累,学生的语言能力和语文素养必将得到实实在在的提高。通过学习、探索、研究、实践,得出一种从内容上更具开放性、借鉴性,方法上更具灵活性和多样性,思维上更具自主性、创新性的“读写结合”训练方式。

作为语文教师,我行走在路上……

(责任编辑:李雪虹)

猜你喜欢
小艇龙舟幻灯片
池上
美化保护二合一制作PPT连续背景图
威尼斯小艇的“秘密”
龙舟
观云
实现幻灯片的缩放功能
巧妙的安排
显示或隐藏“大纲”或“幻灯片”选项卡
端午节,看龙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