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在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背景下,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创新育人模式,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成为学校关注的焦点。学校应该如何穿越教育边界,打通从知识到素养的通道,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
本期我们邀请了北京市第二中学钮小桦校长、北京市广渠门中学吴甡校长、北京市东城区史家胡同小学王欢校长、上海市建平中学杨俊峰校长分享学校的有益探索和成功经验。
学校的基本定位就是尊重人的成长规律和需求去培养学生。教育要培养人,实现从传授知识到培育素养的转变,就必须促进服务供给方式的变革。
新型的教育服务供给方式从哪儿开始改?如何改?以东城区为例,我们成立了教育集团,穿越学科边界、学校边界、家校边界、区域边界,通过干部、教师跨校工作、学生跨校上课、初中一体化、高中联合培养等育人模式的改革,提升教育质量,让办老百姓满意的教育不再是一个口号。
从学校的角度来说,实现教育服务供给方式的转变,从教授学生到培养学生,学校管理必须有两大升级换代:
第一,要从关注教师的教向关注学生的实际获得转变。教师课上要关注学情,例如纠正学生趴桌子、站姿不规范等问题,要看学生的笔记、作业,看学生回答问题,看学生的行为习惯,关注学生的实际获得。
第二,学校的基本样态要升级换代,从管理人向服务人转变。具体做法有以下四条:
1.要手握各种数字。广渠门中学成立了学情指导中心,主要做学情调查,负责的教师每天去班级做民调,向学生调查各种问题,比如,课程怎么样,在学校吃的怎么样,喝水怎么样,调查完了就贴在大屏幕上。“互联网+”是未来发展的趋势,学校也要研究数据,创新育人模式必须手握数据。
2.要改变课堂情景。中高考改革引领了课堂发展的方向,要求课堂不能是一言堂,要有民主开放的氛围,让学生敢表达、能表达、会表达。
3.要引领学生做生活积累。中高考注重考查学生九年和十二年的学习积累和生活积累,所以北京提出了“四个一”(每个学生在中小学学习期间至少参加一次天安门广场升旗仪式,分别走进一次国家博物馆、首都博物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必须让学生在社会实践中提升综合素养。
4.要创设学生想象空间。改变育人模式,要把考试的内容变成学生的生活。英语课可以按照教材讲,讲完以后让学生用英语说说家里怎么过年、怎么吃饭,带外国友人参观什么地方,用英语介绍饺子、馅饼等。
教育的目的是培养人,我们的学生只有先成人,才能成才、成器。因此,教育的真实样态应该是把每一个学生培养好,让每个生命都成长,让所有的人生都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