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观当下的中学语文教学课堂,普遍存着只有极少数学生举手发言回答问题的现象。毋庸置疑,这样的课堂,谈不上互动、实效,更谈不上学生素质的培养。我想,教师应想办法让学生敢说、爱说、会说,让语文课堂“动”起来。以下是我在课堂实践中的几点不成熟的想法,现付诸笔端,以就教于方家。
一、激励学生,培养学生说的胆量,让学生敢说是实现教学有效互动的前提
德国著名的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而现在的语文课堂教学中,学生少言,甚至想说而不敢说,造成课堂的沉寞。面对这种情况,我们应关爱学生,把自己当成学生的知心朋友,把课堂活动变成师生平等对话、共同探讨的愉悦和谐的教学平台,鼓励学生大胆说。建构主义者罗杰斯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的传授获得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获得的”。学习是个体建构自己知识的过程。有时,学生对问题的解答与教参和老师的认识明显不同。我首先对学生独创性的见解持鼓励赞许的态度。其次倾听学生的发言,决不可轻易打断他。最后我给予总结,用确凿有力的证据说服学生。这样学生的思维将更活跃,学习的兴趣将更高,将更富有创造性。因而,在我的关爱、鼓励下,学生敢于发言,乐于参与课堂教学互动,语文课堂动了起来。这是实现教学有效互动的前提。
二、营造良好氛围,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爱说是实现教学有效互动的关键
明代王守仁说过“今教童子,必使其趋向鼓舞,中心喜悦,则其进矣”。苏霍姆林斯基也说过:“情感如同肥沃的土壤,知识的种子就播在这个土壤上”。在学生敢说的前提下,教者应善于营造愉快、轻松、和谐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爱说。这是实现教学有效互动的关键,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秘方。如教学课文《背影》,我用歌曲《时间都去哪了》为导入背景音乐,这首歌诱发了他们对亲情的共鸣,然后我相机与他们交谈,此时的学生激情满怀,各抒己见,课堂氛围很好,效果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三、因材施教,精心指导,让学生会说是实现教学有效互动的重要手段
课堂教学的有效互动,除了关爱学生,营造良好氛围,激发学生兴趣外,教者更应因材施教,精心指导,让学生会说,以提高课堂教学互动的有效性。为此,我认为应该注重以下两方面内容。
1、充分挖掘互动内容,激活学生思维,实现生本互动。
中学语文教材选编的课文都是文质兼美的范文,内含许多利于互动的内容,能提供丰富想象空间的“空白”点、感人的情景、优美的画面、动人的音乐等。教师应充分挖掘出这些互动的内容,激活学生思维,让学生会“说”——与文本展开对话,实现生本有效互动。我在教授郑愁予的《错误》时,精心设计了这样一组问题:①“你”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简要概括。②这首小诗隐含着一个怎样的故事?③这首诗出场的有两个人物——“我”、“你”,这两个人背后还有另外两个人,你能说出他们是谁吗?就这样,在我的精心引导下,学生思维活跃,见解纷呈,语文课堂动了起来。
2、精心创设互动情境,让学生探究、交流,实现师生、生生之间有效互动。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精心创设互动情境,如问题情景、对话情境、生活情境、课文情境等,让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让他们在课堂上会说,从而获得最佳的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互动效果。如教学《小石潭记》这篇文章时,我让学生自主探究课文后,创设了这样一个问题情境给学生:假如你也坐在小石潭边上,你能体会柳宗元当时悲凉的心境吗?请以“柳宗元,我想对你说”为题,与柳宗元对话。学生看到题目后,与同桌讨论、交流,而后对我说:“老师,我会安慰柳宗元:车到山前必有路”,“柳大叔,希望你永远有一颗乐观的心”等,这时的课堂就成为一种活跃讨论、探究、交流的互动课堂。
总之,只要老师关爱学生,精心指导,给学生搭建一座互动的平台,引领学生与文本对话,与老师对话,与伙伴对话,语文教学就会更加生动、实用、有效,课堂也就能动起来,成为学生享受学习的乐园。
王应峰,教师,现居内蒙古巴彦淖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