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堂导语的设计艺术

2016-09-10 03:18邱丽玲
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 2016年2期
关键词:导语语文课堂文本

语文课堂导语设计是语文教学所面临的首个教学环节,导语是启迪学生进入知识探索的钥匙。良好的开端等于成功的一半,课堂导语设计的拙劣,抑或课堂教学中不使用导语,语文课堂教学效果都会大打折扣。未成曲调先有情,语文导语的导向作用,往往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进学生深入阅读、增强探究的重要推力。因此,探究语文课堂导语的设计,对提升语文课堂教学的成效具有十分重要意义。

一、导语设计要有启发性

导语的设计要有启发性,是指教师的导语要对学生富有启迪作用,能激活学生的思维,调动学生探究的兴趣。苏霍姆林斯基指出:教师要采取可行的措施使学生的学习情绪达到高昂的状态,如果急于传授知识,而学生的学习情绪还不够活跃,学生就会对知识产生冷漠的态度,继而会产生脑力劳动的疲劳。实践也证明,学生的思维处于活跃状态是教学取得成功的关键因素。所以教师上课之初用富有启发性的导语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使学生产生深入了解知识的兴趣。例如,教师在执教《山中访友》一文时,设计了这样的导语:“我们每个人都有朋友,大家能说说你是怎样探访朋友的吗?”,在学生自由发言之后,教师乘机导入新课:“今天,让我们来一起看一下,李叔荣是如何探访朋友的,他到山中探访了一些什么样的朋友”。这种富有启发性的导语,往往会让学生产生浓厚的阅读兴趣,促使学生迫不及待想通过阅读,了解文本内涵。

二、导语设计要有探究性

语文教学要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引领学生善于提出问题,使学生在问题的驱动下,展开对课文的阅读,进入文本内里,达到深层次理解文本内容的目的。因此,教师要通过设计具有探究性的导语,引领学生质疑与探索。例如,在学习《我的叔叔于勒》时,教师设计了这样的导语:课文题目是“我的叔叔于勒”,小说的主人翁是于勒吗?小说的标题与内容是不是相符?教师的设疑性导入,不但可以启发学生进行探究,还展示了教学的重点与难点。学生通过对问题的探究,更加容易把握小说的写作意图,理解小说写作的艺术手法。

三、导语设计要有情境性

初中学生热爱音乐,并且还会唱一些耳熟能详的通俗歌曲,教师在教学中将导语的设计融于音乐,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课堂富有情趣,能使学生精准把握文章的感情基调。例如,在学习胡适先生的《我的母亲》时,教师以《母亲》这首歌曲作为课堂教学的导语。教师亲自吟唱《母亲》这首歌曲,学生们深受感动,有的学生眼中噙满泪花。唱过之后,教师满含深情地说:以前,我们学过很多有关母亲的文章。今天,让我们再一次走近一位伟大的母亲。让我们深情地阅读课文,再一次体验母爱的伟大与无私吧!这种融音乐于导语当中的开场白,能够有效触动学生的感情脉波,促使学生与文本、与人物近距离对话,并与作者的情感达成共鸣。

四、导语的设计要有背景性

语文教材中所选的文本,都是具有一定的写作背景的,学生只有了解当时的历史背景,才能更深入地理解课文。因此,教师要设计具有背景性的导语,促进学生对文本深入理解。例如,在学习《陈涉世家》时,教师用背景性的导语导入新课:“秦始皇在位时,对人民进行残暴的统治,大兴土木,修长城,建陵墓,施用严刑酷法,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秦二世继位后,统治更加残暴,人民不堪忍受残酷的统治,便引发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规模宏大的农民起义。也就是我们今天所要学习的陈胜、吴广起义”。这种背景性的导语,引发了学生深入阅读的兴趣。

五、导语设计要具有趣味性

初中学生的学习是靠兴趣支持的。在导语设计时,教师要结合学生的特点,使导语富有趣味性,有效激发学生探究能力。例如,在学习鲁迅的《雪》时,教师设计了这样的导语来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以前我们学过鲁迅先生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我们对雪天捕鸟的情节记忆犹新,今天,我们来学习鲁迅先生的《雪》,你觉得鲁迅先生笔下的雪写得仅仅是有趣吗?鲁迅先生寄予了雪怎样的寓意?这样的导语设计,可以引发学生深入阅读文本的兴趣,激发学生探究的能力。

总之,初中语文教学中艺术的导语设计,能够有效促进深入阅读。教师要通过教学实践加强对导语设计的研究,提高导语设计艺术水平,引领学生进入阅读理解的更深层次,促进学生语文素养与能力的不断提高。

邱丽玲,教师,现居福建宁化。

猜你喜欢
导语语文课堂文本
导语
阳光
在808DA上文本显示的改善
本期专栏导语
基于doc2vec和TF-IDF的相似文本识别
导语
文本之中·文本之外·文本之上——童话故事《坐井观天》的教学隐喻
让语文课堂之树根深叶茂花嫣然
让快乐走进语文课堂
构建开放的语文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