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维
[摘 要] 恽代英是我国近代杰出的革命家、理论家、政治家、教育家。恽代英在五四运动前后,由于国内外环境的变化,及其自身革命实践的深入,他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思想有了很大的发展,也撰写了大量的相关文章。本文是通过运用文献研究的方法,通过研读其大量文章,对其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思想中最重要的几个内容,例如对“权利”“义务”的讨论、对人权的讨论、对爱国主义的讨论等问题进行了分析研究。
[关键词] 恽代英 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思想 爱国主义
恽代英是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中国共产党早期青年运动领导人之一。他才华出众,品德高尚,特别受到青年人的尊敬和爱戴,被誉为“中国青年热爱的领袖”。恽代英是卓越的政治活动家、理论家、教育家和宣传家,他的一生都是在为中国的革命事业而奋斗。恽代英在其短暂的一生中对于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教育、哲学等多个方面都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并留下了大量的理论著作。
20世纪初,中国的民族危机、社会危机日益加深,而中国的民族资产阶级在这个时候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和壮大,资产阶级的民主革命思想也随之产生和发展。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思想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方面是反帝爱国主义思想,即反对帝国主义侵略、争取国家独立的爱国主义思想;另一方面是反对中国封建专制统治,争取人民民主的革命思想。恽代英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思想产生于辛亥革命前后,五四运动后得到迅速发展。
一、坚持“义务论”,批驳“权利论”
1914年10月,恽代英在对中国国情进行深刻分析和思考后,在《东方杂志》上发表《义务论》一文。这是他的首篇论文,由此,恽代英崭露头角,逐渐被国人关注。
何谓“义务论”,何谓“权利论”,恽代英在文章的开头就指出:“今之持论者,大别之为二端:宗教道德家,以为人应知其义务,不知其权利,所谓利他派也,亦谓之义务论。法律政治家,以为人应知其义务,亦应知其权利,所谓完美之利己派也,亦谓之权利论。”[1]p1在这里恽代英指出,宗教道德家认为人应该知道他的义务,不必知道他的权利,即所谓的义务论;法律政治家认为,人既要知道他的义务,也要知道他的权利,即所谓的权利论。
恽代英主张“义务论”,反对“权利论”。他说:“夫人情本不免于自私,故天下自然而入于纷争之域。使吾主张义务论,欲人人易其利己而利他人,其成功与否,犹在不可知之数。今乃坦然昌言义务论,权利论者,天下争攘之泉源也……今日欧美上下争轧之祸,大抵由权利论影响而来,是可为前车之鉴也。”[1]p3恽代英认为,人难免有“自私”这一特性,而自私则容易让人们陷入纷争,他主张义务论,是想要人们改变利己而利他人,而这种愿望能否实现还不能确定。今天之所以提倡义务论,因为权利论是世界上纷争的根源所在,当今欧美的纷争,大多数都是受到这种权利论的影响,这可以说是前车之鉴呀。
恽代英接着指出:“权利论者有曰:世又竞争,而后有文明。有十字军之战争,而后欧亚之交通始繁。有改革宗教之纷纭,而后思想之自由乃盛。有大革命之流血,而后平民之政治渐兴。凡今日欧美之声明文物,皆竞争之功也,夫不惜人民肝脑涂地,以博所谓文明,则文明之为物,必至可贵必至有益于其子孙黎民也。乃若今之所谓文明,则异于是……综而论之,盖文明者,杀贫贱以利富贵者也,所利之富贵,即他日鱼肉侮弄贫贱者之人也。呜呼!”[1]p3权力论者说,世界因有竞争尔后有了文明,等等。恽代英一针见血地指出,人民以肝脑涂地换来的文明,本应有益于其子孙黎民,但今天欧美所谓的文明与之背道而驰,是杀贫贱者以利富贵者、而富贵者日后更加欺压贫贱者的文明。在这里,在恽代英实际上揭露了资本主义列强的侵略本质。
在揭露了资本主义列强的侵略实质,驳斥“权利论”以后,恽代英又明确回应了一些对于“义务论”的质疑。
质疑之一。“以为吾国海禁未开以前,固一义务之国家。而其效之可睹者,不过守纪奉公之学说,日浸淫与一般平民中,乃至知有国家而不知有己,知有政府而不知有己。故在上者骄淫而莫制,在下这懦弱而莫助,驯至为积重难返之制度矣。义务论非不悦耳而可听也,然独野心家之利而已。”[1]p4反对者认为中国自开海禁以前就是主张义务论国家,而义务论不过是守己奉公的学说,只是给野心家带去利益。恽代英反驳说:“亦知为权利者耶?抑义务论者耶?夫义务论之唯一主义,在使天下人无权利思想,使天下之人,尽无权利思想,是无野心家也。今犹不免有野心家,是义务论之势力犹未充足,决不足为义务论流弊之证据。且说者亦疾首于野心家,欲灭此朝食,乃又不深求其故,而主张权利论,是何异抱薪而救火。”[2]p2恽代英指出义务论的唯一主义就是使天下无权利思想,而没有了权利思想就没有了野心家。现在存在野心家是因为义务论的势力还不够充足,因为要消灭野心家而去主张权利论,无异于抱薪救火。可见恽代英支持“义务论”,且对其有强大信心,面对质疑给出了强硬的回答。
质疑之二。“则谓以吾历史所得,义务论之流弊,每有见义不为,为之亦不力者。”[1]p4反对者指出从我国的历史来看,义务论的弊端是有义务而不作为,或即使有作为也不会尽力。恽代英反驳说:“亦知利他之心所以不周至,即由于利己心妨碍之耶;又知利他心而不周至,即不得谓为义务论耶。使人能笃信义务论,则义可以安天下,有不为者乎!利可以利天下,有不兴者乎!”[2]p3恽代英认为反对者所说的这种现象的发生是因为利他之心不周至,不周至的利他之心并不能算是义务论。
质疑之三。“以为权利顺人情,故易行。义务论逆人情,故难行。此权利论之所以优也。”[1]p5反对义务论的人认为权利论顺应人情,容易实行,义务论背逆人情,不容易实行。恽代英反驳:“权利论为易行,而天下未必治,则易行无益也。义务论为难行,而天下可以日治,则难行无害也。”[2]p3恽代英认为,虽然权利论容易实行,但是权利论对于天下太平没有好处,然而义务论实行起来虽然比较难,但却可以使得天下太平。
恽代英支持“义务论”,他还呼吁全社会:“天下之人,如真欲治平者,请自今无言权利,无言竞争,举天下之富贵贫贱,皆使服膺于义务之说,则私产制度,不期而自破,黄金世界,不求而自现矣。”即无论富贵贫贱,从此不要再谈权利论,不要再谈竞争,私有制度很快就会被消灭。
二、反对君权神授,主张天赋人权
恽代英和李大钊、陈独秀等许多近代仁人志士、知识精英一样,皆反对封建的专制统治,批驳君权神授,主张自由平等和天赋人权。他曾撰文《原分》,其中写到:“彼既富且贵,夺天下人之脂膏以自享,虑天下人群起而诘之,则假宗教以立说。曰人生于天,各有其分,而分各不同,我生而富贵者也,汝等生而贫贱者也,生而富贵则不能为人夺,生而贫贱,则不能夺于人。不能夺而欲夺焉,则是逆天之命,所谓乱分也,所谓不安分也,所谓希冀非分也。故分之说,起于上者,欲掩其攘夺他人之迹而预防他人攘夺之端。”[3]p112恽代英在这里深刻揭露了封建权贵为了保全自己的利益,以“人生于天,各有其分”为借口,蒙蔽天下人。他指出封建权贵们欺蒙百姓,说他们的财富是天赐的,所以不能夺取,如果想要夺取,则是逆天改命。这篇文章深刻驳斥了中国历代以来的“君权神授”论,说这一理论只是“要以欺玩劫制在下者耳”。
恽代英在文章中还提到辛亥革命后,祸国的根本原因就是“分乱”。什么是分乱呢?恽代英说分乱就是指权利和义务的关系,人们没有弄清楚。他进一步指出,所谓的分:“非但指应享权利而言,亦且兼指享权利尽义务之应有分限。苟非兼此数义,则其所谓分者,先已为不完全之学说矣。富贵者之享权利逾其分限,尽义务又不及其分限,如此尚安足与明分之义乎?今以富贵者假分之各以逞其邪说,遂并明分之义而去之……苟如此,则分之乱且日甚矣。”[3]p113恽代英在这里指出了划分权利和义务的重要性。接着,他又说:“人各有应享之权利”“权利者,天赋而平等,神圣不可侵犯之物也。天下之乱,野心家之繁滋,其为原因之一,然人权之说不昌,权利之为野心家蹂躏者,或不敢与之抗衡,或不肯与之反抗,致使野心家得以肆其狂谋,此实为主要之原因也。”[3]p113恽代英极力倡导人权,并认为人权是平等的,是神圣不可侵犯的。中国人的人权之所以“不昌”,是因为中国人的权利意识薄弱,他们并不懂得享受自己的权利,而被野心家趁机剥夺和蹂躏了。
恽代英在文章最后还提出了“欲求天下大治”的意见。他说:“且人人各知己有应享之权利,固不肯放弃以供人蹂躏他人为快者。”“权利为人所固有,所谓天赋人权,一律平等是也。权利既为天赋,则非人能所舆,亦非人所能夺;非人能所增,亦非人所能灭。故苟非挟有私心,杂以邪说,决无由断定谓甲之权利应优与乙,此甚易知易明也。”简言之,恽代英心中的“大治”之道就是每个人的权利都能够得到尊重和保护,不再为“野心家”所蹂躏。
三、联合学生,力行救国
恽代英的一生都投入到了救国救亡的伟大事业中,“悠悠赤子情,拳拳报国心”是对其爱国主义精神最好的描述。他在《力行救国论》中分析了“国家之所以至今日”的原因。他说:“吾等自今当有一种觉悟,当知国家之所以至今日,皆由一般自命为爱国之士者,但好口说争辩,而不实行,或实行而不切实、不勇猛之过。”[1]p70恽代英认为救国不能仅仅停留在口头上,要身体力行,而且要力行得“切实”和“勇猛”。除此以外,他还提出要有人站出来作为救国的倡导者,“吾等非望一人之能救国,一人倡之,则百人和之。今无倡者,故无和者,故不能救国。”有一个人倡导,则会有百人附和,现在没有倡导者,所以没有人附和,所以不能实现救国。恽代英撰写此文,实际上就是作为这个“倡导者”,呼吁广大民众力行救国。
1914年8月,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日本也加入了协约国的队伍,共同抵抗德国。日军趁着德国无暇顾及其在中国的殖民地,便立即出兵青岛,企图抢占青岛。日军任命神尾光臣中将为司令官,调动了以第十八师团为主力的陆军5万人,配备了攻城重炮、山炮、野炮在内的数百门火炮和多架飞机,从陆地进攻青岛。日本花了3个多月的时间,终于逼迫青岛的德军投降,从此德国丧失了他在亚洲最后一块殖民地和他在远东全部的舰队。英军在德国投降以后立刻撤走了,而日本长期占据青岛。
“呜呼青岛,呜呼山东的主权,呜呼我中国未来的前途”!恽代英在1919年5月17日写下《呜呼青岛》,发出了振聋发聩的呐喊,声动大地,震撼中华。他在《致大总统暨国务院电》中说:“青岛得失交涉胜负,国体主权至为重要,民国四年交涉,吾国忍辱签字以待和会,和会再不得直,国亡中奴,万劫不复。请电专使,力争勿懈……生等四年之中不敢忘五月七日之事,再受耻辱,宁死不甘,甚望尊重民意,力荷艰辛为幸。”[4]p82在恽代英和许多爱国人士的努力下,北洋军阀政府被迫让曹汝霖、章宗祥、陆宗舆三人辞职,参加巴黎和会的中国代表拒绝在合约上签字。
恽代英不仅自己身体力行地救国救亡,还积极撰文联合各省青年团结起来,并热情地指导他们的学习和工作。这其中影响最大的是《武汉学生联合会对于全国学生联合会意见书》《武昌学生团宣言书》《武昌中等以上学生放假留言》等等,恽代英在这些文章中高度评价了学生们的爱国热情。他在《武昌学生团宣言书》中说:“自北京学界之有四日义举,举国有血气者莫不敬服……此正我中华民国未死尽之正气,有以迫之使然。”[4]p85在对待青年学生方面,恽代英注重对青年的理想信念进行教育,他希望广大青年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要有坚定的爱国主义信仰,不要被西方国家复杂有害的思想影响而失去了方向。20世纪20年代帝国主义为了奴化中国人,通过教会以及教会教育对中国进行文化侵略。针对这一现象,恽代英发表了一系列文章进行揭露和抨击。恽代英在《反对帝国主义的文化侵略》一文中揭露帝国主义进行文化侵略的行为以及背后的丑恶目的。文化侵略对青年的毒害最深,因此恽代英极力提倡青年要树立崇高的理想信念,培养用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去看问题的习惯,让广大青年沿着正确的科学的思想路线奋勇向前。
恽代英在五四运动期间的政治思想的核心就是爱国主义思想,他在短暂的生命中,将全部的精力都奉献给了祖国,他的爱国主义思想也在其一生的革命事业中不断升华,他的一生都奉献给了救国救民这一伟大事业。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是恽代英早期思想的主流,而在不断的革命实践中,恽代英一直在探索真理,探索中国之出路,就是在这不断地探索当中,恽代英最终走向了马克思主义,由资产阶级民主主义者进一步转变为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
参考文献:
[1]恽代英文集(上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4.
[2]刘辉编.中国近代思想家文库·恽代英卷[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5.
[3]李良明.恽代英思想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1.
[4]恽代英文集(下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4.
责任编辑/陈 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