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大发展理念”: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的基本遵循

2016-09-10 07:22:44杨章文
党史文苑 2016年16期
关键词:五大发展理念四个全面小康社会

杨章文

[摘 要] 党的十八大提出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治国理政战略布局“四个全面”的战略目标。“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时期。阐明国家战略意图的“十三五”规划提出了具有深远意义的“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它体现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阶段性,凸显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构的系统性,展现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发展的持续性,将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奠定更加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 “四个全面” 小康社会 五大发展新理念

“四个全面”,是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领导集体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为指导,从中国的具体实际出发的创造性理论成果。而“四个全面”中的第一个“全面”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充分体现出我党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当下,要深刻理解党的十八大报告中“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内涵,确保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实现,不仅要认真落实十八大以来提出并形成的“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还要切实领会和践行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围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布局目标而提出的“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

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战略目标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的中国在21世纪头20年的战略目标,是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治国理政战略布局“四个全面”——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第一个“全面”。改革开放以来,中央先后提出了“建设小康社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1979年12月,邓小平第一次将千百年来中国百姓所追求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理想社会“小康”与“中国式的现代化”相联系,用以描述中国共产党现代化建设中广大人民介于温饱和富裕之间的社会生活状态。1982年9月,党的十二大首次使用“小康”概念,把小康作为主要奋斗目标,作为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阶段性标志。1987年10月,党的十三大提出中国经济建设总体战略部署“三步走”计划,为小康社会的建立确定了明确的行动指南。中共十五大报告指出,从中华民族发展史上的新的里程碑的21世纪开始,我国将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2002年11月,江泽民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提出,要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使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繁荣、人民生活更加殷实。党的十七大坚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充实其内容,并提出了新的要求。党的十八大确立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并在十六大、十七大要求全面建设小康社會的基础上,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五个方面做出全面战略部署。

十八大以后,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提出并形成了“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它清晰并集中地展现出党中央领导人治国理政的思路、理念及蓝图,是为解决中国所面临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是从中国发展的现实需要、中国人民的热切期望中得出的。2014年12月,习近平在江苏考察调研时第一次提出“四个全面”,他指出:“要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主动把握和积极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协调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1]其中,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四个全面”的战略目标,具有总揽全局的地位,其他“三个全面”是服务于这个战略目标的,是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三个战略举措。首先,全面深化改革是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必由之路。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过程中,必须坚持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及生态各方面进行全面体制改革,“必须以更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不失时机深化重要领域改革,坚决废除一切妨碍科学发展的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弊端,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使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2]p17。其次,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有力保障和重要内容。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之一是“依法治国方略全面落实,法治政府基本建成,司法公信力不断提高”[2]p18。再次,全面从严治党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根本保证。在现阶段,党的领导和执政的根本任务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只有重视和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才能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的奋斗目标。

二、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必须牢固树立五大发展理念

习近平指出:“制定和实施好‘十三五’规划建议,阐明党和国家战略意图,明确发展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目标要求、基本理念、重大举措,描绘好未来5年国家发展蓝图,事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3]“十三五”规划建议总结了“十二五”时期我国发展取得的重大成就,指出要如期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必须遵循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科学发展、坚持深化改革、坚持依法治国、坚持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以及坚持党的领导的原则,必须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

坚持创新发展,首先必须把发展基点放在创新上,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坚持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让创新贯穿党和国家的一切工作,在理论、制度、科技、文化等各个方面都能有新变化、新发展。其次必须形成创新的体制架构,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大力推进农业现代化,构建产业新体系,构建发展新体制,创新和完善宏观调控方式。再次必须着力提高发展的质量和效益,积极培育发展新动力,扩展发展新空间,将中国发展提高到新的更高的水平,为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的建设和发展带来新的活力。

坚持协调发展,在于增强区域、城乡、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以及经济建设与国防建设等方面的发展协调性,着力形成全面平衡发展结构。在区域方面,必须坚持区域协同,努力塑造要素有序自由流动、主体功能约束有效、基本公共服务均等、资源环境可承载的区域协调发展新格局;在城乡方面,必须坚持城乡一体,践行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健全发展一体化体制,推进要素平等交换、合理配置和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在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方面,必须坚持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并重,使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在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方面,必须坚持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相融合,兼顾发展和安全,统一富国与强军,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相一致。

坚持绿色发展,以改善生态环境为着力点,积极推动中国美丽与人民富裕和国家富强协同发展,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实现绿色富国和绿色惠民。绿色是人民对美好生活追求的重要体现,是永续发展的必要条件。坚持绿色发展,必须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现代化建设新格局;必须加快建设主体功能区,以主体功能区规划为基础统筹各类空间性规划构成空间治理体系;必须推动低碳循环发展,推进能源革命,主动控制碳排放,实施循环发展引领计划;必须全面节约和高效利用资源,树立集约循环利用的资源观,强化约束性指标管理,倡导合理消费,落实全面节约;必须加大环境治理力度,推进对污染物综合防治和环境治理,改革环境治理基础制度;必须筑牢生态安全屏障,开展大规模国土绿化行动,加强水生态的保护,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坚持开放发展,以实现合作共赢为着力点,努力开创对外开放新局面,形成深度融合的互利合作良好格局。开放是国家繁荣发展的必由之路,必须完善对外开放战略布局,推进双向开放,促进国内国际要素有序流动、资源高效配置、市场深度融合;必须形成对外开放新体制,健全有利于合作共赢并同国际贸易投资规则相适应的体制机制;必须推进“一带一路”建设,打造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开放的全面开放新格局;必须深化内地和港澳、大陆和台湾地区合作发展,全面准确贯彻“一国两制”的方针,加大内地对港澳开放力度;必须积极参与全球經济治理,加快实施自由贸易区战略,推进国际经济治理体系改革完善;必须积极承担国际责任和义务,维护国际公共安全。

坚持共享发展,以增进人民福祉为着力点,按照人人参与、人人尽力、人人享有的要求,实现全体人民共同迈进全面小康社会。共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坚持共享发展是全体人民的共同期望。中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人民是国家的主人,改革开放取得的重大成就是人民共同奋斗的成果。全面建成的小康社会必须是成果由全体人民共同分享,必须增加公共服务供给,实施脱贫攻坚工程,提高教育质量,促进就业创业,缩小收入差距,建立更加公平更加持续的社会保障制度,推进健康中国建设,促进人口均衡发展,关注民生。

三、五大发展理念体现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阶段性、建构的系统性与发展的持续性

从时间上看,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道路中的一个阶段性的目标。党的第十八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的“十三五”规划建议中所提出的“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新理念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进入决胜阶段的重要体现。我国制定的“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第一个目标要在2020年实现。而2016年至2020年是党的第十三个五年规划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时期。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在这一时期有了更深刻的含义与更突出的地位。创新成为国家发展的第一动力,处于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协调是创新性的协调、全面性的协调,突出强调区域协同、城乡一体、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并重以及经济建设与国防建设融合;绿色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生态文明建设等永续发展的高度概括,绿色惠民与绿色富国进程同步;开放是更开放的开放,开放的程度、开放的范围、开放的内容要达到新的水平;共享是对中国社会主义本质的体现,是决胜阶段对成果来源与分配的再强调。

从空间与内容上看,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全面囊括国际与国内、沿海与内陆,涉及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五位的系统性目标。五大发展新理念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建构系统性的重要体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强调“全面”。全面不仅是空间上的广范围,也是内容上的全覆盖。坚持创新发展,强调提升我国产业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积极拓展发展新空间,“以区域发展总体战略为基础,以‘一带一路’建设、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建设为引领,形成沿海沿江沿线经济带为主的纵向横向经济轴带”[4]p21;坚持协调发展,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重点促进城乡区域协调、经济社会协调、物质精神协调;坚持绿色发展,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惠民与富国的同步、美丽中国与生态全球共行;坚持开放发展,强调内外需协调、进出口平衡、引进来与走出去并重、引资与引技引智并举;坚持共享发展,强调人民发展、人民共建、人民获得,全面为人人,人人共小康。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治国理政战略布局“四个全面”的战略目标,全面深化改革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必由之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有力保障和重要内容,全面从严治党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根本保证。五大发展理念表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已经进入了小康社会建设的决胜期,凸显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构在空间上与内容上具有全面系统性,展现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中国的持续健康发展、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奠定更加坚实的基础,对中国的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在江苏调研时强调:主动把握和积极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推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迈上新台阶[N].人民日报,2014-12-15.

[2]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文件汇编[G].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3]习近平.关于《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的说明[J].共产党员,2015(27).

[4]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文件汇编[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4.

责任编辑/梁发明

猜你喜欢
五大发展理念四个全面小康社会
《 2020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凝聚三秦巾帼力量 决胜全面小康社会
当代陕西(2017年12期)2018-01-19 01:42:12
贯彻五大发展理念的法治保障
现代法学(2016年6期)2016-12-08 16:55:27
以“五大发展理念”统领推动陕南移民搬迁工作创新发展
理论导刊(2016年11期)2016-11-19 16:09:01
以新理念开启新征程
为小康社会提供健康保障
中国卫生(2016年2期)2016-11-12 13:22:22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与新媒体发展的关系探析
人间(2016年26期)2016-11-03 18:14:22
从“五大发展理念”看习近平的创新思维
企业导报(2016年11期)2016-06-16 15:53:46
大同梦想与小康社会
学习月刊(2015年5期)2015-07-09 03:53:06
“四个全面”清晰展现战略布局
环球时报(2015-02-28)2015-02-28 16:30:47